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人陈颂楠下海之初亏损了40多万元,这40多万元是欠银行的,国家的钱是不能赖账的,当时他身上仅有500多元,他就用这500多元钱摆了两桌酒,请了20个朋友。他在酒席上坦言自己的困境,希望朋友们助一臂之力。当时在座的20个人全部答应每人借给他2万元。要知道在20世纪70年代,2万元人民币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当时即使在温州,万元户也很少见。而且,他的这20个朋友有的家里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就帮他到亲友处去借。3天之后,40多万元就送到了他的手中。
这种独特的融资方式把不少温州人推上了老板的位置,也正是这种方式构筑了温州商人以亲戚、朋友、老乡形成的生存网络。而大家皆为老板,更给这网络增添了活力。开发油田的商人王荣森,其480万元资金中,有230万元就是自亲友处筹集到的。挟资15亿元到上海南汇创办剑桥大学的周星增,也是依靠这种方式筹集到了数千万巨资。现在温州人有钱了,银行也对他们露出了笑脸。然而大多数温州人,仍喜欢这种融资方式。
当年,南至三亚,北到漠河,西抵拉萨,东临青岛,到处可见以手工为主要谋生手段的温州人,如理发、补鞋、裁缝,一个个散兵游勇、燕子般地南来北往。后来,他们发现各地时常会出台一些扶持政策,纷纷开辟新的商场或商品集散地。每到这时,温州人就慢慢地聚到了一起,齐心协力地在当地的某个项目的经营上取得绝对的优势。比如,在全国很多城乡都有以温州人为主的商场或商品一条街。
现在,当温州人有了资金积累之后,“抱团”的优势就更加显现出来了。有人要开店,亲戚朋友都会解囊相助。随后,家庭作坊式的制作与经营节省了大笔的成本,使温州店的经营之路非常快速平稳。随着生意的不断扩大,他们不断地从家乡找来兄弟姐妹一起做,所以很多人出来的时候孑然一身,回乡探亲时已经是拖亲带属十几口人。
战无不胜的团队精神
如果说温州人最初的“扎堆”只是出于自身生存的需要,属于无意识合作,松散且局限于亲友,不确定性明显。那么现在,温州人已经从“扎堆”升级到了团队精神,开始有意识地联手出击。
比如频频出击于全国各地的温州购房团。当年,10万温州人走四方,推销他们的皮鞋。今天温州人又有10万人,携带超过1000亿人民币的天量资金,上青岛,下苏杭,到处一掷千金,购买房产。温州人现在终于开始显示自己的实力了。他们一举一动,开始牵扯各地大老板、银行的目光,甚至惊动了政府官员动用政府的力量进行疏导。
不仅在国内早就没有对手,就是在欧洲,温州人抱团拼搏,犹如现代版的成吉思汗:攻城略地,攻无不克。
温州人的店延伸至巴黎郊区93省,环巴黎市郊一个大圆的范围内,其间分布着上千家温州餐馆。在巴黎市区或罗马火车站出口,你能看到成百上千家店铺绵延数十里驻扎着清一色的温州兵团。温州人把店铺从小路开到大路、小街开上大街,形成发散式集市。他们又以高价买下周边所有的咖啡店、面包房、洗衣店等,统统做服装批发。
温州人还霸气地引发了当地区政府和市民的集体罢工抗议,原因是温州人打破了法国人早上面包、下午咖啡生活的生活习惯。他们抗议的理由就是:店铺都让温州人卖衣服了,我们去哪里喝咖啡啊?
就是这种抱团打天下的团队精神,使得温州商人无论在国内国外,都可谓战无不胜。何况,从最初的无意识的“扎堆”版本升级到现在有组织的“团队”版本,使得温州人更加如虎添翼。有的商人就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是用手指和他们的拳头在打架,焉能不败?
(四)大钱也赚,小钱也赚
大小通吃、大小兼容,不管大利小利,是钱就赚!这就是温州人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生财之道,赚钱之术。
小生意能赚大钱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愿望,总梦想自己有朝一能财源滚滚而来,潇洒地做一回大老板。但大多数人终其一生,却难以梦想成真。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有些人赚钱心太急切了,导致了致富心态的错误。他们只想发大财、赚大钱,能赚小钱的机会看不上眼,忘了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道理。
温州人创业是从菜刀、剪刀、劈刀、剃刀、螺丝刀这“五把刀子”着手的。他们走了千山万水,历经千辛万苦,从几毛钱缝缝补补做起,聚沙成塔,他们每年纯收入居然可达数万元。在这走南闯北的创业过程中,温州人积累了资金,学到了技术,沟通了信息,学会了经营,等到时机成熟就回家办制鞋厂或者其他企业,这就温州人典型的创业模式。
正泰集团的老总南存辉,先是用补鞋赚来的一分一厘和伙伴们开起了低压电器作坊。最初,只赚到了几十元钱。但是10年之后,他却成为亿万富翁,其麾下的正泰集团有员工7300多人,总资产8亿元。几乎所有温州创富神话人物都与南存辉类似,是从小打小闹起家的。如果当初他们不去赚那一分一厘,能有后来的万贯家产吗?
“只要有生意,温州人就会绞尽脑汁去做。”这是一位来自东北的姓许的工程师,在温州干了6年后对温州人的评价。他所在的企业,以生产化油器为主,在企业任总工程师,他是被温州人请来的,年薪近20万元。他告诉记者,因化油器是一个老产品,北方生产化油器的企业几乎全都停产了,但走南闯北的温州人竟最先在重庆找到了这一产品的市场。
眼下这家企业里有干不完的订单,而且还出口,这些化油器大部分销往第三世界国家,同时国内的摩托车企业用量也很大,虽然这家企业只有10年的发展史,但市场占有量竟达60%,这是外人无法想像的。
时下,不少企业在选择新项目时,都将眼光投向高、精、尖产品。不愿意生产小产品,研究小项目,认为小产品、小项目市场小,利润低,小打小闹成不了什么气候。其实,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看法,有些不起眼的小生意,偏偏可以赚到大钱。
事实表明,对小产品不能“小”看。小产品只要一以贯之,不断做强做大,也能获得令人羡慕的成功。世界五百强中的美国吉利、麦当劳,其当家产品也不过是剃须刀、汉堡包加薯条之类的小产品而已,超过好多造飞机、造汽车的公司。日本尼西奇公司则是凭借一块尿布闯天下,使不起眼的尿布成为畅销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热门产品。
小钱赚多了就是大钱
现在,沪深股市的交易费用比前几年要低了很多,以网上交易为例,一般来说,一买一卖只有035%左右,以往则要15%以上,而股市每天的波动大于035%则是司空见惯,太正常不过了,所以,如果要求不是很高,想赚一点点儿小钱还是比较容易的。
有一股民发现这一小“秘密”后,整天乐于在其中跑短线,见好就收,几乎每天都小有进账,别人知道后笑话他,他依然乐此不疲,他说,小钱不小,积小胜也能成为大胜。
到股市中来的人,没有一个人不想赚大钱,发大财的,但又有几个人如愿以偿了呢?特别是作为弱势群体的一般投资者,由于其资金少、信息不灵,操盘水平有限等,要想逮住黑马,谈何容易?如果改变一下思维方式,看得起小钱,像这位股民一样操作,总能积少成多的。
这位股民不是温州人,因为温州人从不炒股。但温州人做生意,却真是从赚小钱着手。他们务实苦干,只要有一分钱赚,都会不遗余力地去干。
温州人知道,小钱只要一直赚下去就会变成大钱。因此他们从不好高鹜远,从不好大喜功,从零做起,一步一个脚印。不像有些人,大钱赚不来,小钱不愿赚,只好两手空空地抱怨命运不公。
纽扣、标签、标牌、商标、小饰品、小玩具,这些很多人看不上、懒得做的“小玩意儿”,温州人都做,他们不怕赚钱少,就怕赚不来,温州的小商品遍布全国。温州人走的是小商品、大市场的路,他们办起企业来,也不像北京人、广东人追求大气派、大产品,同样是从小处着手,填补全国小商品市场的空白点。
而且,温州人用了10年的时间,将这些小打小闹的、仿冒的、低价的、靠数量取胜的不起眼的产品,做成了如今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龙头地位产品。将服装、制笔、纽扣、拉链、眼镜、锁业、打火机、塑编、剃须刀、印刷包装这十大小商品种类做成了十大“国”字号工业园区。在这些行业中,已拥有7个中国驰名商标和18个全国免检产品。由此给温州人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现在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当美国人用高科技迫使全世界为他们打工的时候,他们身上穿的却是温州人做的衬衣,听的是温州人做的半导体,早晨唤醒他们的是温州人做的闹钟,吸烟用的是温州人做的打火机,戴的是温州人做的眼镜。
生意从小做到大
当然,温州人是有眼光的,当他们积蓄了资本后,就会把产品由小做大,最后从纽扣到服装、皮鞋,从电子元件到成套电子设备,从日常用的小商品到高科技产业,并且涉入房地产、金融业,于是温州人越做越大,越做越牛。
1986年,第一次到内蒙古集宁经商的邹招斌,以经营服装为起点,先后做起了服装、皮具、文化用品等小商品的批发生意,还与集宁市大小商店建立起柜台联销业务关系,当时邹招斌以诚信经营深得商家信赖。1989年,邹招斌入驻呼和浩特市当时最大的国营商场--民族商场,把家乡小小的纽扣摆上了民族商场的柜台。之后,邹招斌陆续与新城百货、大南街百货、百灵商厦等多家知名商厦建立关系,开辟了他独家经营纽扣的自留地,当时业内人士称他为“纽扣大王”。
完成了一定原始积累的邹招斌,开始运作品牌经营。1994年至1996年,他经营起了皮鞋,成为当时进驻呼和浩特市各大商场搞名牌皮鞋的第一人,也是内蒙古最大的皮鞋经销商。1995年,邹招斌组建了内蒙古华富商贸公司,27岁的他任董事长兼总经理。1997年,邹招斌开办了呼和浩特市第一家品牌休闲服饰专卖店--班尼路,第二年,他又开了家知名品牌专卖店--意丹奴。后来,邹招斌在呼和浩特市和洛阳市先后开设了佐丹奴服饰专卖店。
在服装、皮鞋、百货经营上有所建树的他,又把品牌经营的触角伸向餐饮业,1999年12月,斥资500万元加盟美国知名快餐业品牌“开心汤姆”,又投资300万元引进了配套智能娱乐设备,开设了云中智能欢乐城,成为当时内蒙古最大的休闲娱乐场所。
2001年,邹招斌和内蒙古温州总商会其他几位副会长共同投资3000万元,成立了内蒙古温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积极参与呼和浩特市旧城改造的第一个大型房地产项目--温州商业步行街、新型住宅小区,为温州人在呼和浩特市的投资领域谱写了新的篇章。
与此同时,邹招斌再次演绎震惊业界的举措,联手温州几大集团共同组建了维多利房地产开发公司,以7000万元买断中山西路黄金地段的呼和浩特市委、人大办公楼旧址。投资建设内蒙古地区规模最大的维多利商厦,该商厦是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为一体的现代化消费中心,为温州服装、皮鞋闯荡西北市场提供了平台。
大钱小钱都是钱
不要嫌钱太小。有的人“大钱赚不到,小钱不愿赚”,结果总是愁钱用。事实上,赚小钱是赚大钱的必要步骤,因为在赚小钱的过程中,可以增加经验、见识、阅历,培养金钱意识和赚钱能力,同时积累人脉关系。试想,一个连小钱也赚不到的人,能管理得了上百万的企业吗?所以,人要想赚大钱,不能指望“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还是要脚踏实地,从小钱赚起。
温州人能够把不起眼的纽扣做成大生意,正是温州人赚小钱、算大账的集中体现。其他的人往往是大利大干、小利小干、无利不干。但温州人却是大小通吃、大小兼容,不管大利小利,是钱就赚!他们的商业哲学是:“唯利是图”不足取,“微利是途”却能积少成多,是生财之道、赚钱之术。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温州人经营的几乎全是赚小钱的买卖,如钉皮鞋、裁衣服、开饭店、做纽扣、做皮衣、卖小家电等等。他们赚一厘钱的创业精神使得他们在经营活动中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前赴后继,不仅极大地推动了温州经济的发展,还最终用小商品催熟了大市场。现在,温州是全国最大的皮鞋生产基地,年产量达20亿双,销售额200亿元,眼镜加工业位居全国第一,年销售额200亿元,服装业年销售额500亿元,打火机全国占有率第一。
温州人在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没有靠山的情况下,用小商品创造了大市场,用低的成本创造了高的利润。温州人给自己总结出的几条成功经验之一就是:大钱小钱都赚,能赚几分几厘的机会也决不松手。他们的商业价值观非常独特,响亮地喊出了“赚一厘钱也光荣”的口号。比如纽扣生意,一粒纽扣的利润真的不足一厘,他们也做得兢兢业业、高高兴兴的。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温州人就靠这一分一厘的集腋成裘,完成了他们的原始积累,为其后来的第二次、第三次创业奠定了雄厚的资金基础。
(五)一锤子的买卖做不得
“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这句几乎尽人皆知的话却是以讹传讹。“横财”应该是“恒财”,指的就是源源不断的收入来源。
不“黑”的生意人
“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这话几乎尽人皆知,但这却是以讹传讹,“横财”是应该“恒财”。“恒财”指的是就是源源不断的收入来源。
任何人做生意想的当然是能做的越长久越好,真正的商人是不会做一锤子买卖的。即使是类似倒买古董的那些“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生意,也肯定希望拥有“恒财”。那么,如何才能拥有“恒财”呢?那就是变唯利是图为“微利是图”。
中国内地的新首富黄光裕当初就是因为明白这个理儿,所以赢得了“恒财”。
17岁的时候,黄光裕就与哥哥到内蒙古一带做生意,而今,身为鹏润投资总裁、国美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的他成了中国内地的首富。
黄光裕最初是做家电批发的,在广东老家商行林立、竞争激烈情况下,他觉得生存余地太小,就一口气向北,一直跑到内蒙古。内蒙古很大,黄光裕转悠了一年,没做成多少生意,却从内蒙人的厚道人格中学到了赚钱的窍门。
1987年春节前,他从内蒙古转道北京回汕头的家里过年,因为春运车票紧张滞留了几天,闷着没事,就在北京城里逛电器行,遇到和气的店员、老板,就试着联系些业务。凭着厚道,黄光裕不“黑”不该赚的钱,把利润最大限度地让给客户。连黄光裕自己也没料到,三天逛下来,竟然得到了100多万元的订货单。真是喜从天降。黄光裕由此感到自己摸到了生意的窍门,也摸到了财富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