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与管人的关系密不可分,一般讲,不会做人一定管不好人,凡是那些充满智慧的管人者,总是先做人,后管人。刘备处理做人与管人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恭敬。综观刘备的一生,由小及大,为人处事无不以恭敬而处之。他三让徐州,一方面是自己实力不够,怕因领徐州而成为众矢之的,另一方面则深感自己才少德薄,难以担当大任。在颠沛流离多年之后,他听取了水镜先生的意见,诚心诚意地寻求助手,三顾茅庐不乏恭敬谦逊之语。他的恭敬相应地换回来真诚的相待。所以,尽管他尚处位卑势单的境地,却无处不受尊敬。如他投曹操,曹操待如上宾,他奔袁绍,绍亲出邺城二百里相迎,其部众散而复聚,足见其凝聚力之强。
二是宽厚。《三国演义》中描写刘备的宽厚之处颇多,如在如何夺取西川的问题上,他与庞统、法正产生了意见分歧。当刘备和刘璋在涪城相会时,庞统主张设宴以杀之,法正也积极支持,但刘备却不同意,说:“吾初入蜀中,恩信未立,此事决不可行。”表面上看这是刘备宽厚的又一表现,但实质上刘备的战略眼光要远得多。刘备大军入川,刘璋的灭亡只是迟早而已,刘备此时所虑并不是解决刘璋,而是要解决民心所向的问题,而且更重要的还有一条就是不能由他刘备来背“同室操戈”的坏名声,他要设法找到有利的借口,待民心顺又有正当的理由时,他也不会心慈手软的。后来的事实也表明,刘备的心思的确要高人一筹。
三是诚信。讲究信义、信用这是做人的基本标准。君臣之信、朋友之信、兄弟之信,都要求彼此之间真诚相待,不受恶语的中伤,也不怕敌人的离间,坦诚不二,始终如一,这也是刘备仁德的重要内容。他三顾茅庐之后,与诸葛亮结下“鱼水关系”,从此便将军国大事俱托付给诸葛亮,对其言听计从。诸葛亮感其知遇之恩则披肝沥胆,鞠躬尽瘁,成为千古佳话,其中“信”字起了核心作用。刘备为信守“桃园誓盟”不惜丢弃江山,东征伐吴以雪关羽被杀之恨,此乃“信”所致。及秭归败溃,白帝托孤,对诸葛亮嘱以身后大事,也是“信”之所致。
刘备在当阳长坂大败,只剩下百余骑,奔到天明,未见来追敌人,方才歇马。正凄惶间,糜芳来报:“赵子龙反投曹操去了也!”刘备叱道:“子龙是我故交,安肯反乎?”张飞说:“他今见我等势穷力尽,或者反投曹操以图富贵耳!”刘备说:“子龙从我于患难,心如铁石,非富贵所能动摇也。”糜芳说:“我亲见他投西北去了。”张飞说:“待我亲自寻他去,若撞见时,一枪刺死!”刘备说:“休错疑了,岂不见你二兄诛颜良、文丑之事乎?子龙此去,必有事故。我料子龙必不弃我也。”关于赵子龙投曹之事,糜芳说亲眼所见,张飞分析得亦有道理,但刘备坚信子龙决不会背叛,可见彼此相知之深,信念之坚。而正是由于这种信任,刘备左右的确也形成了一支甘愿肝脑涂地、至死不渝的仁人智士,其事业也才能得以壮大。
四是勤敏。在东汉末年战乱仍频、人欲横流、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年代里,单纯地讲宽厚是不行的,必须要有相应的机智和敏捷才能实现匡扶汉室的宏愿,对此刘备是有充分认识的。虽然从总体上看刘备“机权干略,不逮魏武”,即他不可能像曹操那样明目张胆地运用霸术,但其机谋权变的本领还是有的,这为他壮大自己的实力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其实刘备是大智若愚。他与曹操有过几次交锋都没有诸葛亮的帮助,但终以他胜曹败为结局,可见其智虑之深。
第一次是荀为曹操献“二虎竞争”之计,曹操力图挑起刘备与吕布的矛盾,但刘备在接到曹操来信后便已识破其机关,因此一方面敷衍曹操,一方面又暗中实告吕布,破坏了曹操的计谋。接着荀又献“驱虎吞狼”之计,使袁术攻刘备。刘备得诏书出兵讨袁,明知是计,但又不敢违抗,只因张飞醉酒误事,被吕布袭了徐州,曹操是一计被破,一计得逞,打个平手。
第二次是青梅煮酒论英雄,当曹操一语道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时,刘备一惊,不免失态,但又能随机应变,借用“圣人迅雷风烈必变”来掩藏过去,使曹操没有完全窥视出刘备的真心。这次是刘备胜。
第三次曹操与刘备擒杀吕布后,曹操对刘备实施控制,将其软囚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而刘备则日思脱逃之计。突报袁绍已破公孙瓒,而袁术使人归帝号于袁绍,于是刘备自愿请兵半路截击。曹操虽然同意却并不放心,叫朱灵、路昭两人,暗中牵制刘备。途中刘备催促急行说:“吾乃笼中鸟,网中鱼。此一行如鱼入大海,鸟上青天,不受笼网之羁绊矣!”曹操此番又以失败告终。
所以,说刘备老实是错误的,他在许多问题上也是善于玩弄权术的。再如白帝城托孤,孙盛就指出:“苟所寄忠贤,则不须若斯之诲;如非其人,不宜启篡逆之涂。是以古之顾命,必贻话言;诡伪之辞,非托孤之谓。”意思是说,如果认为所托的是忠贤之人,则不必说这种话,如认为所托非人,说这种话就会给他作为篡位的借口。毛宗岗对此也疑道:“或问先主令孔明自取之,为真话乎?为假话乎?”其实,这是刘备为保其江山设下的又一计谋。他明知刘禅是扶不起来的,而诸葛孔明才是顶世脊梁,孔明掌权要废后主易如反掌,所以他才说出以上话来,其目的在于封住孔明的口,锁住孔明的行。果然,孔明听毕,汗流遍体,手足无措,泣拜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言毕,叩头流血。同时,刘备还让李严也为托孤大臣,实为达到牵制孔明之用。可见刘备也不愧为一代枭雄。
五是慈惠。君惠臣忠,刘备也确实能努力做到通过自身的修养来吸引人心、军心和将相之心。他在任平原令时,经常和部下同席而坐,同簋而食,获得了人们的好感。众多归附。
君王在统御群臣时存在着一个双向运动的问题,一方面君王要努力作出表率,要为群众办实事,对臣下要关心和爱护,另一方面群臣受其恩泽就能尽职尽忠;相反,作为君王如果暴戾无道,视民众如草芥,视群臣如走狗,则民可反之,群臣亦可弃之。
刘备既仁德宽厚,又承汉室之正统,其用人必以德才兼备。他与曹操不同,曹操乃惟才是用,只要是人才,不论其品德修养如何,所以,曹操阵营中虽良智良才之人众多,而奸诈之辈也不少。相比之下,刘备则坚持先做人,再管人,通过自身的行为来唤起部下忠诚的信念,蜀汉政权虽人才相对较少,却几乎没有人真正叛逃,更是始终没有被篡权的危机,在这一点上,刘备要比曹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