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园的一个角落里。立着一块告示牌说:任何使公园内起火的人必将受罚或被拘留。但告示牌立在一个偏僻的角落里,很少有人看到。公园里有骑马的警察,本应该照顾公园才对,但他们并未尽职。火灾继续在每一个季节里蔓延。有一次,我慌慌张张地跑到一位警察面前,告诉他公园里有一处着火了,希望他赶快通知消防队,但他竟然漠不关心地回答,这不关他的事,因为那儿不是他的辖区!我真失望。从此,我再到公园骑马的时候,就像一名自封的管理员那样,试图去保护公共财产。
刚开始,我并不去试着了解孩子们的想法,一看到树下有火,心里就很不痛快。
我总是骑马来到这些孩子面前,警告说:如果他(她)们使公园发生火灾,就要被送进监牢去。我以权威的口气,命令他们把火扑灭。如果他们拒绝,我就威胁说要叫人把他们抓起来。我只是尽情发泄我的怒气,根本没有虑及他们的看法。
结果呢?那些孩子服从了——不是心甘情愿而是愤恨地服从了。但等我骑马跑过山丘之后,他们很可能又把火点燃了,而且恨不得把整个公园烧光。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对为人处世有了更多一点的知识,变得通情达理了一点,更懂得从别人的观点来看事情。于是,我不再下命令了,我会骑着马来到那个火堆前,说出这样一番话:
“玩得痛快吗?孩子们。你们晚餐想煮点什么?……我小时候也很喜欢烧火堆,而现在还是很喜欢。但你们应该知道,烧火在这个公园里是十分危险的,我知道你们几位会很小心,但其他人可就不这么小心了。他们来了,看到你们生起了一堆火,因此他们也生起了火,而后来回家时却又不把火弄熄,结果火烧到枯叶,蔓延开来,把树木都烧死了。如果我们不多加小心,以后我们这儿会连一棵树都没有了。但我不想太啰嗦,扫了你们的兴。我很高兴看到你们玩得十分痛快;可是,能不能请你们现在立刻把火堆旁边的枯叶子全部拨开。另外,在你们离开之前,用泥土,很多的泥土,把火堆掩盖起来。你们愿不愿意呢?下一次,如果你们还想生火,能不能麻烦你们改到山丘的那一头,就在沙坑里起火。在那儿起火,就不会造成任何损害……真的谢谢你们,孩子们!祝你们玩得痛快。”
这种说法有了极大的效果,使得那些孩子们愿意合作了,不勉强、不憎恨。他们并没有被强迫接受命令,他们保住了面子,觉得舒服了一点。我也会觉得舒服一点,因为我事先考虑到了他们的看法,再来处理事情。
以后,当你请求任何人把火灭掉,或请求他买一罐“阿福塔”牌清清液,或请求他捐出五十元给红十字会之前,何不暂停一下,闭上眼睛,试着从别人的观点仔细想一想整件事?问问你自己:“为什么他这么做?”不错,这要花费你很多时间,但这能使你结交到朋友,得到更好的结果,减少摩擦和困难。
哈佛商学院的特哈姆院长说:“在会见某人之前,我宁愿在他办公室外面的走廊上多走两个小时,而不愿贸然走进他的办公室时脑海中没有清晰的概念,不知道该说什么,也不知道他——根据我对他的兴趣及动机的认识来判断——大概会怎么回答。”
这段话太重要了,为了强调它的重要,以黑体字再重述一遍:
在会见某人之前,我宁愿在他办公室外面的走廊上多走两个小时。而不愿贸然走过他的办公室时脑海中没有清晰的概念,不知道该说什么,也不知道他——根据我对他的兴趣及动机的认识来判断——大概会怎么回答。
如果你在阅读本书之后,只学到一件事即较容易地经常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来思考,以及从你自己和别人的角度来观察事物。即使只学到这一点,实践也会很快地证明这是你生活中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洁身自好放弃诱惑
晋代陆机《猛虎行》有云:“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荫。”讲的就是在诱惑面前的一种放弃、一种清醒。
以虎门销烟闻名中外的清朝封疆大吏林则徐,便深谙放弃的道理。他以“无欲则刚”为座右铭,历官40年,在权力、金钱、美色面前做到了洁身自好。他教育两个儿子“切勿仰仗乃父的势力”,实则也是本人处世的准则;他在《自定分析家产书》中说:“田地家产折价三百银有零”、“况目下均无现银可分”,其廉洁之状可见一斑;他终其一生,从来没有沾染拥姬纳妾之俗,在高官重臣之中恐怕也是少见的。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需要有一种放弃的清醒。其实,在物欲横流、在灯红酒绿的今天。摆在每个人面前的诱惑实在太多,特别是对有权者来说,可谓“得来全不费工夫”。这就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勇于放弃。如果抓住想要的东西不放,而贪得无厌,就会带来无尽的压力、痛苦不安,甚至毁灭自己。
人生是复杂的,有时又很简单,甚至简单到只有取得和放弃。应该取得的完全可以理直气壮,不该取得的则当毅然放弃。取得往往容易心地坦然,而放弃则需要巨大的勇气。若想驾驭好生命之舟,每个人都面临着一个永恒的课题:学会放弃!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写过一短篇故事:有个农夫,每天早出晚归地耕种一小片贫瘠的土地,但收成很少;一位天使可怜农夫的境遇,就对农夫说,只要他能不断往前跑,他跑过的所有地方,不管多大,那些土地就全部归他。
于是,农夫兴奋地向前跑,一直跑、一直不停地跑!跑累了,想停下来休息,然而,一想到家里的妻子、儿女,都需要更大的土地来耕作、来赚钱啊!所以,他又拼命地再往前跑!真的累了,农夫上气不接下气,实在跑不动了!
可是,农夫又想到将来年纪大,可能乏人照顾、需要钱,就再打起精神,不顾气喘不已的身子,再奋力向前跑!
最后,他体力不支,“咚”地躺倒在地上,死了!
的确,人活在世上,必须努力奋斗;但是,当我们为了自己、为了子女、为了有更好的生活而必须不断地“往前跑”、不断地“拼命赚钱”时,也必须清楚知道有时该是“往回跑的时候了”!因为妻子儿女正眼巴巴地倚着门等你回来呢!
“快往回跑、回来呀!”你再不“往回跑”,可能大家都再也见不到面了!
安于淡泊勤于敬业
有许多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几乎都会遇到一个环境适应问题。其中除了生理适应、知识技能适应外,更重要的是心理适应。即是说,来到一个新的环境,职业工作的各种信息会引起许多心理反应,如感知、情绪、性格等方面的变化,如何对待这些变化,就是一个适应问题。
人们适应职业环境的过程,也就是其劳动态度不断变化的过程。劳动态度是当人进入职业岗位以后,面临着执行具体劳动任务时的心理倾向。一般说来,年轻人思维灵活,性格开朗,兴趣广泛,对工作和适应能力比较强。但是,年轻人在适应职业生活的过程中,也常遇到困难,感觉到不适应的情形。诸如觉得工作太紧张、人际关系太复杂、自己知识技能差、一时不能胜任工作等等。遇到这些情况后,有些年轻人容易产生情绪波动,要么想调换工种,要么想更换环境,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影响身心健康。那么,怎样才能平定由于不适应而引起的情绪波动。怎样才能提高适应职业环境的能力呢?
1.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任何一个初涉社会的青年人,对工作的适应都有一个过程。通过对青年走上工作岗位后劳动态度变化的研究表明,劳动态度的主观指标为职工对工作的专业的满意程度。青年参加工作或从事新的工作后,其劳动态度一般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新异阶段。对于新的生活内容、工作环境、操作活动、人际关系等大多会有一种新异感,往往有新的打算和长远规划。此时,他们严格遵守纪律,认真完成各项工作,有较高的积极性。
动荡阶段。由于紧张定时的职业生活与就业前的松弛状态相比,感到疲劳和枯燥;传统的就业观念与新型的就业意识相互作用。以前的职业理想与实际从事职业的相悖反,单纯的工作幻想与复杂的现实职业生活相矛盾、冲突。于是产生了机械感和单调感,对工作感到不适应,积极性也降低了。
适应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职业生活后,随着人际关系的沟通,社会各方面信息的影响,对本职业务的掌握,人们就会感到一种习惯和适应,认清自己职业的价值和地位,感到更多的安慰和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