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经济的奇迹
果然,到了20多年后的今天,温州已骄傲地成为全中国最富有的小城市。
温州人的经商因行为不同而在不同时期被冠以不同的称谓,除了从“可怜的温州人”与“可怕的温州人”之外,还有“可恶的温州人”与“可敬的温州人”之说,而这四个称谓,基本上概括了温州人经商的四个阶段,从这四个阶段,我们就能看出温州人是如何将面包做大的。
第一阶段是“游商”阶段。时间为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的10年时间里。温州人靠着用“五把刀子”走遍全国,这五把刀就是饮食业的菜刀、缝纫业的剪刀、皮革业的劈刀、理发业的剃头刀与修理业的螺丝刀。他们从一点点小事做起,游走在全国各地,哪里有生意哪里就有温州人的身影,拖家带口,被管理部门撵的满街跑,而时不时的还要被当地流氓小混混欺打一顿,人们称这个阶段的温州人为“可怜的温州人”。但就是这个阶段,温州人赚到了事业起步的第一桶金,同时通过游走全国,对各地情况的基本把握,让以后的温州人在“行销中国”时有了较早较全面认识。
第二阶段是“冷商”阶段。时间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在这三五年的时间里,人们称温州人为“可恶的温州人”。起因就是源于温州的假冒伪劣,一时间温州就成为了“假冒伪劣”的代名词,一提起温州人们马上就想到“假冒伪劣”,全国人民都深受其害,一些地方禁止销售使用温州产的低压电器,有的商场里公开写上“本店没有假冒货,本店没有温州货”等告示。温州货一夜之间在全国消失。这时候温州人在干什么?把产品改名、改地址、借外地牌子,甚至把自己身份证都改了,有的人则一边卖温州货一边代理其他地方的货,哪个地方产品有市场、有利润就到哪经营,哪个产品好就卖哪个产品,很多人离开温州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落脚生根,表面上看温州被全国人喊“可恶”而不买温州人卖的温州货,但温州人一走出去,经商思维又进一步拓宽。
第三阶段是“热商”阶段。时间是20世纪90年代中秋到本世纪初。这七八年的时间里,温州人在全国各地投资办公司、办市场、办商场、办工厂,游商时的市场调研,坐商时的资金累积,从几十万到几百万逐渐增加到几千万投资,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就业、丰富地方经济文化生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以一股势不可挡之势在全国迅速发展,这个阶段人们称温州人为“可怕的温州人”。
第四阶段是“贵商”阶段。时间是最近几年。由于全国各地对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特别重视,温州人成了全国欢迎的对象,称为“可敬的温州人”。温州人开始了群团、资本投资和招商投资,投资项目越来越大、越来越多,与国家的发展战略更相符合,成了振兴当地经济的一支生力军。如今几千万投资已成小儿科,一亿、几亿甚至几十亿元的投资涉及各个方面,从开办公司到组建无地域集团,从兴办市场发展到打造工业园区,从一般房地产开发到建设大型城市小区,遍布全国160万的温州人以商当笔,发挥创意,描绘出千百幅美妙的商业图景,让人在欣赏温州人一个个经典“商品”之时,不得不佩服温州人。
(十)从失败走向胜利
失败本来就是为锻炼商人的能力和心理素质而存在的,没有失败的经历是很可怕的,因为失败能让商人迅速成长起来。
失败中也有机会
是人就会犯错误,就会有迷失方向,认错形势的时候。特别是经商,没有任何人能够保证自己只赚不赔。失败了怎么办?正确的办法是正视失败,然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重新再来,或者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站起来。
中央电视台七套《金土地》栏目曾经播过一个农民靠养殖野兔致富的故事。
这位北方的农民最先是种果树,可种果树的人太多,导致果子价贱,挂在树上也没有人愿意去摘,因为摘果卖的钱还不够付摘果人的工资。
果子不能赚钱,不但一家人几年的心血白费,而且买树苗、买化肥、买农药和搞修建垒的贷款与借款,也都无法归还。每天都有来讨债的,农民几乎走投无路了。
有一天,绝望的主人看见在自己的果园里,几只野兔跳来跳去,悠然自得地吃着主人种在果园中的小麦苗。
主人气极了,迅速关上门,开始在院子里打兔子。可能是野兔太多了,一会儿就打了一大筐。打下的兔子实在吃不完,便拿到集市上去卖。
因为是野兔,城里的餐馆争着要。野兔比家兔值钱,一斤竟然卖到12元。回来的路上,主人找到了希望:为什么不可以养野兔卖钱呢?
回到家里,主人便把围墙上所有的野兔洞堵上,利用围墙内现有的兔子,开始养殖野兔。反正野兔遍地都是,不需要花大价钱去引种,只需要每天到集市上拣些菜叶或去割些青草。
从此,果园成了野兔们的伊甸园。野兔的繁殖能力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像力,仅一两个月工夫,围墙内的野兔们已是数代同堂。何况野兔有先天的基因优势,不像家兔,需要防疫,否则会成群病亡。主人除了供给一些青菜青草,便万事无忧,每天做的事情就是捉兔子送到定点的餐馆去卖钱。
主人成了远近闻名的野兔养殖户,就连野兔的粪便也被人花大价钱买去做花肥。几年工夫下来,不仅还清了所有建果园的欠款,还大大地赚了一笔。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失败,不总结经验与教训,在未来的挑战中迷失自我。温州人向来不惧怕失败,他们把“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名言演绎的淋漓尽致。从最初的制造假名牌,遭到全国范围内的打假,到后来的创立自己的知名品牌,他们正是从失败中勇于奋起,笑傲江湖,最终超越自我,取得成功的。
温州商人经常反败为胜
与前面那个农民不同的是,温州商人面对商业困境或经商失败,他们不会退缩和逃避,更不会喜欢怨天尤人,替失败找借口。而是理智地分析失败原因,冷静地寻找解决困难的途径,善于从失败和衰退中寻找无限的商机,重振雄风,所以他们能一次次上演“绝地反击”般的商业案例。
温州人王建辉曾在欧洲经商,但经营状况一直不佳,赔多赚少。“屋漏偏遭连夜雨”,一次在阿尔巴尼亚路遇歹徒殴打致伤,心灰意冷的他住进了医院。王建辉为了赚钱浪迹天涯,谁知不仅赔了钱,差点还赔了命。但就在他人生低谷的时候,他并没有绝望,而是由此发现了商机。他通过住院发现,阿国不产药品,阿国的药品主要依靠从别国进口。于是,他灵机一动,何不从中国引药品来呢?他凭着温州人的坚韧开始行动,经过许多努力,他做起了药品批发,主要批发中国出口药品。1995年,阿国实行药品注册登记,王建辉第一个抢注。他的公司现已成为中国药品进入阿国的全权代理,进口量是该国药品的40%,进入该国税收200强之一。
1999年,胡李明还是一个在温州东方灯具市场从事灯具产业的商人。由于灯具行业渐渐不景气,胡李明正在寻找新的投资机遇。这年的11月,约翰内斯堡中华门的义乌商人来温州招商,胡李明在他的介绍下踏入非洲考察。考察后,他认为南非有市场:南非是非洲国家经济的领头羊,是一个非常适合中国人开拓的大市场,而且南非的很多商品比中国落后了近10年。尤其吸引他的是,在国内零售价50元左右的灯具,在这里能卖到700到800元。如此高昂的利润对商人来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在考察了市场等各方面条件后,2000年4月,他首次发了3个货柜的货物,包括灯具、五金、水暖等各方面的产品。但由于不懂英语,不了解当地情况,加上被人诈骗,头一年亏了100多万元人民币。
经历了挫折之后,胡李明认为南非还是存在潜在市场的,关键是思路不对。这年春节,他没回家过年,而是转变思路,在当地开了灯具连锁店,并增加了批发销售的渠道。2001年上半年,南非轻工产品市场回升,他赚到了第一桶金。
2001年下半年,他发现鞋类产品在当地需求很大,便将经营重心转到鞋类产品上。经营理念得当,当年他就赚了100多万元,扭亏为盈,收回全部投资。此后他信心大增,以皮鞋为龙头产品,生意越做越大,几乎已成为南非的“鞋王”了。
失败也是财富
人们对读书、对培训要缴学费的体会很深,可是往往对创业也需要缴学费没有思想准备,遇到挫折后就怨天尤人,以为自己是天下最不幸的人了,甚至一蹶不振。其实,天下没有生来就能创业成功的人,比如华人首富李嘉诚、经营之神王永庆,他们都有过失败。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及时总结自己失败的教训,从失败中悟出一些道理,然后屡败屡战,直到成功。
王永庆的企业在20世纪50年代曾经到了快要破产的边缘,由于技术落后,又无贤才,造出的产品成了一堆堆无用的废物,于是股东纷纷退股。他被逼上了绝路,他将所有的家产变卖,做了最后的一搏,但是又失败了。他冷静下来认真地总结了一下失败的教训,终于深刻地认识到:自己虽然有出色的管理和经营才能,但对技术却是一窍不通。为此,他以重金从国外聘请了工程师,委托工程师解决一切技术问题。从此,王永庆的企业摆脱了“山重水复”的困境,走上了“柳暗花明”的未来。
世上只有绝望的人,但没有绝望的处境。不论你现在的处境多么恶劣,遇到的灾难多么沉重,你都不要悲伤,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自暴自弃。因为天下的事往往并不像当事人想像的那么糟糕。失败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机会。关键是这个时候,要能像王永庆那样把握改变人生的机会。
1990年,温州人李汝龙怀揣2万美元远赴法国创业,可是因为语言不通、身份不合法让他吃尽苦头。他靠制作皮包辛苦积攒的20多万法郎在西班牙被人以办合法身份为由骗得精光。此时,李汝龙的小姨和两个儿子也到了法国,因为找不到工作,7个人蜗居在9平方米的房间里,那种走投无路的滋味,只有有过经历的人才能体会。
温州人创业时既可做老板,也可睡地板,正是这种温州人的坚韧,支撑着李汝龙站起来,同时寻觅着新的机会。后来,他找到了机会,将西班牙人用剩下而扔弃的材料拿来制成腰包,没想到生意出奇的好,没过多久李汝龙又赚了不少钱。可他还没来得及高兴,又遭一伙西班牙歹徒抢劫,损失了7万法郎,这是当时他的全部家当。
突如其来的打击还是没有使李汝龙倒下,而是振作精神,重新再来。有一次,他看准机会进了一种款式不错的皮包,并在香港找到了一个生产基地负责生产。从此,他的货源从香港源源不断地过来,最多的时候,包了整架的飞机来运输。每一次到货时,他那36平方米的店铺里,顾客们就挤得水泄不通,运货的面包车一到,顾客们就蜂拥而上,直接到车上去抢,连警察都以为发生了哄抢事件急忙赶来。
这种包的利润非常可观,每只纯利达到20法郎,而成本才10法郎左右。1个集装箱进来,下次就是3个集装箱,再下次就是9个。李汝龙因此完成了几千万的积累。
如今的李汝龙在西班牙的产业已从单纯的箱包贸易转变成为综合性贸易,还进入了西班牙的运输业,并顺利成为西班牙运输业中的第三大公司的指定供应商之一。并在中国东莞建立了大规模工厂,在西班牙建立了首家中国商品批发市场,拥有多个国际名牌的生产权,在中国投资了近7亿元的房地产项目……
谈到成功,李汝龙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失败,其实失败也是财富,能够让坚强的人从失败中迅速站起来。”
诚言,失败乃成功之母。现在,有这样一个经典的说法,一个失败者不一定能转变成一个成功者,但是一个成功者,曾经一定是个失败者。由此可见,失败好比成功道路上的“出天花”,如果能够挺过去,前面就是金光大道了。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柳市的一部分农民开始了低压电器的生产。而另一些人则负责把这里生产的低压电器销往全国各地。从开始的几个人到几十人,从几十人到几百人、几千人、几万人,最多时达到十万人。郑晓超当时就是这支大军中的普通一兵。
郑晓超在多年的供销生涯中,总是选择一些质量信得过的产品,尽可能将好产品推销给用户。然而当柳市的低压电器一次次被《人民日报》等全国媒体曝光,郑晓超感到双肩沉甸甸的,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痛!痛定思痛,郑晓超决定自己来生产出质量顶呱呱的产品,让继续跑供销的温州人能够挺起腰杆。
不久之后,低压电器生产厂家林立的柳市镇,悄悄地挂出了一个牌子--乐清永固金具厂。在当时许多厂家设备普遍落后的条件下,郑晓超倾其所有,从柳市信用社贷了款,从东北购进了大型设备。然后,郑晓超和股东们既当工人,又当技术员,通过技术攻关,终于生产出了第一批产品,送到国家有关部门鉴定,质量完全符合国家标准。
为了吸取因为产品质量低劣而被拒绝的失败教训,郑晓超认识到,产品质量和发展自己的品牌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为此,他们响亮地提出了“一切为产品质量服务,一切为用户着想”、“创造永固自己的品牌”的口号。
1990年,由国家六部局组成的打击假冒伪劣队伍进驻柳市。这次风波,使乐清的很多企业再也抬不起头来。而永固金具厂却因为重视质量得到了政府的扶植,销售量反而提高了,企业门口出现了排队购货的奇观,这也加快了企业原始积累的步伐。
20世纪90年代初期,永固厂生产的产品已广泛进入电力部门,占有了绝对的优势。永固厂的电力金具和热缩电缆附件产品进入80多个省市的城乡“两网”改造网络,成为指定生产企业。通过十几年的奋斗,永固金具厂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电力金具专业生产厂家之一和国家电力系统归口单位。
有人想问问不显山、不露水的郑晓超,他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其实不用问,原因就是他从创业一开始,就追求产品质量。而这正是他在当推销员的时候,因为推销了不少假冒伪劣产品而遭到失败所得到的教训。所以,当他自己创业的时候,便紧紧抓住产品质量和品牌不放松,并借此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有位作家说:“失败本来就是为扩展人的广度和深度而存在的,没有失败的人生缺乏趣味,因为失败是对人的一种丰富。”作为商人,可以这样理解这段话:“失败本来就是为锻炼商人的能力和心理素质而存在的,没有失败的经历是很可怕的,因为失败能让商人迅速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