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战时生产
美国参战已成为事实。亨利不想逃避现实,因此,他表明,身为美国公民,就有听从祖国召唤的义务。他愿意按照战时的要求,调整福特公司的生产计划,配合作战。他并不是一个毫无变通可言的人,何况他也不相信“勿以暴力抗恶”的理论,对德国屡屡击沉美国商船的事,他也愤怒至极。当美国对德宣战时,爱迪生、约翰·保罗等一大批和平志士也站在祖国的立场上声讨德国的暴行。
进入战时状态之后,福特公司承接了政府和协约国一方大量的军火订单。为了对付德国的潜艇,他设计了一种只需一人操作的小型潜水艇。他的设想是让它潜到敌舰底下,从很近的距离击沉敌舰。但是海军当局并没有采纳这项设计,给他的任务是生产一种称之为“鹰”的新型驱逐舰。合同规定,他应在十个半月内向政府提供112艘“鹰”。
福特公司从未有过生产船舶的历史。现有的生产设备与造船风马牛不相及。这就必须新建一座工厂。
亨利部分利用了政府投资,在迪波恩的红河畔开辟了一片工业区。新的厂房按现代方式设计,厂房长半英里,高100英尺,全部是用钢架和玻璃建成。
“鹰”型驱逐舰由海军设计,福特公司制造。第一艘“鹰”在8个星期后下水了。厂房里设有三条生产线,每条同时生产7条船。这是世界造船史上第一艘以大规模生产方式制造的船。船首的旗帜上写着:“一天一只鹰,打跑德国兵。”亨利在组织生产上确实令人佩服。这艘战舰并不算小,船上装有防空武器和攻击潜水艇用的深水炮,并且还装有爱迪生发明的潜艇探测器。
除了制造驱逐舰以外,福特公司还为美国和协约国制造了大量的钢盔、防毒面具、军用卡车、救护车等。
福特公司还想为美国制造飞机。他设想能像生产汽车一样,用大规模生产方式制造飞机,他的目标是15万架。但是亨利并没有一整套生产方案,他情愿相信过去的经验——在干的过程中,依靠他的聪明才智和公司人员的努力,可以把梦想变为现实。
但是政府没有接受他的主张,交给他的是生产飞机引擎。
福特公司还为军队制造过装甲车。做这种东西对他们来说是轻车熟路。毕竟不像飞机、军舰,装甲车有很多地方与汽车相类似。起初,政府只要求福特公司改良原有的装甲车。福特公司造出的装甲车重量只及过去的一半,而强度和以前的完全一样,军方感到很满意。于是接着要求他们生产一种只容两人驾驶的装甲车。
新车造出来后,在实验中经受了枪林弹雨的猛烈扫射,仍能勇往直前。美国陆军一口气订了15000辆。幸运的是,不久,这场战争就结束了,它还没有来得及在欧洲大陆耀武扬威。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福特公司总共生产了39000辆军车,4000台飞机引擎,60艘驱逐舰,以及其他大量的军用品。
战争期间,亨利对公司员工高涨的工作热情深感满意,但他却对那种普遍的狭隘的“爱国热忱”反感。那时,有些人对那些祖籍德国或在德国出身的人都加以歧视。亨利不赞同这种盲目的“血统论”。他说,不论是谁,只要他在为公司服务,就是公司的好职工;只要他在为美国服务,就是美国的好公民。
公司有一位工程师,叫卡恩,是在德国出生的,他负责军用飞机引擎的制造。就因为这一点,董事会里有几位董事主张将他调离军工部门。亨利否决了他们的提议。
这件事被新闻界报道之后,有人便无端猜测,说卡恩是个热爱他的祖国——德国的人,他的工作接触军事机密,而董事长不肯将他调离,使他有可能泄密。
亨利气极了。卡恩早已加入美国国籍,宣誓效忠美国,他到福特公司已有12年了,是公司的模范职工,这次生产飞机引擎,得力于他的努力才使福特公司以最少的费用生产最好的马达。亨利把惶惶不安的卡恩找来,安慰他:“你不要难过,你是一位诚实忠厚的人,我了解你,信任你,如果他们要处你绞刑,我就在你前边去上绞架。”
战争期间,福特公司的利润只及战前的三分之一,而且都是靠销售民用车辆所得,军火生产没有给他带来利润。后来有些为他写传记的人说他将军火生产所得的利润2900万美元都捐给了国家,而纽约时报说他捐了175万,这都是得不到证实的。亨利自己说过:“靠战争发财,为赚钱而生产武器,这是欺骗同胞,亵渎崇高的爱国情操的行为,像这样赚来的钱充满血腥味,我分毫不要,假如生产军火获利,我一定会全数捐给国家。”但是如前面所说,军火生产没给他带来利润,那他也就无钱可捐。要说他有什么不对,那就是当外界传闻他捐了多少钱时,他沉默不言。
战争期间,有人批评他生产的战舰不能用于实战,是失职行为,也显得过火了点。一个从未制造过航海工具的汽车商,要想一夜之间由生产民用车辆转为军用船舶制造,指望本不能太高,何况当时此类情况远不是福特一家。其实福特公司提供的是性能优良的武器。
2“福特先生”之梦
亨利·福特投身于机械事业,最初的动机是想将农民从沉重的田野劳动中解放出来。生产拖拉机一直是他孜孜以求的愿望。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宣布参战,这时美国的盟友英国国内正遇到严重的粮荒。英国早已是个工业国家,它本土的4000多万人口所需的粮食大部分要靠海外供应。战争爆发后,海上运输线中断,运输粮食的船只都被德国潜水艇击沉。为了度过饥荒,英国政府号召人民拿起犁耙,耕种国内的土地。但是,由于战争征用了大量的人力和马匹,所以迫切感到需要运用农业机械,而这是英国本土无法解决的难题。
此时,福特公司设在英国的分公司向总部发来一份电报称:“董事长,此地急需拖拉机,虽然现在制造拖拉机对福特公司来说,实在无利可图,但这却关系到整个英国的前途。英国将来的命运如何,就看董事长的决定了。”
报告所讲的虽然言过其实,但却促成了亨利将生产拖拉机的愿望化为行动。
亨利·福特立刻答复伦敦分公司,催促他们马上制造拖拉机,零件由总公司负责。他设想在美国生产拖拉机零件,然后再运到英国装配。但这时德军正对英国本土进行猛烈空袭,分公司无法在英国建立组装工厂。于是亨利又决定福特公司在国内生产拖拉机。
他早就想建一个新厂了。海兰帕克的规模虽大,但还不能适应公司业务的增长,同时,亨利还有个想法,福特公司是他费尽心血建立起来的,其他的股东除了投资外,再没有对公司做过贡献,而每年优厚的红利却照拿不误,他不想与这些坐享其成的人共用一个锅吃饭,决心另立门户。再加上为海军造船,政府同意为他的新厂投资。因此,借着这个机会,他在迪波恩的红河与底特律河交汇处选中了一块2000英亩的地皮,建起了一座新厂。
美国早在1912年以前就有公司制造拖拉机,它们的实用性很差,并未成为一种普遍应用的农业机械。
亨利的T型车在设计时就有意识地考虑到能将其后轮卸下,装上皮带,带动抽水机、碾壳机之类的农业机械,因此大受农民的欢迎。
新厂建起来后,亨利信心百倍,他可以造一辆跟T型车一样,既灵活轻便,又坚固耐用、价格便宜、每一个农民都买得起的拖拉机。
福特公司在1917年完成了一辆性能优良的拖拉机的制造工作。亨利最感满意的就是它的重量轻,而力量大。拖拉机的长度跟T型车差不多,用途非常广,除了农田耕作,还可作固定动力使用。操作方法也很简单,即使是那些对机械一窍不通的农民,也能一学就会,价格每辆只有395元,亨利给它取名,叫“福特先生”。
样车制造出来后,亨利还在不断挑它的毛病,想进一步作些改进再投入批量生产。可是英国方面却在不断催促他们:“我们现在正急着要用拖拉机,贵公司的产品已较其他公司的优异很多了,请你们立刻制造生产吧,我们已不能再等了。”
亨利不得不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当红河工厂建成后,福特公司第一年制造了245台“福特先生”,到第二年便增加到7000台,解了英国方面的燃眉之急。
此后,福特公司的拖拉机产量不断增加,到1918年,达到日产130台,它的销售量占了美国拖拉机市场的75%。20年代,“福特先生”曾一度遍布欧美农村。但它终于没有斗过专业生产厂家国际收割机公司,福特公司到20年代末期不得不停止生产拖拉机。今天的福特公司再度成为世界最大的拖拉机生产厂家,那是亨利二世以后的事了。
3 与道奇分家
约翰·里德十月革命时正在俄国,他后来写过一本《震撼世界的十天》的书介绍了俄国革命。里德在美国参加过共产党和工党。他不喜欢有钱人,当他在底特律采访时,指责住在格洛斯岬(富人居住区)的人,骂他们是些“草包阔佬”。
这位资本主义世界的左派记者曾经会见过亨利·福特,却对他产生了好感。
他描述亨利:“高挑的男子身材,瘦长自信的双手不停地动着,有张没刮胡子、消瘦的脸,脸上肌肤细致,呈现日晒的金褐色,嘴巴和鼻子像思想纯正的圣人,绿色眼珠,流露出聪颖、坦率的眼神。前额很高,上面是闪亮的灰发,整张脸的下半部是出奇的安详和天真,而上半部则是非常活泼及敏锐。”
“他在格洛斯岬没有别墅,而住在距底特律10英里的迪波恩农场。他没有走进底特律的上流社会,宁可傍晚坐在后院跟农夫们聊天。他不属于任何有钱人俱乐部的一员。实际上,这些有钱人也讨厌他。”
约翰·里德在底特律只跟亨利·福特这位有钱人见面,他觉得亨利就代表了美国精神的本质:有活力、有理想。他说,只有来自中西部的农夫才保有这种品质。亨利是工业奇迹的创造者,他有钱,但并不吝啬,是个富有而纯朴、讲求实际的人。
正如约翰说的,福特自己是个有钱人,但他并不喜欢他同一阶层的人。他把他公司里的其他股东称为“社会上的寄生虫”,因为他们对公司没有做出一点贡献,只凭借一点股金,每年坐收红利,在董事会上还要说三道四。这对公司有害无益,他想把跟他们的关系作个了结。同时他也看到他的儿子艾德索已经成长起来了,艾德索已在公司做过一年多的秘书,正在熟悉他的工作。亨利认为他的事业会后继有人。他的计划就是要将福特公司办成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父子公司。
红河畔的拖拉机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起来的。
1915年,亨利跟库兹恩斯分手时,是出于意见不统一,难以合作共事。表面上是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不一,实际上是库兹恩斯对自己长期生活在亨利·福特的阴影下不满。亨利没有库兹恩斯的帮助是不可能成为今天的亨利的,但是公司的一切成就只能记在亨利的名下,更兼亨利也越来越不愿听反对意见,库兹恩斯是个精明能干的人,又对从政有浓厚的兴趣,所以他自己提出了辞职,投身政坛。他不久即当选底特律市长,后来又进入美国参议院。他在公司仍保有自己的股份。
亨利跟另一位股东——道奇兄弟分家就不像前面那样简单了。他们之间有直接的经济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