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志玉进入蒋行远所带的团队,是2006年的事,那时,她已经初中毕业,由于人长得标致,才艺方面在当地又比较出众,曾一度是毛口乡的“形象大使”,她是经过乡长和毛口生态博物馆馆长的推荐,蒋行远才认识到她,并向她伸出援助之手的。当时她们家穷得上无片瓦,脚下也是有土地的,但由于父母实在是没有出息,地里长出的东西,总是比别人家少很多。
既然是乡长推荐的,蒋行远当然认。但他当时身上的担子却不是一般的重,就和乡长商量,既然是帮,那就大家一起帮,乡里出一点,他蒋行远挑大头。乡长也满口答应,他和班子的人一商量,决定在读书这三年期间共资助2,000元,其他的就由蒋行远承担。蒋行远当然希望乡里能够承担得更多一些,但他也清楚,像毛口这样的乡政府,能掏出2,000元钱来给陆志玉已经是不错的了,整个乡是极贫乡,有那么多双需要政府援助的手,作为一乡之长,也不是很轻松的。蒋行远想,就这样吧,双方立字为凭,一是财务需要这样的手续,二是如果班子有新的调整,他也好找新的班子继续帮助。
协议的签字是在双方的膝盖头上签的。蒋行远说,那种签字的方式非常民间,一是为了减少必要的程序,一是基层领导的办事风格。
这个协议执行了两年,第三年,因为乡政府换届,政府那一方自然就执行不下去了,新官不理旧账,蒋行远跑了两次没有结果,索性就自己承担起来了。从六盘水到毛口这条路也不是那么好跑的,再跑几趟,说不定要回来的钱,还不够路费。
在另一方面,蒋行远继续卖他的老脸。他把陆志玉带到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死缠烂打,校方决定免除了陆志玉的学费,这一方面是陆志玉的才艺非常优秀,另一方面,学校领导真的是被蒋行远这无私的行为所感动。
帮扶了人家的孩子,连带的问题又跟上来了。由于西陵渡要建设水电项目,陆志玉家属于搬迁对象。一提到搬迁,陆志玉的父母就非常的害怕,当时搬迁有两套方案,一是异地移民到洒志乡,一是就近后靠。异地移民立即补偿一栋房子,就近后靠有维持未来基本生活的土地。陆志玉家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选择,房子他们想要,土地也想要,住房是一生的梦想,而在土地上耕种,又是一家人生活的来源。蒋行远不想参与这样的选择,但是他不得不参与,因为就他们家当下的处境,也只有求助于他了。
蒋行远先是找乡里分管移民工作的领导了解政策,再到西陵渡去实地了解陆志玉家的情况,给陆志玉的父母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建议他们后靠移民,自己从土地补偿款中拿出些钱来建房,这样,一可以解决住房问题,还可以继续在地里谋生活。
这对于陆志玉家来说也许是最好的结果,但问题是,不知何时,陆志玉的父亲却在异地移民的协议上签了字。这字一签,麻烦自然就出来了,你一家人不可能坐在新房里喝西北风,就能填饱肚子的,蒋行远又找到乡里,从头到尾地分析了她家的情况,争得乡里的同意,才把这事情改过来。
陆志玉学上了一年,脚底一抹油,跑了。蒋行远心里的那个气呵,他心里想,这些孩子,怎么动不动就跑呢?如果只凭跑就能跑出幸福的生活,要么你是王军霞,要么你的刘翔。可人家王军霞和刘翔除了会跑,还有丰富的体育运动知识啊。
他得把陆志玉找回来,不能任由她的性子。当初你要上学的那个劲头哪里去了?他要让陆志玉知道,生活只能面对挑战,而不是逃离。他再次来到西陵渡,他得去找孩子的父母要人,得让孩子重新回到教室中去。
会跑的不只是陆志玉,还有她的母亲。当她的母亲在西陵渡发现蒋行远的身影时,像一只在草丛中受到惊吓的兔子,翻起脚板箭一般地冲到了山坡上。
这一跑,蒋行远心里有了底,陆志玉的去向她的家人一定知道,他得给他们家一点“颜色”,绝不能把别人的好心当成牛肝马肺。蒋行远最看重的当然绝不是牛肝和马肺的问题,他看重的,是陆志玉的前途。
蒋行远搬来了陆志玉家的三亲六戚,他要把这个事情摆上台面,让他们来说说理,这个事情该怎么整?在三亲六戚面前,陆志玉的父母终于答应把孩子给找回来,亲戚们知道,志玉也不知道是哪辈子修来的福分,才遇上蒋行远这样的恩人,也知道蒋行远的执着,不是扯几个慌就能搪塞得过去的,凭心而论啊,人家在城里住着,非亲非故,人家把你孩子的教育放在心上,你作为父母和亲戚的,难道没有一点的感动?
陆志玉终于再次走进了课堂,她悔恨交加,自己的一溜腿,害得蒋伯伯又增加了不少的白发和皱纹,她得以学习上的刻苦和才艺上更过人的表现来回报蒋伯伯,可蒋伯伯需要的不是回报,而是要她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
让蒋行远感到欣慰的是,陆志玉终于学有所成。为了鼓舞她的志气,蒋行远找到了特区领导,她先是被安排进了毛口乡的党政办,再就是对布依民族民间文化的深厚感情,到了毛口中学带民族班。她已经把传承布依族民族语言,民歌,舞蹈,器乐等文化艺术作为了她毕生的追求。蒋行远盼着她一路走好,她所带的民族班,成为传承民族民间文化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