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高一低”,带来的后果是:专业频道的收视率反而较低。频道越来越多,但千台一面,可供选择的不多。据调查,中国人人均收看电视时间是每天3小时左右,在3小时左右里,遥控器搜寻节目200次,平均不到一分钟换一个台。这说明,我们的专业频道不能吸引一批固定的核心受众。
专业频道的收益下降。2004年上半年,大多数电视台的广告收益比去年同期下滑,多少不一。
要改变“两高一低”的状况,需要改变电视台的运作模式。具体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分灶吃饭
在“两高一低”的背后,中国的电视拥有三个“世界之最”。电视台数量世界最多:两年来,以二级电视为核心组建广电集团,全国电视台总数有所下降,但估计不能过高,许多县市电视台依然在运作。整合之前,中国约有3000家电视台,现在就算减至2000家,仍是“世界之最”。
有线电视入户数最高:截至2001年底,全国有线电视用户超过9000万户,中国有线电视网通到哪里,有线电视的入户率就几乎达到100%,上海已是100%,而世界有线电视最发达的美国,入户率2001年为68%。为什么中国有这么高的入户率呢?因为看有线电视花钱少,每月8-15元的有线电视费,是有线网络的维修、维持费,电视台一分钱也拿不到。
中国电视的市场化程度最高:中国所有电视台都齐步走向市场,无论无线、有线,还是教育台、卫视,基本上都是一种收益途径——广告收入。中央电视台2001年总收入为57.4亿元,其中广告收入53.6亿元,占总收入93%以上,国内其他台的收入95%来自广告。
正因为这样单一的盈利模式,就使得任何频道都把收视率当作频道的生命线。提高收视率就必须使频道、节目走大众化之路,而不是专业化即分众化之路。这样一来,目前中国的专业化频道只能往综合频道发展。也正是在提高收视率的驱使下,各频道相互抄袭、模仿,哪档节目受欢迎,全国都一窝蜂上这档节目,从而使频道、节目日渐趋同。各家很少敢创新,市场风险太大。因为创新需要投入,需要一个市场培育过程,不如模仿更省力省心省成本。有不少创新节目,如果不能一炮打响,收视率上升缓慢,那就可能夭折;有些节目开始一炮打响,但后来一旦收视率下降,就得被撤换。所以,中国的电视节目,除新闻联播外,更换很快,很少有超过一年的寿命,这就很难建立起自己的名牌栏目。
单一的盈利模式已制约着中国的电视发展,因此必须花大力气改革。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分灶吃饭,也即——以新闻为主的综合频道主要依靠广告收入,这样的频道观众人数历来是最多的,有足够的收视率来吸引广告商。
以娱乐为主的专业频道依靠居民付费,这包括体育、文艺、戏曲、影视以及卫星电视,也包括将来开设的有特色的频道。
以知识传播为主的教育电视台主要依靠政府资金。教育台本来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共频道,理应由各地政府埋单。如果政府负担不起,那就关闭。
电视台不是福利单位,看电视须付费,这是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的通例。
在美国,电视台基本上都是私营的,1999年的电视广告收入为410亿美元,而有线电视居民付费收入为280亿美元,与广告收入相比为1:0.68。此外,全美公共电视网PBS的费用由美国政府和各地方政府全额付单,广告分文未收。
在欧洲,以英国为例,主要有两大电视网BBC和ITV,BBC主要依靠观众付费,占其全部收入的96%,其中彩电每架每年收91.5英镑,黑白收30.5英镑;而ITV主要以广告收入为主。此外,还有一家由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控股的空中广播公司(BSKYB),共6套节目,入网费(即解码器,俗称小耳朵)每户是90英镑,目前已有600万用户。
据报道,截至2004年9月,广电总局已批准开通了44套付费数字电视节目和8套付费数字广播节目。8月9日,央视首批开通的6个数字付费频道正式开播,其中包括两个专门推出的奥运频道,为我国观众提供了全程全方位的雅典奥运会赛事转播。
广告收入和付费收入并举,减轻电视的市场压力,形成相对宽松、有序的竞争环境,才能解电视之困。
分级收费
居民收费可按照“免费能看,少收少看,多付多看”的分级付费方法。建议把电视节目分为4级。
目,都有很高的收视率,可以确保广告收入。
目以及各地卫视。
目。以电影、纪录片以及从国外引进的一些电视频道为主,其中电影频道是最重要的。
目。这包括一些最新的影片、国内外重要演出、重大的体育赛事等。
收费的标准逐级提升,一个原则是:以能够维持每一个入网的电视频道的基本生存为基准。这样,一个入网的电视频道可以有两次基本收入:一次是居民交纳的收看费,可以维持生计;一项是广告,作为利润,可以进一步发展。
当然,绝对不能让入网的电视频道可以旱涝保收。居民的收看费可以统一收取,但分配给各频道的,同样以收视率为基本依据。不受欢迎的频道同样会因入不敷出而淘汰出局。
有线无线分离
近几年,中国广播电视有几项重大举措,包括局台合一、有线(台)无线(台)合一及台网分离。局台合一、台网分离对于加快广播电视发展有重大意义。然而,有线(台)无线(台)的合一有待商榷。
从世界范围看,无线电视台都以新闻、综合频道为主,而有线台基本上是专业化频道。但中国和世界许多国家不同的是,中国无线、有线所面对的观众是同一区域的,除了中央电视台的15个频道节目外,其他所有电视台,无论无线还是有线都是区域性的,省级台面向全省,地(市)级面对地(市)区域,地方台没有一家是可以跨区域的。也正因如此,所以无线(台)有线(台)可以合二为一。而世界许多国家的无线台与有线台受众的区域有根本区别。正因为无线台以新闻、综合为主,新闻基本上都是地方新闻,所以无线台都有很强的区域性。而有线台是专业化频道,却基本上是面向全国的,或者说面向一个很大区域。如美国的CNN、Discovery(发现)、History(历史)、MTV(音乐)、HBO(电影)、USAChannel(电影)、TNT(电影)、Animalplanet(野生动物)、ESPN(体育)、Cartoon(动画)、E!(娱乐)、Weather(天气预报)等近50个著名频道,通过网络输入全国的千家万户。新闻、综合频道是大众化频道,即使在一个区域内也有众多的观众;而专业化频道都是小众化频道,在全国可以拥有足够量的观众,但在一个区域内,不可能拥有像新闻、综合频道那么多的观众。
中国目前各地所开设的专业化频道,一方面大同小异,资源大量浪费,另一方面各专业频道受众数量都很有限。借鉴世界许多国家的经验,应该把无线台和有线台分离开来,无线台面向一个区域的受众,而有线台要通过资本运作进行整合,成立若干个专业频道公司进行运作,除中央电视台外,再产生几十家面向全国的各具特色的专业频道。例如上海的纪实频道经过充实、提高、扩大,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个面向全国的专业频道。这样做将大大丰富我国的电视节目。
制播分离
制播分离就是制作与播出分开,电视台只制作新闻节目以及部分核心栏目,大部分节目由独立制作公司提供,无论是公开招标、度身定制还是外购,独立的制作公司将成为各电视频道主要的节目来源。
我国过去的电视台都是“小而全”的,集生产和播出于一身。而西方发达国家的专业频道,准确地说只是频道运营商,大多数情况下不从事内容生产。制播分离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可以大大节省电视节目成本,保证电视频道有充足的节目来源,这方面的论述已相当多了。
有些人担心制播分离以后的舆论导向问题。笔者认为,只要把节目的终审权和播放权抓在手中,电视台就把握了舆论导向。这好比出版社,出版社出的书都来自社会。如果为把握出版社的舆论导向,出版社出的书都让社内人来写作,出版社怎么活下去?
在世界各国,一个共同的现象是:电视的商业化最后都变成“美国化”。在西欧各国,平均60%的电影、电视来自好莱坞,西欧学者惊呼,欧洲已成为美国文化殖民地。中国电视频道的快速增长和节目的枯燥乏味形成强烈对比。中国如果不能出现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大的独立制作公司,那就可能重蹈欧洲覆辙。
事实上,许多电视台的制播分离早在五六年前就在悄悄进行。不少独立制作公司已生产、销售了不少节目。目前,制约制播分离,制约独立制片公司成立、发展的因素主要不在政策瓶颈,而在于节目市场的规范化和人事安排。中国目前的电视节目,除向国外收购的有些节目以现金支付外,国内电视节目和部分外国进口节目都是最原始的以货易货。各电视台之间基本上是相互交换。而电视台对制作公司基本上是以电视广告时间交换电视节目(例如每集45分钟左右的电视剧交换60秒钟广告时间)。为了填充广告时段,制作公司又得成立广告部外出拉广告,为企业制作广告。然而,许多企业却以赊账办法从制作公司获得广告时间。到最后,制作公司还得再组织一批人外出讨债。这样一来,制作公司的成本大大增加。从财务报表上看,制作公司盈利很多,但都是纸面上盈利,实际上是一大堆广告时间和应收账款。这样的运作模式导致制作公司无法生存下去,实力雄厚的大制作公司更难以生存和发展。
“电视台是从来不付现金的”。笔者无数次听到一批电视台这样向外宣称。话中之话是:“我让你在电视台播出已经不错了。”电视台这种傲慢的态度会严重挫伤制片商和供片商的积极性。如果不能突破电视台目前的付款方式,中国制作公司难有发展。
制播分离将造成大批人员下岗,脱离电视台而自立门户,自谋生路,也将严重损害一批既得利益者,这是制播分离最棘手的问题。
编营分离
实行频道化以后,目前全国广电集团(或电视台)内部的财务关系有三种模式——目制作的发言权很大。
目做得不好,无法吸引广告客户。
第三种是编营分离,广告部组建成广告公司,以总承包的方式代理各频道广告,广告公司和各频道以合同来明确各自职责,奖罚明确。
笔者认为,目编辑和经营的分离。
分灶吃饭,分级收费,无线(台)有线(台)分离,制播分离,编营分离,将改变我国电视的运作模式,只有这样大改变才能确保频道专业化的正常运作和顺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