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和力使人类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与人们之间的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密不可分。就个体而言,亲和力加速了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使他从诞生之日起就浸泡在关怀、爱护的亲情之中,一点一滴地受到熏染。亲和力有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减少心理障碍产生的机率。人们社交的范围越广,精神生活就越丰富,亲和力就越强,心理发展就越平衡。亲和力是培养良好个性、求取知识、获得事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是建立友谊、发展友谊的坚强动力。只要亲和力动机纯正,就会赢得许多朋友,就会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帆风顺。
主动与他人保持联系
当今社会可以说是人际关系的社会,一个人的人际交往能力,是他能否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当今社会,又是物质社会,许多人目光短浅,与“用不着的”朋友不往来。当你有求于人的时候,当初再好的朋友也不愿意来帮助你。针对各种关系,同学关系应该算是比较重要的一类了。彼此间关系的建立靠的是联络。有经验的人一般都深有体会,上学的时候,大家都非常单纯,而分开后的同学只要还彼此保持着联系,就会十分怀念那份纯纯的友谊。因此,分开后的同学常常会借这样那样的活动,保持联络增进感情,在你有求于人的时候,对方才会很爽快地答应你,竭尽全力帮助你。
现如今,很多人这一关系处理不当,在相聚时漠然处之,分开后互不往来,“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直到突然有一天遇到了困难才想到老朋友,那时候可就“亡羊补牢,为时已晚”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大家加深了对人际关系重要性的认识。许多人在与老朋友分开后,仍然保持着联络。或是成立一个联络的机构,如同学会等等,这实在是一种十分见地的方法。一年一次小会,十年一次大会,虽然大家已经不是同学了,但彼此间的关系却越来越好,越聚越惜,相互照应,正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不受时间的限制,不受空间的限制,只要有“聚”,那份关系、那份情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说,朋友之间,同学之间应该保持联系。
美国的社会学家劳司贝温经过长期的研究证明:当人们初识陌生人时,交际中进展的速度和接触的频率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说,如果你跟某位刚认识的朋友刚开始总是有机会接触的话,你们的距离很快就会拉近,比较亲密。道理很简单,为什么你会跟你同办公室的同事、同班的同学很快形成亲密关系而跟其他同事或同学关系就远了一层了呢?就是因为你们常常见面,常常接触,彼此很快就认识了,了解了。人与人之间需要经常互通信息,互相交流,才能保持良好的关系。亲戚之间,朋友之间,甚至刚认识的朋友之间,都要想方设法保持联系。
为什么中国人有那么多的礼节,碰上婚丧嫁娶等大事亲戚朋友就要参加,有许多场合还得送礼,这是几千年来的传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是亲朋好友保持联系的一种方式。如果一户人家常年关闭门户,既不“出去”,也不欢迎别人“进来”,那只能是放弃了交往的同时也被社会孤立了。
要保持良好的同窗情谊,你必须跟同学常联系。有空给远在异地的同学们打打电话,通通信,询问一下对方近来的工作、学习情况,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互相交流一下,这是很有必要的,这点时间绝对不能节省。同学的人生大事,有空最好能参加,如果实在脱不开身,最好也得写信或托人带点心意,不然,怎么算得上同窗情谊。
对方有困难的时候,更应加强联系,许多人总是喜欢向同学汇报自己的事情,而有困难却不好意思开口,应去掉这些顾虑。
而当听到同学家有人生病或遇上不幸的事,应马上想办法去看看。平时就算没有很多时间来往,朋友有困难鼎力相助,就能显出你们间的深厚情谊。“患难与共真朋友”,关键时刻拉人一把,别人会铭记在心。
同学间交际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通过多见面和接触来加深感情。原则上要求和对方直接接触,只要有见面的机会,就应该积极参与。去某地旅游,可以找找当地的同学朋友;去同学公司附近的地方出差,最好去见见对方,加深双方之间的感情,哪怕只有五分钟。除了运用这种直接接近对方的方法外,有时利用书信等方法联络也能起到出乎意料的效果。
同学之间接触时,千万不要给对方增添负担。如果礼物不符对方的身份,超出常规,对方会怀疑这是别有用心的。如果送得不合时宜,也会让对方产生误解。看准对方不在家的时候去拜访,不失为一种间接接近对方的好方法。
“我在附近有点事,顺便过来拜访一不。”说完,把在附近商店买的礼物拿出来送给对方家人,最好动作迅速点,节省时间,然后托对方的家人转告:“上次托我办的事,我正努力在办,我一定会竭尽全力按期完成。”拜访结束后应尽早把事情进展情况向对方汇报一下。
拜访时,无论对方家人多么客气邀你喝茶,你都不应坐下来当真喝起来,因为你的拜访只是一种表示敬意的形式。如果单间太长,会被家人看出你有意而来,所以必须在短时间内结束拜访。用间接方法给对方赠送礼品的时候,不要直接寄到对方的公司,最好寄到他家里。一定要千方百计弄清对方的住址,如果可能的话,还可以给对方同学的妻子赠送她喜欢的礼品。
这样可以给对方留下好印象,也可以间接赢得对方的信赖。
营造良好的关系网
营造一个好的关系网是成功人士一个最基本的办事原则。所以,单靠朋友保持联络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关系网。只有这样,才能在有求于人时,构建一个后备资源丰富的队伍,从而达到有求必应的目的。
一、学会建好关系网
有的人整天忙忙碌碌,认识很多人,却为应付自己找来的关系叫苦连天。如果网组织得很大,往往漏洞百出,又会有许多死结,结果撤进海里也网不到鱼。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应用有限的精力理顺关系网,该增的增,该删的删,该修的修,该补的补。该如何营造一个好的关系网呢?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第一步就是筛选。把与自己的生活范围有直接关系和间接关系的人记在一个本子上,把没有什么关系的记在另一个本子上,这就像是打扑克中的“埋底牌”,把有用的留在手上,把无用的埋下去。这就避免了该抓的关系没抓,不该抓的关系也抓了。既浪费时间,也会耽误办事。
第二步就是排队。要对自己认识的人进行分析,列出哪些人是最重要的,哪些人是比较重要的,哪些人是次要的,根据自己的需要排队。这就像打扑克中要“理牌”一样,明白自己手里有几张主牌,几张副牌,哪些牌最有力量,可以用来夺分保底,哪些牌只可以用来应付场面。
由此,你自然就会明白,哪些关系需要重点维系和保护,哪些只需要一般关照,从而决定自己的交际策略,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
第三步要对关系进行分类。生活中一时有难,需要求助于人的时候,事情往往涉及到很多方面,你需要很多方面的支持,不可能只从某一方面获得援助。比如,有的朋友可以帮你办理有关手续,有的能够帮你出谋划策,有的则能为你提供某种信息。虽然作用不同,但都可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一定要分类,对各种关系的功能和作用进行分析、鉴别,把它们编织到自己的关系网之中。设计“联络图”也许不难,但是把它的内容落到实处就不那么容易了。一是要识门。也就是说,对与求助的事情有重要关系的部门、人员一定要清楚、熟悉他们的工作内容和业务范围。二是要识路,也就是说,要熟悉办事儿的程序,从哪里开始,中间有哪些环节,最后由什么部门决定,都应非常清楚,省得重复找人。有了一张“联络图”,聪明的人就会懂得如何维系这张图,使它一直有效。他应该不断和图上的人保持联系,加深彼此的相互了解和合作,保持旧的关系,发展新的关系,使自己的“联络图”越来越丰富。
这时,你就可以画一张“求人联络图”了。记得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就是凭一张“联络图”打入匪巢的,而土匪头子朝思暮想的也就是那张“联络图”,因为有了它,座山雕就可以做山的王了。
一个人托人办事儿的实力和资历也往往体现在这张“联络图”上。有能耐的人,他的这张图质量离,价值高,在需要托人办事儿时左右逢源,无所不能。二、随时调整关系网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我们的人际体系,如果不随着客观条件的发展而发展,就会逐步处于落后、陈旧甚至僵死的状态。因此,一个合理的人际关系网,必须是能够自我调节的,动态的。所以,要不断检查、修补关系网,随着部门调整、人事变动及时调整自己手中的牌,修补漏洞,及时进行分类排队,不断从关系之中找关系,使自己的关系网一直有效。
需要调节人际结构的情况一般有三种:
一是奋斗目标的变化。也许你的奋斗目标已经实现,也许你的奋斗目标变了,比如弃政从商,这就需要你及时调节人际结构,以便为新的目标服务。二是生活环境的变动。信息社会,人口流动性空前加快,本来在A地工作的你,忽然到B地去工作。这种环境变动,势必引起人际结构的变化。
三是某些人际关系的断裂。天有不测风云,朝夕相处的亲人去世了,在悲哀的同时,不能不看到人际结构的变化。
可见,调节人际结构有被动调节和主动调节两种,不管是何种调节,都要求我们能迅速适应新的人际结构。
为此,我们在建造人际结构时,就要努力为自己建造一种善于进行新陈代谢的高等的开放性人际结构。而一切使人际结构僵硬化、固定化的态度和方法,都应当抛弃。
学会抓住一切成功的机会
无论我们从事哪一项工作,要办成某一件具体的事情,都得学会摒弃“害羞”、“怕伤自尊”以及浅尝辄止、遇到点障碍就掉头的做事习惯。如今,从事推销工作的人越来越多,有媒体将推销员列为近10年最有发展前途、收入最高的职业之一,作为一名成功的推销员必须具备一个重要的素质,那就是无孔不入的钻营能力。伊朗克瑞英国一家知名的电气公司的总经理,正是因为他善于利用机会,使一个拒他于千里之外的老太太,十分乐意地与他达成了一笔大生意,顺利完成了推销用电的任务。
那天,伊朗克瑞走到一家看来很富有的整洁的农舍去叫门。当时户主布拉斯老太太只将门打开一条小缝。当得知他是电气公司的推销员之后,便猛然把门关闭了。伊朗克瑞再次敲门,敲了很久,大门尽管又勉勉强强开了一条小缝,但未及开口,老太太却已毫不客气地破口大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