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获得普遍意义幸福的人,往往都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相反,比较容易陷入痛苦的人,则拥有消极的人生态度。
消极者大多寂寞、孤独。
有些人生来就是一副林黛玉的心性,多愁善感,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总是朝着不利的或者容易产生伤感的方向去想。仅仅是花瓣的凋零,就能让她生出无限的感慨来。
表面上看,这是一种伤感美,有一种凄婉的味道在里面。但如果将这个当成人生的常态,就有问题了,至少,它导致一个人走向抑郁的可能性很大。林黛玉就是郁郁寡欢的。这样的性格,不仅于融入社会不利,对身体也不大好的。
一般来说,消极的人常常有孤独感,甚至是挫败感。他们的思维是向下的,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他们总是朝着最坏的那种可能想。其实,这本没有问题。凡事朝坏处想,往好处做,本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但他们朝坏处想,不是预估这种可能并防备,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将之当成事件的必然。这样,在做事的时候,态度上就不够积极,过程中也不够努力,因此,常常导致失败。这,是对人非常不利的。
鲁迅先生曾经塑造过一个非常深刻且典型的人物,叫阿Q,其最大的标签,就是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而有着消极人生态度的人,则大多数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们往往拥有“精神失败法”。
阿Q是一个不管在如何不利的条件下,都能够自我安慰的人,而人生态度消极的孤独者,则是不管在如何有利的形势下,都能够寻找到于己不利的方面的人。
消极者做一件事的时候,总是将目光放在自己不擅长的地方,总喜欢关注自己出现的失误。不过他们这么做不是为了找出问题然后解决,而是用自己的错误去证明自己的消极想法。
他们往往在自己的内心设定:这个世界是不美好的,自己在某些方面是不如别人的。然后在做事的时候盯着这些,一旦发现了某些不好的现象,或者自己犯了某些本不该犯的错误,他们马上就会将之拿过来,用作证明自己观点的论据,并告诉自己,“果然我认为的是对的”。他们会用自己发现的不好的现象,证明这个世界确实不美好,会用自己所犯的错误,证明自己果然在这方面没有天赋。时间久了,他们的内心便会愈来愈消极。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它的直接结果就是人生越往下走越糟。
这个人生向下的过程,就是一个人越来越封闭,越来越靠近孤独的过程。他们会因为世界的不完美而放弃努力,因为在他们的眼里,努力是徒劳的。他们会因为看到人心的阴暗面而放弃跟别人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因为他们觉得,别人都想来伤害自己。
这样的人自己给自己设牢笼,他们注定生而孤独。
将这些放在纸上,我们都能够看到这种思维的害处,它侵蚀了人的积极性,让人生不停地奔向低谷。但是在生活中,在那些消极者的心里,却难以认识到这点。他们天生以为人生就该是这样的。
但其实不是,也不必。人生是完全可以充满快乐的。
有一个少年,怀揣梦想离开了家乡,去大城市打拼了。在心里,他给自己设了一个目标:一定要混出个人样来。他的目标不仅仅是在大城市立足这么简单,他还立志当一个让人羡慕的成功者。
然而,天不遂人愿,少年够努力,也没少付出,可生活并不如意。他不仅没有获得自己想要的成功,甚至连改变境遇都没有做到。他的工资只能够解决自己的温饱,完全看不到发达的迹象,他没有任何希望。
渐渐地,少年开始灰心丧气,开始不自信了。他怀疑自己是否足够聪明,是否有能力成为一个富足者。灰心让他越来越封闭也越来越沉默,他不再愿意与人接触,只是待在自己的小屋中,黯然神伤。
一段时间之后,少年有些忍不住了,他开始害怕孤独,害怕寂寞。一天晚上,孤独到极点的少年走向了电话亭,他想给自己儿时的玩伴打一个电话,发泄一下,他认为,如果再不发泄,自己就要疯了。
少年走到电话亭边,发现那里已经有人了。那是一个乞丐模样的人,穿着极其破烂,不过看上去很开心的样子。他拿着电话,高高兴兴地跟另一端的人述说,精神很集中,少年走近的时候,那人根本没有发现。
少年隐约能够听到那人的声音,他在给朋友讲自己的收获。他说自己今天遇到了一个好心人,不仅给了钱,还请他吃了一顿饭,那顿饭很香,他很高兴。
就在聊得起劲的时候,那个乞丐模样的人不经意间回头看见了少年。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挂断了电话,然后拿起立在旁边的拐杖,疾步走开了。
少年想要叫住他,因为那个人走的时候并没有从公用电话里拔出自己的卡。话到嘴边他又停住了,想,那人腿脚不方便,不如自己拔下来去送给他吧。可少年来到电话前时,彻底愣住了。原来,那公用电话里并没有卡,那个人并不是在给别人打电话,他的话是说给自己听的……
从那以后,少年一改之前的颓废,变得开朗起来,不久后,他换了工作,收入高了,也开始有了储蓄。少年觉得,自己的前途越来越明朗了。
而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那个给自己打电话的残疾乞丐。即使是身处那样的境地,一样懂得让自己快乐,将有趣的事情讲给自己听,其他人又有什么理由因这个世界不够美好而封闭自己,让自己陷入孤独呢?
孤独,从来都是心的事情。人生,是需要快乐的。将你的心打开,让它见见阳光,帮它驱散阴霾。你自然就会发现,消极不是人生的必然,积极和快乐才是人生永恒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