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的情敌是薛宝钗。林、薛之争,胜负原无定论。林黛玉家道中落,虽然是柔肠百结,却无人为她主持大事,这算是一个劣势,但宝哥哥钟情于她,这算是一个优势;薛宝钗家道殷实,深得薛母疼爱,为人又乖巧干练,这算是一个优势,而宝兄弟虽然有时也对她动些心思,但毕竟不想娶她为妻,这又算是一个劣势。可见,林、薛相较,各有短长。可惜的是,林黛玉不知道发挥自己的优势,却为一些小小的挫折而恼。她忍不了“金玉良缘”之说,忍不了宝哥哥“见一个爱一个”,还忍不了看别人家父母兄弟团圆,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终日里愁眉不展,悲悲戚戚、哀哀啼啼,最后竟泪干心死,玉损香消。她这一死,倒让别人落得个红绡帐里鸳鸯共枕。
西汉有一个叫贾谊的才子,18岁的时候就诵诗著文,名闻遐尔。22岁那年,他得到汉文帝的赏识,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博士官。但是好景不长,一半由于他恃才自傲,伤了朋友的自尊心,一半由于别人嫉贤妒能,恶语中伤,致使文帝很快就对他失去了兴趣。贾谊被免官削职挤出朝廷。
受到排挤和打击,贾谊便忧伤万分,精神不振,一病不起。他怨天尤人,“自伤哭泣,以致于天绝。”可惜一代才子,就这样断送了自己远大的前程。
苏东坡专为此事写了一篇题为《贾谊论》的文章,他在文中写道:“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这真可谓是一语破的。不能忍受暂时的挫折,哪有来日施展才华的机会?
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失败后,刘邦、项梁共立原楚国王孙为楚怀王,继续进行讨秦战争。后来,项梁战死。楚怀王召集文武大臣共商灭秦大计,做出了分两路大军由彭城(今江苏徐州)西进,彻底捣毁秦王朝统治的战略决策。其中,起义军主力由宋义、项羽率领,而刘邦则负责统领本部人马及项梁、陈胜的余部。楚怀王与众将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在攻打关中的战役中,刘邦率军首先攻进关中,项羽落在其后。由于有“先入定关中者王之”之约,为争王位,项羽在鸿门设宴招待刘邦,以便借机将其除掉。而刘邦早已看出项羽的目的,但又深知项羽的势力强大,硬拚只能自取灭亡,因此只能忍辱求生,以图日后东山再起。
项羽设宴招待刘邦,刘邦则装出一付奴才相,说尽了恭维话,信口胡诌地大表忠心。刘邦说:“我和将军共同努力,起兵攻秦。您在河北激战,我从河南进兵。我能侥幸先行入关,是大出意料的,所以美女财宝概不敢收,军队也未敢进城,专等将军的到来,听候您的号令。现在有人挑拨,是想破坏我们兄弟关系啊!望将军明察。”项羽听了这些话,早已将擒杀刘邦之心丢到脑后。范增多次暗示项羽下令动手,但项羽佯装不知。不得已,范增又令项庄以舞剑为名,伺机行刺。但项伯也随即拔剑而起,名为与项庄对舞,实际上却以身掩护刘邦,使得项庄始终无隙可乘。在此紧要关头,张良暗中告诉一勇将樊哙入内保护刘邦。一会儿,刘邦借上厕所之机,骑上一匹马,在樊哙等四名亲信的保护下,抄小路溜回了霸上。
刘邦在鸿门宴上的“走”,可谓狼狈之极,忍让之极。但是,正是因为他受得了、做得到这些,才在后来赢得了皇袍加身的荣幸之至。
刘、项相争,项羽胜多负少。可怜刘邦总是灰溜溜的,有时甚至如丧家之犬,被打得东躲西藏。但狗有狗的长处,忍得了万般欺凌。鸿门宴的忍让算是一例,而在此后的多次交战中,刘邦又有好几回损兵折将、落荒而逃。幸好他是“走”的专家,不把失败当回事,败了就走,走了又来。虽则落了一个“市侩小人”的骂名,但最后终成大业,成为一代开国帝王。号称西楚霸王的项羽不可谓不是一个大英雄,他曾因一怒之下坑杀过20万降卒,也曾因怜弱惜孤而不忍列阵。战场上,他叱咤风云,令敌兵闻风丧胆;情场上,他柔情似水,叫美人委身相随。项羽敢怒敢喜、敢恨敢爱,真是一个地道的男人中的男人!可惜,这个伟丈夫也有一丝缺陷,他能胜不能败、能进不能退,身上少了那么点“忍”劲。这点缺陷,竟铸成了他惨败的悲剧!
最后,在乌江边,项羽的骑士死光了,汉军团团围住他,却难以近前。项羽仰天长笑,横刀上颈,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一位汉将割下他的头,其他汉兵争先恐后地割他的肉,以便回去向刘邦领赏。
可怜一代霸王就这样完结了。诗人李清照十分赞赏项羽的英雄气魄,写诗赞道: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但是,从成就大业的实用角度来说,项羽以无颜见江东父老为由不肯过江东,拼死疆场,实乃下下之策。倘若他听了乌江亭长的话,忍一时之败逃回江东,学学刘邦的“走”字功夫,保全性命,那天下江山属谁,就无法预测了。
《三国演义》第六十回里,刘备巧妙运用以迂为直的谋略,从张松手中赚到了西川地图,从而为创立蜀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曹操打败马超之后,占据汉中的张鲁认为曹操不久将领兵来攻打汉中。为了与曹兵对抗,张鲁准备首先攻取刘璋据守的西川,以扩充自己的实力。刘璋平生懦弱,闻得此信,心中大忧,于是立即召来部下商议。谋士张松说:“主公不用担心,我可以说服曹操即刻起兵消灭张鲁,使其不能为害西川。”刘璋闻言大喜,于是令张松立刻去见曹操。张松见曹操势力强大,认为西川迟早会落入曹操手中,于是暗中带了西川地图,做为投靠曹操的见面礼。
张松原是益州的“别驾”(州官的秘书长),博闻强记,能言善辩,但长相却很丑陋:“生得额镘头尖,鼻偃齿露,身短不满五尺”。张松到了许都在馆驿中住了三天,打通守门官的关节方能得到曹操的接见。曹操见他长得猥琐,出言不逊,一言不合就拂袖而去,后来曹操主簿杨修与之辩论,他口若悬河,舌如利刃,滔滔不绝,杨修取来《孟德新书》,他一目十行,“从头至尾,朗诵一遍,并无一字差错”,还讥笑曹操:“此书吾蜀中三尺小童亦能暗诵,何为新书?”次日见面,又当面讥笑曹操,恼得曹操令乱棒打出。曹操以貌取人,怠慢张松,张松自然不会向他献图,使曹操失去进取西川的大好机会。
当刘备得知张松带着西川地图投靠曹操碰了一鼻子灰的消息后,恨不得马上从张松手里把西川地图抢过来。然而刘备很有心眼,他知道张松虽然貌不出众。但心高气傲,最怕别人瞧不起他。于是刘备并没有直接向张松要地图,而是采取间接迂回的办法,故意非常隆重地接待张松。刘备虽然没有张口要地图,却让张松主动地把地图拱手相送。当张松往荆州界上而来时,早有大将赵子龙在远处恭候,“军士跪奉酒食,云敬进之”,当赵云随他到荆州界首时,“见驿门外百余人侍立,击鼓相接。”原来是威震华夏的关羽替他“洒扫驿庭,以待歇宿”。第二天早上,张松上马行不到三五里又看到刘备、诸葛亮、庞统“早先下马等候”,这三番五次的隆重接待,使得饱受曹操凌辱之苦的张松真有点受宠若惊,感激涕零。刘备一贯礼贤下士,但他这次对张松的礼遇可有点儿特别。原来进取西川是他的既定目标,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要有一个智仁之士替他做向导,那该多好!张松正是他企求的对象!令人寻味的是刘备对张松饯行最盛情款待,殷勤备至,几次酒宴上“只说闲语,并不提西川之事”,即使张松“以言挑之”,刘备仍拱手相谢说:“公言太过,备何敢当。”直到刘备为张松饯行时还未提及要取西川的半点意思,在十里长亭设宴送行时,刘备以“潸然泪下”,难舍之情终于打动张松,使得张松主动提出:“明公果有取西川之意,松愿施犬马之劳,以为内应。”刘备仍然作谦:“深感君之厚意。奈刘季玉与备同宗,若攻之,恐天下人唾骂。”当张松说到:“……今若不取,为他人所取,悔之晚矣”时,刘备才求向入川的良策,其实是要张松的地图。以前对张松的特别礼遇就是使张松感其盛德,主动献出地图。刘备向张松索图的一番表演,采取的是“用而示之不用”的谋略。世界上的逻辑有时竟这样怪,你愈是豪取强夺别人就是不给。特别中国旧时的知识分子有“士可杀,而不可辱”的犟脾气。你“来者不善”,他“答则有余”;你“恩宠有加”,他便“肝脑涂地”。“得士者昌,失士者亡”,进攻西川地形图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收买西川智仁之士的心,刘备有了张松这个活地图,其影响比死地图要大得多。
六、知退一步之法,明让三分之功
人世间的人情冷暖是变化无常的,人生的道路是崎岖不平的。因此,当你遇到困难走不通时,必须明白退一步的为人之道;当你在事业一帆风顺时,一定要有谦让三分的胸襟和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