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挑选木材的应该是造房屋的工人,但偏偏屋主李四又是一个该死的完美主义者,他不相信人们挑选,所以决定要自己到山中去选一棵又粗又直的树,来做为他屋子的干梁。
他拿着斧头,一个人独自到山中。走着走着,他看到了一棵形状弯弯曲曲的树,在日光的映照下显得非常的美丽;但可惜,他是在找屋子的干梁,所以这棵树不能要。
他继续的走着,忽然间,他看到了一棵非常高大雄伟,又直、又粗、又美丽的一棵树,他心想这就是他所想要的,所以就当下拿起了斧头,一斧又一斧的砍。因为这棵树特别地粗,所以他足足的砍了一天一夜;他在砍完之后便把它拖回他的家去。
因为这棵树在山中和其它的树生活多年,现在它被砍了,它的同伴非常的伤心,于是在晚上时山中便传出许多的怪声。
有一棵奇丑无比,形状弯弯曲曲的千年古木便开口说了:“唉,它之所以被砍,是因为它‘有才’所惹的祸啊……”
真正有才的人是那种知道自己要什么和不要什么的,有的人虚荣心奇重,不懂得隐藏自己,动辄大秀一把,很让人烦,让人讨厌,这样他无形中已经给自己埋下了嫉恨的种子了。这种人实在不能算是一个聪明人。
聪明反被聪明误
聪明是好事,但好事有时候也会变成坏事,原因就是你太“聪明”了。提起《红楼梦》就要谈到王熙凤,人们一方面惊叹于她的无与伦比的治家才能,她应付各色人等的技巧,一方面又感慨于她的结局。她是文学作品中“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典型。
书里对王熙凤的判词是这样的:“机关算尽太聪明,反送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王熙凤在贾府绝对算是一个女强人。她想尽各种办法、竭尽全力想使贾府在她手中重新振兴,或者至少能维持大家族的排场,而她另一边也积攒着她的金库。就是这样一个精明的人物,尽管她不懈努力,甚至达到了“鞠躬尽瘁”地步,却还是招来了贾府上下的一致不满,没人能体谅她的一片苦心,而她最终也没有使贾家有什么起色,落得个孤家寡人,劳碌一生又一无所获的下场,这正好应了“聪明反被聪明误”这句话。
王熙凤比一般人更多地体验了痛苦的折磨,无法想像有多少人在她身后诅咒她、骂她,不管她是多么地劳心竭力,穷思竭虑,再加上她死后的凄凉和寂寞假如她在天有灵难道不会让她难过吗?倒是李纨,不轰轰烈烈,不劳心竭力,却能落得干净自在,大家都喜欢,似乎很不公平,但反观王熙凤的只知道进不知道退,好耍小聪明不会善待人,还有损人利己张牙舞爪,这一切难道还不能说明连自己的丈夫也背叛她的必然性吗?她活得好累好苦,但能怨得了谁?这都是她爱耍小聪明惹的祸。西方有这样一句谚语说:法兰西人的聪明藏在内,西班牙人的聪明露在外。前者是真聪明,后者则是假聪明。培根则认为,不论这两国人是否真的如此,但这两种情况是值得深思的。他指出:“生活中有许多人徒然具有一副聪明的外貌,却并没有聪明的实质——‘小聪明,大糊涂’。冷眼看看这种人怎样机关算尽,办出一件件蠢事,简直是令人好笑的。例如有的人似乎特别善于保密,但保密的原因其实只是他们的货色不在阴暗处就拿不出手。这种假聪明的人为了骗取有才干的虚名,简直比破落子弟设法维持一个阔面子的诡计还多。凡这种人,在任何事情上都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因为没有比这种假聪明更误大事了。”
战国时宋王对丞相唐鞅说:“我处罚的人很多了,但是大臣们越发不畏惧我,这是什么原因呢?”
唐鞅说:“您所治罪的,都是一些犯了法的坏人。惩罚他们,没有犯法的好人当然不会害怕。如果您要让你的臣子们害怕,不如不区分好人坏人,不管他犯法没有犯法,随便抓住一下就治罪,这样的话,大臣们就知道害怕了。”
宋王恍然大悟,深深地点了点头。不久,宋王就下令把唐鞅杀了,大臣们果然很害怕。唐鞅不可谓不聪明,而他的被杀确实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典型案例。道理就是这么简单,却又无比深奥。一个不知道“激流勇退”的人实在是一个傻瓜,一个机关算尽的人最终会算到自己头上。俗语云:“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正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绝妙写照。
不要恃才放旷
自恃聪明,又爱卖弄,且又执迷不悟,最后成为荒丘野鬼的汉末杨修,也是值得世人借鉴的反面教材。
据史记载,杨修是曹操门下掌库的主簿。此人生得单眉细眼,貌白神清,博学能言,智识过人。但他自恃其才,竟小觑天下之士。
一次,曹操令人建一座花园。快竣工了,监造花园的官员请曹操来验收察看。曹操参观花园之后,是好是坏、是褒是贬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拿起笔来,在花园大门上写了一个“活”字,便扬长而去。一见这情形,大家犹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怎么也猜不透曹操的意思。杨修却笑着说道:“门内添‘活’字,是个‘阔’字,丞相是嫌园门太阔了。”官员见杨修说得有道理,立即返工重建园门,改造停当后,又请曹操来观看。曹操一见重建后的园门,不禁大喜,问道:“谁知道了我的意思?”左右答道:“是杨修主簿”。曹操表面上称赞杨修的聪明,其实内心已开始忌讳杨修了。又有一回,塞北送来一盒酥孝敬曹操,曹操没有吃,只是在礼盒上亲笔写了三个字:“一合酥”,放在案头上,自己径直出去了。屋里其他人有的没有理会这件事,有的不明白曹丞相的意思,不敢妄动。这时正好杨修进来看见了,便堂而皇之地走向案头,打开礼盒。把酥饼与众人一人一口地分吃了。曹操进来见大家正在吃他案头的酥饼,脸色大变,问:“为何吃掉了酥饼?”杨修上前答道:“我们是按丞相的吩咐吃的。”“此话怎讲?”曹操反问道。杨修从容地应道:“丞相在酥盒上写着‘一人一口酥’,分明是赏给大家吃的,难道我们敢违背丞相的命令吗?”曹操见又是这个杨修识破了他的心意,表面上乐哈哈地说:“讲得好,吃得对,吃得对!”其实内心已对杨修产生厌恶之情了。可杨修还以为曹操真的欣赏他,所以不但没有丝毫收敛,反而把心智用在捉摸曹操的言行上,并不分场合地卖弄自己的小聪明,从而也不断地给自己埋下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