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母亲
母亲虽然很平凡却是一个坚强的、了不起的人。在我小的时候,她就对我说:自己的伤痛要自己承担,不要让它影响别人,带给别人的都应该是快乐。在我下乡的三年中,母亲忍受着独生女儿远离身边的痛苦,仍然兢兢业业地工作,虽然背地里流了许多眼泪,却仍旧乐观豁达;尽管心疼着我,却总是鼓励我吃苦耐劳,要正直坦荡地做人,使我养成了独自承担伤痛的习惯。
现在我虽不能再亲耳听见她的教诲,但在母亲的墓前,我仍能感受到她那种关怀和亲切。有了成就我可以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有了痛苦我可以从母亲那里获得勇气和力量,无论什么事情我都可以向墓中的母亲诉说,就好像母亲也能感受到我的一切。我感觉到与母亲是那样的亲近,似乎她从来也不曾离开过我。
戕残人性的孝礼
按照旧的礼教,被休弃和改嫁的妇女死后,她原先的儿子是不能为她服丧致哀的。孔子的妻子是被孔子休掉的,她死后,儿子伯鱼哭得很伤心,过了丧期还在哭。遵守旧礼教的孔子终于忍不住了,就呵斥儿子说:“你哭得太过分了吧!”伯鱼吓得不敢再哭了。伯鱼早死,他妻子改嫁到了卫国。她死的时候,儿子子思跑到孔氏祖庙大哭。守庙人对他说:“你母亲已经改嫁,不是孔家的人了,你怎能到这里来哭呢?”子思连忙道歉认错,自己又偷偷另找一间屋子,关起门来哭。子思成人后,娶了妻子,生了儿子子上,但他后来也跟祖父一样,休了妻子。被休的妻子死时,子思不准子上为母亲服丧致哀,态度更加严酷。他说:“她是我妻子时,才是我儿子的母亲,现在不是我妻子了,也就不再是我儿子的母亲了。”于是,从子思一代开始,孔氏家族就定下了一条规矩:不得为改嫁的母亲服丧致哀。显然,这条旧的封建规矩是不合情理的。——《礼记》卷二
断杀不孝之子
清初,张晋任职刑部。当时,有个父亲跟身为财主的儿子分居两处,父亲夜晚凿通围墙,钻进儿子的院子。结果,儿子误以为是盗贼,暗中候着,一进屋就把他打死了。儿子取灯一看,原来是父亲。上报官府后,官吏们议论纷纷,说:儿子杀父亲,死囚不应该赦免;但他确实不知是父亲,就不应该得死罪。案子久议不决,呈报到刑部。张晋批下判词说:“杀死盗贼,可以宽恕;忤逆不孝,应该诛杀。现在儿子财富有余,却让父亲穷困到了偷盗的地步,犯的是忤逆不孝之罪,这是明白无疑的了!”最后,不孝的儿子被正法了。——明·张岱《夜航船·识断》
【最新素材】
爱心鞋子
博尔特被誉为“世界最强发动机”,可是他小时候刚到体校时,训练并不刻苦,常常偷懒,别人跑十圈,他只跑三四圈。只要教练不注意,他就会躲在一边和其他人打闹,是体校有名的“害群之马”。教练拿他也没办法,觉得他实在不是练短跑的料。母亲为了博尔特能在体校有出息,就多接裁缝活,一天要做好几件衣服,赚来的钱大部分给博尔特买营养品。
1998年8月21日是博尔特的12岁生日。母亲为了能送他生日礼物,白天去帮别人扛麻袋,晚上还得坐在灯下做裁缝活。她累死累活干了几个月,终于凑够了钱,给博尔特买了一双短跑鞋。
漂亮的跑鞋上绣着一颗红心,那是母亲一针一线地为博尔特缝制的。母亲告诉博尔特:“孩子,这双跑鞋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里面包含了我对你的爱。”
博尔特终于幡然悔悟,知道母亲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浪子回头金不换,博尔特重新回到跑道上,拼命地练啊跑啊,他要用行动回报伟大的母爱。
天道酬勤,2008年北京奥运会,博尔特先后打破100米、200米世界纪录。2009年8月17日,博尔特在柏林世锦赛跑出9秒58的世界纪录,再次震惊世界!
在接受采访时,主持人问:“你作为世界上比法拉利还强的‘发动机’,不断突破自己的动力是什么?”博尔特回答:“因为我的心是由爱组成的,我爱我的母亲,爱这个世界上关心我的每一个人。”
【阅读链接】
《最不幸的母亲》,[智利]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
祖孙情
【相关题目】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我最尊敬的爷爷
我的奶奶
奶奶,我想对您说
奶奶的背影
难忘那双手
我的亲人
祖孙情
我的外婆
怀念外公
【构思指要】
孕育了几十年浓醇的情感,涉世未深的清新的思绪,两者结合便产生了不同于其他情感的祖孙情。写祖孙情要抓住两点:一是以写情为主,二是突出与别的情不同的情谊。
由于老人比较空闲,常常会将大量的时间、精力倾注于需要关心的孙子身上。老人有老人的特点,其一是唠唠叨叨,给人以啰唆的印象,但其唠叨中常常包含着大半辈子的人生经验。其二是老人与孙子间毕竟隔了代,有些世界观不尽相同,甚至相反,容易引起矛盾。巧用这些矛盾,抓住一切都是为了小孩好这一点,就会表现出真真切切的情感。其三是祖孙间的情谊,大都是单方面的付出,另一方可能会通过某件事或过了一段时间后才会感受到。此外,老人年纪较大,待孙子明白其情感后却无从回报。这类作文要有真情实感,随便虚构就会适得其反,总之,只有抓住祖孙情的特点,才能以情感人。
【成语谚语】
含饴弄孙绳其祖武春露秋霜寻根问祖数典忘祖分甘娱目枝扶叶疏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富不过三代。
【典型事例】
李密陈情
李密,三国时犍为武阳(今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县)人。他身世很惨,刚生下来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四岁时,母亲何氏改嫁。他从小又多病,九岁还不会走路。伶仃孤苦,全靠老祖母刘氏含辛茹苦,抚养成人。后来,他任尚书郎,出使东吴,颇有辩才。蜀、吴、魏三国先后灭亡,晋朝统一,晋武帝司马炎征他为太子洗马,并连连催他应召上京赴任。这时候,祖母刘氏已经96岁,日薄西山,朝不保夕了。李密就上表陈情,托言“乌鸟私情”,暂辞官爵,恳请允许他在家服侍祖母,终养天年。文章写得委婉悱恻,极为动人。晋武帝看了,就不再勉强,赐他奴婢两名,并给他提供赡养祖母的费用。——晋·李密《陈情表》
老祖父与小孙子
从前有个老人,耳聋、眼花、手脚发抖。他坐在桌边吃饭,总是把汤泼到桌面上,有时汤还从嘴里流出来。儿子、媳妇很讨厌他,就用一个小瓦钵装了食物,把老人赶到角落里去吃。有一次,老人发抖的手还没端好小瓦钵,就掉下来打破了。媳妇骂了一通,又给他换了个木碗。老人有个六岁的小孙子,一天,他把一只玩具小木碗擦了擦,放进了橱子里。父亲问他:“放橱里干什么?”他回答说:“留着,等你们老了,好用它给你们吃饭啊!”夫妻俩一听,相互看了一会,哭了起来。他们重新请老祖父坐到桌边,跟儿孙们一起吃饭。——徐兴华,杨福康《实用幼儿故事大全》
李大钊与爷爷
李大钊从小父母双亡,刚满周岁就由60多岁的爷爷李如珍抚养。爷爷用饽饽、高粱米汤,一口一口把小孙孙喂大,这是多么不容易啊!李大钊三四岁时,爷爷就亲自教他认字;六七岁时,爷爷送他进私塾读书;16岁那年,爷爷送他到永平府中学堂求学。李大钊的童年是在爷爷严格管教下度过的。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爷爷对他从来没有半点迁就和疏忽。爷爷说:“小孩就像一棵茂盛的小树,由他自己去长,一点也不管教,那哪行呢!孩子们从小看大,三岁知老。这时候要是不好好管教,以后就来不及了。”爷爷的管教虽严,但只要小孙子学习完了,他就马上变得像慈母似的了。爷爷常常笑着对亲友们说:“我家里,一天有两怕:书本一翻开,孙子见了我就怕;一合上书本,就该是他拾掇我的时候了。”李大钊到永平府中学堂求学的第二年,爷爷得了重病。大钊收到信,马上请假赶回家。他一进村庄就哭,一直哭到家里。当时,正是秋雨绵绵的季节,李大钊几天几夜守护着抚养他长大的爷爷,一刻也不肯离开。83岁的爷爷临终时嘱咐孙子:“我死后不要大发丧,省点钱读书,千万好好读书,不要把书扔掉。”李大钊含悲忍痛安葬了爷爷,又遵照爷爷嘱咐,忙着赶去永平府中学堂读书了。——姚维斗,黄真《李大钊的青年时代》
【阅读链接】
《祖孙俩》,敏歧。
手足情
【相关题目】
手足情
手足情深
写给哥哥的一封信
我的兄弟姐妹
好哥哥
九妹
苦难的姐姐
【构思指要】
手足,比喻兄弟。手足之情既有类似父母之间的宽厚与宽容,又有同代人之间的理解与亲密,所以手足情是一种独特的、别有韵味的亲情。兄弟姐妹之间朝夕相处,有意义且值得写的事很多。所以,此类文章很容易写成记叙文。比如写大哥,或沉着冷静,或活泼潇洒,或关怀备至,或博学聪明。请挑选其中的一个特点,一个你认为最易下笔的特点进行描写,切不可面面俱到;可通过几件小事来塑造大哥的形象,要注意详略得当。此外也可以通过对一件事的具体描写来表现兄妹(兄弟)之间的感情,要注意描写到位,情感真挚,这样方可成就佳作。
除叙事外,也可直接抒情,把兄弟姐妹之间血浓于水的感情,用纯散文的形式,在字里行间透露出来;也可用书信形式,如《写给姐姐的一封信》,用对话的形式,用第二人称更便于情感的表达。
【成语谚语】
情同手足生死相依兄弟怡情两小无猜形影不离同盘而食
情深意长血浓于水血脉相通同气连枝难兄难弟一母同胞
兄弟如手足。
兄弟三人三条心,万贯家财不够分;兄弟三人一条心,黄土也能变成金。
姊妹连肝胆,兄弟同骨肉。
长哥长嫂当爹娘。
长兄如父,长嫂如母。
兄弟协力山成玉,父子同心土变金。
打虎还得亲兄弟,上阵须将父子兵。
衣服破,尚可补;手足断,难得连。
【名诗佳句】
兄弟姊妹情
谁无兄弟,如足如手。——唐·李华《吊古战场文》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诗经·小雅·常棣》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明·程允升《幼学琼林·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诗经·小雅·常棣》
兄弟要和睦
兄道友,弟道恭。——清·李毓秀《弟子规》
兄须爱其弟,弟必恭其兄。勿以纤毫利,伤此骨肉情。——《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魏·曹植《七步诗》
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唐·陈子昂《座右铭》
【典型事例】
三荆欣聚
古代有一家兄弟,偶然发生矛盾,要分家过日子。他们出门看到三棵荆树,同出一根,互相枝叶缠接,连成一簇绿荫。兄弟们就感叹地说:“树木尚且喜爱团聚,何况我们亲生兄弟,难道不如这三棵荆树吗?”于是,兄弟们又重新住在一起。——唐·欧阳询《艺文类聚》
孔融争担兄过
东汉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汉献帝时曾做过北海相。孔融从小就与家中兄弟十分友爱,“融四岁,能让梨”可说是妇孺皆知。他十六岁时,又发生了一件令世人赞叹不已的事情。
孔融的哥哥孔褒有个朋友叫张俭,为官清正,敢于仗义执言。他揭露皇帝的宠臣侯览结党营私,贪赃枉法,结果反遭侯览迫害,被迫逃离京城。侯览倚仗权势,下令追捕。这一天,张俭逃到孔褒家中,想在好友处暂时躲一躲。凑巧孔褒不在家,孔融知他是兄长的好友,又受了奸邪迫害,便把张俭留了下来。后来,官兵来抓张俭,在孔融的帮助下,张俭得以逃脱,但孔融、孔褒兄弟二人却被抓入狱。在衙门里,兄弟二人都争着把罪名揽在自己身上,弄得县官反倒不知如何判案。孔融说:“收留张俭的是我,帮助张俭逃脱的也是我,我哥哥不在家,一切罪责都由我承担。”而孔褒却说:“张俭是我的朋友,他是因为我才来投奔我家的,这不关我弟弟的事。”两兄弟互不相让,明知认罪以后要受处罚,可是都争着把罪名往自己身上揽,县令只好向上司禀报。最后,县令为了讨好侯览,判了孔褒的罪。
灼艾分痛
宋太祖赵匡胤弟弟晋王赵光义病了,匡胤前去看望,并亲自为他按穴位,用艾条烧灼(中医的一种治病方法)。光义喊痛,匡胤就用艾条也在自己身上烧,说是这样可以分担弟弟的疼痛。——元·脱脱等《宋史·太祖本纪》
一母所生
元代人吴思达有兄弟六人,原先遵从父命分了家。等到父亲去世,吴思达就哭着禀告母亲说:“我们兄弟六人,分居十多年。现在他们多数破了产,日子过得很艰难。我们是一母所生的兄弟,我能忍心让大家苦乐不均,过不同的生活吗?”母亲很感动,接受了他的意见。于是,吴思达和兄弟又重新住在一起,共同生活了。——明·张岱《夜航船·兄弟》
尺布斗粟
汉文帝刘恒的弟弟淮南厉王刘长谋反失败,被押解流放蜀郡严道县。在路上,他不肯进食,活活地饿死了。老百姓就作歌谣唱道:“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对帝王家兄弟的不和,作了尖锐的讽刺。——汉·司马迁《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手足相斗
三国时期,袁绍两个儿子袁谭、袁尚,在父亲死后,互相争夺统治权,各自准备攻打对方。王修劝告他俩说:“兄弟好比手足,有人将要跟别人打斗,而他自己却先砍下自己的右臂,他还说:‘我一定胜利。’这可能吗?”兄弟二人都没有听从王修的劝告,互相火拼,两败俱伤,结果都被曹操消灭了。——明·张岱《夜航船·兄弟》
【阅读链接】
《感恩兄弟姐妹——血脉相连的60个手足情故事》,滕刚主编,花山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朋友情
【相关题目】
朋友,你还记得吗?
难忘挚友
朋友——充实的绿梦
我心中那片绿叶
我的野蛮好友
朋友啊朋友
老朋友
知己
【构思指要】
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正直的朋友。
写友情,先要弄清哪一种是友情。君子之交要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表现一种真情,形影不离的要描写在各种场合中两人的配合,同生共死的则要体现危难关头的真情。
这类文章主要以人物记叙文为主。人物记叙文主要刻画、勾勒人物的形象,通过对人物思想、特点的描述,表现出文章的主题。这类文章往往以人物性格的发展及其所显示的社会意义作为文章的脉络,常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遭遇经历显示出来。人物记叙文的表现手法比较简单,通过与身边熟悉的人的一些交往,渐渐了解了某个人。这种了解不是肤浅的,而是较深层次的;不是片面的,而是多方面的;从了解的过程看,不是全景推出、一览无余的,而是一步一步慢慢展示出来的。最后看清他的脸、他的眉目乃至音容笑貌。要注意一切事件都是为写人物服务,重点在“人”。
【成语谚语】
深情厚谊一见如故患难与共君子之交意气相投情投意合
如影随形形影不离休戚相关同甘共苦同生共死同舟共济
肝胆相照志同道合亲密无间忠心赤胆
至亲不如好友。
豆角开花藤牵藤,友好相处心连心。
珍珠挂在颈上,友谊嵌在心上。
有朋友的人像草原一样辽阔,没有朋友的人像手掌一样狭窄。
脱掉翎毛的箭难射,失掉朋友的人难活。
满架葡萄一条根,天下朋友一条心。
果树不是只结一个果子,人不应该只有一个朋友。
谁不懂得友谊,谁就不会生活。
世界上用得最普遍的名词是朋友,但最难得到的也是朋友。
财富不是朋友,朋友却是财富。
【名诗佳句】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无名氏《箜篌谣》
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太阳。——[古罗马]西塞罗《论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