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抉择
我抽出一支烟,在黑暗中燃烧着,嘶嘶声想起,整个房间顿时烟雾缭绕,我身处其中,一动不动,静默代替了一切,只有忽明忽暗的眼点缀着漆黑的屋子。脑海中浮现着一幕幕景象,那是德国,海德堡大学。我想,我应该知道要去哪里,我记得季羡林先生的自传里的德国,那是我向往的地方,我要到那里去。蜿蜒的多瑙河,富饶的土地,严谨的民族,这些都是我向往的。
春暖花开的季节,我踏上了去往德国的路,离开了中国,这个国度让我千言万语都无法来描摹,她是如此的美丽,又是如此的让人感到伤悲。
与父母谈及了此事,父母没有反对,只是说让我安心去便是,我告诉他们,只是出去走走,就当是出去散散心,别的没有什么,这也是我这一生的愿望,他们没有在说什么,挂掉电话,可以想象电话那头我知道母亲在抹泪,父亲独自一人在房间抽着烟,烟雾缭绕,一脸的阴沉,心中肯定是翻江倒海,只有这缭绕的烟雾可以笼罩他此时的心情,深陷的锁骨,瘦骨嶙峋,想到这些心中一阵酸楚,岁月真是把无情的刻刀。
接下来就是等待,等待签证一应俱全,收拾齐全行李,其实没有什么行李,就是两本书,这是我的习惯,不管到哪里行李总是两本书,一来是简单,二来是旅途不会觉得无聊;这似乎让我可以在这段时间不用想任何事,专注旅行之外的东西。
春暖花开,带着推荐信进了德国海德堡语言文学系主修文学和古典德文文学,我不知道当时自己为什么会选择德文文学,只是觉得这也是一种相似性的追忆,记得当时接待留学生的德国老师看到我的履历就像是看一件奇怪的事一样,我至今难忘。“你是中国人?”她突然问道。我被她这突如其来的“疑问”搞的不知所措,惹得周围一片笑声,那笑声饱含太多辛酸和无奈。
突然想起国人笔下的游学辛酸和无奈。“那是明明白白写着的,我是中国人!”我一字一句,铿锵有力。我记不清接待老师的表情了,我只知道自己说出那些令人为之激动的话,总是畅快淋漓。“你是中国人中的异类”这是我得到他们最后的回答,就将我分到留学生公寓,那是一座及其宽敞,有着三层的楼房,专为各国友人提供。后来我才知道,来海德堡大学的中国留学生都是中国高等学府的“人才”。我想是我的简历学历那一栏震惊了他们,一个只有着中国高中毕业的学生来进修他们的文学,那是怀疑的眼神,那样的眼神我再也没有忘记过,也是一直刺痛我心的一把锋利的刀子。
拿上行李,向公寓走去,突然有人跳出来,拦住去路,我疑惑的看着他,修长的身子,深陷的锁骨,稍不仔细,以为此人已经是七老八十,细细观来,黑瞳透露出中国式的温情和熟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镶在削尖的脑袋上,脑海中竟然挖不出任何关于这样的人是善意的,顿生戒备心,但我的评判似乎出了差子,以后各种事实证明我的错误想法。
“您好,我是季新蒲,大家都叫我老季”一股脑儿的向我介绍着自己,他的表情滑稽极了,看似阴鹫的面目,却显得亲切了起来,他伸着手。“你好,我伸出手!”语言似乎停滞一般,竟不知说什么,只是微笑着。
我似乎习惯了德国的生活,以及德国的这个留学生活第一天见到的人,后来成了要好的朋友,据说他是一个作家,瑞士的作家,别人都叫他艾尔德先生,我常常不会这样称呼他,看着他阴鹫的脸我会觉得他的思维的跳动和纸笔间的跳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