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了在盘县特区的挑选,蒋行远一行就来到水城县。水城县和六盘水市其实是相互融合在一起的,像一对小夫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当然,这种说法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认可,原因呢,是水城县的区域面积大,六盘水市是包容在水城县的整个区域面积内,就像水城怀中的一个孩子;也有人说六盘水是老子水城县是儿子,从行政级别上来讲,别人就高你一级,就像当父亲另娶了一门亲,娶进门的那女的比你小,但再小也是你的后娘,后娘也是娘,毕竟人家长了辈分。
以上说的都是些与蒋行远的行动无关的东西,好在一回水城县,蒋行远就可以天天回家。水城县城离六盘水钟山区的距离,如果把它换算成货币,也就是一元人民币,换算成路,也就二十来公里,换算成时间,顶天等于半个小时。而要到达他们要去的青林乡海发村,就是另一码事了。
在水城县来说,海发村可算得上天远地远。海发村距县城有50余公里,距青林乡政府都还有13。5公里,你看这远得,又让蒋行远出了一把毛毛汗。这50余公里可不是像钟山区到水城县城的康庄大道,后面那13。5公里,连一点普都没有,山路崎岖,比羊肠还小。蒋行远还听说,海发原本不叫海发,叫海塞。海塞的大概意思是很大很重要的边塞。新中国成立后,民族之间的矛盾得到了有效的化解,作为“塞”,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在国泰民安的背景下,海塞人于是就穷则思变,都想过上好日子,于是就把“海塞”改成了“海发”。蒋行远想,这也很好呵,这证明人人都想过上好日子。
海发村的人口百分之百是苗族同胞,在苗族同胞中,他们又是其中的一个很有特色的支系“小花苗”。海发苗族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素以芦笙歌舞、花背制作、民族风情而闻名。已故著名芦笙表演艺术家、“芦笙王”张文友就生长在这里。
百度百科是这样介绍张文友的:张文友:(1929—1974)苗族民间芦笙表演艺人、舞蹈家。乡人誉称“芦笙王”。贵州水城人。自幼习吹芦笙,功底甚厚。l956年参加省文艺会演,表演芦笙独舞“花场一角”获一等奖。次年赴京参加调演,旋赴莫斯科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博得国内外观众赞赏。1959年调任省歌舞团演员,赴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大庆演出。1961年省文化局授于“五好演员”称号。表演以轻、快、准的矮桩功作基础,兼收黔东南苗族芦笙舞高桩功中大幅度登跳和京剧的扫堂腿,把乐与舞融为一体,充分发挥耐力好、动作准、自控强的优点,腾挪登跳,飞旋突转,轻捷如燕,急骤如风,也常即兴表演许多奇妙动作,自成独特风格。
自然,百度百科介绍的不是张文友的全部,我说的自然也不是全部,但至少以下几点是必须介绍的:张文友1927年8月8日于青林乡海发村二组,7岁学艺,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民族歌舞团金欧同志称他为“独一无二的芦笙舞艺术大师”、“苗家最杰出的艺术人才”;他还参加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版厂大型舞台记录片《百凤朝阳》和上海电影制片厂贵州第一部歌舞神话故事电影《蔓萝花》的拍摄;1960年国际五一劳动节,他在贵阳八角岩宾馆表演芦笙单人独舞接待周总理总理及夫人邓颖超同志,周总理总理与其亲切握手并鼓励发展民族艺术……
有这么厚重的民族文化背景,蒋行远行走在去往海发村的山路上,脚步就显得比较轻松。
站在海发村的村口,蒋行远突然就冷静了下来,刚才那满脑子的艺术幻觉与现实一对阵,现实永远站了上风。
面对如此的贫穷,蒋行远已经掉不下一滴眼泪了,这半个多月来,他所经历的,都是相同的场面,都是人们对生活的负重。只不过是今天又换了一个地方,换了一群人去承受。
但他还是对海发的苗族同胞发出由衷的敬重,在这么清贫的日子里,还从心底发里自对艺术热爱,还对本民族文化传承这么投入。
在满眼的茅屋面前,他突然想起杜甫的《茅屋被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他没有千万间广厦,他身后那些富有爱心的艺术家们建造的,在六盘水也只有22间供孩子们遮风挡雨的课桌,他在用力地算计,除了那22间之外,自己的臂膀上能够承担多少?当时蒋行远万万没有想到,这是生活中的数学,永远充满变数……
在大家的生活都过得艰难的日子里,谁也没有能力向别人伸出援助之手,但更让蒋行远想不到的是,在越是贫穷的地方,人心就变得更狠。更让蒋行远想不通的是,一家人都靠高利贷维持生计了,为何还对民族的艺术那么执着?比如王兴芬和她一家人。
王兴芬家一方面是负担比较重,除了父母以外,还有姐、妹、哥,一家六口人,站在一起,就成了一堵墙;另一方面日子过得不是一般的轻,每年包谷、土豆只能吃到4月份,以后无粮,靠借高利贷维持。但蒋行远从他们家人的脸上看到的,是乐观,是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才艺方面就不用说了,王兴芬芦笙舞,民歌,蜡染、剌绣、舞蹈样样都会,蒋行远在脑海里突然想象,如果她生活在一个富裕人家……这样的想象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富裕人家的孩子不是个个都愿学习和传承民族、民间艺术的。有句后话本来是不该在这里提的,王兴芬得到帮扶后,她考师范时,芦笙舞以104的高分的好成绩被录取。
张才珍家是海发村又一户靠高利贷维持生计的家庭。张才珍家负担永远没有王兴芬家重,但日子并不过得比王兴芬家轻松。张才珍家父母务农,姊妹2人,一家4口人,每年的包谷、土豆、只能吃到4月份,以后无粮,靠政府救济,但政府救济也只能解燃眉之急,后面的日子还得靠借高利贷维持,一直要借到新的玉米成熟。
俗话说,帮急不帮穷,如果这穷你不帮,后面的结果是不敢想象的。
蒋行远咬咬牙,还是让这两个孩子表演了她们的才艺。这表演不是表演给他看的,也不是表演村寨上的人看的,他要让她们自己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只有自己有信心了,就算是以后的路仍旧艰难,她们得有勇气去勇敢面对。
孩子们跳完,蒋行远远大大地舒了一口气。他再次想到村子的名字,海发海发,你就嗨嗨地发吧,哪一天发嗨了,兴许更有利于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更能让整个世界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