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算不如天算,人活在世上不知道会遇到什么事情,既使你算的再仔细,也左右不了事情的发展。沈梅爹万万没有想到,他最看不起的民办老师将要成为自己家的女婿,而且是被拒绝过的李二柱。按照李正丽来协商的时间,礼拜日,也就是今天,李二柱来家里,老头子一辈子没有认过输,但是这次不同了,他不得不认可眼前的事实。
李正丽领着李二柱来了。都认识,不用介绍。
“大爷,大娘。”李二柱点着头说,向坐在炕上哄着孩子的沈梅看了一眼,沈梅也在看李二柱,两个人的目光在空中相撞,心照不宣地移开了。
沈梅娘答应着,连忙下地倒水。沈梅爹没搭理,脸向着李正丽说:“你们上炕坐。”
沈梅欠欠身子说:“二姐上炕坐。”
李正丽坐在炕沿边,沈梅娘端着两缸子水,放在李正丽面前,对李二柱说:“你也上炕坐,喝点水。”
李二柱站在地上答应着:“不用了,大娘,您上炕吧。”
“那我上里边,你坐在这儿。”说着指指炕沿边,自己上了炕,“坐坐,坐吧。”
李二柱小心翼翼地坐在沈梅娘旁边的炕沿。
大家寒暄几句,李正丽就说到了正题。“大婶,大叔,大家都认识,也了解,不用我介绍了,我就直截了当的说了。我和李二柱今天来就是想把沈梅和他的事情定下来,他们家大人没啥意见,就看你们家要多少彩礼,沈梅要多少衣裳钱,啥时候办事。我呢作为中间人来传达你们之间的意思。”
冷场了。
屋子里寂静的像空无一人。
看看这个症候,李正丽又说:“咱们既然都有这个意思,有啥都说出来,别不好意思呀!”
沈梅娘干咳了一声,看看老伴,又看看李二柱和李正丽,说:“我们家沈梅还是按大姑娘出嫁,他们得四套马车来娶。彩礼钱四百八拾块,衣裳钱,缝纫机、自行车、手表看沈梅的意思,我们当大人的不管。”
沈梅爹没吱声。这个老头子,沉默就是同意,这个习惯大家都知道。
李正丽不自觉地笑笑,说:“大婶,我看四百八拾块彩礼钱有点多,李二柱他哥哥去年才娶了媳妇,家里没钱,怕是拿不动。”
这时候,沈梅憋不住了,还没等娘说话,就说:“缝纫机、手表、自行车我都不要了,给我一身出嫁的衣裳就行了。”
这时,沈梅爹支愣坐直身子,气哼哼地反问闺女:“那你可想好了。”
“想好了。连孩子都是他的,我还要啥,要了还不是自己还债?”沈梅连自己都没有感觉到怎么说出这样的话来?她羞得环顾大家,低下了头。
沈梅冷不防一句话,大家都没有反应过来。
又冷场了。
连李二柱都没有想到,在众目睽睽之下,沈梅会把事情说的如此明白。李二柱羞得耷拉着头,不敢吱声。
沈梅娘气不打一处来,心想这个死丫头啥话都敢说,红着着脸连忙说:“她二姐,那就给四百零八块彩礼。这不她自己都承认了,李二柱也在,我们当大人的认可了,她爱咋就咋,哪怕光着屁股出嫁,我们也不管,她不怕丢人,我们老脸也豁出去了。”
沈梅爹把头深深地扎下去,也看要扎进裤裆了,不吭声。
李正丽装着似懂非懂的样子说:“就这样了。时间定在寒假,咋样?”环顾着屋子里的人,“寒假宰猪了,大家都闲在了,还有就是给李二柱他们家一个准备钱的时间,准备被褥铺盖,打扫家的时间。大婶、大叔你们看呢?”
“行,好亲结就了,还有啥好说的。我不怕她二姐笑话,刚才我们那个死丫头不是说了,孩子都是他李二柱的,娶回去,我想应该不会受制吧?”
这回李二柱终于说话了,“不会,我会好好待她,让她幸福。”声音不大,但是落地有声,铿锵有力。
临出门时,沈梅娘要留李正丽吃饭,当然也看看李二柱,他们两人就推脱说还有事,李二柱趁出门看了一眼沈梅娘两,沈梅笑了点点头。沈梅爹没吱声。沈梅和她娘送出了门。
老李头二儿子要娶媳妇了,娶到家就能抱上大孙子,老两口高兴的合不拢嘴。那个礼拜天,儿子回家说,要娶媳妇,并且娶到家的是一对母子。老李头老两口惊讶地张着嘴半晌说不出话来。娘问,儿子你咋啦?年纪轻轻的不娶大姑娘,为啥要娶个带孩子的呢?李二柱红着脸告诉爹娘,其实那个女人就是沈梅,当年他们家不同意嫁给我,嫁到了市里,那个男人和她合不来离婚了,孩子是我的。娘看着儿子,再次问,你确信孩子一定是你的?老李头瞪着眼等待儿子的回答。李二柱深深地点头,是我的孩子。爹娘舒了一口气答应说,那你找那个你那个二姐去说媒去吧。今天又是礼拜天,儿子回来说沈梅啥也没要,就是她娘四百零八块彩礼钱。老李头老两口一听,不住点头说,行,行。他们急切地盼望着给儿子娶过媳妇,更准确地说是急切的看到已经出生的孙子。尽管压在身上的钱不少,但是老两口还是难以抑制心头的喜悦。他们盘算着,家里还有三百块钱,再借二百块钱就足够了。今年收成不错,估计年底分红也能分到二百来块,这样基本上不落饥荒。好在媳妇通情达理,没要三大件,就节省不少钱。娶过来,咱们儿子可得好好待人家,一点制也不能受。
这几天,李二柱除了忙着上课外,还得租或者借一个院子,娶过沈梅得搬来张如沟村住了,一家三口人得有个安身的家。他想到张成老师搬走了,留下的院子正好住,只要打扫打扫就行。征得张成老师同意后,李二柱早早开始收拾院子,拾掇家。看见蒙古包里没有啥储存的烧柴了,李二柱打算利用休息时间捡牛马粪,等第二年开春,沈梅娘俩来了不缺烧的。从此的日子里,李二柱像当年的陶真一样,业余时间提着筐子漫山遍野地捡牛马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