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不可能解决一大堆问题,总是必须一个一个去解决。的确,解决问题也是衡量一个人才智高下的过程。朱元璋解决问题,就像在战场上作战一样,四处观察,盯住要害,不让麻烦缠身。此等做法,足见其脑力发达和算计深远。
人生不能平庸,平庸者自然无出路。至正七年(1347年)凤阳一带年景不好。朱元璋开始思念家乡,思念少年时的好朋友,他决心回到阔别了三年的故土。由此,朱元璋开始立志成就一番事业。
回来时跟出去时一样,依旧是一顶破箬帽,一个木鱼儿,一个瓦钵。朱元璋回到皇觉寺一看,才发现皇觉寺已是今不如昔。庙宇破败不堪,香火冷冷清清,高彬长老已经谢世,那些有家的师兄们也已飞鸟投林,另谋它图。只有几个与朱元璋一样没有地方去的和尚,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在寺中打发着莫名的岁月。故人相见,分外亲切,朱元璋和他们共叙了兄弟之情,便再度开始了皇觉寺的生活,这一待又是三年。但是这三年中,朱元璋并不像其他和尚那样浑浑噩噩地混日子,在劳作之外,他还抓紧时间读书识字,练习武功,同时也留意时局的变化。生活虽然依旧艰苦,可他心里很踏实。
元朝的统治此时已呈土崩瓦解之势。一个政权的崩溃,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似乎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总结:那就是自掘坟墓。中国历史上的历代王朝莫不如此。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一个集团,乃至一个国家别人是打不倒的,他们之所以土崩瓦解,是自己把自己打倒的,怨不得别人。尽管历史像一面浓缩了人间万象的明镜,高悬在每个帝王的面前,时刻告诫着他们提高警惕,以防覆辙,但不幸的是,他们总是不汲取历史教训,在安定的日子里反倒妄自尊大,为所欲为。他们致命的错误是不顾普通大众的生死存亡,整日挖空心思只关心少数官僚阶级的利益。日久天长,脱离人民群众是不可避免的,把自己束之高阁,坐在宝塔尖上看事物,人为地离析“血与肉”、“鱼与水”的关系。渐渐地,他们的政权,包括大大小小的官僚机构就变成了一个个“宝塔形”,或者像一条没有水托起的船,迟早要倒塌、搁浅的。接下来,是一个个地重蹈历史的覆辙。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就是在这种翻来覆去中苦苦挣扎,苟延残喘地活着。
元王朝也不例外。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元朝的统治已经出现明显的败势,可谓日薄西山。这不仅是统治者与汉族之间的民族矛盾促动的结果,同时也夹杂着统治者内部的矛盾。蒙古族统治者内部各个派系之间争权夺利,非常残酷,他们对于王位的争夺尤为激烈,所以,元朝中央集权内部的武装政变不时发生。据资料统计,元朝曾经创下了在40年间换了9位皇帝的纪录,在最为混乱的致和元年(公元1328年)到元统元年(公元1333年)这6年期间,每年都有一次新皇换旧皇的政变。这种政变,自然就是政治不稳的显著标志。
元朝政治腐败的最严重现象就是卖官鬻爵。元朝的一些官职待价而沽,只要拿钱,就可以做官,而且居然明码标价,各取所需。
不但文职官员可以拿钱买到,就连维系着国家命脉的军队也腐败到了同等程度。由于讲究世袭以及卖官买官,军队也沾染上了种种的坏习气,亏空军饷、贪污腐化,曾经纵横天下的蒙古军已经不堪一击。
贪污腐败之风要得以维持,就必须搜刮民脂民膏,作为挥霍的源泉,至于民生疾苦,百姓的死活,他们根本就不放在心上。老百姓要维持最低的生活标准都不可能,又不甘心活活饿死,万般无奈,只有铤而走险,揭竿而起。
最先起来反抗的是江浙一带的农民。由于这一地区接连遇到水旱灾疫,当地的居民已死亡过半,田地荒芜,本该长满庄稼的田地被一人高的茅草所取代,狐兔成了田地的主人。这样的惨景元朝统治者竟然不闻不问,任这些百姓自生自灭,人民不堪忍受,不得不放下手中的锄头,揭竿而起。接着河南、四川、广东、广西也爆发了农民起义。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元朝统治者不从自身找原因,反而认为这些人都是“刁民”,进而认为天下大乱,都是由于汉族的大姓们在作乱,为了一劳永逸,只有杀尽天下的张、王、李、赵、刘等大姓人,才可以确保元朝的统治。为了镇压人民的反抗,元朝政府加重了刑罚,在一个同时期颁布的诏书中就有“强盗皆死”的命令。同时,元朝统治者还加强了各地的军事机构,企图以高压手段来镇压农民的起义。
正所谓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这些举动更加触怒了百姓,于是有人打出了这样的旗号: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官逼则民反,其实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一个湖水涨满了,必然要决堤。一张弓拉圆了,其箭必然要射出。肿瘤癌变了,必然要扩散,必然要致人死地。曾经稳固辉煌的元朝政权现在就像一个庞大的肿瘤,不知不觉中癌变开去,于是天下大乱,其毁灭性不可想象,不可逆转。凡此种种,为朱元璋以及他后来的集团提供了施展才华、一步步崛起、统一大江南北、建立明朝的良好机会。
农民们一浪高过一浪的反抗给白莲教的首领们提供了极好的机遇。他们抓住时机,加紧组织反元力量。为了鼓动百姓,他们编了一些民谣,让儿童传唱。如河北有童谣说:“塔儿黑,北人做主南是客,塔儿红,朱衣人做主人公。”河南童谣云:“天雨线,民起怨,中原地,事必变。”淮楚地区也有童谣:“富汉莫起楼,穷汉莫起屋,但看羊儿年,便是吴家园。”这些童谣深受广大贫苦农民的欢迎,广为传诵。大家都感到,天下即将大乱,元朝的统治就要灭亡了。
朱元璋关注着时局,他从小深受压迫,对统治者深恶痛绝。这时,他觉得天下必将起义,但他却不动声色,依然我行我素。白天清斋几碗,晚间酣睡一觉,倒也不紧不缓,自由自在,不过心里时时关注着外界的变化,等待着时机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