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本章将对北京某高校大学生就业状况做系统的描述。首先,从数量的角度,对大学生的就业率展开分析;然后,从质量的角度,对大学生就业的地区分布、行业分布和单位性质分布做出统计分析。
一、总体就业率分析
根据北京某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资料,本科生和专科生的毕业去向分为派遣、考研、考双、接本、出国、二分、待分、延期8种情况。据工作人员的介绍,根据目前的就业率统计公式,分子包括派遣、考研、考双、接本、出国、二分6项,分母是所有的毕业生。在本研究中,笔者仍使用这种计算方法,并称之为统计就业率,用E1表示。即E1=(派遣+考研+考双+接本+出国+二分)/毕业人数。
根据劳动经济学基本原理,包括考研、考双、接本在内的升学以及出国深造或出国就业的毕业生,实际上已经退出了我国劳动力市场,不应该再纳入就业率的统计范畴。所以,笔者对大学生就业率的计算方法做出如下调整,并称之为实际就业率(用E2表示):将升学和出国两种情况从分子和分母中剔除,同时,把二分即在派遣时仍没有落实工作、回本省市待业的情况从分子中剔除。这样,实际就业率的分子只有派遣1项,分母包括派遣、二分、待分、延期4种情况,即E2=派遣/(派遣+二分+待分+延期)。
下面,分别用这两种计算方法对该校本科生、专科(高职)生和研究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详细的考察。
1.本科生总体就业率
根据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可以计算出其统计就业率和实际就业率。为了直观起见,我们把这两种就业率用折线表示出来。近六年来,该校统计就业率为80%~95%,实际就业率为50%~70%,根据谢维和教授提出的大学生就业情况参数表,近三年该校本科生就业状况处于存在一定就业困难的状态。实际就业率明显低于统计就业率,差距大约为20个百分点,这正体现了现有就业率计算方法的不合理性及其包含的水分。就业率基本上呈下降趋势,尤其是2003年以后,实际就业率是绝对下降的。
2.专科生总体就业率
专科生的就业去向同本科生一样,其统计就业率和实际就业率及其变化。专科生总体就业率水平不高,2005年实际就业率只有33.93%,处于就业危机状态。就业率呈现出先下降、再上升、然后再下降的趋势,而且变化幅度很大,为20%~75%,尤其是2003年以后,就业率曲线更加陡峭,这表明就业率下降的幅度增大。与本科生不同的是,2001年以后,专科生的统计就业率与实际就业率相差不大。一方面,可能因为专科生比本科生的出国机会少;另一方面,可能由于制度方面的原因,专科生在接本、考研方面的困难更多,就业成为很多专科生唯一的毕业去向选择。
3.研究生总体就业率
研究生的就业去向分为派遣、上博、出国、二分和待分五种情况,而待分本身又分为待分、待分—单位用人证明、待分—灵活就业、待分—签订劳动合同四种形式。根据研究生的就业去向可计算出统计就业率与实际就业率,其变化趋势反映在。可见,相对于本、专科生而言,研究生的就业率是比较高的——都在90%以上。但近两年研究生就业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2005年的就业状况由短缺经济的状态进入基本平衡的比较理想的状态。研究生实际就业率也低于统计就业率,但差距不大。
二、分学科就业率分析
为了体现专业对于就业率的影响,本研究分别考察了不同学科毕业生的就业率状况。该校有35个本科专业,15个专科专业和16个研究生专业,但有些专业是新专业,有些专业是隔年招生的,因而数据不全。我们把所有专业按学科门类标准归类,以反映不同学科的就业率的差异。
1.分学科的本科生就业率分析
(1)经济学本科生就业率分析。经济学本科生包括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4个专业。其就业去向与就业率。其统计就业率为80%~95%,实际就业率为50%~70%,两者都呈下降趋势,2003年以后,实际就业率下降得更快,处于就业困难的状态。
(2)法学本科生就业率分析。法学本科生只有法学1个专业,其就业去向及就业率。其统计就业率基本呈下降趋势,而实际就业率先上升、再下降。法学本科生就业率的变化较大,统计就业率从95%下降到60%以下,实际就业率则在20%与70%之间浮动。扩招后,法学本科生就业率下降得非常明显,近两年处于就业危机状态。
(3)文学本科生就业率分析。文学本科生包括英语、新闻学、广告学、艺术设计和工业设计5个专业,其就业去向及就业率。统计就业率与实际就业率曲线的形状极其相似,都是先上升、再下降,转折点为2001年,2004年实际就业率在50%以下,处于就业危机状态。统计就业率处于70%~100%,而实际就业率为35%~75%,大概相差20个百分点。
(4)理学本科生就业率分析。理学本科生只包含应用化学1个专业,而且,它是新专业,只有两届毕业生。其统计就业率由2004年的77.55%上升到2005年的78.21%,而实际就业率却由45.24%下降为35.82%,处于就业危机状态。
(5)工学本科生就业率分析。工学本科生包括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等11个专业,是专业较多的一个学科。其就业去向及就业率。其统计就业率在80%~95%之间浮动,呈下降趋势;实际就业率在45%~70%之间浮动,也呈下降趋势。2003年以后下降的幅度增大,总体上处于就业困难状态。
(6)管理学本科生就业率分析。管理学包括管理科学、管理工程、工商管理、会计学、企业管理等13个专业,是专业最多的一个学科,其就业去向及就业率。就变动趋势而言,管理学本科生就业率与工学本科生就业率大致相同,都是下降的,近两年进入就业困难状态。但管理学的实际就业率与统计就业率的差距相对小一些(大约10个百分点)。也就是说,表面上(统计就业率)工学就业状况与管理学就业状况相似,而实际上(实际就业率)两者的差距还是很大的,管理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要好于工学毕业生。
2.分学科的专科生就业率分析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将该校的15个专业分为6大门类。分别分析如下:
(1)制造类专科生就业率分析。制造大类只包含工业设计1个专业,而且只有2000年才有毕业生,其统计就业率为92.75%,而实际就业率却只有10.14%,处于就业危机状态。
(2)电子信息类专科生就业率分析。电子信息大类也只包含计算机应用1个专业,且2000年和2003年没有毕业生,其就业去向及就业率。统计就业率与实际就业率差别不大,2003年以前就业率是上升的,而2003年以后却是下降的,基本上在就业困难状态与就业危机状态之间徘徊。
(3)财经类专科生就业率分析。财经大类包括财务会计、经济信息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工商管理等6个专业,是专业最多的1个门类,其就业去向及就业率。2004年没有毕业生,因而,就业率曲线是断开的。其就业率不高,而且波动较大,先由2000~2001年的下降,再到2003年的上升,2005年的就业率却又明显低于前两年,处于就业危机状态。
(4)旅游类专科生就业率分析。旅游大类只包含烹饪1个专业,只有2000年有毕业生。其统计就业率为66.67%,而实际就业率只有22.22%,处于就业危机状态。
(5)文化教育类专科生就业率分析。文化教育大类专科生包括英语翻译、日语和商务英语3个专业,后两年没有毕业生,就业去向及就业率。其统计就业率与实际就业率比较接近,都是由2000~2001年的下降到2003年的上升,遗憾的是,无法看出近两年的变化情况。
(6)艺术设计传媒类专科生就业率分析。艺术设计传媒大类包括广告学、影视化妆与造型、播音与主持3个专业,只有两年有毕业生。有趣的是,2002年其统计就业率与实际就业率都是42.86%,到2005年,前者为91.30%,后者仅为7.14%(处于严重的就业危机状态),相差80多个百分点。
3.分学科的研究生就业率分析
(1)经济学研究生就业率分析。经济学研究生包括西方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统计学3个专业,就业去向及就业率。可见,其统计就业率与实际就业率是一致的,都比较高,在90%以上,处于短缺经济和基本平衡的状态,但2005年却出现下降的趋势。
(2)法学研究生就业率分析。法学研究生包括民商法学和经济法学两个专业,就业去向及就业率。就业率较高,大都在90%以上,统计就业率与实际就业率比较接近,总体上处于短缺经济和基本平衡的状态。但近三年来,有明显的下降趋势。
(3)历史学研究生就业率分析。历史学研究生只包含专门史1个专业,且毕业生人数较少,就业去向及就业率。除了2004年就业率为87.50%,其他年份都是100%,处于短缺经济状态。
(4)工学研究生就业率分析。工学研究生包括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材料加工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环境工程等7个专业,是专业最多的学科门类,就业去向及就业率。工学研究生的就业率较高,但近三年来明显下降了。
(5)管理学研究生就业率分析。管理学研究生包括管理科学与工程、会计学和企业管理3个专业,就业率及其变动趋势。其就业率较高,但2005年也出现了下降趋势。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就业率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近两年来,下降趋势更加明显,这表明更多的毕业生无法顺利实现就业。二是不同层次的毕业生的就业率存在很大差距。研究生最高,总体上处于短缺或基本平衡的状态;本科生其次,总体上处于就业困难的状态;专科生最低,总体上处于就业危机状态。三是不同学科的毕业生的就业率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情况不尽相同。四是大多数情况下,统计就业率与实际就业率差距较大,这表明现有大学生就业率计算公式存在一定的缺陷。这四点结论共同反映了一个事实: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率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即大学生就业的困难程度日趋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