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如同一本残缺不全的经书,所有的一切都不是完美,我们不必苛责那些完美和失败,一切随缘才是我们必须选择的道路。只要己有所得,就应该满足,凡是你做了,都必然会有所得到,只是得到多少的问题。
我们不要追求浮华的人生,那样只会自欺欺人,要想让自己逍遥自在,那就宽心海涵,并且告诉自己,很多事没什么大不了,一切随缘。
“看不开”乃人生之大忌
痛苦的根源在于看不开,看不开就会舍不得,舍不得放弃过去的,舍不得放弃失去的,舍不得放弃远去的,久久的沉浸其中无法摆脱,正是这种看不开造就了人生的悲伤,看不开是人生的消极悲伤之源。
世间最大的苦是自己看不开,让自己的心蒙尘受苦。人看开的时候,心灵之门是敞开的,什么都看清了,就不怕了。很多时候人的恐惧都因为看不清。看开了,恐惧没有了,心情就好了,一好百好,人逢喜事精神爽。在看开的时候,人的目光是盯着光明的地方,生命处于一种开放的状态并保持旺盛。“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心灵之门一关,一切都看不清了。因为看不清而充满了一种警备、焦虑的心理,自然无法积极乐观起来。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完全是两种结局,两种心境。所以当你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千万不要钻牛角尖,不妨换个角度思考,劝解自己,看开一些,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
一位年轻的企业家事业很成功,对家里毫不顾念。几乎得到了一切的企业家对所得到的仍然不满意,觉得上天应该给自己更多。有一天,经妻子一再恳求,他带着妻子和儿子到野外去兜风。谁知中途车子出了意外,跷在悬崖上千钧一发。面临生命危机,全家人前所未有的团结,用尽所有的智慧,终于脱险了。脱险后的企业家好像脱胎换骨了一般,他觉得一切都满足了。对爱人、对孩子、对所有人都充满了爱心,每一天都过得很开心。
正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个“福”字其实是经过大难的人自己给自己的,他对人生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大难之后,看开了,人的生命状态从一种狭隘的、关闭的状态转化为一种积极乐观的状态。看开了,人生便会充满阳光。
放下才会幸福,放下并不是放下手中的物品,需要放下的是我们的一颗心。放下了也就看开了,只有看开了,才能安闲优雅,才会感到生活的幸福,生命的美好。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种幸福,但心灵平静、心无挂碍的那种轻灵的感觉应该是一种公认的幸福。
孔子说:“富贵于我如浮云!”他不是看破,却是真正的看开。孔子并不是不在乎富与贵,他只是明白努力和成功没有绝对的因果关系,在他看来一切都是“尽人事以听天命”,希望我们尽力去追求,却不必把富与贵当作永久存在的东西”。
曾仕强说:看开不是看破。不可以看破,看破了便觉得一切是假,人生无所追求,失去了竞争的原动力,其结果不是洒脱而是消极;又不可以看不开,否则在人生中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即使眼下成功了,未来也不能走远,因为人生不可能没有挫折。
每个人都会多多少少有些贪婪。好奇与利益会使一个人看不到眼前的美好,却使人奢求曾经错过的东西。我们常说:“失去了才懂得珍惜。”为何不把平常的错过看得淡一些呢?如果让你选择大海与小河,你会如何呢?也许你会选择波澜壮阔的大海,这意味着你要错过有无限淡水、静谧安详的小河。但你无需悔恨,每个路都有各自美妙的结果。
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你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所以,创伤是一种历练,而不是惩罚,不要为自己遭受的挫折、创伤而贬低、否定、惩罚自己;重新整理心情和人生,带着这种创伤留下的疼痛和成熟继续上路。
错过爱情,我们学会了爱;错过成功,我们学会了拼搏;因为错过,我们学会了珍惜;因为遗憾,我们学会了抓住机遇……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创伤是一种历练,而不是惩罚,不要为自己遭受的挫折、创伤而贬低、否定、惩罚自己;重新整理心情和人生,带着这种创伤留下的疼痛和成熟继续上路。
我们常常安慰别人说:“人生是没有圆满的。”你不能得到一切。你永远不会是最幸福的人。然而,谁说人生是没有圆满的呢?我们所拥有的,是另一种圆满。
我们从遗憾中领略圆满。没有分离的思念,怎能领略相聚的幸福?没有经历过被出卖的痛苦,怎会领略忠诚的可贵?没有品尝过失败无奈的滋味,又怎会体会成功的喜悦?没有遭遇病魔的袭击,怎能体会健康对人的重要?在纷纷扰扰人世间,能够拥有,能够相聚,彼此忠诚,长相厮守,不正是一种圆满吗?
凡事懂得看开是一种大智慧。在很多事情上,我们应该知道适可而止,量力而行,不要过于执著的追求那些高不可攀的目标,及时放下,这种放下并不是畏难,也不是退缩,而是更为务实地寻找更为切合自己实际的目标。当我们把那些好高骛远的目标抛弃以后,我们会切实地感受到心灵的轻松的幸福,这是为我们更好的前行准备的最好的礼物。在物欲面前,我们一定要时时提醒自己,要勇于放下,欲望是个无底洞,不要被欲望的黑洞吞噬淹没。
率性而为,活出真我
一个人活着的目的不是要让别人认可,而是发现、创造和享受自己的快乐,享尽人生的年华,这才是一个人的真实价值所在。
一个人率性而为,不仅可以使自己过得轻松愉悦,也可以感染周围的人,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提倡按他人的标准生活,为取得他人的认可而活,使人们追求所谓社会价值的实现,可以说是整个社会文化模式所塑造出来的人生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使人们放弃自己人性的快乐,而去追求他人的认可,成为其他人评价、态度和脸色的奴隶或木偶,被他人的行为所控制。
按照别人的标准生活的结果,必然会使一个人莫衷一是。因为他人或社会的标准是千奇百怪的,满足了这种标准,就不能满足另外一些标准,得到了这一部分人的认可,就会失去另一部分人的认可。一个人不可能满足周围所有人的要求。
树立榜样,表扬、赞美与奖励,批评、指责与处罚,是整个社会文化的行为模式,但它仍然是一种愚昧、落后、腐朽的社会文化模式。作为个人,我的思想,完全没有必要受这个模式的控制。只要我们愿意,我们完全可以按照我们自己喜欢的模式去思想,率性而为,没有必要被社会,被他人像赶牲口一样地赶着跑。
“率性之谓道”是《中庸》三句教中的第二句,它是顺着“天命之谓性”而来的。所谓“率性”是指天所命于人之性,使人对于日常事物皆能合乎当然的规范。在《中庸》的作者看来,人只要能遵循天所赋予人的人性,也就能够合乎自然之理,这是人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应该选择的道路。
当一个人率性而为的时候,他自然就会从实质上去理解别人,尊重别人,而不是简单地去按照别人的标准做,也不是简单地让别人按照自己认可的标准去做。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因这一出发点而导致的给他人带来的快乐和他人对我们的认同是自然而来的事情,但那并不是我们的追求。正如太阳照亮了地球,不是因为他想要照亮地球,而是因为他本身在燃烧。
伊笛丝·阿雷德太太从小就特别敏感而腼腆,她的身体一直太胖,而她的一张脸使她看起来比实际还胖得多。伊笛丝有一个很古板的母亲,她认为把衣服弄得漂亮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她总是对伊笛丝说:“宽衣好穿,窄衣易破。”而母亲总依这句话来帮伊笛丝穿衣服。所以,伊笛丝从来不和其他的孩子一起做室外活动,甚至不上体育课。她非常害羞,觉得自己和其他的人都“不一样”,完全不讨人喜欢。
长大之后,伊笛丝嫁给一个比她大好几岁的男人,可是她并没有改变。她丈夫一家人都很好,也充满了自信。伊笛丝尽最大的努力要像他们一样,可是她做不到。他们为了使伊笛丝开朗而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只能令她更退缩到她的壳里去。伊笛丝变得紧张不安,躲开了所有的朋友,情形坏到她甚至怕听到门铃响。伊笛丝知道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又怕她的丈夫会发现这一点,所以每次他们出现在公共场合的时候,她假装很开心,结果常常做得太过分。事后,伊笛丝会为这个难过好几天。最后,不开心到使她觉得再活下去也没有什么道理了,伊笛丝开始想自杀。
后来,是什么改变这个不快乐的女人的生活呢?只是一句随口说出的话。随口说的一句话,改变了伊笛丝的整个生活,使她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有一天,她的婆婆正在谈她怎么教养她的几个孩子,她说:“不管事情怎么样,我总会要求他们保持率性。”
“保持率性!”就是这句话!在那一刹那之间,伊笛丝才发现自己之所以那么苦恼,就是因为她一直在试着让自己适合于一个并不适合自己的模式。
伊笛丝后来回忆道:“在一夜之间我完全改变了。我开始保持率性。我试着研究我自己的个性,自己的优点,尽我所能去学色彩和服饰知识,尽量以适合我的方式去穿衣服。主动地去交朋友,我参加了一个社团组织——起先是一个很小的社团——他们让我参加活动,把我吓坏了。可是我每一次发言,就增加了一点勇气。今天我所有的快乐,是我从来没有想到可能得到的。在教养我自己的孩子时,我也总是把我从痛苦的经验中所学到的结果教给他们:不管事情怎么样,总要保持率性。”
《易经》中一有句话说得好:“安其心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宇宙之大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相同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以宇宙为空间,在自己的支点上站得住。率性而为是一种自守,以宁静的心态面对纷呈的生活,以平常的心态对待不平常的事情,以安静的心态对待嘈杂的外界,以平和的心境处理世态的炎凉。“无欲自然心如水,有营何止事如毛”,在欲壑难填、混沌纷扰的世界,保持一份清心寡欲的高洁。
率性而为,不是自暴自弃,享乐现在,而是充分利用时间,去学习,去提高,去休息,去娱乐,去享受无论是数字、文字,还是音乐、画作,抑或是图像、友情带给我们的各种快乐。
率性而为,不是放任自己的过失,而是用于面对过去,面对失败,无视那些失败带来的自卑感,以自己最强的自信心迎接未来的挑战。
率性而为,不是一味的向往美好未来,而是做好迎接未来的各项准备。
率性而为,不是安于天命,不思进取,而是刻苦用功,不畏困难,无视那些不理解的目光,以自己最大的能力奋发向上。
率性而为,不是肆意妄为,不是懒惰无为,而是向着自己的理想,努力拼搏,无视那些挫折、困苦、失败,以自己最大的努力向理想前进。
冲动是魔鬼,心平气和最心宽
冲动是一只会吃人的老虎,咬了别人的同时,也会伤了自己。心平气和则是化解冲动,控制魔鬼的法宝,利人又利己。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因芝麻大小事而大发雷霆,因一句半句闲言碎语而怒发冲冠,甚至由于对方一个不经意的表情而不依不饶的种种情况,都是冲动。其实,冲动者并无恶意,只是让冲动冲昏了头脑,殊不知冲动过后才后悔万分。所以从根本上讲,受害最大的还是冲动者本身。
“冲动是魔鬼。”不要因别人脾气暴躁而生气,不要因悲惨的事而沮丧。冲动的直接触发是一个“躁”字:急躁,浮躁。千百年来,古人对医治“躁”病妙法良多,比如:“安详是处事第一法”,即不急不躁是处理事物的第一等方法;“多躁者,必无沉潜之识”,即过分浮躁之人,一定没有深刻的认识;“处事最当熟思缓处”,告诉人们遇事进行处理,最佳做法是深思熟虑和延宕一下再办。“逆境顺境看襟度”,这“襟度”就是涵养,有涵养好,涵养过人尤好。“世上闲言碎语,一笔勾销”,这就是良好的心态,心平气和,就不会去计较鸡毛蒜皮羊杂狗碎之事。
冲动是你经历挫折的一种后天性反应。你以自己所不欣赏的方式消极地对待与你的愿望不相一致的现实。水受到激发,就会泛滥;火受到激发,就会漫延;人受到激发,就会作乱。在激发怒气的情况下,君子也会变成小人。
过度的冲动是愚蠢的。毕达哥拉斯:“愤怒以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当受到侮辱或攻击时,冲动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它只能使你陷入社交的困境。由于情绪失控,头脑不清醒,就更难达到摆脱困境的途径。唯一可取的是保持冷静,冷静是一种积极的、由静转动的心理活动过程。冷静,能使自己客观地从对方的攻击中寻找出他的不符合事实、不近情理之处,抓住他的弱点,分析他的目的,然后采取对策,加以揭露,予以反击,使自己从劣势转为优势,转危为安。冲动就是玩火自焚,既烧灼了自己,又伤害了别人。“一失足成千古恨”,因为平平常常的小事而冲动,造成更大的失败,是最令人痛心、后悔的事。
有一则古老的寓言,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有一个年轻的农夫,划着小船,给另一个村子的居民运送自家的农产品。那天的天气酷热难耐,农夫汗流浃背,苦不堪言。他心急火燎地划着小船,希望赶紧完成运送任务,以便在天黑之前能返回家中。突然,农夫发现,前面有一只小船,沿河而下,迎面向自己快速驶来。眼看两只船就要撞上了,但那只船并没有丝毫避让的意思,似乎是有意要撞翻农夫的小船。
“让开,快点让开!你这个白痴!”农夫大声地向对面的船吼叫道,“再不让开你就要撞上我了!”但农夫的吼叫完全没用,尽管农夫手忙脚乱地企图让开水道,但为时已晚,那只船还是重重地撞上了他的船。农夫被激怒了,他厉声斥责道:“你会不会驾船,这么宽的河面,你竟然撞到了我的船上!”当农夫怒目审视对方小船时,他吃惊地发现,小船上空无一人。听他大呼小叫、厉声斥骂的只是一只挣脱了绳索、顺河漂流的空船。
在多数情况下,当你责难、怒吼的时候,你的听众或许只是一只空船。那个一再惹怒你的人,决不会因为你的斥责而改变他的航向。怒气有时候会自己溜走,稍稍耐心地等待一下,不必急着发作,否则会惹出更多的怒气,付出更多的代价。
面对事情,心平气和方能化解一切矛盾。人生路上会遇到许多不如意的事,磕磕绊绊也少不了,是心平气和的去化解还是怒气冲天的去对待,往往一件小事就能决定今后的命运如何。有一位著名的女作家说:“人总是有缺点的,但是你要尽量往一个人的好处看,慢慢你就会觉得,那些缺点也都是可原谅的。”
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奥赛罗》中的主人公奥赛罗就是一个心眼小又缺乏自控力以致酿出人间悲剧的一个典型。他听信小人谗言,冲冠一怒,回到家中不问青红皂白地把自己的爱妻一剑送入黄泉。及至觉悟,已为时晚矣。痛不欲生的奥赛罗自尽身亡。如果当时奥赛罗稍冷静下来,多一个宽容的心眼好好想一想,对事件有一个理智的估计的话,就不会做出这样的非理智的事情了。
冲动,实在是缺乏涵养、心态不良的一种折射。人既然有理性,干嘛让冲动的魔鬼从薄弱处跳出来。其实,魔鬼是扯着你的心跳出来的,等它安顿下来,留下的只有你心灵的疼痛,而每一次疼痛,必是每一次损伤,对健康对素质对人格对生命的损伤。切记,日常生活中不要冲动,没什么大不了的事。
两个旅行中的天使到一个富有的家庭借宿。这家人对他们并不友好,并且拒绝让他们在舒适的客人卧室过夜,而是在冰冷的地下室给他们找了一个角落。当他们铺床时,较老的天使发现墙上有一个洞,就顺手把它修补好了。年轻的天使问为什么,老天使答到:“有些事并不象它看上去那样。”
第二晚,两人又到了一个非常贫穷的农家借宿。主人夫妇俩对他们非常热情,把仅有的一点点食物拿出来款待客人,然后又让出自己的床铺给两个天使。第二天一早,两个天使发现农夫和他的妻子在哭泣,他们唯一的生活来源——一头奶牛死了。年轻的天使非常愤怒,他质问老天使为什么会这样,第一个家庭什么都有,老天使还帮助他们修补墙洞,第二个家庭尽管如此贫穷还是热情款待客人,而老天使却没有阻止奶牛的死。
“有些事并不象它看上去那样。”老天使答道,“当我们在地下室过夜时,我从墙洞看到墙里面堆满了金块。因为主人被贪欲所迷惑,不愿意分享他的财富,所以我把墙洞填上了。昨天晚上,死亡之神来召唤农夫的妻子,我让奶牛代替了她。所以有些事并不象它看上去那样。”
有些时候事情的表面并不是它实际应该的样子,我们愤怒了,冲动了,但过了一段时间,情况又发生了变化,所以许多事要弄清楚了再来发怒也不迟,而在你弄清楚的过程中,怒气也渐渐地消失了。
化解冲动,须从生活方式上解决问题,培养理性控制力,培养良好的心态,做到心平气和。“心平”是指内心的平静,无非分之欲望,拥有一颗平常心。“气和”指气血调和,是安静稳重的状态。只有“心平”,才能“气和”。“心平气和”是一种心态,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宽容,是一种修养。
当一个人不能“心平气和”的时候,对事物就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看什么都不顺眼,变得狭隘自私,牢骚满腹,容易冲动。因为不能心平气和的人就会对人、对事抱有偏见。这样的人的生活经常会漂浮不定,经常会麻烦缠身。失去的比得到的要多得多。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就是越想得到越得不到。越得不到心情就越难以平静。
如果做到了“心平气和”就能够客观地看待事物,就能够平静地看待生活,就能够换位思考。就能够遇乱不惊。养心、养气才能健康,此乃养生之道。心平气和的人表现出的涵养和稳重是其身心健康的表现,是其气质风度的展示,是其稳重成熟的流露。其镇定自若是一种令人折服的胸怀。
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人们要想做到“心平气和”实际上是很不容易的。很多人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不顺心而变得心浮气躁,心慌意乱,甚至迷失了生活的方向,还有人悲观厌世。这些都是很遗憾的事情。是必须要用“心平气和”的心态去调节的事情。用宽大的胸怀去接纳生活给予我们的一切吧,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人们在顺利的时候,做到心平气和不难,难的是在不顺利的逆境中,如何能够做到“心平气和”。这就需要修养,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做到看似容易的“心平气和”。做到了对人、对己都有好处,做不到对人、对己都不利。利人利己的事何乐而不为?不论多么困难,心若在,梦就在。没有过不去的坎。
学会减法思考,营造简约生活
佛语说“有求皆苦”,人之所以痛苦,是由于所求太多、太繁杂。作为凡夫俗子,我们虽然做不到“无求自安”,但是起码可以采取“减法”——当自己痛苦的时候,不妨给人生做减法,让生活尽量简单化。生活太过复杂,反而让自己被控制住了。
近几年来,欧美发达国家许多有识之士提倡“慢生活”。强调人们要把握一定的生活节奏,有劳有逸,有张有弛,过简约的生活。而不是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满满的,要给自己留下一些“腾挪”的生命空间,不要总是为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完成该完成的事情而感到焦虑,也不要永远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休息时间放在次要位置。
城市生活叫人们无法止步,人们一直生活在持续的加法中,好,还要更好,多,还要更多。其实生活的幸福感并不能完全借由物质的丰裕程度来衡量,拥有更多的财富,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车子,未必能带来更多的幸福。常常因为拥有得太多,生活太过复杂,反而让自己给控制住了。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的生活方式不是“慢节奏”,而是“快节奏”。他们给自己定下过高甚至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为实现目标牺牲了休息时间和兴趣爱好。“流汗又流血,拼劲又拼命”,不惜透支生命和健康,以至处于亚健康状态甚至“过劳死”的边缘。有资料表明,近几年,我国心血管病的发病率急剧上升。特别是中青年冠心病死亡率呈“陡坡”上升趋势。究其原因,生活节奏过快、工作压力过大、生活方式欠健康是主要因素。
生活是需要做减法的,那是一种让生活尽量简单化的状态。说白了,生活要求太高,一旦复杂起来,碳的排放量就会多了很多,生活要不折腾,越简单越好。上升到精神层面,就是要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懂得化繁为简、享受幸福的能力。当然减法生活也不是一味简约、简单、甚至简陋,而是要寻求一种让生活舒服的适度节制,是用减法来平衡生活,“用减法平衡生活,顺应人体生物钟节律,慢慢享受生活,还生活一个真实状态。”
杨澜在她18年的电视生涯中,前15年一直在做加法。当她做了主持人,就问导演能否让自己写台词;写了台词,就要求导演让自己做一次编辑;做完编辑就问主任自己能否做一次制片人;做了制片人,就想能否同时负责几个节目;负责了几个节目,就想能否办个频道。她就这样一直做着加法,“加”到后来创办了阳光卫视。
2000年杨澜在香港创办的阳光卫视,由于最初的策略、定位有偏差,遭遇到挫折。她经过冷静的思考,豁然明白,自己的优势可能只有一两项,人生中也不可能什么都能要。于是她在做完一系列的加法后,开始了人生的减法。
杨澜说她需要一个平衡的生活,学会减法恰好能给她这种平衡。因为学会了减法,所以生活找到了平衡,更找到生活的幸福所在。
今天她把自已定位于一个懂得市场规律的文化人,一个懂得和世界交流的文化人。在做好主持工作的同时,积极从事更多社会公益方面的活动,让自己的心灵平静而幸福。
如果我们把“慢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强计划性,安排好自己的工作,清除掉过高的追求目标和耗时项目,科学地支配时间,从容地休息和运动,无论对提高工作效率还是保障身心健康都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原晓娟,一个已离我们而去的才女。在她短暂的生命里,曾参与创办《婚礼》杂志;参与创办《信息与家庭·美食》,任主编;参与创办时尚集团第15本杂志《美食与美酒》,任编辑部主任。她以“鼠尾草”为笔名,在新浪及搜狐网上创立的博客“花花世界”受到广泛欢迎。2006年11月,“花花世界”参加德国之声全球博客大赛评选,获得“国际最佳博客”和“中文最佳博客”奖。此前,她曾参加新浪博客大赛,获得最佳私人日志一等奖。
她很优秀,并执著于完美,一刻不停地追赶成功的背后,其艰辛是可想而知的。她不停在为人生做加法的时候,却让她失去了最为可贵的——34岁时,她被医院确诊为胃癌晚期。
工作超时、压力超载、身体超负,不仅得到的来不及享受,反而会如鲜花凋谢般,早早的毁掉了自己的健康。也许我们都还健康着,所以忽略了很多东西,其实,生命有时很脆弱,一不小心,就被它轻易背叛了。
其实,人生不能太满。太满便没有空间去享受生活,过简单生活,主动摒弃一些东西是种成熟的心态,那是因为我们知道自己要什么而不要什么了。不想做的事情拒绝,不想交的朋友舍掉,不想挣的钱不要……还原生活的本真,真实体验生活中的自由、轻松和属于生命自身的意义。有节奏地适当放慢脚步,给生活多做减法,生活才会从容,身心才会舒畅。
减少并不意味退步,只是做了合理的减法,化繁为简了。化繁为简做减法也不是懒惰的不思进取,而是主张剔除生活中可有可无的负累,不被名利所左右,不被物欲所驱逐,不让生活终日忙忙碌碌,不让健康跟不上我们的步伐。
世中的态度,微笑着面对生活,相信它会赋予我们更绚丽多姿的人生。放慢节奏,从容生活,才有可能创造健康、辉煌的人生。如果我们能掌控生活的速度,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放下,什么时候要加快脚步,什么时候必须驻足,什么时候又该跃起,我们就不会因为一路快跑追赶而忽略了道路两旁美丽的风景和本该细细品尝的生活况味,也不会因为忘了停下脚步而错过了身旁关怀的眼神和暖暖的爱意。如果,你同意生命中有比急着完成某件事还更重要的事情,就请放慢脚步,倾听内在的声音,给你的生活做减法吧。
乐观一点,这一切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
尼采说:“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一个受苦的人,如果悲观了,就没有了面对现实的勇气,没有了与苦难抗争的力量,结果是他将受到更大的苦。”世界上的每一件事情,若要改变它,则在于你怎样看它。对半杯水而言,有人叹它只剩半杯,也许另一个人会说它还有半杯。对一座山而言,有人认为山脚是山的起点,是想要攀登顶峰的必经之路;但同样也有人认为,山脚是山的最低处,是山的“谷”,爬不出的谷。
在人生的旅途上,谁不是一路刀光剑影艰难前行呢?谁不是风雨兼程日夜奔波呢?谁又没有面临过逆境呢?其实,很多困难和逆境只存在于你自己的心中,你只需要乐观一点,大胆地打破自设的心理牢笼,你会发现很多事本没有想象的那么难。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不管你是谁,记住一句话:人生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太晚,关于过去,都是浮云,关于未来,都是未知。我们没有时间纠结过去停滞不前,也无法预测未来的路,能做的只能一步一步往前走,深一脚浅一脚,不知道还会发生什么事情,也许是鲜花和掌声,也可能是狂风暴雨,无法得知。但是,我们务必要做好心理准备以防面对随时会出现发生的一切,特别是在灾难不请自来时,我们要学会乐观一点,接受一切,坦然面对。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旅人,某日行至险峻山道,不慎失足跌下山崖,空谷山风刮耳而过,求生的本能让他抓住了一根悬于崖壁的枯藤,幸免于糊涂摔死。正当他惊魂未定之际,天哪,顶上一只硕大的山鼠正在啃噬那一根救命藤,底下是一片“深不知几千几万尺”的漆黑,恐惧让他闭上了眼。但他是个勇敢的旅人,从小受过最优秀的训练,恐惧只是在一瞬间袭过他的全身,紧接着他便开始正视自己的处境,环顾四周,无处落脚。他想:对一个钟情于山水的人来说,这未尝不是一个好的归宿,至少人生的最后一刻也活得相当刺激,而奔波一生所求的不过于此。如此,他便悠然起来,甚至对旁边一株红得亮丽妖艳、几乎与他的窘迫境况形成反讽的野莓产生了兴趣。“将死而尚有秀色可餐,岂不快哉!”就在他准备品尝这人生最后的滋味时,奇迹竟然出现了:伸手间,蓬松的野莓枝叶下,一块足以立身的山石突兀而出……
如果把困难比喻成一座山,你躺在山下哀嚎,那么山将高不可攀,你永远无法抵达,因为你一直在仰视它。所以要想战胜困难,就无需顾盼,只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往上登山,相信自己。一路上将有流泉飞瀑、虫鸣鸟唱为你伴奏,还有翠树红花、紫岚白云与你同行。哪怕山路蜿蜒,崎岖跌宕,你又何所惧?
很多时候,人并没有那么轻易陷入绝境,自断其路的是我们悲观的心。古人云:“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可见,人是自烦自扰的动物。假如我们像那位旅人一样,能够适时适地换一种想法:“人生无非几十年,有花堪折直须折”,好一种人生境界,潇潇洒洒来去无牵挂,岂不痛快哉!否则将是“人生无非几十年,赤膊拼将阎罗去”,那又是另一种壮烈慷慨,酣畅淋漓,胡不为?
没有谁是天生的弱者,但是为什么大多数人不能成为强者呢?为什么很多强者在逆境的漩涡中苦苦挣扎而毁灭或无奈地走向平庸了呢?成为强者和沦为弱者的分别在于——是否能够乐观地应对一切,尤其是逆境。一个人无论遭遇怎样的逆境和厄运,一定不能轻易绝望、掩埋自己的理想。要知道当你渴望并且付出努力想要战胜一切的时候,整个宇宙都会为你开路。
有一位日本武士,名叫织田信长。有一次,在面对实力比他的军队强十倍的敌人时,他决心打胜这场硬仗,但其部下却表示怀疑。织田信长在带队前进的途中让大家在一座神社前停下。他对部下说:“让我们在神面前投硬币问卜。如果正面朝上,就表示我们会赢,否则就是输,我们就撤退。”部下赞同了织田信长的提议。织田信长进入神社,默默祷告了一会,然后当着众人的面投下一枚硬币。大家都睁大了眼睛看——正面朝上!大家欢呼起来,人人充满勇气和信心,恨不能马上就投入战斗。
最后,他们大获全胜。一位部下说:“感谢神的帮助。”织田信长说道:“是你们自己打赢了战斗。”他拿出那枚问卜的硬币——硬币的两面都是正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你要想赢得人生,战胜一切,就必须乐观再乐观,否则你很快就会被沮丧、自卑、抱怨磨灭意志,而你的人生很有可能被失败的阴影遮蔽了它本该有的光辉。
有些困难其实根本没有想像中那么巨大。如果我们能用积极的心态从正面看问题,乐观地对待人生,乐观地接受挑战和应付麻烦,很多问题将不是问题。因为,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如果每天陷在对困难的恐惧当中,那不用死神来召唤你,自己就把自己吓死了。
我们拥有的很多,却什么也带不走
人的一生,无论成功失败,无论富贵贫穷,无论善恶,死亡后,也只能化为一缕青烟、一捧灰骨,以及墓碑上,简简单单的名字。
人生就是一段旅途,生和死分别是这段旅程的起点与终点。人生的路,重要的不是拥有什么,到了旅途的终点,什么也带不走。人生路,重要的是经历、心境与感悟,很多事没有什么大不了。
常常听到周围的人抱怨,活着真累,做人有太多的愁苦忧烦。的确,因为无穷无尽的欲望总难以满足,失望与忧伤时常向我们袭来。为了生活得更加美好,许多人又不得不四处漂泊,流着汗默默辛苦地工作。尽管如此,困惑与烦恼依然与我们结伴同行。而通往幸福的道路更是扑朔迷离,我们在莫测变幻之中倘若没有足够的聪明才智权衡利弊得失,就可能会在不经意中摔跟头。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欲望,人的欲望又是永无止境的,俗话说:“猛兽易伏,人心难降;溪壑易填,人心难满。”而生活所能提供给欲望的满足却又总是有限的,于是因为欲望多多,不少人虽然每天食有鱼穿名牌住靓宅行有车,但是依然体味不到生活的欢乐。人生之祸又大多是由于不知足引起的,唐人李群玉在《钓鱼》一文中如是说:“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钻钩。”当今世上那些贪食贪财之人,还不是在欲望的钩子上败走麦城?更有甚者,对钱财对权位对美色贪得无厌,从而肆无忌惮地用不法手段攫取,以至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弄得身败名裂甚至误了卿卿性命。
正如道家鼻祖老子在《道德经》所言的:“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矣。”
在爱迪生七十多岁的时候,一场大火把他几十年的财产包括房屋烧的一干二净。他的儿子在失火的时候,四处寻找他的父亲。终于在不远处看到了爱迪生。火光映着爱迪生苍老的脸,他的白发和胡须在火光中随风飘动,他默默地注视着无情火苗吞噬着自己多年的心血,他的儿子要把他拉开,爱迪生却对他儿子喊道:“快去叫你母亲来观看这罕见的场面吧!恐怕她以后再也没机会见到这壮观的景象了,让我们的过失都被烧得一点不留吧!真好,让我们有了重新开始的机会。”一年后,他的又一项重要的发明留声机问世了。
智者如爱迪生那样的人,对得失淡然视之,没有什么是大不了的。因为失去的永远不会再回来,得到的也不可能永远是自己的,轻松快乐地生活,努力地为事业奋斗,何乐而不为呢?愚者心中背负着太多的包袱——金钱,地位等东西,所以生活得很累,得到的他们怕失去,没得到的他们想得到,使自己成为名和利的奴隶,永远无法快乐。
有一位青年,老是埋怨自己时运不济,发不了财,终日愁眉不展。
这一天,走过来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问:“年轻人,为什么不快乐?”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总是这么穷。”
“穷?你很富有嘛!”老人由衷地说。
“这从何说起?”年轻人问。
老人反问道:“假如现在斩掉你一个手指头,给你1千元,你干不干?”
“不干。”年轻人回答。
“假如斩掉你一只手,给你1万元,你干不干?”
“不干。”“假如使你双眼都瞎掉,给你10万元,你干不干?”
“不干。”“假如让你马上变成80岁的老人,给你100万,你干不干?”
“不干。”
“假如让你马上死掉,给你1000万,你干不干?”
“不干。”“这就对了,你已经拥有超过1000万的财富,为什么还哀叹自己贫穷呢?”
老人笑吟吟地问道。青年愕然无言,突然什么都明白了。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早上醒来发现自己还能自由呼吸,你就比在这个星期中离开人世的人更有福气。如果你从来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危险、被囚禁的孤寂、受折磨的痛苦和忍饥挨饿的难受……是的,想想这些,还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有的人总是感觉自己不快乐,没有别人那么潇洒,没有别人自由自在,没有别人那么有钱,拥有的比别人少。可是我们不是也像那个青年一样吗?我们有健康的身体,我们有良好的素质,我们有丰富的知识,我们有独特的想法,我们哪点比别人差呢?我们哪点比别人贫困呢?虽然没有别人那么潇洒,但我们可以活得踏踏实实;没有别人自由自在,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和提高;没有别人那么有钱,我们也不会陷入灯红酒绿之中;没有别人那么多的关系网,更能少玷污自己纯洁的心;一样的朝阳,一样的天空,一样的人们,我们不比谁差,我们一样富有!人生中总是有许多不如意,成功的路上也会有许多的坎坷,但只要我们的心中充满快乐,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我们拥有的已经足够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