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布袋和尚曾作有一首《手把青秧》诗,诗歌道出了“退步原来是向前”的道理,诗云:“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随缘要知宽忍,做人要知进退,“退步原来是向前”不仅能使你少欲知足,还能够使你过得平安幸福,获得一种人生的新境界。
心宽天地广,世界只在一心间
“世路崎岖,人情反复。行去不远,需知退一步之法,行去得远,务加让三分之功。”人世间的人情冷暖变化无常,人生道路也是崎岖不平的。心宽,天地就广,世界只在一心间。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别人的同时,你也在给自己的心灵让路。
人生在世,会遇到各种纷繁芜杂的问题,怎么样来处理这些问题,这才真是个问题。一个人最可怜的是无知,最可悲的是浅薄,最可贵的就是有一颗宽容的心。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襟。一颗宽容的心,需要的就是宽广的胸襟。宽容是人生的大智慧,能够修身养性,安身立命。
人的认知能力有限,对很多事情往往不能看得全面透彻,于是难免会心存偏见,被偏见所蒙蔽。所以,要想根除偏见,就要首先根除狭隘的思想,放宽自己的事业。只有远离偏见,才有人与内心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宽容别人,其实也是给自己的心灵让路。
一个人含冤入狱,他的牢房特别的狭小,住在里面很拘束,不自在又不能自由的活动,加上又是含冤的,他的内心充满了愤恨与不平,倍感委屈和难过,觉得住在这么一小间牢房里简直就是人间炼狱。他每天就这么怨天尤人愤愤不平地过着,每天都让他觉得是一种折磨,他每天不停地在抱怨命运对他的不公。有一天,这间小小的牢房里飞来一只苍蝇,嗡嗡叫个不停,到处乱飞乱撞,他想:我已经够心烦的了,再加上这只讨厌的苍蝇,实在是一分钟都难待下去,所以,他要把这只苍蝇捉住扔出去。他小心翼翼地去抓苍蝇,无奈苍蝇太灵敏,他费尽心机都没能抓住,他不由得感叹,自己的牢房真不小 ,居然连一只苍蝇都抓不到,可见这里蛮大的嘛。
由此我们悟出一个道理,原来心中有事世间小,心中无事天地宽啊。胸襟宽阔的人,纵然住在一个狭小的牢房里,亦能转境,把小小牢房变成大千世界;一个心量狭小、不满现实的人,即使住在摩天大楼里,也会感到事事不能称心如意,所以啊,我们不要计较环境的好与坏,而是要注意内心的力量与宽容。
人生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所走过的路,所经历过的事都是没有办法去改变。唯有能改变的就是改变自己的心态,以一颗宽容之心来对待所经历过的人和事。有一句话:上天是很公平的,给了你美貌,也给了他人才智。人生苦短,不要与生活计较,不要看重得失。得与失只是一个过程,只是生活的一种态度。如果你在乎了,就会得到和失去;如果你看淡了,心宽了,就没有得到与失去。
清代中期,当朝宰相张英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毗邻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京城,要张英出面干预。这位宰相到底见识不凡,看罢来信,立即做诗劝导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母见书明理,立即把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事情就是这样: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经历太多的挫折,走了太远的路,人的心灵和身体都有许多灰尘,这时候,我们就应该学会自己打扫,拂去尘埃,放宽心态,使黯然失色的心灵闪光,使自己焕然一新。把一些无谓的痛苦扔掉,毕竟今天会过去,明天又是崭新的一天。如果紧紧抓住不快乐的理由,无视快乐的理由,心永远放不开,我们的心就不会感到舒服。因此我们要学会宽容,学会放下,分享别人的快乐,心有多宽,天地就有多宽。
哥德有一天到公园散步,迎面走来了曾经对他的作品提过尖锐批评的评论家,这位评论家在哥德面前高声喊道:“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哥德却克己忍让,幽默地答道:“而我正相反!” 一边说,一边满脸笑容地让到一旁。哥德的忍让避免了一场无谓的争吵,也显示了自己的心胸和气量。
的生活方式。明白了这个道理,无论从哪个层面去看,都是一种进步容与忍往往是统一的。这不是懦弱,而是以退为进,在容忍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宽容是一种理性,宽容是一种智慧,它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和气度,它能反映一个人驾驭局面的能力。宽容更是一门生活的学问,懂得宽容的人也自然懂得生活,懂得宽容的人,也就懂得了快乐。用宽容的心态去生活,心变宽了,天地也会大了,心宽了,很多事情都会变得简单而轻松。
三伏天,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快撒点草籽吧!好难看啊!”一个孩子说。
父亲挥挥手说:“随时!”
中秋,父亲买了一包草籽,叫孩子去播种。秋风起,草籽边撒、边飘。“不好了!好多种子都被吹飞了。”孩子喊道。“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父亲说,“随性!”
孩子撒完种子后,发现飞来几只小鸟啄食他刚撤下的种子。“要命了!种子都被鸟吃了!”孩子急得要命。“没关系!种子多,吃不完!”父亲说,“随遇!”
半夜一阵骤雨,孩子早晨冲进卧房大喊:“爸爸!这下真完了!好多草籽被雨水冲走了!”“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芽!”父亲说,“随缘!”
一个星期过去了。原本枯黄的地面,居然长出许多青翠的小草苗。一些原来没有播种的角落,也泛出了绿意。
小和尚高兴得直拍手。师父点头:“随喜!”
“随时、随性、随遇、随缘”概括了人生中多少自然规律,多少人生智慧!一切自然随意,不为名利所扰,人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东西可以让你寝食难安、愁眉不展。心宽天地广,世界只在一心间。
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享利·福特说“如果你想拥有一个永远成功的秘诀,那么这个秘诀就是如何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执著于强硬和固执是无法做到互相理解的,设身处地为人着想才能为他人送去一缕阳光,使他人从黑暗的深渊爬起来。
所谓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用自己的人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自己希望在社会上能站得住,能通达,就也帮助别人站得住,通达。总之,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不要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别人之所以那么想,一定有他的原因,找出那个隐藏着的原因,那你就容易理解别人的难处了。偏见往往会使一方伤害另一方,如果另一方耿耿于怀,那关系就无法融洽。谅解能使原先持偏见者在感情上受到震动,导致他转变偏见。
《传世言》说:“凡一事而关人终身,纵确见实闻,不可着口;凡一语而伤我长散, 别人终身命运。”意思是:即使是亲自看到和听到的,也不要开口;一句话损伤自己风度,即使是茶余酒后的笑谈中,也不可伤言。尖锐的批评和攻击,所得的效果都等于零。相反,努力去理解对方的用意,结局会好一些。
一个社会,每一个人也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在交际过程中,人们都是以具体角色出现的。由于长期习惯于从自己角色出发来看待自己和别人的行为,就使认识带有不同程度的片面性。因为角色不同,人际间总是发生冲突,不能相互理解,造成交际障碍。要想克服这一障碍,就要进行将心比心,即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假设自己处在对方的位置上,会作何感想?这样,就会通情达理地谅解对方和行为和态度。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要将心比心。我们喜欢的别人不一定喜欢。我认为应该的,别人不一定有同感。认识一个人很容易,但是真正了解一个人却很难。不过,只要设身处地地多为他人想一想,做到换位思考,结果就大不相同了。如果你对自己说:“假如我处在他当时的困境之中,我将有什么感受?会做出什么反应?”你就会省去许多时间和麻烦,同时也可以增加许多处理人际交往的技巧。
美国直销皇后玫琳凯在谈论人事管理和人际交往时曾经讲述过她自己的一次亲身经历。
有一次,她参加了一堂销售课程,讲课的是一位很有名望的销售经理。他讲得确实很好,既生动幽默又鼓舞人心,玫琳凯非常渴望和那位经理握握手。她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好不容易轮到她和经理面对面了,经理根本没有用正眼看她,而是从她的肩膀望过去,看看队伍到底还有多长,甚至他似乎没有察觉自己正在和别人握手。一个多小时的守候等来的竟然是这种结果。玫琳凯觉得自己受到了莫大的侮辱和伤害。
后来,玫琳凯成立了自己的化妆品公司,她有很多次机会公开演讲,也有很多次机会站在长长的队伍面前,和上百位人士不停地握手。
玫琳凯说:“每当我感到疲倦的时候,我总会想起那次令我感到受伤害的情形,然后我马上会打起精神,面带微笑直视握手者的眼睛,我还会说些比较亲近的话,哪怕是几句简短的闲谈:‘我喜欢你的发型’或者‘你口红的颜色漂亮极了!’我尽可能让对方感受到我的热情和真诚。我一直在极力避免让其他的事情来打扰我。只要是和我握手的人,我都会把他当作那个时候我最重要的人。”
既然是“人际关系”,就不能只考虑自己的立场而忽视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否则你的所作所为就是“一厢情愿”。 设身处地就是一种换位思考,是一种虚拟,换句话说,“如果我是他,处在他的位置,我会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我又能怎么处理这件事情?”从字面上来看,“设身”就是假设自己是当事人本身,“处地”就是处在当事人的地位和情境。
卡耐基说:“处理人际关系,就像钓鱼一样,你想得到对方的认同,就要考虑他们喜欢什么?你有什么可以满足他们,并将他们吸引到自己身边来?你想钓不同的鱼,就要投放不同的饵。”永远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当你受伤的时候,别人的心或许也在痛。一句无心的话可能引起一场争斗,一句残酷的话可能会毁坏一个人的生活,一句及时的话可能会平复波浪,一句充满爱心的话可能会治愈别人的伤口。
为他人着想,为自己铺路。日本的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我成功的原因就是经常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你给别人留面子,别人给你做好事。你在关键的时候助人,别人也不会在关键的时候帮你,如果你见死不救,甚至是怕他东山再起对你不利而落井下石,那么,当你遇到困境的时候,别人也就隔岸观火、袖手旁观。
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可以:
多一分理解,少一点矛盾。如果只从自己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世界上那些不如意的事情都可能成为随时引发矛盾的导火线。为什么老板要求这么严格?为什么妈妈那么啰嗦?为什么他(她)会拒绝我的好心?如果你接下来的推理不再以自己为中心,把对方当作主语继续说下去,你会发现原来别人有难言之隐,有良苦用心,有为难之处,所有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多一点信赖,少一点盲目。为别人着想给对方带来的是方便、利益和愉悦,别人自然会把你当作自己人来看待,无形之中就会信任你。而对你自己而言,先前那些盲目,你的不释然、困惑、恼怒……都会因此消除。
多一分博大,少一腔怒气。也许你还会为一件事情而耿耿于怀,甚至大动肝火,但是因为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你将更加善解人意,更加细心,更加宽容,更加和善,你也会因此而心平气和,一腔怒气消散了,而同时你的人格也得到了升华。
宽容别人才能被别人宽容
宽容首先是一种胸怀。能宽容别人的人在得失面前不斤斤计较,而是以大局为重;凡事以和为贵,兼容并包,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批评。宽容是给他人空间更是给自己机会,只有宽容别人的人才能被别人包容。
一个人的心胸有多大,那么他的舞台就有多大;宽容有多少,他拥有的就有多少。宽容的人更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和尊重;宽容的人会因为谦和的姿态避免成为别人的攻击目标;包容的人有着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使自己的生活、工作、事业顺风顺水。
宽容是一种智慧,是一种以博大的胸怀为基础的智慧。不肯宽容的人也难被人宽容,听不进逆耳之言的人会成为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孤家寡人。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宽容,正是充分考虑了他人的利益,考虑了大局的利益,自己的利益也尽在其中。老子说“夫唯不争,是以不去”就是这个道理,这不正是大智慧的表现吗?
伟大的仁慈,一种博大的胸怀, 生活中,如果我们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或是其他人做错了什么事情,千万不要生气,不要发怒,而要学会宽容地对待他人。宽容是一种沟通、一种美德。生气和愤怒是人类最大的恶习之一,它是在用别人的过错惩罚自己,是一种徒劳无功的、百害而无一益的活动。因为宽容,人们能为自己消除一些烦恼,为人生增添一些色彩。对抗只能是两败俱伤,只有宽容才能获得共赢。
明朝年间,山东济阳人董笃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说家里盖房为地基而与邻居发生争吵,希望他能借权望来出面解决此事。董笃行看后马上修书一封,道:“千里捎书只为墙,不禁使我笑断肠;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两尺又何妨。”家人读后,觉得董笃行有道理,便主动在建房时让出几尺。而邻居见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样效法。结果两家共让出八尺宽的地方,房子盖成后,就有了一条胡同,世称“仁义胡同”。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人们之间有磕碰是在所难免的,我们在社会交往中,吃亏、被误解、受委屈一类的事也是经常发生。作为个人来说,没有人愿意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但一旦发生了,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宽容。宽容不仅仅包含着理解和原谅,更显示出气度和胸襟。宽容的是别人,带给自己的却是快乐。往往有时候因为你的宽容能改变别人的一生。
一个孩子由于从小父母离异,谁都不管教他,这样一来,他就经常和社会上的一些小混混搅和在一块,养成了很多不好的恶习。
一天,放学后他走到学校门口,看见路边摆了一个书摊,前面挤满了人。小孩平时很喜欢看一些图画书、故事书,于是他也挤进去看看卖些什么。原来卖的全是花花绿绿的小人书,很多都是他以前没有看过的。对于小孩来说,小人书是最吸引人的,很多人都掏钱把书买走了。这个小孩也想买一本,可是一掏口袋,发现自己没钱,身上的钱昨天花在了游戏室里。这可怎么办好呢?如果现在回家向家长要钱,再来恐怕就卖完了,他很是伤脑筋,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候,一个罪恶的念头闪进了脑海,偷!再说,以前和街头的小流氓们也偷过东西。
于是少年装作要买书的样子,拿起那本他想要的书翻了翻,趁摊主大爷找钱的时候偷偷塞进了书包里。就这样,很轻松就得手了,他转身想赶快离开,突然一个洪亮的声音响起:“大爷,他偷你的书!”刚才站在他身边的一个男生看见了他的行为,这时,小孩吓出了一身冷汗,怔在那里,脸一阵红,一阵白。
他正在那里不知所措呢,听见摊主大爷说:“哦,同学,你误会了。他是我孙子。”刚才那个男生看见是自己误会了,向大爷道歉离开了。小孩顿时有些傻眼,大爷又说:“你先回去吧,叫奶奶先做饭,我一会就回去。”他知道,大爷是帮自己解围,并告诉自己离开。可是他并没有离开,而是躲在一个角落里,直到摊主大爷收摊回家。他很想跑过去,向大爷说声对不起,可是他丧失了勇气。他知道,摊主大爷宽容了他。从那以后,少年再也没有偷东西。
多年以后,当摊主大爷快要忘记这件事情的时候,他突然收到一个厚厚的包裹,里面全是书,每本书上面都写着同样一句话:“赠给改变我一生的人。”还有一封信,信上说:“大爷,您好。我就是当年偷你小人书的那个孩子,您以无限的胸怀宽容了我,您是改变我一生的人。如果您不介意,我真想叫您一声爷爷。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偷东西,现在我有了自己的工作,为了报答您对我的宽容,我想寄一些书给您,但是这些书又怎么能够报答您对我的恩惠和宽容。”
a,驴子那 这就是宽容的力量。宽容是人和人之间必不可少的润滑剂。它和诚实、勤奋、乐观等价值指标一样,是衡量一个人气质涵养、道德水准的尺度。宽容别人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一种接受、一种爱心,有时候宽容更是一种力量。
学会宽容才能为他人送去一缕阳光,使他人从黑暗的深渊爬起来。“人非圣贤,孰人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当别人犯错时,需要我们以宽容的心态来审视别人的错误,谅解别人的无意过失,接受别人诚恳地认错。一个人的一生是漫长的,人生道路是坎坷的、曲折的,一不小心就会误入歧途。这时需要你的宽容来感化他,引领他走向正确的道路。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
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我们可以想像听到老禅师此话后,他的徒弟的心情,在这种宽容的无声的教育中,徒弟不是被他的错误惩罚了,而是被教育了。
“宰相肚里能撑船”,在与人相处的时候,我们要懂得宽容别人,因为宽容别人实际上就是宽容自己,也只有对别人宽容的人才能在遇到困难时被别人宽容。
宽忍待人,留条后路给自己
古人云:冤冤相报何时了,得饶人处且饶人。宽忍待人,是一颗博大的胸怀和一份不拘小节的潇洒。分点宽容给他人,就能留条生路给自己。
有句叫做“心如虚空”的哲语,就是劝慰人们放空自己的心怀,放下内心的渺小和顽固的主见,让自己的心境清澈透明。只有这样才能包容万物,才能洞察是非,才能明辨真伪。就像只有不装水的杯子才能装下更多的水。达到真正的心中能容万物,有人有己,有事有物,有天有地,有是有非,有古有今。这是一种有修为的境界。
从古至今,宽容就被圣贤乃至平民百姓奉为做人的准则和信条,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部分,许多懂得宽以待人的人,则被视为育人律己的光辉典范。
俗话说得好“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仇人多堵墙”。用宽容做基石,才能为自己铺上一条平坦而又景色宜人的道路。宽容他人的同时也能够获得帮助,为自己除去人生道路的坎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一切都源自人的心,心有多大,就看自己的心能不能恒定,能不能笃守,能不能宽容。
北朝北齐时代,崔逻官拜左丞相,很受皇帝世宗的器重与礼遇。
崔逻很喜欢荐举人才。他向世宗推荐邢卲担任丞相府的幕僚,并兼管机密政务。世宗因崔逻之推荐,遂征召邢卲。邢卲果然甚得世宗的信赖与器重。
邢卲因为兼管机密政务,所以有机会接近世宗。在言谈之际,邢卲常常贬低崔逻,以致引起世宗不高兴。
某次,世宗告诉崔逻:“你总是诉说邢卲的长处,而邢卲却专述说你的短处,你简直是个痴呆!”
崔逻大度的说:“邢卲述说我的短处,我诉说邢卲的长处,两人述说的都是真实的事情,这没有什么不对啊!”
崔逻宽以待人,严以律己,他不仅肯定别人的长处,宽容别人的缺失,而且坦然面对自己的缺失,这是何等宽宏的气度!
古人云:“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宽容是一种宽广的胸怀,一种非凡的气度,一种充满了仁爱的无私境界。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现代人做人应有的高贵品质。
宽容的行事准则,在生意场上也有其独特的价值,饶恕别人的同时,也可以让别人感激你,拓宽自己的交际网络,给自己带来更多的财富。要学会宽以待人,正所谓让别人一条生路,赠自己一条财路。如果一意孤行,只会给自己造成很不好的后果。
这是发生在正泰董事长南存辉身上的一件耐人寻味的事。
一日,南存辉接到一友人的电话,说是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要请他帮忙。见了面以后才知道,原来找南存辉帮忙的并不是打电话的这位友人,而是一位在当地同样也颇有声望的企业家。其子长大成人,且子承父业,故他希望儿子报读由李嘉诚投资兴办的一商学院MBA,学些真实本领,接触些有识之士,建立自己在商界的人脉。但是该学院招生异常火热,门槛较高,很多人连报名的机会都没有,所以要请南存辉帮忙。
“老x与我很熟的,他怎么不直接找我呢?”南存辉纳闷。“他说自己曾做过一件很对不起你的事,所以不好意思来找你!”友人说。“对不起我的事?”南存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经友人提醒,南存辉终于想起他和那位企业家之间的一次“过节”。
那是十多年前发生的事。当时的南存辉初出茅庐,在电器行业还只是个新人。而那位被南存辉称作是“老x”的企业家,做了一个产品,生意一直很好。随后,南存辉也做起了这个产品,无形中两人成了竞争对手。
某日,老x请一位领导吃饭,邀南存辉作陪。南存辉兴致勃勃地入席。饭局进行了一会儿,老x端起一大杯酒看着南存辉,南存辉以为对方要为自己敬酒,忙端起酒杯微笑着迎了上去,但哪知,老x却把这整一杯酒狠狠地泼到南存辉脸上,还借着酒兴数落起他来,场面尴尬不已!南存辉心想,大概老x喝醉了,心里不痛快,拿我出气吧,等酒醒后就没事了。所以南存辉就没与对方计较,赶紧擦了把脸便站起身来先行告辞。
从那以后,因为同处一个行业,他们有过很多机会聚在一起,有时候还要面对面讨论一些问题,但谁也没有提起当年的往事。时间一长,南存辉也早把此事给忘记了。
“我一定要帮他把这件事办好!”南存辉觉得,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考虑问题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偏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阅历的增长,很多事情都会看开了,矛盾也就自然化解了,做人要多一些宽容,得饶人处且饶人,能帮人处多帮人。没必要为过去的一点恩恩怨怨“老死不相往来”。
后来,南存辉亲自给商学院的院长打电话:“这事比我儿子的事还重要,请您务必帮忙了!”院长给了南存辉极大的面子,终使那位企业家的儿子如愿以偿……
常言道:一个人的胸怀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宽广。一个企业家能否有大成就,核心在于眼光与胸怀。企业家的境界,也决定了企业未来发展的空间。博大的胸怀是民营企业家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长期以来,中国的企业是“宁为自守,不为留后”。不善于把竞争的对手变成竞争的伙伴,所以做不大做不强。很多企业都把行业龙头企业当作标杆顶礼膜拜,但请记住最重要的一点:除了去学习别人的智慧或者方法甚至精神的同时,千万不要忽视学习别人的胸怀。
现实生活中存在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比如朋友间的误会,同事间的纠葛,邻里间的纷争,夫妻间的争吵等等。如果人与人之间能够互相宽容、忍让,那么,这些不必要的误会、矛盾、摩擦就可以避免,世界就充满了爱,人与人之间就少了隔膜,少了猜忌,少了仇恨。我们应学会宽容,对他人的过失、缺点多一份宽容,多一份关爱,适时的给他人以尊重、理解与帮助,达到零距离沟通协作、融洽关系、的目的。
用宽忍浇灭怒火
西方有句谚语:“上帝要想让他灭亡,必先使他疯狂!”愤怒就像决堤的洪水那样淹没人的理智,让人做出不可思议的蠢事。发怒最能削弱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容易使工作陷入僵局。发怒在大多情况下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激化冲突。恼怒是片刻的疯狂,你应该控制住情感,否则情感就会控制你。
发怒是一个人的主观愿望与客观事物相悖时所产生的一种强烈的情绪反应,是当事人在想达到目的的过程中某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或自己的权益受到干扰、妨碍时所产生的不良情绪,它在程度上可以是不满、生气、愠怒、激愤和暴怒等。愤怒时,人体会调动所有的能量储备,能够迸发出比平时大得多的生理和心理力量,并且常用语言或侵犯性行为宣泄出来。
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包括你自己。当你身边的人犯了错误,损害到你的利益时,发再大的脾气也无济于事,只能让你们关系恶化。发脾气只能让人心存怨恨,往往对其心灵造成了莫大的震撼。
当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时,你可以选择暴怒,也可以选择一笑而过。通常这笑容的力量会比暴怒更大。因为,你的笑容,足以震撼对方的心灵,你所显露出来的宽容与气度会让对方觉得自己的渺小与心胸狭窄。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有时候,过多的解释与争执是没有必要的。对于那些无理取闹、蓄意诋毁的人,给他们一个微笑,剩下的事就交给时间去验证吧。
有一百位科学家联合作证,爱因斯坦的理论是错误的。当爱因斯坦知道这件事后,只是淡淡的笑了笑,说:一百位?要这么多人么?只要证明我真的错了,只要一个人出面执政,我就会改进!
最终,爱因斯坦的理论,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与认证,而那一百位科学家,就这样被一个笑容所打败了。
在你生气或完全失去理智时,千万不要做出任何决定。对物不对人,对事不对人,也是息怒之道。有些人在自己要发脾气时,赶紧离开这个“典型环境”,想一想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或者把自己关起来,闭目养神,在寂静中灭掉怒气之火。或者拼命工作、活动,转移注意力,或者伏案疾书,让愤怒化作诗文……
民族英雄林则徐,就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有几次差点因为发脾气误了大事。他奉命到虎门禁烟前后,为了不因怒气误事,特意在自己的居室和办公场所贴上“制怒”的条幅。每当要发脾气时,一看到这两个大字,便如同听到了无声的命令,也就慢慢心平气和、三思而行了。用此方式不失为制怒的妙方。
爱发怒的人,总有一种认为应当如此的态度。即他有权利对他人提出要求,生活应当为他提供他所希望如此的或希望得到的东西。如果这种愿望得不到满足时,愤怒就会表现出来。这种人,当他认为是不公平的时候,例如,因某个小错误被他人指出或纠正,马上就会暴跳如雷。爱发怒的人,往往具有很差的自制力,好像大脑无刹车控制,情绪大起大落,主观意识特强。他/她总自以为是,听不进他人意见,不能接受与其期待相左的事物。一旦不如意,怒气就迸发出来。爱发怒的人,心理上的延缓机制也很差,他/她需要的是马上的满足。用老百姓的话说,即说要就要。如果不能得到马上的满足,他/她的焦虑情绪就马上流露出来,怒气也会接踵而来。
宋代韩琦任定武帅,夜里写信时,让一名士兵在一旁端着蜡烛,士兵不小心烧了韩琦的胡子。韩琦用袖子扑灭了,然后像没事了一样继续写信。不一会看那士兵,已经换了人。韩琦担心长官会鞭打那名士兵,急忙叫道:“不要换人!我让他剔灯,所以才烧了胡子。幸好信没有烧着,有什么过错?”
韩琦有一次花100两银子买了一只玉杯,很是珍爱。手下一名官员不小心把它掉在地上打破了,在座的客人都惊呆了。那名官员趴在地上等着挨罚,韩琦笑着说:“东西命中注定是要碎的,你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过?”胡子已经烧了,杯子已经碎了,发脾气又有什么用?但这是最使人发怒的事情,韩琦度量过人,把事情看开了,所以遇事胸怀坦荡。
人所以患嗔病,就是没有修养的工夫,遇到逆境现前,嗔心一动,马上翻脸不认人,多年的朋友可以转变为仇人,结发的夫妻可能变成冤家聚头。此时若懂得“忍”,了解世间一切都是自他平等、因缘和合的,没有你我、好坏的分别,那嗔的大病就不易生起了。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思考,难道一切难以解决的问题只要生气就能够化干戈为玉帛吗?那是不可能的,生气唯有增加事态的严重,所以凡事要仔细思量,不可常动怒。
有人认为,发怒是人的一种天性,是一种耗费精力的情绪。通常在发怒时,当事人会出现心跳加快,严重者每分钟可达180次至220次,容易引起心律紊乱,还可能会导致心脏病发作,甚至并发心肌破裂而猝死。在所有不良情绪中,发怒最能削弱一个人的思维能力,许多伤人毁物、甚至违法犯罪的事情都是在发怒的情况下发生的。由于发怒而导致的心悸、失眠、高血压、胃溃疡、皮疹、心脏病发作的情况也不少见。
心理学研究表明,脾气暴躁,经常发火,不仅增强诱发心脏病的致病因素,而且会增加患其他病的可能性。有效地抑制生气和不友好的情绪,使自己更融于他人,最有效的方法在于提高自己的修养及得到亲人及朋友的帮助与劝慰。少发火的人,其死亡率和心脏病复发率会大大下降。
为了控制或减少发火的次数和强度,下面介绍几种简单易行的方法:首先是意识控制。当愤愤不已的情绪即将爆发时,要用意识控制自己,提醒自己应当保持理性,还可进行自我暗示:“别发火,发火会伤身体。” 其次要承认自我,勇于承认自己爱发脾气,还可向他人求助,使自己从今以后克服这一毛病。再者,反应得体。当受到不公正待遇时,任何人心中都会怒火万丈,但是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应该心平气和,冷静地、不抱成见地让对方明白他的错误之处,而不应该迅速地做出不合理的回击,从而剥夺了对方承认错误的机会。推己及人凡事要将心比心,就事论事,如果任何事情,你都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问题,那么有很多时候,你会觉得没有理由迁怒于他人,自己的气自然也就消了。最后要宽容大度对人不斤斤计较,不要打击报复,当你学会宽容时,爱发脾气的毛病也就随着那些不愉快的情绪自行消失了。
得意切忌忘形,忘形就要摔跤
人是可以得意的,但绝对不可以忘形,因为今日的得意也许就是明日的失意,而为了明天的不失意,那就丢弃今日的忘形。
生活无非就是得意和失意两种状态。一个普通的人,在得意时会忘记付出时的辛劳,会忘记自己是谁,会忘记对待生活的态度,会迷失前进的方向。当有人夸其漂亮貌美的时候,她会把自己当作西施貂蝉;当有人夸其年轻时,她会报以十八岁的甜蜜微笑装嫩;当有几个人围着其转悠时,她会以为这就是众星捧月;当有人赞赏其才能无比时,他会以为这区区小地方已无法容纳;当有人奉承其见多识广时,他会感觉全球通就是他的代名词;当有人吹捧他德高望重时,他会错误地认为下一任首相非他莫属。他的存在感觉下一届中央主席非他莫属。凡此种种,都源于对自己的认识不到位,定位不恰当,因而高估了自己,迷失了自我。于是乎,还会按照得意的拐点来修正自己未来之路、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得意忘形在字典上的解释是: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按照此解释,“得意”应该是指:得志就高兴;而“忘形”则可以理解为控制不住自己。在现实生活中见过不少得意忘形者。一般而言,得意忘形之后的结果往往都是不好的。
得意忘形和不忘其行有着本质的区别。这是一个心理素质、经验深浅、理念和意识的综合性问题。素质高雅、经验丰富、理念端正、意识清晰的人,在得意之时是不会忘形而大肆张扬的,更不会忘乎所以而为所欲为。他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得意背后的隐患,他们更能掌控得意后的轻狂。就是这两种表象,两种境界,两种因果,给不同的人生铺就了两条通往不同终点和结局的道路。而与其在得意忘形后一落千丈,无人问津,门第冷落,倒不如不忘其行谦逊行事,落一个好结果,好人缘,好口碑。
人在得意的时候容易忘形,也许是人性的某种本能趋势。因为得意,人会变得飘飘然,把自己看得至高无上,鹤立鸡群,自我感觉良好,晕晕乎乎难以辨别方向。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无法找到理应属于自己的位置,而在不该属于自己的位置上抢占强占。也许你暂时得到了本不该属于你的东西,但这种好景不可能长久,一旦失去,又该如何面对?
从前有一个农夫,他的地在一片芦苇地的旁边。那芦苇地里常常有野兽出没,他担心自己的庄稼被野兽毁坏了,就总是拿着弓箭到庄稼地和芦苇地交界的地方去来回巡视。
这一天,农夫又来到田边看护庄稼。一天下来,没有什么事情发生,平平安安地到了黄昏时分。农夫见还安全,又感到确实有些累了,就坐在芦苇地边休息。
忽然,他发现苇丛中的芦花纷纷扬起,在空中飘来飘去。他不禁感到十分疑惑:“奇怪,我并没有靠在芦苇上摇晃它,这会儿也没有一丝风,芦花怎么会飞起来的呢?也许是苇丛中来了什么野兽在活动吧。”
这么想着,农夫提高了警惕,站起身来一个劲地向苇丛中张望,观察是什么东西隐蔽在那里。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看清原来是一只老虎,只见它蹦蹦跳跳的,时而摇摇脑袋,时而晃晃尾巴,看上去好像高兴得不得了。
老虎为什么这么撒欢呢?农夫想了想,认为它一定是捕捉到什么猎物了。老虎得意得简直忘了形,完全忘了注意周围会有什么危险,屡次从苇丛中跳起,将自己的身体暴露在农夫的视线里。
农夫悄悄藏好,用弓箭瞄准了老虎现身的地方,趁它又一次跃起,脱离了苇丛的隐蔽的时候,就一箭射过去,老虎立刻发出一声凄厉的叫声,扑倒在苇丛里。
农夫过去一看,老虎前胸插着箭,身下还枕着一只死獐子。
老虎捕到了獐子高兴万分,却没料到中箭而死,真可谓是乐极生悲。人生在世,应该谨慎从事,不要被一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以至于丧失了对危险的警惕,否则,就会埋上灾祸的隐患。
智在于治大,慎在于畏小,一次深思熟虑,胜过百次草率行动,堤溃自蚁穴,细微可不慎。恭为德首,慎乃行基。谨慎是“不糊涂”的基础。一个处事谨慎的人,必然是头脑清醒的人,必然在大是大非面前不糊涂。人生在世,有招来灾祸的言语,有招来耻辱的行为,要建功立业,当然要格外谨慎。低调做人,虚心做事,慎而思之,勤而行之。远虑在先,就能近处无危。处顺境飘飘然,洋洋得意,遭挫折就怨天尤人,牢骚满腹,必定难成大气。“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看的是你的功力和定力,低下头的时候,也要学会抬头看看天。静观默察,心如止水,谦虚谨慎,则事易成。谨慎还是远离危险,确保安全的良方,靠谨慎比靠鲁莽更能制胜,只有谨慎,才能稳操胜券。
??? 线上,用自己的认真去掌握曾经迷航的生命之舟。 不论你从事何种职业,担任什么职务,只有谦虚谨慎,才能保持不断进取的精神,才能增长更多的知识和才干。因为谦虚谨慎的品格能够帮助你看到自己的差距。永不自满,不断前进可以使人能冷静地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批评,谨慎从事。否则,骄傲自大,满足现状,停步不前,主观武断,轻者使工作受到损失,重者会使事业半途而废。谦虚谨慎的品格,还能使一个人面对成功、荣誉时不骄傲,把它视为一种激励自己继续前进的力量,而不会陷在荣誉和成功的喜悦中不能自拔,把荣誉当成包袱背起来,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不再进取。
谦虚谨慎是成功人士必备的品格,具有这种品格的人,在待人接物时能温和有礼、平易近人、尊重他人,善于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能虚心求教,取长补短。对待自己有自知之明,在成绩面前不居功自傲;在缺点和错误面前不文过饰非,能主动采取措施进行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