孤独是一种痛,也是一种病,更多的是一种习惯。想要摆脱它,最好的方式就是抛弃这种习惯,用好习惯代替。孤独往往是由于思维上的一种“懒惰”。
这似乎与我们的日常认识不符。现实中,常常是那些整天都在思索的人,比如作家、学者、艺术家等这些勤于思考也精于思考的人更容易陷入孤独。这些都对这种说法提出了挑战,其实,两者间并不矛盾。
思考分为两种,一纵一横。纵向的思考指的是思维的深度,他们专攻一门,且有极其独到的见解,作家、艺术家等都属于此类。横向的思考,则是指思考的宽度。这样的人不会抓住一个方向不放,然后穷其极致,而是涉猎范围很宽。他们对身边的每一件事都特别感兴趣,遇到跟自己认知不符或者从未见过的东西,总是喜欢探究一番,并从中发现乐趣。
不管何时,我们都不能否认作家、艺术家等对人类社会做出的贡献,但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还是以横向思考为主更合适些。毕竟有能力改变人类的是少数,但每个人都需要去发现生活的乐趣。
孤独者大都产生于纵向思考的人和不思考的人当中。
纵向思考的人在意的是事物背后的逻辑,这种逻辑可以揭示我们这个社会的本质,对人类有益。但也是困难的。一个作家,他需要通过自己的笔,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他是主宰。然而,这并不是一个想当然的世界,即使那世界是虚拟的,也需要逻辑。一个人构建属于一个世界的逻辑,必然是苦闷的、煎熬的,容易陷入深度的惶恐和无奈。所以,作家以及艺术家等常常孤独。
现实中,没有多少人能够在写作或艺术上取得太大的成就,但没有那种成就不等于不会遇到那样的烦恼。生活中,具有艺术家或者作家气质的人还是不少的。
这样的人,大都头脑灵活,喜欢创造和构建,他们常常在自己的大脑中,虚构出一个跟现实不同的世界,那个世界是属于他自己的,是按照他的规则和喜好构建出来的。在那个世界里,他就是主宰,可以实现自己的所想所要。但是,虚幻虽然可以给人快乐,却不能给人幸福。就像海市蜃楼,能够让我们看见雄伟和壮观,却不能给我们提供繁华,当我们走近时,它就消失了。
虚构的世界也一样,注定是不能实现的。所以那个世界带给我们的快乐不仅无法帮我们排解烦恼,反而会让我们走进孤独。当从虚幻中走出,看见的依然是这个恼人的现实的时候,我们的心会更加孤独。这份孤独,让人绝望。它会带走我们想要的一切,而仅仅把孤独留给我们。
另一种就是不喜欢思考的人了。这些人大都对身边的事物没有太大的兴趣,不懂得发现平常中的不平常。因此,他们的生活往往是平淡的,没有任何的新奇可言。这种平淡我们可以将之定义为稳定,但其中确实蕴含着枯燥和乏味。而枯燥和乏味就意味着孤独。
想要摆脱孤独,就要学会横向思考。
一个快乐的人,必然是好奇心很重的,遇到自己不了解的事情就想去探究一番,又不会执着于此,总是在发现乐趣之后,就结束思考了。因此,思考给他们带来的往往是新鲜和刺激。这样的人,肯定不会孤独的。
想要摆脱孤独,就要有探究平常中的不平常的思维习惯,要能够发现细微之处的快乐,要有另辟蹊径的能力和眼光。
比如,著名作家贾平凹就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展示过这种状态。他在文中记述了很多寻找快乐的方式。
文中写他曾有一次去旧书摊,发现了一本自己的书。拿起翻看,扉页中赫然写着“赠××兄”,落款是自己的名字。看来,这是书刚出的时候,他赠给朋友的,不过显然那朋友并不在意,不以为这是一件值得珍藏的礼品,而把它当作废品卖掉了。
对一个写书的人来说,遭遇这种事情,是很尴尬的,会有一种被人小瞧了的失落感。不过作者对这件事的处理非常有趣。
他拿钱买下了那本书,找来笔,在之前所写的赠言下面,又写了一行字“再赠××兄”,然后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到邮局将书又邮寄给了那个朋友。
这种态度就很好,它很符合横向思索的特性,属于发现平常中的不平常,能够从生活中的细微小事中寻找到快乐。
我们在这里可以想象一下,深度思索的人遇到这种事,要做的一定是回家闭门沉思,然后写一篇如何跟朋友交往的文章。而不懂得或者懒得思考的人,遇到这类事情,必然会大生闷气。
这两种人,不孤独才怪。
因此,想要让自己变得不孤独,也很简单。只要改变一下自己的习惯,不要企图揭示出自己遇到的每件事情背后的真实逻辑,也不要对事情蕴含的道理不管不问。过犹不及,两者都不是最好的态度。生活中,遇到事情的时候,进行思索,但要浅尝辄止,发现乐趣后,将之忘掉就可以了。当然,这并不是说完全就不去探究,不去深度思索了,只是将深度思索用在工作上或者自己研究的领域就足够了。生活中,抛去它们,你会更快乐。
摆脱孤独其实很简单,养成一种爱一切、发现一切的习惯就可以了。让自己的大脑勤快起来,学会横向思考,学会发现平常中的不平常,发现细微之处的乐趣,可以让孤独者摆脱孤独,让不孤独者远离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