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七辈子学吃,八辈子学穿。”意思是,一户人家得富八辈子,才懂得穿,才会穿。穿衣服真的有这么难吗?实际上,穿衣戴帽的确有很深的学问。有个词叫“体面”,可以说,只有穿着得体,才能有面子。
刘桓是某服装厂的业务员,论口才,论业务能力,都令他的老板“一百个放心”。但没想到,在郑州少林武术节的订货会上,当他风尘仆仆找到一家商场后,接待人员见他胡子拉碴,且衣冠不整,对他带的样品连看也不看,就把他打发走了。因为这家商场认为:“就这样一副尊容,他厂里能生产出高档服装?”
刘桓非常窝火,这不是以貌取人吗?可连续跑了几家商场,费尽口舌也没有如愿。一气之下,他来到美容院做了美容,然后换上本厂生产的名牌服装,气宇轩昂地找到一家商场的总经理。对方见刘桓气度不凡,产品又属上乘,当即签订了60万元的订货合同。
现实中,人们总反对“以貌取人”,但是实际上有几个人不“以貌取人”呢?对一个不熟悉的人,你不自觉地就要根据他的外表,来对他进行简单的初步判断。不同的仪表代表了不同的人,随之就会有不同的际遇。这个问题可不可以换成这样的假设,你在商场中选购商品,根据自己的消费心理,会选择购买一件包装得又脏又破的产品吗?肯定不会吧,因为普通消费者都认为,包装不仅仅是包装而已,它更代表了商品的质量和品位。同样道理,人的“包装”也很重要,因而人们说“人靠衣装马靠鞍”,也就不奇怪了。
那么对于穿着,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总的来说,需要遵循三个原则,即时间原则、环境原则和个性原则。
时间原则。首先是指服装有季节性。如在深秋时节穿一件无袖轻薄的连衣裙,会令人觉得莫名其妙,不会留下好感。在一天中,服装也有时间性,一般有日装和晚装之分。日装要求轻便、舒适,便于活动,但款式不能过于裸露;晚装则要求艳丽、华贵、珠光宝气,适当裸露一点也无伤大雅。日装和晚装不能颠倒。
环境原则。是指不同的工作环境、不同的社交场合,着装要有所不同。
有一位企业家去会见前来考察的德国同行,由于天气很热,他便像往常一样,穿着汗衫、短裤和凉鞋去了。而对方一见到他,立刻露出不高兴的神色,没谈几句就起身告辞了。因为国外在这种重要场合,都要西装革履,否则就意味着瞧不起对方。
工作是正式的场合,虽然不必穿高档服装,也不能过于艳丽、裸露,但是一定要穿端庄大方的西装、衬衫、套裙;上街等于到了公众场合,不能穿居家服、睡衣睡裤;探亲访友,着装应沉稳;去医院看望病人,应随意大方;郊游、运动,应轻松随便;晚会、舞会,则可以鲜艳华丽。总之,穿衣服要看场合。
个性原则。要考虑两层因素:穿着对象和交际对象。也就是说,你的穿着既要适合自己,能表现自己的个性风格,又要对应别人,与你的交际对象保持协调一致。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高高胖胖的女士,上身穿一件淡红色紧身衣,下身穿一条一步裙,露出肥厚的前胸和粗壮的大腿,令人担心衣服随时会崩裂;而身材矮小的小姐,却上身穿深色蝙蝠衫,下身穿长长的黑色呢裙,宽松肥大的衣裙把她整个人都装了进去,越发显得瘦弱憔悴。男士也是如此,有的五大三粗的男子却穿着包臀的萝卜裤,让人看上去十分别扭。要想穿得自然得体,就要根据自己的高、矮、胖、瘦,选择不同质地、颜色、款式的服装来扬长避短。
着装的个性化,还要考虑容貌、肤色、年龄、职业、性格等多种因素。
比如,你的相貌老成,却穿大花短上衣,就显得很滑稽;你的肤色偏黄,却穿土黄色或黑色服装,就越发像“出土文物”;你的年龄只有十八九岁,却穿灰色服装,气质像个40岁的大嫂。
着装还要综合考虑自己各方面的条件和社会条件,从而穿出自我、穿出个性。比如,外形和气质都比较活泼的公关小姐,可以穿得艺术、夸张些,一件洋红色的旗袍既可以显出身材美,又可以将容貌映衬得鲜亮高雅。在外贸公司做公关工作的张小姐,总是喜欢穿款式陈旧、色泽暗淡的服装,尽管她努力工作,能力也不错,但有好几次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机会都被那些衣着更时髦、打扮更精神的同事争取到了。因为她的衣着似乎在说:“我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人,我对目前的状况很满意。”穿着无声地在表达着你的某种态度,至少别人在某种程度上会根据服装来理解你。
在一些重大的社交场合,穿着在表现自我的同时,还必须与他人保持一致。曾有一位业务员到一家公司拜访公司的老总,他为了表示郑重其事,也为了让对方瞧得起自己,把自己最好的一套衣服穿上了。这套衣服很名贵,是一个世界著名品牌,的确将他衬托得气宇轩昂。可是他的拜访成功了吗?没有,而且就败在他的这套衣服上。因为他的衣服比那家公司老总的还要高档。那个老总看了,心里很不平衡,当然也没有把生意给他做。可见,穿着要讲究个度,也要考虑你的交际对象。在与人约见之前,一定要仔细考虑对方可能的穿着,并加以应对,这样才能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博得对方的好感和信任。
服装对于人就像包装对于商品那样重要。穿着要与时间、场合相适应,并要很好地表现自己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