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下棋,自然有求胜的欲望。但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取胜,而是在一番较量之后,则以失败而告终。这说明棋手是有等级之分的。刘备是一个善于拿别人手下棋的精明人,他善于利用别人的才智,替自己谋划大业,显示出诚信态度,这种做法不仅不易与人产生矛盾激化,反而能赢得人心。
管人不是非要让大家都呈猫鼠状,而是指对人的管理,其中对人才的管理尤为重要。我们知道,事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力量,谁就可能成功。然而得到人才不是件容易事,正确地使用人才更是不容易。在实践中,刘备总结了管理人才的基本规律,即不拘一格地发掘人才,放手使用,终于使人才脱颖而出。这就是刘备和人才站在一条战线上的聪明之举。
刘备少时家贫,与母以贩鞋织席为业,他虽是汉朝宗室,但那时人们对汉朝统治已感厌倦。刘姓招牌已缺少号召力。刘备早年所以能招聚一些队伍,是由于得到大商人的资助。刘备最初因参加镇压黄巾起义有功,曾做过县尉之类的小官,后被公孙瓒任为平原相。
刘备年轻时,就善于交结豪侠,人人争附。史称刘备:“士之下者,必与向席而坐,同簋而食,无所简择,众多归焉。”纵然如此,有的上层豪强还是瞧不起他。当他已升任平原相时,豪绅刘平还耻在他手下为民,曾派刺客去杀害他。但当刺客受到刘备殷勤款待后,深受感动,不仅不忍下手,还吐露来意。刘备在招聚队伍之先,已与关羽、张飞相善,三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刘备每逢公开露面,关羽和张飞常“侍立终日,随从周旋,不避艰险”。后关羽被曹操俘获,虽甚受优待,仍不忘故主,终辞操奔备;赵云原隶属公孙瓒,见刘备后,受到亲近和重视,也因此归附了刘备。
刘备早年所以屡遭挫折,同他出身贫寒,缺乏凭借,固然很有关系,但这样的出身,对他的为人和作风,却带来了有益的影响,这使得他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同时充分利用人才的作用,为他的崛起创造了最主要的条件。
公元194年,刘备因援救徐州牧陶谦,被陶谦表为徐州刺史。陶谦死,刘备受徐州官吏拥护,一跃而为徐州牧,并被挟天子、掌握封拜大权的曹操任命为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公元196年,刘备被吕布袭破,逃归曹操。曹操让他做豫州牧,晋封左将军。公元199年,刘备乘被曹操派往徐州阻击袁术之机,再次占有徐州,被曹操击败,北归袁绍。袁绍失败,又至荆州依刘表。刘备不只受部属爱戴,当时人对他的才略与作风,亦多所称许。如陶谦临死时,拟令刘备代领徐州,他对部属说:“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陶谦死,州中官吏迎接刘备赴任,刘备谦让不敢当。孔融对刘备说:“今日之事,百姓与君,天与不取,悔不可追。”事后,袁绍也说:“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负所望也。”就连曹操部下的谋臣程昱说:“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
公元201年,刘备驻兵新野,荆州豪杰归者日益增加。刘备深切认识到自己所以屡遭挫败,主要是缺乏优秀的参谋大员,因此留心寻访人才。当时襄阳名士司马徽,人称“水镜”先生,刘备找他询问天下大计,司马徽推荐隐居的“卧龙”诸葛亮;另外,受到刘备器重的徐庶也荐诸葛亮。两人不约而同的介绍,引起了刘备对诸葛亮的倾慕,于是在历史上留下了“三顾茅庐”的佳话。
“三顾茅庐”的故事,传诵已一千多年,但人们所推崇的只是诸葛亮在“隆中对”所显示的英明预见,而对刘备访贤、用贤的见识和气量却认识不足。实际上,刘备“三顾茅庐”比诸葛亮“隆中对”更为难能可贵、更具有深远影响。因为才智之士几乎到处都有,可是能够访才、识才、用才的帝王却累世难见,这正是刘备的超人之处。
当时刘表部下分为两派,各以一子为主。少子刘琮由于得到刘表后妻及州中要员的支持,占绝对的优势。长子刘琦则与刘备关系甚密。刘琦在刘琮派压力下,被迫至江夏郡做太守。不久刘表病死,刘琮继任荆州牧。刘琦曾有“奔丧作难”之计,无疑给了刘备袭取荆州之机。曹操大军压境,刘琮不战而降。刘备正驻守樊城,闻讯仓促往江陵撤退。
曹操恐刘备占有江陵众多军实,于是率5000精锐骑兵急追。荆州民众极惧曹军,纷纷准备南逃,流民多达10余万之众。队伍行军迟缓。刘备部下劝其弃众,速保江陵。刘备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之。”因而在当阳的长坂地方被曹操追及,刘备不顾妻小,只与诸葛亮、张飞等数十骑脱身逃走。刘备这种不肯舍弃人民的行为,颇为后人所称颂。
曹操占据江陵,又俘获刘备许多士卒和辎重,便不再把刘备放在心上,欲顺流东下,一举平定江东。出于实际利害关系,孙权终于同刘备联合起来,在赤壁大败曹军。周瑜率领吴军与刘备水陆并进,曹操留下曹仁等守江陵,自己引军北还。刘备则平定了荆州在江南的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所占有的地区,不仅地小人寡,经济残破,而且处于曹操、孙权等强大势力的夹隙中,很难长久支撑下去。所以谋士庞统曾对刘备说:“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孙权,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刘备如果不往西发展,取得“天府之土”的益州,实在难以独立于曹孙之外。刘备得益州后,又于公元219年,从曹操手中夺取了汉中。至此三国分立的局面才得以确立。
刘备的势力从弱到强,土地从无到有,事业成就虽然并不甚大,但得来颇为不易,其所以能反败为胜,终于建立三分基业,不能说不是他善于访才用人的结果。
除三顾茅庐外,刘备其他一些知人善任的事例也值得一提:例如绰号“凤雏”的庞统,后来也被刘备提拔为“治中从事,亲待亚于诸葛亮,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庞统在攻取益州中,出谋划策,立下了卓著功勋。
法正在攻降刘璋和夺取汉中诸战役,立有大功。刘备得到益州以后,“以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法正死后,刘备“为之流涕者累日”。《三国志》作者陈寿把庞统比做魏臣荀,把法正比做程昱、郭嘉,充分说明了二人在刘备建立三分基业中所起的作用。
在随从刘备入蜀后的战役中,受到刘备赏识的武将有黄忠、魏延等。黄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在汉中进攻夏侯渊时,“渊众甚精,忠推锋必进……一战斩渊,渊军大败”。刘备为汉中王,提拔他为后将军,与关羽等齐位。魏延也数有战功,当刘备要挑选一员重将镇守汉川时,众人以为必定会选上张飞,张飞也认为非己莫属,可是当宣布姓名时,却是魏延,于是一军尽惊。刘备所以不用张飞,是因为他早已看出张飞的弱点。张飞非常敬慕名流士大夫,可是不体恤吏卒。刘备经常告诫他说:“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挞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说明刘备有见微知著之明。至于魏延,史称其“善养士卒,勇猛过人”,以后魏延在跟随诸葛亮北伐中,颇有战功。
建立政权后,刘备对人才的使用也是非常妥当的。原来刘璋既无法节制骄恣的州中诸将,也不能任用优秀人才。刘备则能按才录用。例如:董和、黄权、李严等本来是刘璋所授用的;吴懿、费观、庞羲同刘璋有亲戚关系;刘巴则一向不屑与刘备共事,为刘备素日所怨恨的。可是刘备这时因他们各有所长,“皆处之显任,尽其器能。有志之士,无不竞劝。”这样,原有的矛盾解除了,刘备的政权也得到了巩固。
总起来说,刘备管理人才有几个主要特点:
首先是有知人之明。刘备往往是谈一次话,就能发现人才。例如庞统、邓芝、马忠等因见面与语而“大奇之”。刘备与马忠谈过一次话后,“谓尚书令刘巴曰:虽亡黄权,复得狐笃,此为世不乏贤也”。“世不乏贤”这样的话,非善于知人者,是不能道出的。那些庸碌或多疑的君主不是经常感叹无才可用或用而不信吗?刘备临终时,曾告诫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可是诸葛亮不以为然,后来他首次伐魏,即用马谡为先锋,结果招致了街亭之失。说明刘备的确有超人之处。
其次,刘备不只善于识别部属的才能,对于人的品性也有甚高的鉴定能力。例如当阳战败时,有人言赵云已北去投曹,刘备立即以手指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不久,赵云果然抱着刘备的幼子阿斗回来了。又如刘备领益州牧后,有人诬告归附不久的李恢谋反,刘备立即“明其不然”。后来李恢果然成为蜀汉得力将领。
再次,刘备对于人才往往能够予以体谅,甚至做出重大牺牲。例如徐庶原来跟随刘备从樊城南逃,徐庶母不幸为曹军俘获;徐庶因此要求到曹操那边去。刘备是很器重徐庶的,可是体谅其母子深情,仍旧忍痛割爱,遣其归北。
又如当刘备起兵伐吴时,黄权谏曰:“吴人悍战,又水军顺流,进易退难。臣请为先驱以尝寇,陛下宜为后镇”。刘备不听,令权督江北诸军,防备魏师。备败后,权还蜀无路,被迫降魏。因此,执法官准备按法“收权妻子”。刘备说:“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对待黄权的妻子仍旧和往日一样。裴松之对刘备这种态度,颇为赞扬,认为刘备能斟酌是非,区别对待,胜过汉武帝之杀李陵全家。
可见,由于刘备能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即使他出身贫寒,缺乏靠山,也同样获得了事业的成功。每位聪明的管人者,都要好好地研究理解刘备和人才站在一条线上的策略。这样才能在群雄中脱颖而出,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