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和曹操相比,志向并不比他渺小,但同样努力工作却换不来同样美好的结果,甚至是冰火两重天——曹操在洛阳北部尉的位置上杀了人,得罪了权贵照样升职,而刘备努力工作仍被人罚下场,因为他既没有一个好爹,也没有曹操那么广的关系网,因此,在仕途上进步极慢也就不足为怪了。
这就是命啊。但刘备是不会认命的。公务员干不成了,正规军也不是了,他开始带着自己的兄弟四处打游击,好在不久幸运之神又向他伸出了援手——大将军何进派都尉毋丘毅到丹杨(现在的江苏丹阳市)招兵,刘备被荣幸选中,获得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他们在下邳(现在的江苏邳州)遇到一股土匪,经过一番激战,刘备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他的能力也因此得到了毋丘毅的认可。
毋丘毅是大将军何进身边的人,有他赏识,刘备的前途可谓是柳暗花明——朝廷安排他当了下密县的县丞。但上任后,刘备很快发现当这个二把手没啥意思,于是没干多久就弃官而去。不久之后,刘备又当上了高唐县尉。转来转去,刘备又当上了县尉,看来他和这个职位很有缘啊,不过武将转业搞治安,也算是专业对口吧。不同以往的是,这次刘备的运气没那么差了——既没有红头文件来打压他,也没有可恶的督邮来找他谈话,所以刘备很快就升职了,当上了县里的一把手——县令。
正当刘备打算扎根基层,大干特干的时候,他又遇到一件倒霉事——农民起义军又打过来了。估计这支队伍人数比较多,刘备等人抵挡不住,最后高唐县失守。
县城在自己手上丢掉了,怎么都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作为父母官的刘备当然得承担主要责任。县太爷肯定是当不成了,刘备又一次面临下岗,思来想去,他决定去投奔自己的同门师兄公孙瓒。
公孙瓒那时是幽州的降虏校尉,这个职务相当于幽州的省军区司令。但他这个司令非常牛气,比他的顶头上司(幽州牧刘虞)派头还大,常常不拿领导的话当回事。但由于他手握重兵,领导也奈何他不得。
老同学来访,公孙瓒很高兴,但他的目光还停留在以前的水平,认为这个老实的学弟还同此前一样,没啥突出特长,因此,随意给了刘备一个别部司马的官衔儿。所谓的别部,就是主力部队之外的那些杂牌部队。
东汉、三国时期有许多级别不等的司马,最大的是大司马,地位略高于大将军,其次各级将军手下也有负责军政后勤事务的司马。但就是这样一个不入流的官也不是白给的,不久以后,公孙瓒就让刘备和田楷一起去对付一个重量级的选手——袁绍,从他手上夺取青州。
公孙瓒和袁绍是邻居,但两人却没有一般邻居那种睦邻友好、互相串门的习惯,也没有争当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打算,反而是互相看对方不顺眼,经常带兵切磋武艺。
取胜后,田楷当上了青州刺史,而刘备依然在田楷手下帮忙,到了初平二年,刘备终于当上了平原国平原县的县令。
在那个年代,你不想当贪官简直就不是人,但刘备不想当贪官。那时全国灾荒频繁,粮食稀缺,物价飞涨,货币贬值,许多老百姓吃不饱肚子,但这个情况在刘备管理的辖区是不存在的,因为刘备采取了一系列合理措施。他对外积极抵御民变队伍的冲击,对内扫除土匪的骚扰,还广撒钱粮,救济百姓,与大家共建和谐社会。
和以前一样,他一如既往地想当官,一如既往地想当好官,所以,他一如既往地遇到了麻烦,而找他麻烦的人叫刘平。这位老兄估计是平原县的一个富豪,就像现在的暴发户一样老喜欢狗眼看人低,除了有钱外,既没素质,也没品位。
品位低一点不是你的错,只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还是一位好同志,但那位刘平偏偏不是爱学习的主儿,他喜欢找个人发泄一下,把无知进行到底。这次他相中的对象是新任领导刘备,因为他觉得刘备出身既不显赫,也没啥文化(不是士人)和名气,在他的手下混简直就是一种耻辱。因此,他决定给刘备一个教训。刘平知道自己本事有限,所以他决定请一个帮手——刺客来帮助他完成这件工作。但不幸的是,这次他看走了眼。
刺客来到刘备的府邸后,刘备毫无防备,还把他当做来访嘉宾一样热情款待。宾主双方在热情友好的氛围中举行了坦诚的会谈,会谈在一系列问题上达成了重要共识,并取得建设性成果。刺客表示,通过此次会谈,让他认识到了刘备就是传说中的好领导、好公仆、好榜样。最后,刺客终于憋不住了,他不顾行规和职业道德,主动反水,向刘备亮明自己的真实身份,坦白交代自己此行的主要任务,并且揭发了幕后主使人刘平,表示心甘情愿接受领导的任何处罚。
刘备倒也大度,他豪爽地把手一挥,说道:“刺客同志,浪子回头金不换,以前的事情就让它随风而去吧,本领导既往不咎。你还是回到你工作岗位上去,安心生产、努力工作,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贡献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与刺客都能化敌为友,看来刘备的人格魅力还真不小啊!
试用期满后,刘备更上一层楼,升任平原国的国相(平原相)。平原国是王国,平原相和太守平级,也就是说,刘备经过自己的多年打拼,终于跨入了高级领导干部的行列。
虽然升职了,但刘备还有一件烦心事,就是自己的名气还不够响亮。刘备出生寒微,虽然有一个光荣的祖先,但年代久远,要人家从棺材里出来为自己做形象宣传,估计很不现实。而且和曹操相比,自己以前也没有条件去找那些算命大师活动活动,让他们开开金口,写点“刘备是个好同志,刘备是匹大黑马”一类的评语来抬高身价。所以,他证明自己只有一个方法,就是政绩。
公道自在人心,久而久之,刘备凭借自己的努力,声名渐渐远播。有一次,北海国国相孔融遇到黄巾军来攻,抵挡不住,叫部下军官太史慈来平原,向刘备求救。刘备听了又惊又喜,对太史慈说:“孔文举(孔融字文举)竟然知道世界上的某个角落还有我刘备啊?”
孔融是名人之后(孔子的后代),自身也很有学问,属于文化名流(“建安七子”之首),承蒙对方如此抬爱,刘备自然也很仗义,当即决定派出三千兵马前去救援。黄巾军看到援兵来了,立刻四散而逃,孔融因此得以解围。因为此事,刘备和孔融竟然成为了好朋友。和名人交上朋友,自然就是圈子里的人了。刘备,从此刻起,已经不是无名之辈了。
其实对刘备而言,他在公孙瓒那儿虽然是打工的,但收获还是不小的,除了升官,他还认识了一个日后对自己十分重要的人——赵云。
赵云,字子龙,常山国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他一身都是胆,被蜀汉士兵亲切地称为“虎威将军”。在《三国演义》中,他和关羽、张飞、黄忠、马超并称为“五虎上将”。当然小说毕竟是虚构的,实际上蜀汉并没有评选所谓的“五虎上将”,而是后世出于对蜀汉英雄的敬仰,在心底里为他们颁发的荣誉。不管怎样,这五个人都是武艺超群的。
赵云身高八尺(约1.84米),姿颜雄伟,早年在郡衙当差。初平二年,猛人袁绍诈取冀州牧后,身为冀州人的常山老百姓因不服新领导的管束,一致推举赵云为他们的头目,由他率领大伙去投奔袁绍的邻居——公孙瓒。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袁绍实力强、名气大,所以,对于赵云另类的举动,公孙瓒搞不懂。他忍不住好奇地问赵云:“我听说你们冀州的人都乐意听袁绍的,为啥你知道要来投奔我啊?”
赵云回答也很实诚:“天下大乱,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天下乌鸦一般黑,我们也搞不懂谁是真正的主人。我们经过商议讨论,决定追随仁政贤明的主人,谁好我们就跟谁,并不是因为我们疏远袁绍而偏向于将军您。”
赵云把公孙瓒比作心目中的太阳明主,公孙瓒心里就像喝了蜜一样甜。但高兴归高兴,他没有把关怀的阳光照耀在这个年轻人身上,也没有打算重用这个年轻人,因为赵云并不是他特别喜欢的类型——公孙瓒是个贪图享受的人,他喜欢的是油腔滑调的地痞流氓、古惑仔,而真正的实力派他却敬而远之。
所以,我说公孙瓒的眼光一直是有问题的,刘备他不用,赵云他也不用,反而和一帮地痞流氓称兄道弟,最后输得精光也就不足为奇。
也正是赵云投奔公孙瓒的这一年,刘备也来投奔公孙瓒,且两人同在田楷手下做事。刘备对赵云非常热情,就像老大哥一样十分关照他;赵云在为刘备主持骑兵业务的过程中,慢慢发现刘备是一位宽厚仁慈的领导,比鼠目寸光的公孙瓒强多了,便有心追随。但刘备此时也只是公孙瓒手下的打工仔,并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地盘,而且也实在不好意思对老同学下手。
跟不了刘备,又不甘心长期在公孙瓒手下打工,所以赵云开始寻找机会离开。不久,赵云的兄长病亡,赵云趁机请假回家。只有刘备知道他将“黄鹤一去不复返”,心里倍感惋惜。临走之前,赵云对刘备承诺:总有一天,我们会见面的。
是的,总有一天,他们会见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