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除霸
青面兽杨志,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曾在大宋朝伍殿司任制使官。平日里杨志常在后花园习武,一日他刚想练功,忽然有两只兔子一前一后从远处窜出来,前面一只小白兔跑得飞快,从杨志身旁“嗖”的一声窜了过去,直往一堵残缺的院墙前奔去。
这堵墙虽然不高,却拦住了小白兔的去路,跳,跳不过去,绕,也来不及,已是走投无路。突然小白兔就地一滚,四脚朝天,仰面躺着一动不动。后面追上来的灰兔子扑上去就要厮咬。说时迟,那时快,小白兔忽然把两条前腿叉开,推掉扑来的灰兔子的前腿,两条后腿用力一蹬,将灰兔子一下子蹬开三尺多远。没等灰兔子缓过气来,小白兔翻身蹦起,眨眼间逃得无影无踪。
杨志灵机一动,学着白兔的样子,在地上练习起来。天长日久,他把这一招练得精熟。
天渐渐冷起来。一天,杨志办完公事有些疲劳,想喝一壶轻松轻松,就换上便装,奔不远处的桃花春酒馆而来。
酒馆主人叫朱五,酒馆不大生意却很兴隆,朱五为人豪爽,杨志常来常往早已熟悉。见杨志来到,朱五高声喊道:“大人,里边请。”酒馆里已是宾客满堂,朱五连忙将自己坐的红漆椅子搬给杨志,然后上一壶热酒、一盘熟牛肉。
杨志酒正喝得有些兴致时,一个花花公子领着一帮闲汉涌入酒馆,迎门的桌子被一脚踢翻,嘴里骂着:“他奶奶的,都给我滚。”酒馆里客人们见事不妙,一下跑个净光。杨志放下酒杯看去,这花花公子正是当朝太尉高俅的侄子高八。这高八吃喝嫖赌、欺男霸女,在东京是一恶霸,当地人都怕他三分。杨志早就想惩治一下这个恶霸呢。
高八走过来指着朱五的鼻子说:“你个臭小子听着,这房子老子要定了,如果再不搬出,你小子命就没了。”高八说完,转身走到杨志身边说:“快滚!”杨志端起酒壶一饮而尽,手一扬把酒壶扔向一边,说:“今天我就不怕你龟孙子。”那高八手一摆,七八个打手一起围上来。杨志轻动拳脚就把那些打手打得喊爹叫娘。冷不防,高八来了一个黑虎掏心,将杨志打倒,高八跟上来刚要掐杨志咽喉,被朱五一个飞脚踢在脸上,摔了个狗啃泥。杨志知道,高八这小子有一手好拳脚,给他点颜色看看,还要动动脑筋,他想起近日常练的、模仿兔子打架的那套拳脚。他低头看看自己的双腿,自信地说:“就用这招教训这龟孙子。”
杨志站起身来和高八交手了几个回合,故意露了破绽,高八飞起一脚朝杨志脑门踢来,杨志倒退几步,一个踉跄,往后一仰跌倒在地。高八跟上一个饿虎扑食,冲向杨志。只见仰天躺着的杨志,突然双手迅速向上一撩,将高八伸来的双臂分开,两腿猛地一蹬。高八毫无防备,被踢在头上,摔出几丈远。杨志一个鲤鱼打挺站起身来,弹弹身上的泥土。那伙打手们围上去,眼看着高八口吐鲜血,一会就没气了。
杨志愣住了,本想教训他一下,没想到却把他打死了。知道闯了大祸。
朱五见杨志为人仗义,不畏奸权,拉着他的手来到内屋。原来这朱五是梁山泊好汉朱贵的弟弟。桃花春酒店就是梁山泊的联络点。朱五说道:“杨大人,这事高俅一定会拿你治罪的。梁山泊如今聚了许多绿林豪杰,不如投奔梁山去吧。”
杨志双手抱拳,说:“这倒是好,只是我杨家忠君报国,落草怎对得起列祖列宗。”朱五说:“杨大人,如今世风日下,官逼民反,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已成为梁山大寨头领。你又何惜一个殿前制使,不如尽快登程随我上梁山。”
杨志应允,于是便上了梁山。
刘唐怒杀铁头僧
在梁山东二十五里有一座寺院,院大僧多,寺内僧人勤劳善良,周围村庄不少穷苦人常受到僧人的接济,大家管它叫“普善寺”。
有一年,来了一个游方僧,武艺高强,练得一技铁头功,曾一头撞坏了人家门前的石狮子,从此有了“铁头僧”的绰号。其实,这铁头僧本是东平府程太守的远房小舅子。他来到普善寺,仗着程太守的势力,赖着不走,独霸了寺院。全院僧人一个个都敢怒不敢言,寺中香火日减,慢慢地那些不三不四的小僧也跟着铁头僧胡作非为起来。百姓们深恶痛绝,把普善寺叫做“狼虫窝”。
一天,这铁头僧在寺外游荡,正巧有一位老人送闺女路过,铁头僧见这小女子二十来岁,虽未戴珠翠首饰,倒也乌云笼鬓,有几分姿色。那铁头僧回到寺院换一身官样衣裳,把头一包,紧走几步,赶到那父女面前,二话没说,一脚踢倒了老者,抱起那女子跑进树林。那老者爬了起来,又哭又骂。追进林子,四下望去却没有人影,只见寺院森森,院门紧闭。老者知道是进了寺院,奔寺门前大骂不止。
正在这时,从西边大路上飞也似的过来一人,赤脚毛腿,七尺身材,脸上一撮黑毛。原来是梁山英雄赤发鬼刘唐,为探听东昌和东平两府的情况,经过此地。刘唐见老者在寺院门前大声哭骂,停了下来。听罢老者的哭诉,刘唐不由大怒,心想:“自从投奔了梁山,宋江哥哥教俺杀富济贫,除暴安良,怎忍得这等恶事!”于是叫老者在外等着,自己一纵身翻过院墙进到寺内,看到铁头僧正在后院耳房调戏那女子。刘唐哪里按捺得住心头怒火,大喝一声,将门踢开,那铁头僧吓了一跳,抬头看时,一个赤发黑脸大汉站在面前。一场好事,让这黑汉搅了,铁头僧不觉大怒,伸手取一禅杖,对着刘唐迎面打来,刘唐闪身躲过。二人跳到院中,杀在一处,来来往往战了十几个回合。铁头僧使出绝招,把刘唐逼到一个墙角里,背后是一尺来厚一丈多高的石碑。铁头僧一杖打去不中,就头一低,使出十分力气对着刘唐腰部撞来,刘唐一个旱地拔葱,跳上高墙,铁头僧的头正好撞在大石碑上,石碑断为两截。铁头僧还未站稳脚跟,刘唐居高临下单刀劈来,铁头僧力渐不支,先自怯了几分,想要溜走,刘唐虚晃一刀,拦腰砍来,铁头僧躲闪不及,那刀尖正好扫腹而过,只听“哎哟”一声,那和尚便肚破肠出,流了一地。刘唐收刀骂道:“秃驴,作恶到头了!”接着,刘唐要放火烧寺院,僧人们齐齐走出来,跪在刘唐面前乞求道:“好汉爷,莫要焚烧寺院,铁头僧霸占寺院,我们都被他害苦了,您杀他为我们除了大害,万望好汉爷把寺院留下。”刘唐救出那女子,交给老者。待问清寺院中事情,这才罢休。
从此,寺院内香火如初,“狼虫窝”又改叫“普善寺”了。
公孙胜学道
公孙胜祖居蓟州,从小就聪明伶俐,做事有板有眼。他的家乡没几个会武的,有几个会的武艺也不精,不几年公孙胜就全学会了。公孙胜立志要做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可他苦于无名师可投。后来听人说离蓟州四十五里地有座二仙山,山上住着一位叫罗真人的道士,此人不仅武艺高超,还能呼风唤雨、腾云驾雾。听了这话,公孙胜高兴极了,遂辞别母亲,背上包袱投师去了。
来到二仙山下,抬头望去,只见崇山峻岭直入云霄。罗真人在哪里呢?正巧来了位打柴人,给他指明了路径,公孙胜用了一天的功夫才来到罗真人的住处紫虚观。只见云雾缥缈,道观大门紧闭。正在这时听得观里一阵钟声,公孙胜立刻肃敬起来,整了整衣冠,上前叩响了门环。一会儿,一个身穿白袍的道童打开了大门,公孙胜行过礼说道:“弟子公孙胜,前来尊拜罗真人为师学习道法,请小师傅通报一声。”“师父隐居此处,从不收徒,你请回吧。”白袍道童冷冷地答道,说完便要关门。公孙胜急了,上前顶住大门:“等等……”好话说了半天,道童还是板着脸不答应。公孙胜火了,硬要撞门进去。道童也急了:“真人不在,进来也是无用。”公孙胜哪里肯信,伸手推开道童,往里便闯,无奈,道童也动起手来。
“住手……”忽然有人大声喝道。道童赶忙跃开,站在一旁。公孙胜回身一看,见是一位白眉长须的道长,只见他红光满面,神采奕奕。公孙胜见状大喜,急忙下拜。那道长大笑道:“我是真人的朋友,云游到此,不想真人也云游去了,倒叫我扑了个空。”公孙胜听罢,一腔热血霎时冷却,呆呆地站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那道长抚着公孙胜的头道:“孩子,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公孙胜顿时醒悟:真人不在家,不能去找吗?哪怕天涯海角也要寻到真人,不学到本领决不回去。
公孙胜离开二仙山,四处寻访真人踪迹,从深山老林到繁华都市,从道家圣地到偏僻乡村,不知不觉已一年有余,身上的银两早已花完,身上的衣冠鞋袜也破烂不堪,他不得不沿街乞讨,与叫花子为伍,倒也毫无怨言,继续打听罗真人的下落。
这天,公孙胜来到一座州城,听人说此处已数月无雨,旱情严重,州官到龙王庙求雨时遇到一位道人。此人说他能呼风唤雨,叫州官筑一高台,摆供焚香,让他作法请雨,事成之后,付白银万两作为报酬。州官一口答应。
第二天,高台下面挤满了前来观看的百姓,公孙胜站在人群中,两眼紧盯着高台上,心里想着:此人若是罗真人,就紧跟着他,若不是他,兴许能从此人口中得些真人的消息。只等得他两腿又酸又麻,才听得钟鼓声响,道士驾到,只见此人披头散发,身穿八卦衣,手持雌雄剑,慢慢走上台来,只见他烧了一道纸符,口中念念有词。台下的人一起抬头望天寻找云彩。也真神,没过多长时间,天空中的云雾慢慢地聚拢起来,人们惊呆了。顷刻间雷鸣电闪,大雨倾盆。
突然,一队官兵闯到台下,顿时人群混乱。公孙胜觉得奇怪,一问才知道是州官下了令,说求雨者是妖道,立即捉拿,就地正法。几个官兵冲上台去挥刀向道士砍去,眼看道士性命难保,就在这一刹那,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响声未落,道士已经不见了,官兵们个个呆若木鸡。公孙胜从那道闪电中看见道人腾空而去,并确信他就是真人无疑。可又直叹气,不知何时再能遇到他。
公孙胜闷闷不乐地离去,毫无目的地乱走一通。走到城外,才感到肚子饿得厉害,从树上摘了个野果,又苦又涩,也只好咽下去。突然有个东西落在头上,一瞧,却是一个白面大饼,他不管三七二十一,抓过来一口气吃了下去,等吃完才想到这饼是从哪里来的,是天上掉的,还是自己在做梦?正疑惑间,背后突然传来了笑声。公孙胜回头一看,啊!这不正是刚才求雨的道士吗?公孙胜“扑通”跪在泥水里:“罗真人……师父,我给您磕头……”这位道士正是罗真人,他惊讶地说:“你这是干什么,你怎知我是罗真人的?”公孙胜便把自己的事从头到尾说了一遍,眼里淌下来两行热泪,连连求罗真人收他为徒。罗真人说自己并没有人们传言的那些本领,公孙胜哪里肯信,只是磕头不止。罗真人只好答应,带公孙胜回二仙山。
二仙山上的草绿了黄,黄了绿,公孙胜上山已经三载。每天,罗真人只让他做两件事:白天要他抱着头小鹿在一排小树苗上跳来跃去;晚上,让他站在台阶上观察天上的星辰,记录天气的变化。起初,公孙胜觉得新鲜有趣,到后来,越来越感到没劲。公孙胜还没找师父,师父倒先问起他:“怎么样,坚持不了啦?”“不……”公孙胜支支吾吾。他想这也许是师父在考验自己的恒心毅力。于是他坚持下去。
到了第四年,他实在忍不住了:“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才能学到本领?”师父笑道:“当初我就说过我并不能腾云驾雾、呼风唤雨,我没法教你这些本领!”“师父,当年你在高台上……”罗真人大笑道:“我那些本领你现在已经学得差不多了!”“什么……”真人将公孙胜带到屋外,指着高高的观顶:“你跳上去。”公孙胜望望直摇头。师父一再催促,他无奈硬着头皮使劲向上一跃——啊,轻飘飘地上了屋顶!师父让他下来,这次他胆大了,腾空跃起,稳稳地落在师父面前。公孙胜不明白自己哪里来的这种本领。真人笑着告诉他:“四年了,小鹿长成了大鹿,小树长成了大树,你仍然能抱鹿从上面跃过,你现在的轻功可以飞檐走壁了!”公孙胜这才明白师父的用心,当年罗真人就是靠轻功,借天气昏暗看不真切的时机腾空而去的。“那雨,雨又是怎么回事?”师父说:“你看这天会不会下雨?”观察了四年天气变化的公孙胜也摸到了些规律,他说看样子要下雨,师父问他什么时间,他说大概在第二天早上,师父点点头说:“差不多。”第二天早上,公孙胜学着师父的样子披头散发,手执宝剑,口中念动咒语。不大功夫,风起雨下。“这不,你也会求雨了嘛!”公孙胜这才明白当年师父求雨的真相。
罗真人又说:“你遇到我的那年大旱,老百姓饿死不少,当官的不闻不问,不肯开仓放粮,假惺惺地求神拜佛应付一下,为师根据天气变化,知道将有大雨,便打算借求雨为名,从州官手中得一笔银子以救济百姓,哪料到州官阴险毒辣,要杀人赖账。”
知道了这一切,公孙胜更加敬重师父,安下心来,在罗真人的指点下勤学苦练,终于成了本领高强的英雄,为水泊梁山立下了赫赫战功。
武松烧锅
武松家境贫寒,父母早早就过世了,靠哥哥租种二亩薄地,兄弟俩吃了上顿没下顿。这年,庄稼欠收,东家又来逼租,哥哥和他们顶了几句,被家丁打倒在地。武松性子烈,上去和他们拼命,被打得鼻青脸肿。武松决心外出学艺,学好武艺,杀尽天下恶人。他听人说河南少林寺和尚武功天下无敌,就千里迢迢奔了少林寺。
来到少林寺,老和尚问他为啥学武艺。武松把自己的想法说出。老和尚收下了他,说:“伙房正少个人,去烧锅吧。”武松虽不高兴,可又不能不听师傅的话。武松从小也没少帮哥哥烧锅,以为这还不简单吗。谁知,这少林寺里烧锅特别,老和尚吩咐要先烧苇子,还得一根根用手捏劈。好家伙,寺里和尚多,一顿饭下来就烧一大捆。武松起初捏几根还不算啥,可做一顿饭捏那么多,手可受不了了。一天做三顿,把手指都捏肿了。武松疼得直落泪,可老和尚还是一个劲地叫他捏。武松想走,可为了学到武艺,只得咬牙坚持。两个月过去了,那一把把苇子捏得啪啪响,手指也不疼了。谁知老和尚又让他捏竹竿,武松来气了,这不是活活拿捏人吗?苇子还好说,竹竿比骨头还硬。一天下来,手指肿得像棒槌,鲜血直流。十指连心呀,疼得武松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可是为了学艺,武松又忍下了。他赌着口气一天到晚捏,也让老和尚看看俺武松不是草包。世上无难事,只怕志不坚。几个月过去了,武松捏竹竿就和捏苇子一样轻松。
武松进少林寺快一年了,这天老和尚叫来武松说话:“武松,你来的日子不短了,下山去看看哥哥吧!”武松拜别老师下山。
武松来到家乡,已到了年关。正好恶霸又领着家丁来要账。真是“富人过年,穷人过关”。哥哥苦苦哀求,恶霸一挥手,几个家丁上去就要捆哥哥。武松那个火暴性子,可咽不下这口气,上前去抓家丁的手,那个家丁“娘唉”一声倒在地上,手腕子被武松捏断了。恶霸带众家丁一齐围上,武松伸出双手,抓一个倒一个,最后抓住恶霸的脚脖子,只稍微一用劲,脚脖子断了。兄弟俩见闯了大祸,无奈急急逃离家乡,哥哥在阳谷县落脚,武松又回少林寺学艺。
武松这才知道老和尚让他烧锅的用意。回山后,又苦学八年,练得一身好功夫,这才有了日后的景阳冈打虎的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