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主要通过高等教育政策对大学生就业产生影响,如教育财政政策、高校收费政策、大学生资助政策等,但影响最直接的还是招生规模调整政策,尤其是从1999年开始实施的高等教育扩招政策。下面,就对高等教育扩招政策对大学生就业结果的作用机理做出分析。
就单个大学生而言,就业状况是由就业能力决定的。就业能力越大,就越可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包括较高的工资、较好的地区分布和行业分布、社会保障条件较优越的就业单位性质分布——这在第三章和第四章都得到了验证。然而,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某大学生的就业状况还会受到其他大学生的情况的影响。首先,扩招增加了大学生总量,即增加了求职竞争对手的数量,导致全体毕业生的相对就业能力下降,这可以通过来做一个直观的解释。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扩招政策使大学生的数量增加,供大于求的力量迫使工资下降。这个工资可以理解为广义的待遇水平,包括货币工资、社会福利以及与就业地区、就业行业、就业单位性质相联系的其他收益。扩招政策会使大学生就业的宏观环境变差,就业环境变差又会导致全体毕业生的人力资本价值得到充分实现的概率下降。相当于没有扩招时,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排序普遍向后移动,即大学生的相对就业能力下降了。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某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在全体就业能力的排序中可能更靠后,引起相对就业能力的下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扩招后的第一名与扩招前的第一名的就业职位应该是不受影响的。但一般而言,重点高校比一般普通高校在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方面更具有优势,随着重点高校毕业生的增加,一般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的排序会更加靠后。也就是说,扩招导致一般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在全体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序列中排在更后面的位置,因而,其相对就业能力下降。事实上,重点高校与一般普通高校,尤其是一般地方院校,在就业难易程度和就业结果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北京某高校作为一所一般普通高校,在扩招的背景下,其大学生的相对就业能力应该呈现普遍下降的趋势。
尽管政府的扩招政策是通过微观主体——高校来实现的,但政府扩招与高校扩招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方式却不同。高校扩招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大学生人均教育资源可能会下降。如果师资、基础设施等条件的增加速度慢于大学生增加的速度,必然导致大学生人均教育资源的减少。比如,很多高校扩招后只能合班上课,效果比较差,显然,教育服务的数量和质量都下降了。高校扩招的影响还体现为校内同专业、同学科之间的竞争对手增多,就业的小环境变差了。显然,某专业毕业生较多,则该专业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上就会处于更不利的地位。政府扩招的影响更多地体现为大学生就业的整体大环境变差,表现为全国同专业、同学科的毕业生增多,与校外同专业、同学科之间的职位竞争加剧;这时,相对而言,本校大学生的职位竞争的影响要小得多。
为了考查高等教育扩招政策体现出来的就业能力对就业结果的具体影响,可以对该校大学生的就业率与全国招生规模变化和北京市招生规模变化做一些回归模型分析。
一、全国高等教育扩招、就业能力与就业率的变化
现在分别从本科生、专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三个层次,对全国高等教育扩招与该校大学生就业率变化的关系展开探讨。
1.全国本科生扩招与该校大学生就业率的相关性分析
(1)全国本科生招生总规模与该校本科生就业率变化的回归模型。
以1996~2001年全国本科生招生规模为自变量,以该校2000~2005年本科生就业率为因变量,做一个形式为E2=a bS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S为招生规模),得出如下方程式:
E2=84.662——0.244S
(3.691)(22.940)(0.040)(-6.122)
R2=0.904 F=37.483
b为负值,表明该高校就业率变化与全国本科生招生规模调整是负相关的,即每扩招1万人,就业率就下降0.244个百分点。拟合优度很高(R2=0.904),而且能够很好地通过t检验和F检验,模拟效果很好。
从学科门类来看,该校以工学、管理学和经济学为主,全国工学、管理学和经济学本科生的招生规模对该校就业状况的影响可能会更直接一些。但管理学作为一个新的学科门类,统计资料不完整,所以,只对工学和经济学的扩招情况加以分析。
(2)全国工学本科生招生规模与该校本科生就业率变化的回归模型。
以全国工学本科生招生规模为自变量,以该校本科生总体就业率为因变量进行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如下:
E2=87.499——0.673S
(4.472)(19.566)(0.119)(——5.648)
R2=0.889 F=31.897
结果表明,全国工学本科生招生规模与该校就业率也是负相关的,即全国工学本科生每扩招1万人,该校大学生的总体就业率水平就会下降0.673个百分点。判定系数接近0.9,并顺利地通过了t检验和F检验,模拟效果很好。
(3)全国经济学本科生招生规模与该校本科生就业率变化的回归模型。
以全国经济学本科生招生规模为自变量、以该校经济学本科生就业率为因变量进行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如下:
E2=86.994——2.039S
(7.439)(11.695)(0.618)(——3.302)
R2=0.732 F=10.902
可见,全国经济学本科生招生规模与该校本科生就业率也是负相关的,而且影响力度更大,即每扩招1万人,将导致该校就业率下降2.039个百分点。虽然拟合优度低了一些,但还不错,也能通过t检验和F检验,模拟效果较好。
除了按学科门类的标准分类,招生规模还可以按高校类型分类。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分为综合大学、高等理工院校、高等农业院校、高等林业院校、高等医药院校、高等师范院校、高等语言院校、高等财经院校、高等政法院校、高等体育院校、高等艺术院校、高等民族院校等12种。该校是以工学、管理学和经济学为主的,但管理学没有对应的院校类型,所以,就将全国高等理工院校和高等财经院校的招生规模与该校本科生就业率做一个相关性分析。
(4)全国理工院校本科生招生规模与该校本科生就业率变化的回归模型。
以全国理工院校本科生招生规模为自变量,以该校本科生就业率为因变量,做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如下。
E2=86.421——0.458S
(2.774)(31.150)(0.052)(——8.766)
R2=0.951 F=76.836
可见,该模型的模拟效果很好,并顺利地通过了检验。其经济含义为:全国高等理工院校每扩招1万人,该高校本科生的总体就业率就下降0.458个百分点。
(5)全国财经院校本科生招生规模与该校本科生就业率变化的回归模型。
同理,可以得到如下回归方程式。
E2=81.622——1.800S
(1.507)(54.178)(0.136)(——13.207)
R2=0.978 F=174.417
与理工院校相比,财经院校的招生规模对该校就业率的影响更大。全国财经院校本科生每扩招1万人,该校总体就业率就下降1.8个百分点。从拟合优度和检验值来看,这个模型的拟合效果也相当好。
可见,全国本科生的招生规模与该校本科生就业率都是负相关的,即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就业率是逐渐下降的。而且,这些模型都能很好地通过检验,表明这种模拟的线性关系非常显著。也就是说,通过扩招反映出来的相对就业能力的下降与就业率的下降是一致的,即招生规模越大,相对就业能力越低,越难以实现就业。但不同的学科或高校类型的招生规模的影响程度不同。相对于全国本科生招生规模而言,全国工学和经济学本科生的招生规模变化对该校就业率的影响更大,这说明对应学科的招生规模的变动对就业率的影响更大。相对于工学而言,经济学本科生就业率对招生规模的反应更加敏感。相对于全国招生规模而言,该校就业率对全国理工院校和财经院校的招生规模变化的反应更加敏感,就理工院校和财经院校相比较而言,该校就业率的变化对理工院校招生规模的变化更为敏感。
2.全国专科生扩招与该校专科生就业率的相关性分析
(1)全国专科生招生总规模与该校专科生就业率变化的回归模型。
以全国专科生招生规模为自变量,以该校专科生就业率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得出如下方程式:
E2=28.345 0.196S
(21.849)(1.297)(0.216)(0.907)
R2=0.171 F=0.823
与本科生不同的是,该校专科生的就业率与全国专科生招生规模是正相关的,即全国专科生每扩招1万人,该校就业率上升0.196个百分点。但其拟合优度很低,也无法通过检验,这表明该校专科生的就业率与全国专科生招生规模的这种线性关系不强。
(2)全国工学专科生招生规模与该校专科生就业率变化的回归模型。
同理,对全国工学专科生招生规模与该校专科生就业率的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E2=28.876 0.553S
(20.769)(1.390)(0.591)(0.937)
R2=0.180 F=0.878
可以看出,两者也是正相关的,但拟合优度较低,也无法通过检验,可信度很低。
(3)全国经济学专科生招生规模与该校专科生就业率变化的回归模型。
E2=16.756 2.170S
(22.475)(0.746)(1.532)(1.416)
R2=0.334 F=2.006
由模拟方程可知,全国经济学专科生招生规模与该校专科生就业率是正相关的,但可信度不高。
(4)全国理工院校专科生招生规模与该校专科生就业率变化的回归模型。
E2=5.450 0.699S
(27.483)(0.198)(0.450)(1.554)
R2=0.376 F=2.414
全国理工院校专科生招生规模与该校专科生就业率是正相关的,但可信度也不高。
(5)全国财经院校专科生招生规模与该校专科生就业率变化的回归模型。
全国财经院校专科生招生规模与该校专科生就业率的回归结果也很类似。
E2=11.674 2.917S
(22.972)(0.508)(1.815)(1.608)
R2=0.393 F=2.585
由于该校专科毕业生人数较少,而且,每年招生规模波动很大,全国专科生招生规模与该校专科生就业率的拟合优度很低,也无法通过t检验和F检验。因而,这几个模型无法证明扩招带来了相对就业能力下降,进而导致就业率下降的结论。
3.全国研究生扩招与该校就业率的相关性分析
(1)全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与该校研究生就业率变化的回归模型。
以全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为自变量,以该校研究生就业率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E2=102.779——0.588S
(2.341)(43.909)(0.223)(——2.639)
R2=0.635 F=6.966
回归方程表明,全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与该校研究生就业率是负相关的,全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每增加1万人,该校研究生就业率下降0.588个百分点。拟合优度尚可,t值和F值接近临界值。
(2)全国工学研究生招生规模与该校研究生就业率变化的回归模型。
全国工学研究生招生规模与该校研究生就业率的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E2=95.910 0.376S
(3.953)(24.264)(1.157)(0.325)
R2=0.026 F=0.106
全国工学研究生招生规模与该校研究生就业率是正相关的,但拟合优度很低,也无法通过检验,表明这种模拟的关系不强。
(3)全国经济学研究生招生规模与该校研究生就业率变化的回归模型。
全国经济学研究生招生规模与该校研究生就业率的回归模型结果如下。
E2=104.824——7.098S
(3.739)(28.034)(3.301)(——2.150)
R2=0.537 F=4.639
这表明,该校研究生就业率对全国经济学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变化较为敏感,后者每增加1万人,会引起该校研究生就业率下降7.098个百分点。但本模型的拟合优度也不算太高,表明真实值相对于模拟曲线而言是比较分散的。
由于没有按高校类型分类的研究生招生规模的统计数据,所以,不再对理工院校和财经院校扩招与该校就业率变化的关系做出分析。
综上所述,由全国研究生招生规模反映出来的相对就业能力的下降与该校研究生就业率的下降是正相关的,而全国工学研究生模型显示出两者是负相关的,但拟合优度很低,全国经济学研究生模型的情况类似。从总体上说,全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导致相对就业能力的下降与就业率的下降是对应的。同时,与本科生相比,扩招使同类型的研究生相对就业能力的下降幅度更大,对就业结果的影响也更加明显。但由于研究生人数较少,尤其是对于分学科的情况,因而模拟效果较差,削弱了大学生就业能力对就业结果的影响的解释力度。
二、北京市高等教育扩招、就业能力与就业率的变化
受地域的影响,北京市高等教育扩招对于北京某高校就业率的影响或许更大一些。在统计年鉴中,北京市本专科招生规模的数据是合在一起的,同时,也没有按学科门类口径统计的招生规模资料,我们只能分别将本专科生招生规模、理工院校招生规模和财经院校招生规模作为自变量,以该校本科生就业率作为因变量,做出下面3个回归模型。
1.北京市本专科生招生规模与该校本科生就业率变化的回归模型
以北京本专科生招生规模为自变量,以该校本科生就业率作为因变量,回归结果如下。
E2=91.297——3.582S
(3.464)(26.356)(0.428)(-8.361)
R2=0.946 F=69.901
可见,北京本专科生招生规模对该校本科生的就业率影响较大,每扩招1万人会导致该校本科生就业率下降3.582个百分点。判定系数、t值和F值都表明了该模型的模拟效果很好。
2.北京市理工院校本专科生招生规模与该校本科生就业率变化的回归模型
北京市理工院校招生规模与该校本科生就业率的回归模拟结果如下。
E2=90.063——7.772S
(3.975)(22.656)(1.113)(——6.981)
R2=0.924 F=48.735
理工高校招生规模对该校本科生就业率的影响更大。每扩招1万人会引起该校本科生就业率下降7.772个百分点。本模型也能很好地通过检验。
3.北京财经院校本专科生招生规模与该校本科生就业率变化的回归模型
E2=104.412——69.276S
(6.212)(16.809)(10.319)(——6.714)
R2=0.918 F=45.071
回归方程表明,北京财经院校招生规模对该校本科生就业率的影响更大。每扩招1万人,该校本科生就业率就下降69.276个百分点,而且,模拟效果很好。
北京市招生规模与该校就业率变化的3个模型的拟合优度都很高,表明这种模拟的线性关系很强。从回归系数b值来看,扩招引起的相对就业能力下降与就业率下降是正相关的,即扩招越多,就业率下降得越厉害。与全国招生规模的影响相比较,北京市招生规模模型的回归系数更大,也就是说,北京市招生规模的扩大引起的相对就业能力下降对该校就业率的影响更大。就这3个模型本身来说,北京市财经院校本专科招生规模对该校本科生就业率的影响最大,北京市理工院校本专科招生规模的影响其次,北京市本专科招生总规模的影响最小。即扩招反映出来的相对就业能力对就业结果的作用,还受到院校类型的影响。
通过本节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从总体上,招生规模调整与大学生就业率变化是负相关的。所有能通过检验的模型都表明,扩招会带来大学生就业率的下降。这证明了子命题2.1,即政府控制的高等教育招生规模调整通过相对就业能力的大小而决定大学生的就业结果。对于不同层次的毕业生,扩招对大学生就业率的影响程度不同。不论是高校扩招,还是北京市或全国高等教育扩招,对学历层次更高的毕业生的负面影响程度更大。也就是说,每扩招1万人,研究生就业率下降的幅度最大,本科生其次,专科生最小。对于不同学科的毕业生,扩招对大学生就业率的影响程度也不同。经济学扩招1万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大于工学扩招1万人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工学和经济学扩招1万人带来的负面影响又大于总体本科生扩招1万人带来的负面影响。财经院校扩招1万人带来的负面影响大于理工院校扩招1万人带来的负面影响,而理工院校和财经院校扩招1万人带来的负面影响又大于总体本科生扩招1万人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同层次的扩招,对于该校大学生就业率的影响程度不同。不论是对于本科生还是研究生,范围越小的扩招给就业率带来的负面影响越大。即全国扩招1万人所带来的就业率下降幅度小于北京扩招1万人所带来的就业率下降幅度,而北京市扩招1万人所带来的就业率下降幅度又小于本校扩招1万人所带来的就业率下降幅度。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扩招,大学生就业率呈现下降的趋势,这表明接受高等教育这种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增大。对于某大学生而言,在就业风险和就业压力普遍增大的背景下,投资收益存在着下降的压力。而成本—收益比较是投资决策的基本准则,当风险增大、收益下降时,无论是作为微观投资主体的个人,还是作为宏观投资主体的国家,都应该对投资规模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