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有了,能开上战场吗?不能,因为刘备还迫切地需要一样东西——名分。正所谓“名不正言不顺”,当散兵游勇既危险又没前途,闹不好,政府还会把你当土匪给收拾了,所以最好挂靠在国家单位的名下,有吃有喝有福利,不干了还有退休金,那才叫体面。所以,刘备目前的心愿只有一个,就是带着兄弟们上战场立功受奖,先当个吃皇粮的公务员。
于是,刘备带着队伍找到了父母官邹靖。邹靖当时是幽州牧郭勋(不是《三国演义》上说的刘焉)手下的校尉。别小看这个职位,它相当于现在的省军区司令。幽州处北部边陲,不仅是东汉与少数民族接触频繁的地方,也是黄巾军活动的重灾区,所以校尉一直是常设职务,平时主要负责招兵买马、搞点军事训练以及维护社会治安,战时就负责打仗。当时黄巾军人数众多,自己的地盘不太平,地方官们愁得眉毛胡子都快拧成一块儿了,有人肯带队来为自己排忧解难,当然求之不得。就这样,刘备在邹靖的带领下开始了征战。
不久,刘备由于在战场上立了功,喜获他有生以来的第一个公职——安喜县尉。安喜县尉相当于安喜县警察局局长,平时的工作就是维护社会治安,促进社会和谐。
汉朝设置的行政机构是极其精练的,这里以内阁尚书台为例。尚书台作为国家的行政中枢,只有两名主要领导,一名正职领导(尚书令)、一名副手(尚书仆射),加上其他国务秘书、勤杂人员,只有区区六十余人!其他的中央政府机构,如三公府,都是一名正职,另配一名秘书长(长史)及其他公务员。在三公府中,人数最多的司空府不过七十余人,人数最少的太尉府连五十人都不到。国家机关部委(九卿)中除了主管宦官的少府寺、主管皇帝安全保卫的光禄勋寺人数较多外,其余的部门都是一名部长(卿),一名分管领导(丞),外加其他科室办事员,总共只有几十人。基本上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要完成工作任务,偷懒那是绝对不行的。
中央机关如此,地方政府机关的配置更是精练。以县级政府机构为例,一个县就一个县长,县长手下只有两个分管领导:县丞和县尉。不像现在,一个县长要配备副县长若干,政协领导若干,人大领导若干。所以,县尉要像管家婆一样身兼数职,什么工商局长、税务局长、城建局长、农业局长、司法局长、监察局长、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等等,都要一肩挑。县丞相当于县政府的秘书长,而县尉主要分管最复杂、最热门的治安工作。当然,县尉的工作不仅局限于抓小偷,他还会接受领导的安排,干一点征兵、征税、摊派、城市管理、抢险救灾一类的杂活,也是身兼数职。工资低不说(前面介绍过),劳动强度可不低,如果没有一点孺子牛精神和强健的体魄,是干不了这份工作的。
虽然工作难做,但好歹是国家公务员,刘备也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工作,也想好好干出点成绩,在官场站稳脚跟。但好景不长,因为不久以后砸饭碗的人就来了。来者何人?督邮是也。
督邮,是督邮书掾、督邮曹掾的简称。汉代的郡按方位分若干部,每部设一个督邮。由于太守大人平时工作繁忙,日理万机,下基层监督、检查一类的事情就交给督邮代劳。别看督邮官儿不大,权力可不小,是个惹不起的角色。
说来也怪刘备运气不好,刚刚到任,屁股还没坐热,就遇到政治运动。这次督邮光临安喜县,就是要传达一项国家的重要方针政策:为遏制军阀割据局面的发展,皇帝下诏,凡是由于军功晋升为公务员的,一律作为富余人员淘汰回家!
某些人常常以此作为刘备蛮横无理,违反政策殴打上级纪检官员的证据,事实上,这都是没有仔细分析史料得出的草率结论。
首先,要了解这个政策出台的背景:黄巾起义时,宦官迫于压力召回了自己在地方上做官的家属,而一批在镇压黄巾军的过程中立下战功的军人(比如刘备)因此得以填补这些人留下的空白。看到自己的地盘被人占了,宦官着急了,他们还想让家属卷土重来,重温旧梦。解决这一难题的唯一办法就是把这些军人挤下去,让自己的人爬起来。怎么挤?以维稳为借口,趁机淘汰那些靠军功上位的军人。恰好皇帝也怕那些脾气火爆的军人偏霸一方,不好控制,这样做正对皇帝的胃口,双方一拍即合。
过河就拆桥,这招太狠了。
刘备听到督邮要来的消息后,考虑自己既没有孝廉、茂才(秀才)一类的上岗证,上边也没人罩着,便怀疑自己就是下岗分流的对象。实际上,刘备的直觉相当准,因为朝廷这一刀就是冲着他们来的。
刘备当然不乐意回家打草鞋,换谁都会骂娘的。但骂娘不能解决问题,先把饭碗保住要紧。问题是他不是曹操,有一个高官父亲做靠山,不管风吹雨打都不怕,现在唯一的办法是找到督邮,打探点内幕消息,摸摸他的底牌,看他是想玩潜规则还是明规则,以便对症下药。如果能通融通融,把自己从黑名单上抹去,此事就有转机了。毕竟大家都是出来混的,都不容易,有事好商量嘛!于是,刘备来到督邮下榻的驿馆,低三下四地请求求见,可没想到居然吃了闭门羹。督邮大人态度极其傲慢,连面也不愿意见,给出的理由是——有病。刘备的态度再友好也没用,反正督邮的态度就是公事公办,其余的事儿免谈。
其实,这事也不能全怪督邮。他要是见了刘备,应该怎么说?是说“刘备,上面不会裁员,你安心本职工作就是了,争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还是说“刘备,上面决定裁员,由于你不幸上榜,活该你倒霉,我也没办法,请你多多理解”。前者是撒谎,后者是放屁,都不能说。再说,他只是奉令办公,权力虽大,但都是领导给的,即使他对刘备的不幸遭遇深感同情,但也无权改变现实。所以,他不能见刘备。
刘备满腔的热血在督邮冰冷的拒绝中顿时降到冰点,他愤怒了。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饭碗被人砸得粉碎,换谁都不干。对刘备而言,他会更生气——老子的乌纱帽既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地下捡来的,也不是花钱买来的,而是在枪林弹雨中一刀一枪拿命拼出来的。咱好歹是个功臣,一纸通知,就让老子回家,如此不识相,欠揍啊?真是太伤自尊了。而自尊就像一枚鸡蛋,表面坚硬、风光,却一触即溃,里面流出的是伤心的液体。
自尊受到严重伤害的刘备当然不会选择走申辩、上诉一类的复杂程序,而是带着人折回驿馆,直接冲进督邮的房间,对惊慌失措的督邮大人说:“上级首长(府君)叫我来请你过去问话。”督邮一头雾水,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刘备结结实实地捆绑起来,拖到一棵大树下。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三国演义》上说督邮是张飞鞭打的是不正确的。刘备虽然以仁厚著称,但作为一代枭雄,再仁厚也有怒发冲冠的时候。刘备那时候不过是个25岁左右的青年人,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你若惹他,后果会很严重。但坐惯了机关的督邮还想端一端特派员的官架子,吓唬一下面前这个年轻人:“别冲动啊,别乱来啊,我可是纪委的人。”刘备一听这话更来气,心想:打的就是你。估计边打边在爆粗口。
督邮人见人怕,哪有被人修理的道理?因此,督邮虽然被打了,可嘴上还是不服气地嚷嚷道:“上面要裁员,我有什么办法?你有本事找他们算账啊?”
刘备冷笑道:“找上面太麻烦,找你最方便!”于是,不服气的督邮得到了让他更加不服气的结果——接着挨打。刘备是越打越有劲,督邮这才发觉自己遇到硬汉了。俗话说“好汉不吃眼前亏”,督邮不是好汉,也不愿意继续让自家的身体吃亏,于是开始不停地求饶。等打到一百下的时候,手瘾也过足了,气也消得差不多了,刘备住手了。因为人家毕竟是奉命行事,真闹出人命来,事情就大了。刘备本身有两下子(后来斩徐州牧车胄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外加满腔怒火,可谓鞭鞭带恨,鞭鞭带血,照这种架势搞下去,督邮大人可能就像散架的机器一样很快就要报废了。如果照正史所说的打了二百下,以刘备不凡的身手,别说是人,估计就是石头也得打开花。
出气之后,刘备清醒了,骂道:“你们不是要老子下岗吗?大爷还不侍候了!”说罢,把官印挂在督邮的脖子上,带着关羽、张飞一同绝尘而去……
新的一天开始了,虽然并不比昨天更快乐。
刘备还没法去做扫除尘埃的扫帚,只能做扫帚下的尘埃,而尘埃的命运就是被人扫地出门。这难道就是命运吗?不。刘备是一个执著的人,是一个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人——打草席没出路,当混混没前途!怎么回头?
社会最本质的东西——人,确切地说是人际关系。一个人,你再有本事,没有人罩着,没人赏识你,没人给你机会,说什么也是白搭。曹操下课以后,如果他愿意的话随时都能再就业,而且尽是好工作。原因很简单,他有一棵大树罩着。说来真是一种黑色幽默,廉洁、能干的曹操必须由一个既不能干又不廉洁的爹当保护伞,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否则,他早就成为革命烈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