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行远不是想帮谁就能帮得上谁。就这个问题,他多少有些无奈。在他帮扶学生中,就遇到这样的事。比如说刘喷。
刘喷他从小学帮扶到初中,说是是朝霞工程,朝霞工程也只是个由头。其实蒋行远所做的,早就永远超出了朝霞工程的范畴,小孩和他也是有很深感情的。蒋行远记得,刘喷从小学到初中,对他不是一般的亲,他虽然在心中对刘喷这孩子也有些偏爱,而在行动上,蒋行远尽量平分给他每一个帮扶的孩子。
但蒋行远毕竟不是孩子的父母,很多该由父母才能作出的决策,蒋行远是无力替代的,比如说刘喷究竟是选择打工,还是出于无奈?她远在福建的晋江,而蒋行远却是在贵州的六盘水,虽然电话一个接一个地打,有的是她接,有的是她由她父亲来接,再后来,她和她父亲都不接了。
蒋行远的心愿是希望刘喷能够继续的上学,在他的算盘里,知识多了,未来的日子就可能更好一些;刘喷的父母的算盘算的更多是眼前的账,比如眼前这一个工做下来,今天就有几十元的收入,几十元乘以一年,两年,三年,有可能就变成了村子上的小平房。蒋行远想,这种账算法没错,他不想说一个人的前途和一个人父母的眼光之间有什么关系,他更不想说知识能够改变命运,他想说的,是命运之神来到你的面前的时候,一个人怎么作出选择。
蒋行远小时在农村落户的时候,常常听到叔叔伯伯们说一句话:逼牯牛下崽。这几十年来,他都没有弄懂这句话的意思,几十年后,他听刘喷父亲在电话里提出的条件,这句隐藏在大脑中的一句类似于病毒的话,终于得到了解读。
蒋行远苦口婆心地劝说刘喷的父亲让孩子回来读书,最后得到的结果是:你包分配就让孩子来读,不包分配就不读。蒋行远被这句话鲠在那里,半晌,回不过神来。
事情能做到仁至义尽,不管什么样的结果,就是你必须接受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