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016600000042

第42章 冒险与成功并存

要做大事,必冒大险,果断决策非常重要,优柔寡断,反复思量,往往会失去重要机遇,与命运的机缘擦肩而过,是难以有所作为的。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这样的理念,朱元璋踏上了反元的风雨不归路,从而也抓住了自己一生中最为重要的出山机会。

至正三年五月,黄河在白茅口决口。四年五月大雨二十多天,黄河水暴溢,据史料记载,当时“平地水深二尺,方圆一带均被淹没,民死、伤者无数,惨不忍睹。”在元朝,除富饶的江南外,中原一带还是粮仓,这就是说,元朝各级政府在税收等方面将要遭受不可估量的损失。

当权者发誓要与灾害作斗争,当时的元丞相脱脱是这一主张的代表人物。他坚决要堵口,首先派人到现场做了长期细致的勘察工作。工程人员是实事求是的,所以他们呈到脱脱丞相手里的报告是否定他的宏大方案,主要理由是工程量过于浩大了,在时间方面也是不可估计的;另外,更关键的因素还是,起义军在河南一带正在积极而疯狂地活动,修筑这样巨大的工程,没有庞大的民工队伍是不行的。问题就出在这里了,如果本身就满怀怨恨的民工万一和疯狂的起义军结集在一起,那么,事情不就更麻烦了?

“届时,”当时负责这项工程的工部尚书兼河防使贾鲁说,“我看就不好收场了……”

一心要堵口的脱脱丞相根本听不进来自任何方面的劝言,他执意要动工。他任命水利专家贾鲁为工部尚书兼河防使。招集各地民工十五万,戍军二万人,治理黄河。十几万民工从黄陵冈(今河南兰考东)开挖,南到白茅堤,西到阳青村,全长二百八十余里。主要是疏通河床,使河水东流,回归故道。整个工程耗资数以亿万计。

黄河一再决口,多次泛滥,河两岸的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本来这里的百姓就不是很多。就是这些留下来的极少的人们还要遭受瘟疫的折磨。现如今官府又要让他们去挖河,监工和官吏对他们不仅克扣口粮,还常常鞭打他们,使他们身处绝境,受着多种的欺压。河北、河南的广大民工怨声载道,愤怒至极,整个修河的工地上,堆满了仇恨的干柴,只要有一个小小的火星就会迅速地燃烧起来。

“变钞”和“开河”成为农民起义的导火线。当时民间到处传诵着一首《醉太平小令》:“堂堂大元,奸佞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军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哀哉可怜!”百姓们借吟诵这首词抒发心中积压的怨气,全国到处怨声连绵不断,一场特大的暴风雨就要来临了。

明教教主韩山童和他的徒弟刘福通以及杜遵道、韩咬儿看到时机已到,便巧妙策划、准备发动起义。先是编了一句童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让人广为传唱,然后又刻了一个只有一只眼睛的石人,并在石人的背上也刻上了“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的字样,随后将石人偷偷地埋在施工必经之地黄陵岗附近。

起初,怨愤的民工们将信将疑,可当他们在施工中把那个独眼石人挖掘出来的时候,全信了,人心大为震动。工程完毕,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都跑到在韩山童的红军之列去了。韩山童的队伍。迅速扩大起来。

自那以后,韩山童就宣称他是宋徽宗的第八代子孙,理应为中国皇帝,而刘福通则是宋朝大将刘世光的后人,辅佐旧主起义、推翻元朝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于是,手下们一致推举韩山童为明王,准备起义,大干一场。在起义的前一天,他们杀白马黑牛,誓告天地,说要起义了,以红巾为号。不慎消息被泄漏了出去,官兵包围了起义军所在地,刘福通率众苦战冲出重围。韩山童不幸被捕牺牲,其家人乘乱逃出重围。刘福通脱身后,马上号召起义军,提前起义了。五月初三,刘福通出其不意地率众攻占了颍州、罗山、上蔡、正阳、霍山等地。黄陵冈的民工们得到消息,杀了监工,头上包了红巾,和刘福通领导的主力汇合在一起。

在刘福通的英勇起义的精神的鼓舞下,各地的起义队伍也风起云涌,至正十一年(1351年)八月,邳州(今江苏邳县)人李二与赵均用、彭大等八人伪装成河工,采取里应外合的方法,智取徐州城。天亮后树旗募兵,众至十余万,接连攻取宿州(今安徽宿县)、五河、虹县、灵壁,乃至安丰(今安徽寿县)等县。同年十二月,邓州(今河南邓县)布贩王权也联合张椿起兵,攻占了河南不少州县,被称为“北琐红军”。至正十二年(1352年)正月,孟海马等人也发动起义,攻占了襄阳等地,被称为“南琐红军”。

这些起义的红巾军。都受刘福通的指挥,他们全都信奉白莲教,被统称为“北方红巾军”。

至正十一年(1351年)夏天,彭莹玉在江淮率众起义,响应刘福通。同年八月,邹普胜和徐寿辉在蕲州起兵,十月在蕲水建立农民政权,国号“宋”,后改天完(取压倒“大元”之意)。不久,起义军兵分两路:一路攻占武昌、江陵,另一路夺取长江中、下游及浙、闽地区。这支部队同样头裹红巾,亦称红巾军。他们每到一处,都严守军纪,不烧杀抢夺,不奸淫掳掠,因而深受百姓拥护。这支军队士气高涨,所到之处,所向披靡。他们开仓放粮,救济百姓,因为他们都在南方一带活动,所以被称为“南方红巾军”。当时大江南北流传着一首民谣:

“天遣魔军杀不平(不公平的人),不平人(被不公平对待的人)杀不平人(不公平的人),不平人(被不公平对待的人)杀不平者(不公平的人),杀尽不平(不公平的人)方太平。”

农民起义的浪潮很快使朱元璋所在的家乡也卷了进去,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濠洲的郭子兴宣布起义,也成立了一支红巾军。

郭子兴是定远县(今安徽定远)人,豪强出身,原籍曹州(今山东曹县)。他父亲在定远卖卦相命时,娶了当地大地主的瞎女儿为妻,分得一份财产,定居定远,成为当地有名的地主。郭子兴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二。郭子兴目睹了元朝的腐败,感觉元朝气数已尽,天下将会有变,于是,他把自己家的财产分给贫苦的老百姓和囊中羞涩的侠士,结交了不少的英雄豪杰,带领大家烧香,加入白莲教。刘福通起义后,他决定联合孙德崖等人起兵响应,用了几日的工夫,召集了数万人。二月二十七日,他带兵趁夜里应外合,一举攻下濠州。

郭子兴攻克濠州之际,元朝也派来了一支军队,然而这支军队却腐化不堪,成日里沉湎于酒色,也不再训练,面对汹涌的农民起义浪潮,他们早就吓破了胆。他们不敢贸然进攻,为了向上级邀功领赏,他们派人每天出去到附近的村子里抓年轻的小伙子,抓来后给他们裹上红布冒充红巾军,算是俘虏,以便交差。老百姓受不了元军的欺压,呼朋唤友,到濠州投奔起义军去了。

在皇觉寺的朱元璋并不是待在事不通晓的阁楼中,外边发生的轰轰烈烈的一切事情他都有所耳闻,他的心早已飞出了皇觉寺。各处红军的所作所为使他振奋不已,尤其是彭莹玉说的那句“贫极江南,富夸塞北”的话更使他心潮澎湃,说到他心窝里去了。

想想可不是吗,自己一家人以前种庄稼,一年到头劳碌辛苦,收了粮食,却吃草根树皮!什么好东西,粮食布帛,珍宝财富,都给刮空了运到北边!种庄稼的为什么穷?为什么苦?一辈一辈受熬煎呢?以前只怪穷人命苦,这两句话却明确指出穷、苦,辈辈受熬煎的原因。如要活命,就得改变这个局面,把吃人的朝廷推翻。

我们知道,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即使有通天的本领,如果不被人发现,并给以引荐、使用,并且是放心大胆地去重用,那么日久天长,你的那点才华就会夭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枉有一身本领,而苦于无用武之地”的道理。

尽管在皇觉寺的朱元璋觉得现在该是走出寺门,大干一番事业的时候了,但是却苦于没人引荐,没有投靠和出走的准确方向。干这种与政府对抗的事,比不了当游方和尚那样走到哪儿算到哪儿。因为本身身处濠州,对濠州的消息听得格外多些、格外敏感的缘故,起初,朱元璋原本打算投到郭子兴的手下去,可是复而又听说,濠州城里的那五个元帅,各自为政,各自发令,谁也不听谁的,谁也不服谁,一句话,在最为重要的团结方面简直是一团糟。

“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内部团结是如此的糟糕,就敢跟元兵对仗?就能打败元兵?如果我去了,弄不好在内部自相残杀中还会把自家性命丢掉呢。”朱元璋这样忧虑着,遂打消了投奔郭子兴的念头。在这段难熬的日子里,他就像一头被困在笼子中的野兽,急得团团乱转,不知如何才好。不过紧接着,机会,或者说人生转折从此便开始了——

一个晴朗的早晨,有个红巾军打扮的汉子专程从濠州方面给他带来一封信,信是少年同伴汤和写给他的。朱元璋不得不躲在泥佛像后边偷看。信中说,汤和带着十来个小伙子,早已投奔到郭子兴的麾下去了,现在干得非常带劲,心情也很舒畅,日前汤和已擢升为“千户”了,比当佃农不知强出了多少倍。“显然,我给你写信的目的,”汤和这样写道,“是让你也到这儿来,参加红军,参加推翻元朝统治者,恢复汉人江山的活动,像郭元帅所说的那样,建立属于汉人的政权。届时,说不准咱们兄弟们还能混个一官半职做呢。再说,你一个男子汉大丈夫,难道要在寺庙里当一辈子无所事事的和尚吗……”

朱元璋看完信后,更生出一肚皮心事。他在大殿上踱过来,踱过去,以口问心,以心问口,反复思索,猛然省悟,把信就着长明灯烧了,还是下不了决心。直到有一天,有个师兄悄悄告诉他,全皇觉寺的人都知道他跟外面的红巾军有联系,因为汤和派来的那个信使他们全都看见了。师兄胆战心惊地说:“你如果再不出走,他们准会把你捉拿了送给官府请赏的。”

“看来不出走是不行了,”朱元璋心慌意乱地想。即使在这个生命攸关的时候,他仍然有些犹豫。朱元璋急得没法,便去找刚从外乡回来的周德兴,商量个对策。周德兴出主意让他占卜,以吉凶决定去留。朱元璋忐忑不安地返回寺里,准备算上一命,不料还未到山门,就闻到股烟焰味,跑去一看,寺庙被火烧光了大半。原来元朝军队以为僧寺里供着弥勒佛,红巾军念弥勒佛号,怕和尚给红军作间谍,把附近的寺庙都抢光烧光了,这一天轮到了皇觉寺。朱元璋呆了一阵,知道寺里再也停留不得了,下定决心到红军队伍里去。向伽蓝神焚香磕头问卜,结果逃与留皆不吉。再卜一卦是否应参加义军造反,结果大吉。朱元璋下定决心,前去投奔郭子兴。后来,朱元璋在《皇陵碑》中回忆当时情景:“好友寄来书信,劝我参加义军,心中担忧又恐惧,正在犹豫不定,此事却被别人发觉,声言要告官府。形势急迫,算上一卦,结果逃亡和留守皆不吉,只有投军方大吉。”这就是朱元璋高人一筹的地方,他向世人表明,他投奔起义军的决心是神灵的启示,他的行为是受命于天,受菩萨保佑的。

至正十二年(1352年)闰三月初一,朱元璋穿着袈裟,来到濠州城下。濠州城戒备森严,元军在城外三十里处驻扎着。虽然他们不敢轻易攻城,但也是屯营,与红巾军相对峙,故濠州城上、城下哨兵林立,气氛非常紧张。天刚蒙蒙亮,守城义军见一个和尚站在城下,便问他是干什么的,朱元璋回答说他是来投奔红巾军的。红军兵卒见他穿得破破烂烂,又是个和尚,横竖看不出他有参加红军的诚意,便怀疑他是元军派来的奸细,就派人到城下,不由分说把他绑起来,押到郭元帅帐前,请令问斩。

不得不承认,在某些方面,郭子兴尽管枭悍、性直,但仍不失沉稳之风,还算是个细心人。他不急于给令,反倒这样说:“待吾瞧他一眼再议。”

他走到门外就见一个和尚虽然被五花大绑着,却没有一点害怕的样子,依然一副轻松、从容的神情,他身材高大,浑身散发着大无畏的精神。两只耳朵大而有轮,两眼炯炯有神,样子特别威武。郭子兴一见就特别喜欢他,问明白后才知道,他是皇觉寺的和尚,曾经入过教,是好友汤和邀他来参加义军的。郭元帅听后大喜,忙令人给他松绑,收他做了一名步兵,那一年朱元璋25岁。

这一过程看起来简单,但却为朱元璋带来了峰回路转的命运,为他走向成功打开了大门。

从严格意义上讲,如果郭子兴不大胆地使用朱元璋,反倒把他当奸细要么杀了,要么赶出濠州城去,以此类推,就不会有朱和尚的以后,更谈不上来日做明朝的皇帝了。

对朱元璋投奔郭子兴一事,我们应当给予怎样的评价呢?实事求是地说,朱元璋的投军过程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其投军的决心却不容怀疑。在接到朋友的信之后,他一开始并没有盲从,而是思考了很久,这说明了朱元璋的细心与谨慎,这是一个智者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对于关系到自己一生安危的重大转折,年轻的朱元璋对自己人生中这一完全是由个人独立决定的道路小心计划,完全是可以理解的。尽管他很年轻,却在走南闯北的游历中,积累了许多处事经验,他能够明白,参加与朝廷作对的起义军事关重大,在悬赏捉拿的威慑下,选择机会上的任何失误必然会使他付出最惨重的代价,包括自己的性命。

然而情况突然生变,在遭遇出卖、面临生命之虞的情况,他又一次地表现出了无比果断的素质,毅然去投军。

同类推荐
  • 感悟人生全集:黄金版

    感悟人生全集:黄金版

    《感悟人生(黄金版)》收藏了三百则经典小故事。这些广为流传的小故事,影响和改变了无数人的观念,洗涤和陶冶了无数人的心灵。《感悟人生(黄金版)》从成败、得失、智慧、教训、幸福等十五个方面。对人生进行了全方位解读。无论什么时候读起来,都可以给你一些激励,一些启迪,一些感动,一些感悟。
  • 沈从文读书与做人

    沈从文读书与做人

    一个只读过小学的人,竟成了一个大作家,而且积累了那么多的学问,真是一个奇迹。
  • 感谢折磨你的人

    感谢折磨你的人

    《感谢折磨你的人》是一本讲述如何面对人生中的苦难、磨难的哲理书,全书共分三个章节,精选几十篇美文、哲理故事与事例,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面对磨难的人生态度,教导我们怎样对待自己的失败,怎样战胜内心的敌人,勇敢而坚强不挠地面对自己的人生,追求自己的梦想,最终“从逆境走向胜利”。
  • 人生只需要你的一点改变

    人生只需要你的一点改变

    本书以一种令人感到震惊的言语,客观的态度,极深刻地描述了人生的处世经验,为读者提供了如何战胜困境取得成功的种种妙策。相信通过这些至真的人生格言,每个人都能克服生活可能出现的逆境,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对生活的理解和洞察力。
  • 幸福的活法

    幸福的活法

    本书是一本关于幸福的读物,教你如何懂得放下、宽心、淡定、宽恕、舍得、感恩、珍惜等,为焦虑的人生寻找幸福的活法。
热门推荐
  • 一日看尽长安花

    一日看尽长安花

    本书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程郁缀教授历时六年之久,在李佩先生主持的“中关村专家讲坛”系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的讲稿。程教授学识渊博,诗文满腹,从先秦到明清,将漫漫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文学故事娓娓道来,名章佳句信手拈来,有诗词引述,有评点讲解;有历史缅怀,有当下感慨;对比中有感悟,诙谐中含寄托,给听众与读者以一种艺术与精神的美好享受。本书雅俗共赏,可以作为中国传统文学爱好者的入门读物和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的参考书籍。
  • 先祖遗产

    先祖遗产

    远古的上一次战争是什么时候?似乎已经久远过了任何一个生灵的记忆。但当风吹起,那些灾变、瘟疫、人祸像暴怒的喷火雪山一样从大地涌出。大地尽头的北风地,一只妖被人逼到绝境,走投无路闯下的祸端,让远古订下的戒约焚泯如烟。神与妖不可避免的再次开始厮杀。此时的世间已是神和人的天地,妖怪已经无力反抗。那些穷途末路的流亡者向着先祖的故乡一路逃亡,祈求在那里能够获得安宁。而在这条看似没有尽头的漫漫长路上,某些发现似乎在印证着——此时世间的一切劫数和众生即将卷入的命运洪流,或许早已存在于先祖的预言之中。上一场战争,其实还未结束。
  • 小金鱼的酿酒妃

    小金鱼的酿酒妃

    沐夭,南国前丞相之女,善酿酒,超级大路痴,回京复命途中巧遇自己的战神未婚夫夜槿御,身为重度路痴患者的沐夭毅然决然的赖上了这位素未谋面的未婚夫。夜槿御:“别跟着我。”沐夭:“我不认路。”夜槿御:“顺着这条路直走。”沐夭顺着路直走不远,“我是从那边来的?”
  • 嫁给全城首富后我飘了

    嫁给全城首富后我飘了

    【日久生情,双向互宠,32岁养生大佬VS22岁甜软俏妻】#惊!第一名媛宋瓷嫁给了十级残疾人士韩湛!#人人都笑话宋瓷瞎了眼,放着有钱有颜的川东集团二少不嫁,却嫁给了一个手有残疾的无名小卒。只有她知道,不久后,这个人会成为望东城首富。…宋瓷重生回了22岁那年的夏天。上一世被养父杀害的姐姐还活着,辜负了她的男人正在疯狂的追求她,而那个让整座望东城都高不可攀的男人,还默默无闻。这一世,宋瓷要手撕人渣,保护亲人,嫁给最美的爱情!【婚后篇】一日,好友问宋瓷:“结婚后感觉如何,你家韩哥怎么样,体贴不?”宋瓷:“别的都好,就是大了点。”偷听墙角的韩湛正要窃喜,又听到他家小妻子抱怨:“都说三岁一代沟,我跟他中间横了三个沟,沟通困难,他聊天都不用表情包...”...韩湛气成了一个委屈的表情包。嫁给老男人韩湛后,宋瓷喝起了养生茶,穿起了保暖裤,套上了长筒袜,过上了小日子。
  • 莫斯科的墨尔本

    莫斯科的墨尔本

    希望这个较为温暖的故事,能让你再次相信爱情。
  • 亿世我爱你

    亿世我爱你

    本书写于16年,因为学业,一直到现在才发文。所以文中有些事情是前几年的,本书是陈翔同人文不存在诋毁其他明星的现象,希望大家和平看文如果有写的不好的地方欢迎大家指正但也只接受正常理智的评论,谢谢大家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之郡主太冷情

    重生之郡主太冷情

    “不好,那女色魔又活过来了!”重生在月沧国集千万宠爱于一身的无忧郡主身上,夏梦舒知道很多事都已回不去。她想,或许她这辈子再不会爱上任何一个人了。对于那些深情告白,夏梦舒脸上的表情不变。“我不会再爱任何人。”只是,世事难料,命定之人终会在命定之时出现。“夏梦舒,你是注定逃不过我的手掌心的。”看着冷然的夏梦舒,某妖孽笑得一脸无良。随即可怜兮兮指责道,“你不能始乱终弃!”他还能更不要脸些么?夏梦舒很是无奈,“只要你手指动一动,多的人女人前扑后继又何苦吊死在我这棵树上?”“可她们都不是你啊。”妖孽收起了所有玩世不恭,脸上的认迷乱了夏梦舒的眼,缭乱了心。她,还可以相信爱情吗?这份宠爱,她,真的要得起吗?
  • 快穿系统男神请自重

    快穿系统男神请自重

    男女主1v1双洁作为一个虐各种配角、炮灰的大神级作家,居然体验了一把系统流……系统:我们的口号是什么?韩陌舞:让配角们走上人生巅峰!!!系统:我们的目标是什么?韩陌舞:拐个男神带回家!!!【不定时更新】
  • 禁(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禁(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15世纪末,一位风度翩翩的贵族航海家潘·格尔曼在远航归来之后买下了一块据说受过魔鬼诅咒的土地,并在上面修筑了一座恢弘的城堡,带着新婚妻子拉玛住了进去。几年之后,婚姻生活极为不幸的潘·格尔曼突然从城堡中神秘消失,为后人留下了难解的谜团……本文用象征主义手法,通过一座孤悬山顶的城堡里生活的几代人的悲剧命运,以及前后两桩相互呼应的神秘失踪事件,探讨了心灵自由、爱情、时间、自我异化等永恒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