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子开庭审理后的第四年,根据被告方的要求,法庭主持实验,按照夏尔登设计图制造汽车。结果造了三辆,均告失败。最好的一辆也只能跑100公尺,而且中途还停顿两次。实验证明,夏尔登的设计不适于实际应用。
福特这时还非常聪明地另外造了一辆汽车,是按照比夏尔登还早的法国雷诺设计的图纸制造的。公司将这辆车交法庭对比实验。此车虽只有一马力,但却能以时速16公里的速度跑一小时。
法庭辩论时,福特公司的律师表现极佳,他的辩护词鲜明有力。从各方面情况看,福特公司似乎胜券在手。
不料,宣告判决结果却是福特败诉。亨利认为是法官太无专业知识。
“公认汽车制造商联盟”对此非常高兴。他们将扩大战果,向所有非成员的汽车公司收取专利使用费。福特召集的“美国汽车制造商同盟”成员纷纷离去,不久就自行解散了,而联盟却日益壮大。
亨利咽不下这口气,这时他决心即使弄到一败涂地,也要将官司打下去,这不仅仅是维护个人名誉问题,更重要的是将来汽车工业每发展一步,都会受到类似专利的限制。此时,支持福特公司的不到12家公司。
针对福特的强硬态度,联盟以嘲讽的口吻,搬出了美国宪法,说:“遵守法官裁定的专利权,是国民应尽的义务。”福特的汽车照制不误,他不相信一审判决,决心上诉到高等法院,甚至最高法院,他相信真理在自己这边。
亨利的努力没有白费。 1911年1月,高等法院同意福特的上诉,裁决夏尔登的专利权只适于按照他的图纸制造的汽车,而不适应于不同于他的图纸的汽车。
亨利官司打赢了,想不到竟赢得了敌友双方的热烈庆贺。夏尔登这个人很有君子之风,当月,联盟在纽约举行大会,特邀亨利和库兹恩斯出席。当他们二人走进会场时,全场鼓掌欢迎,他们把福特当作一位不屈不挠、据理力争的英雄。第二天,一直站在福特公司这边的公司也举行了一个晚宴,为福特的胜利干杯。同样,他们也邀请了联盟的人。双方尽释前嫌,气氛非常友好。大家称颂亨利对抗独霸事业,争取个人权益的勇气。亨利说,这不是我个人的事,不是一个公司的事,这是一场保护自由事业的战争。如果我不幸败诉,美国汽车工业就难以创造辉煌。
事实上,从私人关系看,亨利和夏尔登相互印象都不差。夏尔登说:“为整个社会着想,我们败诉反而更好。”对夏尔登的人品,亨利评价颇佳。
福特公司不仅赢得了这场官司,而且诉讼给它带来了意外的好处。亨利说这场官司是他最欣赏的一次广告,它把观众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了。诉讼期间(1909——1911年)仅有50位顾客在买车时索要了公司的保证券,而公司总共销出了18000辆车。通过这场官司,福特的知名度更高了。底特律卡迪拉克广场福特公司的广告牌上一辆福特汽车迎风飞驰,旁边闪耀着一行得意的文字:“请看,福特汽车驶过。”
4 拳头产品
福特公司开张的第二年,又推出了三种新的车型:B型、C型、F型。
C型和F型都只在A型车的基础上略加改动。B型车则不同于A型车,它用的是四缸发动机,车身较大,比A型车重,适应道路的状况更好,价格是2000美元。
福特公司生产的系列汽车,适应了各个阶层的不同需要。但这不是亨利本人的愿望,他还是坚持要生产低成本的车,以降低售价,造福大众。福特离这个目标还远,它的车比市场畅销的“玛丽·奥斯摩比”要贵150元。
亨利和威尔斯考虑研究更廉价的N型车。但是公司的另一位大老板麦康森却主张多造利润更高的豪华车。他认为未来的市场趋向是有钱人。他把未来的车定在三千、四千的价位上,这样虽然买的人少,但其利润不会低于大批生产廉价车。他与亨利办公司的方针发生严重分歧。麦康森想更积极主动地掌管公司的发展方向,他准备让自己过去的人员库兹恩斯退出来。回到原先的煤矿去,让自己顶替他。但是库兹恩斯与亨利意见一致,他决定与亨利合作下去。分歧已到了非提到桌面上来不可的程度了。几位股东支持麦康森。第一股东格雷对公司信心发生动摇,他要求一年内退股,但他没等到这天便去世了。
于是亨利、库兹恩斯决定另起炉灶。1905年11月,他们建立了只生产N型车的引擎和零件的“福特汽车零件公司”。
零件公司和汽车公司形式上属于一体,但零件公司却没有麦康森等人的股份。从办公司的策略上看,亨利和库兹恩斯的这一着是高明的。首先,成立零件公司可以不再依赖道奇公司的供应,免去了道奇公司所赚的一笔钱;其次,零件公司在生产上制约了整个福特公司的生产。只要零件公司的股东愿意把零件价格提高,那么福特汽车的盈余就得打折扣,麦康森就得陷入困境。
麦康森意识到了这点,但他没有考虑成熟就走出了下一步,宣布成立另一个公司——亚若卡公司,计划年产500辆车。这样一来,他就明显地把自己摆到了与福特公司对立的角度,亨利有理由要求他辞职。
麦康森本准备诉诸法律,可是经过一番考虑,还是决定售出他的股票。另外几位股东也照章办理。
如此一来,公司的股东少多了,他们分别是:道奇兄弟、格雷、安德逊、雷克汉、库兹恩斯,他们总共415股,亨利一人占有其余585股。福特公司已成亨利的天下了。他感到施展自己的才干,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真正来到了。他说:“你们会看到,这家公司将茁壮成长,我理想中的汽车是要让它适合大多数人。”
亨利制定的为大众造车的方针是成功的。他不遗余力地为降低造车成本,提高汽车质量而努力。当汽车还在手工制造的阶段,它的市场只能是富有阶层。要做出为平民造车的决策,必然联系到生产方式和技术的改进,以及对市场的信心。亨利一生作过很多重大决策,而这次的决策就属于具有远见卓识,对公司以及对社会产生长远影响的一类。
1905年,在佛罗里达举行的汽车比赛中,发生了一次车祸。一辆美国车跟一辆法国车相撞。亨利早就知道欧洲产的汽车比美国车轻而结实,主要是零件做得精巧。这次他赶到出事地点,拣回了一些法国车的零件。拿回厂一化验,才知道奥妙都在材料上:法国车采用了一种掺了钒的特殊钢。
制造钒钢需要华氏3000度的熔炉,全美国当时都没有一家钢厂有超过2700度的熔炉。亨利找到了俄亥俄州的一家小钢厂做实验。这家钢厂怕亏本,不敢接受订单。亨利立刻做出保证,无论成功与否,一切损失由福特公司承担。通过几次实验,他们炼出了这种东西,发现它的耐压力是卡耐基钢铁公司产品的三倍。亨利首先将它用在N型车上。N型车卓越的越野性能得力于采用这种新型材料。
N型车还采用了一项革新,即将马达移到前面去了。过去的车,马达都装在坐席底下,移到前面,空间大,可以增大马达体积,所以这种车马力更大些。
亨利这种不拘泥于固有模式的丰富想象力,使得他总能比同行们显得技高一筹。
尽管N型车是种比较完美的车。但它的售价却只有500元,比其他公司的汽车便宜30%。这样优良的车,这样便宜的价,自然能迅速地赢得市场。订单在不断猛增。库兹恩斯招架不过来,甚至退回了部分定单。
其实N型车的生产成本都接近500元了。亨利预计到它的销路会好,它的利润靠大批量生产来实现。他采取的是老老实实薄利多销的手法。亨利计划,N型车的年产量要达到1—1. 5万辆。
但是如何才能做到大量生产,这是个关键性的技术和管理上的难题。亨利和威尔斯都在探究阻碍大量生产的症结所在。
当时造汽车,是从各协作厂家和自己的零件厂将零件运来,卸到地上,不同的零件卸到不同的地方,再把它们组合成为大的部件,又将大部件运到另一地方装配成整车。这种分散作业方式阻碍了大量生产。
N型车的走俏,更坚定了亨利为普通大众造车的理想,同时他开始怀疑品种多样化、系列化的经营方针的正确性。他觉得,一个公司设计的品种越多、越复杂,势必越增加成本。而每种车的销量又有限,价格就必然提高。当时美国有许多汽车公可都是因为打品种仗而失败的,鉴于此,亨利决定将整个公司的命运都押在N型车上,今后福特公司只造一种型号的车子。这的确是要冒风险的,但冒险中又蕴含了大量的利润,它有利于标准化生产,这是大量生产的必然前提。亨利说,如果公司的产品不达到像“别针和火柴”那样的统一规格,大规模生产就永远只是梦想。
接着亨利又决定,N型车的车型也不作任何改动。而别的公司就是靠不断变换车型来参与竞争的。直到N型车在市场营销中取得成功,这种令人眼花缭乱,不断变换汽车外形的潮流才稍有节制。
N型车生产第二年,公司售出了8243辆车,收入470万美元,福特公司首次盈利超过100万。第三年,盈利超过200万。亨利将利润全用在扩大再生产上。
但是随着产量的不断增加,福特汽车公司和福特零件公司分设两处所造成的不便越来越明显了。并且不断地添置设备也使原有厂房显得太狭窄了。亨利感到有必要将这两个公司合并,由此而实现他的一贯到底的流水作业方式的构想。他希望从采购原料到制造零件,到拼装成一部汽车,形成一条龙的作业。这正是现代工业生产的雏形。福特公司将朝着世界一流的汽车厂迈进了。
此时,汽车已不再是稀奇的东西。1902年,美国是每150万人才有一辆汽车,1905年是6. 5万人一辆车,到1907年已是每800人一辆车了。汽车的普及给福特公司带来了大发展的机遇。它的分公司、代理店遍布全美国,同时它也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在英、法等国家也设立了分公司。福特的汽车几乎跑进了世界各个角落。
这个时候的亨利真正是志得意满,然而他还保持着自己朴实的本色,没有一副大老板的派头,在这个可算是他私家的公司里谨言慎行。他自己在工厂里不停地工作,对他的员工也从不用命令口吻讲话。他想要人家照他的意见办时,也只是说:“你看这样做是不是妥当些?”因此公司的雇员对他都很尊重。他知人善任,并尽量发挥他们的长处。库兹恩斯、威尔斯都甘愿集结在他的身边。库兹恩斯原是麦康森的旧属,因得不到发展而归附到他的旗下。库兹恩斯又为他拉来了大批得力助手。福特公司成为许多有志之士的向往之地。像索伦森、纳森这样的人才都自愿到公司服务。从1910年到1920年整整10年间,福特公司的行政、技术人员一直是美国工业界的精英。他鼓励部下大胆工作,勇于试验。他也舍得为了试验破费钱财。只要他们有一点新贡献,就给予重金奖励。他知道自己生性腼腆,不善交际,因此格外依重泼辣干练的库兹恩斯。很早他和库兹恩斯就宣布了不雇用自己亲属的用人方针。公司的职员都意识到这是可以干出点成绩的地方,因此大家都自觉地拼命工作。
亨利不仅对公司的干部是这样,对工人也是如此。一次,他在工厂视察,看到一台机器正在飞快转动,从机器上反射出来的光特别耀眼。这是一台保养得特别好的机器。他立刻走到正在工作的那个工人面前,拍着他的肩,夸他的机器擦得干净,暗示他不用担心失业,假若他的工作有所变化,那也只可能变好,“因为懂得爱护机器的人,一定会有出息的。”这番夸奖和暗示起了作用。所有的工人第二天都将自己的机床擦得干干净净。当亨利过了两天再来视察时,被那整洁的工作环境感动了,他走去与每个人握手,不断地说:“谢谢,谢谢你们!”福特公司现在日产百辆车,他认为没有工人们忠诚地努力是不可能的。他与工人们采取合作的姿态。当时的工厂多数采用计件工资制,而福特公司不愿因此而影响产品质量,他一直采用计时工资制,避免了工人们因赶工造成的粗制滥造。这对工人和公司双方有利。
现在他是大富翁了,可是还一直租着别人的房子住。在这样的住房招待他的海外进口商,如伦敦的福特车专卖店老板等,那的确显得寒碜了。于是他们一家在爱迪生街建了一幢住宅,遂了克拉拉多年的心愿。
这时他们的儿子艾德索已经读高中了,当时莱特兄弟刚刚发明了飞机,艾德索像很多美国青年一样,对这种“会飞的机器”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艾德索一放学,就经常跑到公司来,邀一伙年轻人试制飞机。飞机是用木材包上布匹制造的。引擎用的是公司造的汽油引擎。亨利只对汽车感兴趣,只是由于儿子的爱好,他才勉强同意这伙人在公司摆弄这玩意。
试飞是在迪波恩亨利的农场进行的。他们在田野上用木板铺了条跑道。引擎发动了,螺旋桨高速转了起来。飞机离开跑道飞了一公尺高,很快跌下来,刚一着地,又被弹了起来,飞了两公尺高,便撞在一棵树上,再也不动了。驾驶员受了轻伤。亨利从此不让他们再搞这类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