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一切都是平等的
【原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
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译文】
“须菩提,这话怎么讲啊?如来佛得到了无上正等正觉吗?如来佛有所说的法理吗?”
须菩提回答道:“依我对佛所说教义的理解,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法理叫做无上等正觉,也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法理可以由如来佛去讲说。为什么呢?如来佛所说的法理,都是不可抱有的,不可解说的,不是法理,却也并非不是法理的。为什么会这样呢?所有的圣人贤达,都依照着无为的法理.但却是各有差别的。”
【解读】
释迦牟尼又从自己的觉悟和宣说佛法的角度论述无相的道理。须菩提的理解也很正确,所谓无上正等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没有任何死板的规定性的。真正的佛法是不可言传的,所以对释迦牟尼宣说的佛法也不能执着。须菩提还进一步认为,一切圣贤遵众的都是无为之法,他闪的高下差别是由于对无为法理解的深浅不同而产生的。
【活学活用】
“所以者何?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为什么这样说?看看孔老夫子叫做什么人?是圣还是贤?智圣先师是不是?苏格拉底有句名言: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憨豆先生说“He know snothing,he knows everything.”他什么都知道,所以他一无所知。是一样的道理。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无为法对应的是什么?是有为法。圣贤们不得已安立一个教法,叫黄叶止啼,就是转移注意力。小孩子哭了没有办法,总不能跟他说,你别哭,你别哭。大家都烦了,他还是哭,只好让他转移注意力。佛法就是这样,叫黄叶止啼。圣贤们没有办法,从无为法中拿出一点众生的认知,能够接受的有为法让大家去做,但是众生把这个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抓得牢牢不放,痛苦死了,圣贤也痛苦死了,没那样说呀,但是他就偏偏那样做。子非鱼,安知鱼之非乐;周非蝶,安之蝶之非周呢?整个都是颠倒的,所以众生就是这样,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在佛法观之,在佛眼视之,天下的一切都是平等,因此释迦牟尼所开创的佛法,最核心的特色就是平等。
本身禅宗有一句话:正人用邪法,邪法也是正;邪人用正法,正法亦是邪。华佗给曹操治头风病用的什么招?那是不是正人用邪法,邪法也是正。看过《爱德华医生》吗?那些医生以天使的名义去行杀人之业。邪人用正法,正法亦是邪。所以正和邪在世间的认知下,正邪不两立,在佛法认知没有正自然就没有邪。没有邪,当然也显不出正来,对不对?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但是福祸无门,为谁自招呀?自己。因为你内心的动机有变化,所以才感应了福祸上门,跟外在没关系。
如果佛法的状态只能像哲学大师那样的人才能用的,那就不是佛法,佛法的平等,大学教授能用,蹬三轮的老头也能用,这才叫佛法,叫平等。
【智慧金言】
为什么佛法的特色是平等,它的教育根本是平等昵?大家想想看,出生面前皇帝和乞丐的儿子有差别吗?只不过接生环境有差别是不是?出生这件事绝对平等,衰老这件事皇帝和乞丐是平等的,疾病面前是平等的,死亡面前是平等的。
有怎样的修行,就有怎样的成就
心啊!凡夫的心只会执著而已。唯有“行者”经过训练后,“觉知”起了,才有可能不执著。以修行的过程来说,从“数息观”来看,“数法”、“随法”、“止法”三个阶段完成以后,才能“起观”。你数法、随法、止法尚未完成,也只能说“注意”,提起注意力,但还无法起观。我们一直把“注意力”当作“观”,这绝对是错的!要起观,必须在“止法”当中训练自己的“觉观”,在“觉观”中发现“心法”和“色法”的存在,因为是“心法”和“色法”的合相,让我们产生“我”的概念。现在,因为心法的存在和作用,让我把“我”的概念破了,如此“我执”才能破。我执破了以后,再破“法执”,这样才有可能入法身之流。
当“破我执”的时候,我们的心就可以“不取相”。再“破法执”以后,才能够“不取法相”。其后再经训练,才能“不取非法相”,到达这个境界,便谓之“十信满心”。这时就进入“法身大士”之流,始称“华严菩萨”,或者是一般讲的成佛。
《金刚经》到这里是训练“心不取相”、“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这三个部分。以华严的标准来讲,证阿罗汉、破我执、心不取相是证“七信位”。然后破法执、不取法相,证“九信位”。法执虽然破了,再进一步的保衽工夫,不取非法相,这叫“十位信圆满”,圆教“初住位”菩萨,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当中的第一位。华严修行从这里开始,在这前面叫做“摸索阶段”。
华严修行的堂奥恢弘高妙啊!要登堂入室并非难事,但为何现在没有办法?因为所学的佛法都是杂讯。外面的把戏很多,一提起佛法,金光滚滚,瑞气千条,等到要抓时,大家都跌倒,都是这种状况嘛!你要讲出一个让人可以遵循的法来,法无奇特之处,我所强调的就是数息观,这都是佛讲的法嘛!但你会怀疑:“怎么老是讲那个法?”佛祖总共也只说了这个法,不然要说哪个?
各位,这一法好好修就对了!这一法如何?“数法”、“随法”、“止法”,中国禅宗叫做“十牛图”。有没有听过“十牛图”啊?“十牛图”就是修这三个部分:“心不取相”、“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十牛图先破我执,其后是起观,起观破法执。数息有:数法、随法、止法三法,后来就是观法、还法、净法。这数、随、止、观、还、净即所谓数息六法门。“数、随、止”,修“止”,“观、还、净”,修“观”。这边止,这边观,所以叫“止观”,演变出来变成“大乘止观法门”,就是这样来的。而“观、还、净”就是我们《楞严经》“耳根圆通章”上面讲的“六黠”,即动黠、静黠、根黠、觉黠、空黠、灭黠,“黠”即智慧之意。因为“观”,所以应该是那个“黠”。这就是“修慧”的部分。
经过上述的训练,你就可以破法执,不取法相。进而入“空”、“灭”之地,也就是“还”、“净”之时,最后达“不取非法相”。有没有?三个阶段都破,十信圆满了,真正的修行才开始。
修行就是这样,它就是死功夫,剩下来就是自己用功而已,没有别的啦!若只是坐在那边想,“哦!哪一天我开悟了……”开悟?那绝不可能!修行只有死功夫,一步一步。数法怎么做?告诉各位,第一阶段的功夫很踏实了,第二阶段才能完成。第二阶段很踏实了,第三阶段才能完成。若第一阶段就想浑水摸鱼,第二阶段就会鱼目混珠,第三阶段叫做“两光”,“两光”啊!不要以为自己成就了,没那回事!怎么踏踏实实修,就怎么风风光光成就,修行便是如此,骗不了人的。
留意一下小孩子吃饭。你叫他们好好吃,可是弟弟吃到一半,剩下的就倒给哥哥吃。弟弟很快就吃饱了,哥哥却撑个半死。待会儿玩到一半,弟弟就说肚子很饿。哥哥说:“你有什么好饿的?我吃得很饱啊!”因为他多吃的半碗是弟弟给的嘛!所以,不要投机取巧,你虽然吃得很快,但饿得也会很快。现代人很容易产生那种速食面的观念,快就好!告诉你,修行没有快的啦!有句俗话:“囡囡睏,一眠大一寸。”你去拉拉看,他是不是真的“一眠长一寸”?不可能啦!小孩子长多少是一定的,你唯有一直等。你可以期待他“一眠大一寸”,但是事实不可能真的如此!
哪有妈妈抱孩子唱着“一眠大一寸”,然后就往小孩一直拉的?没有那回事啦!你下多少功夫,经过多少时间,就长成什么样子。你要像我这种矮冬瓜,那也只好认了!不要羡慕星云大师那么高,他就是那种善根,我就是这种下根,一百六十五不要羡慕人家一百八十五。像我跟明光法师站在一起,实在是……我只好叫他站低一点。若要合照,我只得站上一个台阶才能跟他照,因为他高我一个头。为什么?因为他有善根就会那么高,我没有那个善根就高不起来。你无法期待,因为这不是期待的问题。你看别人很高,你也很想高,但是再怎么用功都不高,因为善根如此。唯一能做的就是尽所能下工夫,如此而已,其他的都别想了,修行就是这么踏实的事。法是释迦牟尼佛所传,用“解门”去看,是一个方法,但用“行门”去看,才是真的佛法。佛陀教我们的是“修行”、“实践”。
你看!第一个“心取相”,第二个“取法相”,第三个“取非法相”。“取非法相”是极微细的,“取法相”比较微细,“心取相”比较粗劣。所以,“破”的时候从粗的向细的破,也就是先破“我执”,把“心取相”的部分破掉;再破法执,把“取法相”的部分破掉;最后再破“微细法执”,把“取非法相”的部分破掉。所以需不需要具备很大的善根?我们现在修行就有很多这种情况,不知道各位有没有感觉,就像要把大狗抓到小笼子里面,唬!不知道怎么塞进去?它不肯进去,你偏要把它塞进去。我们心的那种野性就像这样,很难去调理。告诉你并非如此,可是你杂讯又很多,又有自己的想法,然后就僵化在那个地方——这就是“执著”,这便是取相的根本原因所在。
各位,修行为什么要有“前方便”,“前方便”当中还有“前方便”,那个方便就是让你去把它消融掉。像打坐,你以为这样坐下来,就可开始数息?要坐之前必须先有个暖身动作,只要有个运动,哪一套都可以,打太极、拉拉筋骨或练瑜珈都可以,不是一来就坐下去。有很多静坐中心,参加的人匆匆忙忙跑进来,找个位子“噗”便坐下去。听经可以如此,但静坐不能这样。人来了,把东西归定位后,服装换好,最好是居士服或者运动服,穿宽松的,然后胸部、背部动一动,筋骨拉一拉,暖身运动之后,才开始打坐。否则匆匆忙忙地来,心脏正急速跳动,突然坐下去,心脏负荷太大。坐下来之后,还要稍微搓搓身体,动一下,软化、温暖皮肤上面的微血管,但动作不宜太过粗鲁,像猩猩在动一样,把旁边的人通通吵起来了。
真的静下来时,还要回顾一下自己的基本姿势,舌头有无抵着上颚?肩膀要调一下。不要坐到最后,歪一边了还没感觉。通通调好了,再做个深呼吸,由深呼吸中,把自己逐渐带进来,这些都是前方便。到这个步骤静下来以后,要先去观照自己的呼吸状况。如果你的呼吸状况是“正圆”的,表示很健康。如果呼吸状况是“椭圆”的,可能病源已经产生。如果呼吸状况像鸡蛋那样,这头大,那头小,那大概已经病得很严重了。如果呼吸像纸张折起来,去到那里“叩……叩”,好像撞球般,那种呼吸差不多就可以进殡仪馆报到了。
从观照自己的呼吸状况中,去数息,然后呼吸会越来越慢,在慢的过程当中,你会逐渐恢复到正圆的状况,到时候身体的病自然就好了。当然,我这样讲比较快,实际练习就没有那么快。你不要回去坐个三天,“师父!我的病怎么还没好?”要去观察,直到呼吸状况出现,然后开始借着一到十的数法去数。当然,实际练习过程中,还有一大堆状况,譬如我算到五、六、七,就不知跑到哪里去了,然后像船划出去,不知道怎么划回来。那时,你就要这样算,先从一算到三,再从三算到一,就是,“一、二、三、二、一、二、三、二……”这样算,然后“一、二、三、四、五、四、三、二、一……”这样才不会乱掉。这些都要自己去进行,我毋庸多言,天机泄漏太多,你都不会修。回去自己做,从一到三开始、而后一到五、一到七、一到九,最后一到十。一到十完成以后,半个钟头坐下来,大概心很少跑掉。这时候我们再进入第二个阶段一一“随法”。
“随法”要怎么修?告诉你就这四句:“置心一处,使心不乱,若心他缘,摄心令返。”“置心一处”,在哪一处?鼻息之间,息入息出。“使心不乱”,使心不会跑掉,这两句是一个法门。“若心他缘,摄心令返”,怎么把心抓回来?这是第二个法门。这四句有两个法门,不是念着好玩的!师父是很用功,可是你们都随随便便看过去。想想看,“把心放在一个地方,让心不跑掉”,这是不是一个法门?然而我们毕竟是凡夫啊!妄想情牵,心老是跑掉。
应该怎么把心抓回来?不是把妄想抓回来喔!要怎么把心抓回来?这是个法门喔!法门已经很清楚了,两个喔!已经灌顶了。你不要说师父没教,是你自己没修。我刚才这样讲下来,禅修的方法已经很清楚了,前行、正行和妙行三个都有了。
这个行法绝对没有副作用,你不用担心修一修会“着魔”,没有那回事。会着魔只有两个原因:第一个你本来就有魔了,不要怪到这里来。第二个有贪心,你心想:“师父教的这一步,回去坐三天,就要让它好看!”若是如此,那真的会很好看,因为你贪心嘛!你可能图名图利,图快速成长、成就,那都不行!就像养小孩,快吃!快吃!多吃一点就会长得很大,等到了晚上,你就知道会怎样了。要恰到好处,对不对?这个关键必须自己去拿捏。有的人很有时间,一天坐八个钟头都没有关系,就像上班八个钟头一样,他很轻松。有的平常忙得要死,你叫他一天坐八个钟头,那他岂不是不用睡觉了,对不对?不能这样比较,对不对?所以,要如何从现有的生活环境来进行?各位,以半个钟头为一单位,一天最好两次,这样来训练,这个东西都靠我们自己来。行法的办法已经说了,各位可以好好去运作。
这个地方讲,“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法不应取,非法也不应取。下面讲,“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个法就是boat,小船,以前那种皮制的筏。到了彼岸以后,船就要放下来了,否则难道还背着它上陆走啊?若像现在都开车,大家要上六楼来,难道也把汽车背上来?不!连汽车都丢掉了,更何况其他的;正法都应该要舍了,更何况非法,这是一种譬喻。这里告诉我们,修行达到这种境界的那个法,我们都必须舍了,何况是执著的那个部分?
“若心取相”,是执著。凡夫是执著,但是行者经过训练后,有了“觉观”,才会“心动念”,心动念创造世界出来,那不一样。“执著”,是在现有环境中去执著好或坏,好的就很喜欢,不好的就很讨厌,想要丢掉,这叫凡夫。凡夫的心会取相、取法相、取非法相。修行不是!刚刚讲过,经过“念”、“息”、“身”三者合一产生的那个心,心一启动的时候,整个世界会开始改变。所以我们讲建立内在世界是什么?是完成“念”、“息”、“身”三者合一后,它转过来,在我们的内在世界,完成一个美丽的蓝图规划。那个美丽的新世界,就建立在我们的内在之中,极乐世界因此产生了。
凡夫不是如此,凡夫是就现有的状况去执著,这叫“心取相”、“取法相”、“取非法相”。行者是经过训练以后,按照“觉观”去成立自己的世界,非常完美的世界,那叫极乐世界。因此,我们能不能成就?绝对可以!所谓“庄严佛净土”就是这样庄严的,修行便是这样来的,而不是随便念一念就成了。
【智慧金言】
我们以心来造世界的这个法,这都应该要舍了,更何况凡夫的那些执著性,你要不要舍?“如是解,如来真实义,不如是解,皆是魔说”,要了解这一点喔!当然,你要执著我这个法相,也是魔说,对不对?不能执著嘛!“心不取相、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但是又不得不说,还是要告诉你这么说,但回过头来,还是希望你不要执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