箐口村位于盘县特区坪地彝族乡,蒋行远决定到箐口去,是听到盘县的陪同人员一路都在向他介绍一个叫吴娅琴的女孩。
就地理位置来说,箐口村在盘县算是比较好的自然村寨,这里的人们也特别勤劳,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和养殖业,虽说日子过得不算富裕,但大多数人家还能养家糊口。箐口的彝族同胞对生活总是抱着美好的愿望,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他们都要举行盛大的火把节。开始是自己举办,后来影响大了,就变成坪地乡举办了。很多年一直坚持下来,渐渐就形成了盘县特区一个响亮的文化品牌。蒋行远曾经去过几次,因为交通方便,除了记住了彝族同胞那富有民族特色的歌谣和舞蹈之外,其它几乎是一点民没有记住。
最让蒋行远难忘的是,彝族同胞那原汁原味的艺术表现。比如“对山歌”、“酒令歌”、“撒麻舞”、“海马舞”、“吹唢呐”……孔子听韶乐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蒋行远倒没有孔子那么沉醉于艺术,但山歌里的一些句子,舞蹈的一些动作,唢呐里的一些音调,他至今都是记得的。当然,蒋行远对整个彝族文化的了解也只是知之皮毛,他毕竟不是学者,能够认知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有的人总以自己民族的长处去比别个民族的短处,从而就造成了很多认识上的偏差,淡化了民族之间的感情。可蒋行远不同,他每接触一个民族的人,就能从他所接触的人的身上发现这个民族的长处,并能和这个民族的人交上朋友,这可是了不得的事情。多年后,我从他的朋友和与之处事相左的人谈起蒋行远时,无不对他这一点大加称赞。
由于是因特定的人办特定的事,蒋行远一行人到达箐口时,就直接去了吴娅琴家。当时天空下着雪。蒋行远一看,这哪里是家呵,住房破损严重,墙倒瓦破,屋内只有一间破床,床顶顶一张塑料布挡雨,孩子们合衣倒睡在用玉米秆铺在墙角潮湿的地上的所谓的床上……吴娅琴父亲像一个战场上的逃兵,过早的以死的形式逃离了现实这惨淡的生活,留下她们姐2人,弟2人,共5姊妹,靠她母亲1人、用一副单薄的身板以干农活的方式养活一家6口人……蒋行远实在看不下去了,他脑海里突然就冒出“惨不忍睹”这个词!蒋行远从心底骂那个他没有见过面的男人,你有什么资格过早的去世?但骂归骂,死去的人最初肯定是不愿死的,死了的人就算再想活也绝对不会活过来,这一家人的生活,还得艰难地过下去。
蒋行远清醒地认识到,他只要接收了吴娅琴,就得接收他全家。他不知道他今天的掉泪是这次出来的第几次掉泪了,男儿的泪是不能在众人的面前流的,他背过身去,用手帕抹自己的眼泪,结果是鼻涕眼泪像块堤的江水,越抹越汹涌……蒋行远这回是在内心里骂自己:蒋行远呵蒋行远,人家男儿有泪不轻弹,你还算算男儿?
尽管蒋行远非常的感动,但这只是朝霞工程的开始,工程是有规矩的,他得按规矩办,没有规矩成不了方圆,不按规矩办事,最终就会造成也许会对一人有利,但是却是对整个社会的不公平、不公正。
才艺的考核一定要,而且得按标准来。那时,蒋行远已经想好了,如果吴娅琴落选,那他蒋行远会独自来帮助她,人生讲求的是“缘分”二字,既然他蒋行远遇上了,他就不能逃跑。
真是吉人自有天助,吴娅琴的几首民歌和几曲舞蹈下来,还是得到人们的肯定的。虽然吴娅琴的表演虽然说不上十全十美,但艺术的感觉是存在着的,在场的人都说好。蒋行远清楚,众口说出的“好”字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同情的成分。不管是真正的评价还是同情也好,这说明人心是向善的。当一个人在物质上因这样和那样的原因无力帮助别人时,能够给人以精神上的帮助,这样的人同样值得人们去敬重。
最后大家一致认定,吴娅琴作为朝霞工程帮扶的人选。结果出来了,也如他的愿了,但系在蒋行选心中的石头,一点也没有落地,他得马上为这孩子做些什么。
蒋行远先是把吴娅琴这孩子揽在怀里,生怕她从他身边跑掉,接着就带她到坪地乡街上,马上就给她买了衣物,鞋子,学习用品……
蒋行远回去的时候,他和孩子都有些恋恋不舍。但这离别是必须的,他得先办完手中的事,再赶快回到城里,找亲戚朋友,收集一些别人家能够捐出来的衣物,鞋子,甚至床上用品,然后集众多好心的力,来帮扶吴娅琴家,光凭他一人的本事他是无法帮扶这一大家子的,好风凭借力,为了帮助别人,就算让蒋行远去做乞丐,他也没什么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