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率表明有多大比例的毕业生实现了就业,它只反映了大学生就业状况的一个层面;事实上,已经实现就业的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也是有区别的,即他们的就业质量存在差异。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国家,各地的工资水平和社会环境等差异很大。2002年北京、上海的月平均工资明显高于其他省市,东部地区的月平均工资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就业地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就业质量的高低。
一、总体就业地区分布分析
地区的划分有不同的标准。我们根据毕业生在我国31个省市区的分布情况,计算出以下三个比例来反映大学生就业地区的分布及其变化。第一个是京城比,即在北京城八区就业的大学生占全体就业大学生的比例。第二个是北京比,即在北京市就业的大学生占全体就业大学生的比例。第三个是东部比,即在我国东部地区就业的大学生占全体就业大学生的比例。
就业地区分布与生源地具有很大的相关性。为了剔除生源地对就业地区分布的影响,分别对北京生源和非北京生源的大学生的就业地区分布展开讨论。
1.本科生总体就业地区分布
北京生源的本科毕业生在我国31个省市区的就业分布以及京城比、北京比和东部比的数据。北京生源大学生的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北京,92.78%以上的毕业生都在京城实现了就业,98.61%以上的毕业生在北京市实现了就业,在东部地区就业的比重接近百分之百。从变化趋势来看,北京比和东部比变化不大,而京城比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2000年为99.14%,后三年却在94%左右徘徊。也就是说,虽然北京生源的本科生在北京就业的比例变化不大,但去北京郊区就业的比重却增大了,这意味着部分毕业生的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变差了。
,非京生源本科生在北京和京城就业的比例远远低于北京生源的本科生,北京比在50%~60%徘徊。虽然东部比高出很多,处于80%~95%之间,但仍低于北京生源本科生就业的东部比,这表明生源地确实会对大学生就业地区产生很大的影响。从变化趋势来看,京城比、北京比和东部比都呈现倒U型的变动趋势,近几年,大学生在京城、北京和东部就业的比重都是下降的,这表明就业状况变差了。
2.专科生总体就业地区分布
根据专科生就业的京城比、北京比和东部比的变化,除2000年以外,北京生源专科生的北京比和东部比一直保持在100%的水平,京城比稍低一些,在80%~98%之间,后三年呈现上升的趋势,这表明专科生的就业地区分布并没有变差。非京生源的专科生很少,只有两届毕业生。其京城比、北京比和东部比明显低于北京生源的专科生。其京城比和北京比呈上升趋势,而东部比却呈现下降的趋势。由于人数较少,其代表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研究生总体就业地区分布
,研究生的京城比、北京比和东部比都较高。京城比和北京比呈现先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但两者的差距有扩大的趋势,这表明北京生源研究生在京城就业的比例基本稳定,增加的部分主要是在北京郊区实现的。除2001年,东部比都保持在100%的水平上,同时,后两年京城比明显下降,这表明更多的北京生源研究生离开了北京,去了东部地区其他省市就业。
非京生源研究生就业地区分布状况。京城比、北京比和东部比都较高。从变化趋势来看,都呈现出倒U型。从2001年开始,基本上都是下降的趋势,这表明非京生源研究生在京城、北京和东部地区实现就业的难度越来越大。
二、分学科就业地区分布分析
1.分学科本科生的就业地区分布
(1)经济学本科生就业地区分布。北京生源经济学本科生就业的京城比、北京比和东部比。京城比和北京比都很高,各年都在93%以上。前三年京城比都是100%,后三年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而北京比的变化不大,这表明更多的毕业生去北京郊区就业了。
非京生源经济学本科生就业的京城比、北京比和东部比明显低于北京生源经济学本科生。京城比和北京比差别不大,都在40%~65%徘徊,东部比稍微高一些,在80%~90%之间变动。总体上,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近三四年是下降趋势。这表明,非京生源经济学本科生在京城、北京和东部地区就业的难度越来越大,更多毕业生去了东部地区其他省市和中西部地区就业。
(2)法学本科生就业地区分布。北京生源法学本科生就业的京城比、北京比、东部比反映在。北京比和东部比几乎都达到了100%,而京城比却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由前两年的100%下降到2005年的75%,这表明更多的毕业生只能去郊区就业。
非京生源的法学本科生就业的京城比和北京比大约为55%,东部比处于85%~95%之间,近三年,它们都呈现下降的趋势,这表明非京生源法学本科生在就业地区选择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
(3)文学本科生就业地区分布。所有的北京生源文学本科生都在北京实现了就业,但近几年在京城就业的比例下降了,更多的毕业生去了郊区就业。
非京生源文学本科生就业的三大比例明显低于北京生源毕业生,北京比和东部比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变化趋势,但两者的差距逐步增大,这表明在北京就业的压力比在东部地区更大。京城比呈现绝对下降的趋势,这表明在京城就业的难度越来越大,2005年只有22.37%。
(4)理学本科生就业地区分布。理学本科生只有2004年、2005年两届毕业生,北京生源毕业生分别有5、10人,京城比由80.00%上升到90.00%,北京比和东部比都是100%。非京生源毕业生均为14人,京城比由35.71%下降到28.57%,北京比由64.29%下降到35.71%,而东部比却由92.86%上升到100.00%。
(5)工学本科生就业地区分布。东部比均为100%,北京比也接近100%,京城比最低时也在88%以上,这说明北京生源工学本科生的就业地区较好。京城比呈现先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近三年是明显的下降趋势,这表明在京城就业的难度越来越大。
表明,非京生源工学本科生的三大比例明显低于北京生源毕业生。京城比、北京比和东部比的变化都呈现出两个连接的波峰形态,近两年呈下降趋势。同时,东部比与北京比的差距较大,这表明非京生源工学本科生在北京就业的可能性较小,更多毕业生去了东部地区其他省市就业。
(6)管理学本科生就业地区分布。北京生源管理学本科生就业的三大比例较高,东部比一直为100%,北京比也接近100%,只是京城比呈现下降趋势,2005年为94%。
非京生源管理学本科生就业的三大比例明显低于北京生源毕业生。京城比、北京比和东部比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都是先上升、再下降的倒U型形态,近两年是下降趋势。东部比与北京比的差距比较稳定,这表明非京生源管理学本科生去东部地区其他省市就业的量是相对稳定的,在这些省市就业的压力没有太大变化。
2.分学科专科生的就业地区分布
由于专科生主要在北京招生,非京生源的专科生很少;而且,从学科上,制造类、旅游类和艺术设计传媒类专科生毕业人数也很少。因而,我们只对毕业人数较多的北京生源的电子信息类、财经类和文化教育类专科生的就业地区分布进行分析。
(1)电子信息类专科生就业地区分布。四届毕业生就业的北京比和东部比都是100%,而京城比则呈倒U型的变化形态,近两年呈下降的趋势。
(2)财经类专科生就业地区分布。北京生源财经类专科生就业的三大比例很高,大多数年份北京比和东部比都是100%,最低的京城比也接近85%。京城比呈现下降趋势,2005年又有所提高。
(3)文化教育类专科生就业地区分布。北京生源文化教育类专科生就业的北京比和东部比都是100%,而京城比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近两年没有毕业生,因此无法看出最新的变化趋势。同时,京城比变化幅度较大,而且极不稳定,这表明他们在就业地区选择方面面临着更大的不确定性。
3.分学科研究生的就业地区分布
由于历史学研究生毕业生人数较少,我们只对经济学、法学、工学和管理学研究生的就业地区分布进行分析。
(1)经济学研究生就业地区分布。北京生源经济学研究生就业的三大比例都很高,北京比和东部比都达到或接近100%,而京城比则呈现倒U型变化趋势,近两年下降速度较快,由2004年的100%下降到2005年的75%。非京生源经济学研究生就业的三大比例也很高,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变化趋势,2001年以后,下降的趋势比较明显。而且,东部比与北京比的差距日益增大,这表明更多的毕业生去东部地区其他省市就业。
(2)法学研究生就业地区分布。北京生源的法学研究生只有三届毕业生,前两年的情况差不多,三大比例都接近100%,最后一年的东部比没变,而京城比和北京比却下降到75%,这表明25%的毕业生去东部地区其他省市就业了。非京生源法学研究生就业的三大比例都比较高,但下降的趋势更为明显。东部比降低的幅度不大,北京比和京城比,尤其是后者,下降较快,这表明非京生源法学研究生在就业地区选择方面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3)工学研究生就业地区分布。北京生源工学研究生就业的东部比一直保持在100%的水平,北京比前几年一直较高,最后一年却下降到67%,京城比波动较大,总体上呈下降趋势,2005年只有67%。非京生源工学研究生的就业地区分布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变动幅度不大。对于以技术见长的工学研究生而言,生源地对就业地区的影响不是很大。
(4)管理学研究生就业地区分布。北京生源管理学研究生的东部比、北京比和京城比的差距并不是太大,这表明他们更多集中在京城就业,去东部其他省市就业的较少,另外部分毕业生去了我国的中西部就业。三大比例都呈现出先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近两年是下降的。对于非京生源管理学研究生而言,三大比例稍微低于北京生源的毕业生,变化趋势相反,呈现出先上升、再下降的倒U型趋势,近几年下降的趋势比较明显,而且,京城比和北京比与东部比的差距增大,这表明在北京就业的压力增大、更多的毕业生去了东部地区其他省市就业。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该校毕业生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就业,其中,北京占有绝对优势,在其他省市就业的人数很少。二是不同层次的毕业生在就业地区分布上存在很大差距。研究生和专科生在北京就业的比例比较高,而本科生则比较低,同样,研究生和专科生在京城就业的比例也高于本科生的就业比例,出现了两头高、中间低的倒U型,在东中西部地区的分布上也是同样的情况。三是就业地区分布受生源地的影响较大。无论是本专科生,还是研究生,北京生源的毕业生就业的三大比例都高于非京生源的毕业生,尤其是本科生和专科生,这一点表现得更为明显。这说明大学生就业地区不仅是由人力资本水平决定的,还受社会资本的影响。四是不同学科的毕业生在就业地区分布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情况不尽相同。五是结合不同地区的工资分布和工作环境的差异,可以看到,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地区结构向较差的方向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