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蒋行远还念叨着说王兴芬能够吹得一手上好的芦笙,说她2004年以芦笙舞104分的艺术分高分的成绩,被六盘水师范专科学校幼师专业录取。她的才艺除了非常出色的芦笙舞外,民歌、蜡染、剌绣、舞蹈等都是非常出色的。王兴芬从海发村一路走出来,除了蒋行远的帮扶外,她自身也作了很多努力。她不管是在才艺的学习和文化知识的学习方面,在蒋行远心中都是很努力的,外在的原因对她来说并不是好,而幼小的她,在蒋行远的鼓励下,几乎是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她的家乡水城县青林乡海发村走出来的。
在没有带到六盘水读书的那些年,蒋行远一年要到她所在的村寨去看她几次,来到六盘水读书以后,蒋行远就要求她每个星期都要来看他。人们也许说蒋行远的这一做法似乎也太势利了,就这么急着要孩子还他的情。其实蒋行远的“要求”王兴芬很清楚,学校离家远、食堂的伙食又不好,通过看蒋伯伯的方式,既感受一个星期以来缺失的亲情,又能改善两天的伙食。她和其他姐妹一样,都是盼着每一个周末的到来,像盼着岁月中那过年过节的日子。有时到了周末在预计的时间她还没有到,蒋伯伯的电话就追了上来。那个时候她感觉到非常的幸福。
在蒋行远家的日子,长期拂在她脸上的阴云不见了,欢声和笑语自然而然地就和她交上了朋友。有时她也会使性子,耍一点小脾气,她和她的蒋伯伯都知道,她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引起蒋伯伯的偏爱。蒋行远也特别地会惯孩子们,谁要是使这样的小心眼,他就满足谁的心愿。以至于寒暑假她回家的时候,对家里的生活不是很习惯。夜深人静的时候,她习惯于自己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但总是捉摸不透。这样的问题王兴芬往往是把它记在心上,等到一回六盘水,她就要向蒋行远讨个结果。
结果蒋行远是非常清楚的,只是如何向她表述、效果会更好些。其结果无非是家中的父母受生活所迫,对生活的态度就显得麻木。其实生活对蒋行远的态度也好不了多少,带孩子是一个力气活,带上一个两个还能凑合,这几十个孩子一带下来,他连骨头缝都是麻的。好在他办法多,吃得苦,卖字卖画卖脸皮,把眼前的日子艰难地维持着。好在蒋行远有一个好心情,看到这一群由他带着正在健康成长的孩子,就非常有成就感,脸上的幸福自然就溢出来了。
在六盘水三年的学习,王兴芬见到了世面,蒋行远也在心里为她设计着未来。操心的蒋行远不知道王兴芬自己有自己的人生设计,她设计了一条从六盘水回到海发村的路,她默默地在那里种下了爱情的种子,她要让她的爱情在那里生根发芽,开花和结果。
王兴芬的爱情开花和结果蒋行远都不知道,直至她生孩子难产、差点弄丢了性命,她父亲租车送到六盘水市妇幼保健站,他才知道她已经有了爱的归宿。初到市妇幼保健站时,站里没有床位,蒋行远和他老伴一道上下求人,求得熟人帮忙,经过多番周折,总算有个床位住了下来。最让蒋行远高兴的是,大人和小孩都得到了保障。看着睡在病床的王兴芬和她身边的孩子,蒋行远的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
但蒋行远从王兴芬脸上看到了掩藏不住的幸福。蒋行远想,这就够了,人生是千姿百态的,他补足了一个作为一个伯伯应该给孩子的,包括祝福,包括礼物,包括溢出眼眶的热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