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情
【相关题目】
爸爸的手
父爱
父亲的背影
严父
我的父亲
爸爸,我想对你说
烟(酒)鬼老爸
【构思指要】
在生活中,母亲往往成为人们讴歌的对象,父亲却常被人们忽略。其实,父亲与母亲对子女的爱并无深浅,都值得赞美。写这类抒情文章,要以“一滴水反映出太阳的光辉”。
写好身边的人物,其实并不是很容易的事。人物记叙文以刻画、勾勒人物形象为主,要通过对人物思想、感情、特点的描述,表现文章的主题,可以从人物性格的发展显示的社会意义作为文章的脉络。
写好身边的人物,要以朴实的语言抒发真挚的情感。朱自清的《背影》回忆的只是父亲送“我”上火车,写得琐细平淡,却令人难忘。父子情就是在这琐细的事中流露出来,深深地感动了读者。
【成语谚语】
舐犊情深掌上明珠俯首甘为孺子牛虎毒不食子倚门倚闾顾复之恩
打虎还得亲兄弟,上阵须将父子兵。
有其父必有其子。
兄弟协力山成玉,父子同心土变金。
多年父子成兄弟。
【名诗佳句】
炙手可热心可寒,何况人间父子情。——宋·李清照《逸句》
无官一身轻,有子万事足。——宋·苏轼《借前韵贺子由生第四孙斗老》
我同一般青年父亲一样,疼爱我的孩子。我真心地爱他们:他们笑了,我觉得比我自己笑更快活;他们哭了,我觉得比我自己哭更悲伤;他们吃东西,我觉得比我自己吃东西更美味;他们跌一跤,我觉得比我自己跌一跤更痛……——丰子恺《子恺漫画选》自序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答客诮》
慈父之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淮南子·缪称》
【典型事例】
鲁迅反对打小孩
鲁迅对海婴非常疼爱,曾自豪地做诗表示:“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他平时反对打孩子,当海婴顽皮不听话时,他也只是用报纸卷个筒举起来,看上去很严厉,海婴立刻喊:“爸爸,我不敢了!”鲁迅也就笑了,海婴也马上就提意见了:“等到我做爸爸时,决不打儿子的。”“如果儿子坏得很,你怎么办呢?”鲁迅问。“好好教育,买点东西给他吃。”鲁迅笑了,对海婴说:“主要还要讲清道理的吧!”有一回,鲁迅正在写东西,海婴闯进来,伸出小手按了一下笔尖,纸上立刻印上一大块墨迹。鲁迅虽然心疼,但并没有发怒,放下笔说:“唔,你太可恶了。看,爸爸的心血让你糟蹋了。”小海婴知道错了,就红着脸尴尬地跑走了。——许广平《鲁迅回忆录》
父亲的背影
1923年初春,朱自清在祖母的丧事办完后,准备回北京读书。父亲要到南京谋事,于是父子两人一同从扬州到了南京。第二天,父亲执意送儿子到浦口车站,陪儿子上了车,拣定了靠车门的座位,嘱咐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朱自清说:“爸爸,你走吧。”父亲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卖东西的在那一边月台的栅栏外,走到那月台,须穿过铁道,跳下去又爬上来。他是个胖子,那是很费事的。父亲“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看着父亲的背影,朱自清的泪很快流下来了。但他又怕人看见,就赶紧拭干了眼泪。再向外看时,父亲“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地爬下,再抱起橘子走”。走到这边时,儿子赶紧去挽他。到了车上,他一股脑儿将橘子放在儿子的皮大衣上,扑扑身上的泥土,显得很轻松似的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朱自清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又说:“进去吧,里边没有人。”朱自清等到父亲的背影混入人群,找不着了,才进车厢内坐下,眼泪又流下来了。从此,朱自清的脑海里常常浮现着父亲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朱自清《背影》
爱子必以其道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诗人,他老年得子,起名为小宝。为了把儿子培养成有用的人才,他非常注意教育方法。
郑板桥到山东潍县去做知县,将小宝留在家里,让妻子及弟弟郑墨照管。但他担心儿子被娇惯变坏,便不断将诗寄回家中让小宝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才得伸脚睡,蚊虫跳蚤出。”小宝在母亲的带领下,一遍又一遍地背诵着这些诗句,从而明白了许多人生的哲理。
小宝6岁时,郑板桥就把他带在自己身边,亲自教导他诵读书,要求他每天必须背诵一定的诗文,并且经常给他讲述吃饭穿衣的艰难,并让他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到小宝12岁时,他又叫儿子用小桶挑水,天热天冷都要挑满,不能间断。由于他言传身教,小宝进步很快。当时潍县灾荒十分严重,郑板桥因为一向清贫,家里也未多存一粒粮食。一天小宝哭着说:“妈妈,我肚子饿!”妈妈把一个用玉米粉做的窝窝头塞在小宝手里,说:“这是你爹中午省下的,快拿去吃吧!”小宝蹦蹦跳跳来到门外,高高兴兴地吃着窝头。这时,一个光着脚的小女孩站在旁边,看着他吃。小宝发现这个用饥饿眼光看着他吃的小女孩,立刻将手中的窝窝头分一半给了小女孩。郑板桥知道后,非常高兴,就对小宝说:“孩子,你做得对,爹爹真喜欢你!”
郑板桥临终前,要让儿子亲手做几个馒头端到床前。当小宝把做好的馒头端来时,他放心地点了点头,遂即合上了眼睛,与世长辞。他给儿子留下遗言: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好汉。这则遗言是对子女的嘱咐,也是他对子女教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最新素材】
11岁孩子照顾瘫痪父亲六年
父亲瘫痪,母亲离家,11岁的彭小林从五岁起,就肩负起照顾爸爸和撑起这个家的重担。彭小林是重庆市城口县河鱼小学六年级学生,他一岁时,家里的顶梁柱爸爸在山西煤窑挖煤时受伤,从此腰部以下全无知觉。五岁时,妈妈和爸爸离婚,他便开始撑起这个家。读好书,每天中午和晚上回家为爸爸做饭、照顾爸爸,是彭小林最重要的两件事。尽管生活清苦,但是小林觉得只要能跟爸爸在一起,照顾好爸爸就是他最大的快乐。
“5·12”汶川大地震那天,彭小林从教室里冲出来就朝家里跑。远远地,他看到山梁上那幢孤零零的房屋还在,他松了口气,心想要是家就在学校旁边就不必这么担心了。从此,彭小林开始做着带爸爸一起上学的梦,他希望有好心人能帮他圆这个梦。
【阅读链接】
《陪考一日》,莫言。
《父亲的书房》,孙以理。
母子情
【相关题目】
母爱
母子情
烛光里的妈妈
妈妈的吻
慈祥的老母亲
我的妈妈
妈妈的笑容
妈妈的开心事
我和妈妈
母亲的回忆
【构思指要】
冰心说过:“我在母亲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日月的大海里。”是的,世上最无私、最伟大的是母爱。母爱既伟大,又很平凡,看似平凡却奇崛,貌似容易却艰辛。写母子情,要有这样两招。第一招是“平凡中见奇崛”。首先要有生活积累,平时要留意观察生活;其次要立定全文的主旨,在它的统领下,组织材料;再次要选准突破口,找好切合点,避免落入俗套;最后构思很重要。第二招叫“以小见大”。即从小处落笔,大处着眼,写小事情,表现大主题,这种手法往往通过对具体、平凡的小事和人物及有关细节材料的叙述描写,加以适当的议论、抒情,阐明大道理,揭示深刻的社会意义。
【成语谚语】
舐犊之爱无微不至曾母投杼寸草春晖孟母三迁推燥居湿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儿行千里母担忧。
母亲的溺爱只能毁了孩子。
——英国
【名诗佳句】
母亲的教育决定子女未来的前途。——[法]拿破仑《拿破仑言论集》
母亲是儿童的第一个教育者和老师。——[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英]狄更斯《圣诞故事集》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青春会逝去,爱情会枯萎,友谊的绿叶也会凋零,而一个母亲内心的希望比它们都要长久。——[美]奥利弗·温戴尔·霍姆斯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法]罗曼·罗兰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老舍
【典型事例】
孟母三迁
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接受好的教育,花了很多的心血。最初,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陶母截发资儿待客
晋代陶侃从小有大志,父早亡,家境贫寒,与母湛氏相依为命。同郡范逵声名卓著,被举为孝廉。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范逵赶去洛阳,途经陶家投宿。陶家一无所有,而范逵的人马又多,陶侃十分为难。湛氏吩咐陶侃说:“你只管出去留住客人,我自有办法。”湛氏私下剪下自己的头发,做成两副假发,卖掉换了几斛米,又砍下旁屋木柱劈成木柴,还将草褥割开,充作马草。晚上,湛氏办了一桌精细的食物,款待了范逵一行。第二天,湛氏又让陶侃将范逵送到将近百里之外,范逵很受感动。到了洛阳,范逵在顾荣等大人物面前,对陶侃大加称誉,从此陶侃声名大振。
寻子三十二载
32年前,路福珍、吴桂芹夫妇住在邯郸峰峰矿时,当时六岁的儿子路庆良(小名锁柱子)外出玩耍丢失。夫妇俩千方百计寻找,却没有找到。1961年,夫妇俩迁到了唐山范各庄,仍继续寻找,始终不见孩子的踪影。年复一年,吴桂芹常常在梦中喊着“锁柱子归来”。1983年路福珍去世,留给妻子的任务是找回锁柱子。伤心至极的妻子答应丈夫的是:“老路你放心走吧,我一定把锁柱子找回来才去见你!”1992年吴桂芹61岁了,魂牵梦萦的还是寻找锁柱子。她拿出日积月累的1000多元钱,托人到北京在《法制日报》登了一则寻人启事。在各方大力帮助下,1992年年末吴桂芹终于得到了儿子的消息。原来她的锁柱子已更名为闫应圆,现住新疆鄯善,1979年结婚,女儿已12岁了。他从1972年以来,也不断地到各地寻找亲人,也不知花了多少时间和金钱。32年的母子离散,终得相认,是不幸中的万幸,而其中的种种辛酸悲伤,是千言万语也说不完的。——《周末》1993年8月14日
勇斗劫车贼
美国哈特福市的坎达斯·法兰克林是一位24岁的年轻妈妈,1993年5月6日,她带着孩子驾车去办事。由于要买一些东西,她将三岁的女儿和三个月大的儿子放在后排位置上,下车到后车厢去放些东西。这时,一个粗野的男子从街对面冲过来,跳进车里。法兰克林惊了一下,但见那男子将车发动,并企图关上车门时,她一个箭步冲过去,车门夹住了她的身体。她发出怒吼:“从我的车子里滚出来!”劫车贼盯着她,把车往前开,不肯停下来。她紧紧抓住车门不放,鞋子掉了,马路像擦砂纸似的擦着她的腿。她努力地想爬进车里去,劫车贼不停地猛击她的头,痛得她头昏目眩。马路磨破了她膝盖上的皮,刮到了里边的肉,疼得钻心刺骨。但她不顾一切,用尽全身力气搏斗。劫车贼不断改变车速和方向,想将她抛开,但他低估了母爱的力量。年轻的母亲像万能胶一样,粘住了那飞驶的车。最后,她终于抓住了方向盘,跳到劫车贼的身上,用力猛揍。后来,警察过来逮捕了劫车贼,受伤的母亲被送进了医院。医生说,她的伤要过好几个月才能愈合。她说:“只要我的孩子们安然无恙,我自己受点伤无所谓。”事后,哈特福市的市长为这位母亲颁发了荣誉奖。——《文荟》1993年9月18日
高尚的齐二子之母
春秋齐宣王的时候,道旁发现了一具尸体,官吏抓了两个嫌疑犯,是兄弟俩。审问他俩时,哥哥说:“是我杀的。”弟弟却说:“不是哥哥,是我杀的。”官吏没法判断,就报告齐宣王。齐宣王召见他们的母亲,问怎么处理?母亲哭着说:“那就将小儿子杀掉吧!”齐宣王问什么缘故,母亲说:“小的是我的亲生儿子,而大的是前妻之子。他父亲临终的时候,嘱咐我要好好对待他。现在如果杀掉哥哥而让弟弟活着,这便是以私废公了。违背丈夫的遗言,忘记了信义,是对死者的欺骗。”齐宣王对这位具有高尚道义的母亲很是钦佩,就把兄弟俩都赦免了。
翟母织鞋供学
汉成帝时,汝南人翟方进幼年丧母,父亲续弦后没过几年也死了。为了谋生,他到太守府当了一名小吏。因为办事不够精明,他常受到椽吏的申斥,心中遂生离意。后来,他托病辞职,回家跟后母商量,决定要去长安求学。后母非常贤惠,把他看做亲生儿子一样,眼见他要离家远行,很不放心,便陪他一起来到了长安。在长安,翟方进苦心读书,后母则织布纳鞋挣钱供儿子读书。母子俩相依为命,苦苦熬了十多个年头,翟方进终于通晓经籍,学业大成。他又参加了殿试对策,被朝廷取为郎官,踏入仕途,后来官至丞相。——《汉书·翟方进传》
杀鸡供母
东汉时期,茅容在田野里耕作,遇雨便随农夫们在树下躲避。众人或躺或蹲,互相聊天说笑,只有茅容一人端正地坐着,样子很严肃。郭林宗路过看到了,大为惊奇,就上前攀谈,并且请求在茅容家留宿。晚上,茅容杀鸡做菜,郭林宗以为是招待他的。饭菜做好了,茅容却将鸡端给母亲吃了。茅容陪客人吃饭,招待的只是蔬菜。郭林宗很是感动,就站起一拜,说:“先生的贤德,我远远不及啊!”——唐·欧阳询《艺文类聚》
鲁迅娱亲
鲁迅的母亲是一位伟大的女性。鲁迅幼年丧父,家境败落,母亲一人抚育鲁迅兄弟,操持整个家,吃了很多苦。鲁迅常深情地说:“阿娘,是苦过的!”他对母亲极为恭顺孝敬,工作以后,便将母亲接到北京。为了让母亲住自己的房子,他借钱另外买了住房。他虽然工作忙,时间紧,但每天晚上饭后总要到母亲房间里,陪她聊聊天。早上出门,总要对母亲说一声:“阿娘,我出去哉。”晚上回家,总要对母亲说一声:“阿娘,我回来哉。”母亲一旦生病,鲁迅都陪她去医院,给她取药等等。后来鲁迅南下,每月都给母亲寄数百元的生活费,即使自己再拮据,也从不短缺母亲的。老人家喜欢看闲书,鲁迅总是根据老母需要,买来给她消遣,像《西厢记》《镜花缘》等绣像小说、通俗读物,就是母亲经常爱看的书。——许广平《鲁迅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