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在欲望中生存发展的,有欲望,才能推动社会历史巨轮滚滚向前。但欲望对于人,过之则为恶,少之则为善。怎么把握分寸?这就需要一把智慧的剪刀,去修剪那些歪枝斜杈。修剪本身是痛苦的,但修剪的结果是幸福的,修剪的人是需要毅力的,有时需要自己修剪,有时需要他人帮助。
欲望是一柄双刃剑,恰当的、理性的、有节制的欲望就会演变成追求,可以为人生注入前行的动力,提高生活的质量,提升生命的高度。反之,一味的放纵自己的欲望,任由欲望失控、泛滥,就会让自己坠入深渊,万劫不复。所以,驾驭好自己的欲望,为自己的欲望备一把剪子,随时修剪那扩张、蔓延、非分的欲望。
人心不足蛇吞象,欲望是个无底洞
人的欲望如下山猛虎,许多追求“成功”的人在不知不觉之间就成了骑在虎背上的人——想下都下不来,欲罢不能,在不知不觉间就堕入了利令智“昏”、财“迷”心窍的“昏、迷”状态,最终沦为欲望的奴隶,在名疆利场上被欲望之鞭任意驱使。一个被名绳利索所捆绑的人是不自由的。
欲望是一道永远都填不平的沟壑,唯一应对不断膨胀的欲望的方法是克制你的欲望,把你的欲望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俗语云:“欲壑难填,做了皇帝想神仙。”欲之不剪就会使心如洪水猛兽,出手就穷凶极恶,显身就面目狰狞。所以只能用智慧之剪去修剪欲望,才可保一世平安。
叔本华说,欲望过于剧烈和强烈,就不再仅仅是对自己存在的肯定,相反会进而否定或取消别人的生存。用“上帝的命定”或“天理”来取消或压制别人的欲望是不合理的,但过度推崇与放纵欲望也是愚蠢的。欲望不是纯粹的、绝对的东西,它需要理智的调控与节制,它也绝不可能像有人声称的是文明发展的唯一动力。
“人欲”是一切人类活动的起始,把握这个主宰一切的本源,将会获得无穷无尽的能量。人是欲望的产物,生命是欲望的延续。然而欲望的有效性与必要性是有限度的,满足不是绝对的,总有新的欲望会无休止地产生出来。由于欲望这种不知厌足的特性,欲望的过度释放会造成破坏的力量。
据说,曹操做魏王的时候,在他的封地有一个乞丐,总是遭到市民们的鄙视和欺负。乞丐感到很委屈,他问:“天底下有的是乞丐,甚至连魏王也是。可是,你们为什么那么尊敬魏王,却这样瞧不起我呢?”
市民们冷笑道:“你凭什么说魏王是一个乞丐呢?如果你能够证明给大家看,我们也可以像尊敬魏王一样尊敬你。”
他决定要设法找到魏王,做一个证明。然而,魏王是那样高高在上,而他却是一个身份卑贱的乞丐,地位相差如此悬殊,怎么能够接近魏王呢?每当他试图接近魏王时,魏王的随从们就会把他痛打一顿,然后把他赶走。
功夫不负苦心人啊,他终于找到了一个机会。他发现魏王每天傍晚都会来到王宫附近的僻静小道上散步,于是,他就躲在那里等待魏王。他看见魏王远远地离开了他的随从们,沿着小道独自走来,似乎在苦苦思索着什么。他等待着时机,突然出现在魏王面前。
魏王被吓了一大跳。“你要干什么?”他惊恐万状地问道。
“我不想干什么。”乞丐说,“我只想讨一点钱。”
原来只是想讨一点钱啊。魏王舒了一口气,然后问:“你需要多少?”
乞丐说:“我只有一只破碗,你要能够装满它就行。”
魏王笑了起来,说:“好吧,我答应你。”他唤来了仆人,命令他们去拿一些钱来。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当这些钱倒入乞丐的破碗时,仅仅只停留了几秒钟,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魏王感到非常诧异。他吩咐仆人们搬来更多的钱,但那些钱每一次都只能在乞丐的破碗中停留几秒钟,然后消失得无影无踪。最后,所有的钱都搬来了,所有的钱都在乞丐的破碗中消失得无影无踪。魏王被惊骇得出了一身冷汗,扑通一声跪倒在乞丐面前,请求乞丐放过他。
现在,轮到乞丐冷笑了,他解释说:“这只破碗是一个填不满的穷坑,它的名字叫做欲望。因为这个欲望,你我其实都是乞丐。”
高高在上的魏王,居然被一个乞丐引以为同类。原来,乞丐也有三六九等之分,下等的乞丐要饭,中等的乞丐要钱,上等的乞丐要权。虽然占有的财富和社会地位不一样,但欲望的状态却是如此惊人地相似。
有个老魔鬼看到人们的生活过得太幸福了,他说:“我们要去扰乱一下,要不然魔鬼就不存在了。”
他先派了一个小魔鬼去扰乱一个农夫。因为他看到那农夫每天辛勤地工作,可是所得却少得可怜,但他还是那么的快乐,非常知足。
小魔鬼就想:“要怎样才能把农夫变坏呢?”他就把农夫的田地变得很硬,让农夫而难而退。那农夫对着田地敲打半天,做得好辛苦,但他只是休息了一下,还是继续敲,没有一点抱怨。小魔鬼看到计策失败,只好摸摸鼻子回去了。
老魔鬼又派第二个去。第二个小魔鬼想,既然让他更加辛苦也没有用,那就拿走他所拥有的所有东西吧!那小魔鬼就把他午餐准备的馒头和水偷走。他想,农夫做得那么辛苦,又饿又累,却连馒头和水都不见了,这一下子他一定会暴跳如雷!
农夫又渴又饿地到树下休息,想不到馒头和水都不见了!
“不晓得是哪个可怜的人比我更需要那块馒头和水?如果这些东西能让他温饱的话那就好了。”小魔鬼只好又弃甲而逃了。
老魔鬼深得奇怪,难道没有任何办法能使这农夫变坏?这时第三个小魔鬼对老魔鬼说:“我有办法一定能把他变坏。”
小魔鬼先去跟农夫做朋友,农夫很高兴地和他做了朋友。因为魔鬼有预知的能力,他就告知农夫,明年会有干旱,教农夫把稻种在湿地上,农夫便照做。结果第二年别人没有收成,只有农夫的收成满坑满谷,他就因此而富裕起来了。
小魔鬼又每年都对农夫说当年适合种什么、三年下来,这农夫就变得非常富有了。他又教农夫把米拿去酿酒贩卖,赚取更多的钱。慢慢地,农夫开始不工作了,靠着贩卖的方式,就能获得大量金钱。
有一天,老魔鬼来了,小魔鬼就告诉老魔鬼说:“你看!我现在要展现我的成果。这农夫现在已经有猪的血液了。”只见农夫办了个晚宴,所有富有的人都来参加。喝最好的酒,吃最精美的餐点,还有好多的仆人伺候。他们非常浪漫地吃喝,衣裳零乱,醉得不省人事,开始变得像猪一样痴呆愚蠢。
“你还会看到他身上有着狼的血液。”小魔鬼又说,这时,一个仆人端着葡萄酒出来,不小心跌了一跤。农夫就开始骂他:“你做事这么不小心!”“哎!主人,我们到现在都没有吃饭,饿得浑身无力。”“事情没有做完,你们怎么可以吃饭!”农夫恶狠狠地说。
老魔鬼见了,高兴地对小魔鬼说:“你太了不起了!你是怎么做到的?”
小魔鬼说:“我只不过是让他拥有比他需要的更多而已,这样就可以引发他人性中的贪婪。”
欲望是不可能被满足的。欲望就是这样一个魔鬼,它让你用各种不同的乞讨方式去占有。任何乞讨方式,无论是赌博、欺骗、哀求、以及任何形式的巧取豪夺。
究竟是什么让一个人变坏,产生恶念?说到根本就是贪婪和无止境的欲望。贪婪和无止境的欲望是让人变坏,产和恶念的根本原因。我们在努力追求梦想时,不要让人性的弱点靠近自己,不要忘了自己最初的本心。
与其忐忑为私欲,不如放开轻松活
很多人因为私欲,放弃了自己心中真正的梦想,甚至放弃了自己做人的原则,最终他们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名利,却迷失了自我,他们虽然拥有了名利,却过得根本就不快乐不自由。
在人生的路上我们要努力致力于远大。志向要高远,目光要长远,不拘泥于世俗纷扰,不拘泥于雕虫小技,不拘泥于蝇头小利。致远,同样离不开坚守正道,离不开友爱他人,奉献社会,如果我们的致远是用来致力于让自己私利和私欲走得更远,得到更多,那我们很可能会走不了多远就跌入自己设置的人生陷阱中。如果我们做到了有意义的宁静,正确的致远,那此刻宁静以致远也就浑然天成了。
在人生的路上,我们不可能摆脱世俗的纷争和烦扰,但我们可以尽量远离。在这个世间,有太多的人,一头扎进名利的路上而不能自拔,卷入世俗的纷争和烦扰,并且以此为乐。某些人在名利的路上,在世俗的纷争中,不惜抛去亲情,抛去爱情,抛去人性中本应坚守的诸如良善、友爱、公平、正义等美好的情怀,有的甚至拼掉健康和生命却始终无法回头,这其中,有些人成功了,有些人失败了,有些人因得到一点蝇头小利而得意洋洋,耻笑他人,有些人因失去一点蝇头小利,而得不偿失。
古代有一个王国,国王刚刚登基,外族都不臣服,经常犯边滋扰。于是国王就召开会议,决定用武力使四夷臣服,进而安定边疆。
国王做好了决定就颁布诏书,民间要是有肯为国出力者,皆有重赏。不出十天有三个年轻人应召而来。高个子的叫若木,善骑术;矮个子的叫宾蒂,善射术;中等个的叫天定,善于谋略。国王择日让他们三个带领大军开赴边疆了。
日子不多,边疆的喜讯不断传来,三个年轻人屡建奇功。一个月以后,边疆得到了安宁,四夷全都宾服。得胜之师回到都城,国王要给将士论功行赏。
国王对三个年轻人说:“有什么要求尽管说!”
若木说:“我要做大将军,为陛下镇守边关!”
宾蒂说:“我要做尚书,替陛下分担国事!”
天定却说:“我一不当官,二不领兵,三不要钱。我只希望陛下能赐我一群牛羊和一块牧场!”
国王很惊诧,不过一一满足了三个年轻人的要求。
过了若干年,天定正在牧场上吹着笛子,欢快的牧羊的时候,消息传来,若木和宾蒂因为权势熏天,遭到了皇帝的猜忌,全都被陷害入狱了。
很多时候,人的欲望过强就变成了贪欲。人是欲望的产物,生命是欲望的延续。然而欲望的有效性与必要性是有限度的,满足不是绝对的,总有新的欲望会无休止地产生出来。欲望的不知厌足,过度释放会产生破坏的力量。
在人生的道路上,努力超脱名利,努力超脱世俗,努力做一个明白的人,做一个志向高远的人,做一个有高尚情操的人,做一个不仅仅有利于自己,还要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人,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坚守正道,坚走正途。淡泊名利就是对生活不挑剔,不苛求、不怨恨,于名利的沉浮与得失中,保持自己素朴的生存方式和平宁的生活习惯。
名利好像是是一双鞋子,里面是不是舒服,只有脚趾头才会明白。有时候外面看着羡人,里面却正经受着痛苦的煎熬,这时,倒不如把鞋子脱了,让脚趾头解放出来来得痛快。所以,名利是不需要强求,只要安安静静地享用那一份自然得来的,就可以了。
名有好恶之分。有人为了出名,不惜干不为人耻的事情,得了恶名,也算成了名人,也有人欺世盗名暂时赢得了美誉,但终究会被人识别,到头来反而落人笑柄。利则相对要复杂些,因为利本身并无好恶之分。评价利的好恶,在于得到利的过程。有人默默无闻埋头苦干,或凭自己的辛劳劳作,或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得了利,则其得之为当之无愧。也有人不择手段,玩人于掌股之上,得利虽则超额,但有可能于自己的良心不安,惶惶不可终日,过日子并不安心。
说到底,名和利是付出的回报。只要舍得付出,名利必然会回报于人。只是,人要正确对待名利,超出自己承受力的名利,到头来反而会害了自己。世上的好东西太多了,但“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名亦好利亦好,基本能过得去就行。
而淡泊名利的操守,只有历经磨练,才能到达心境平和、宁静虚空。《菜根谭 ·应酬篇》说:“淡泊之守,须从浓艳场中试来;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勘过。不然操持未定,应用未圆,恐一临机登坛而上品禅师又成一下品俗士矣。”来到手中的欣欣然接受;从手中溜走的,怡怡然放手。淡泊名利,是一个人完满的内心修养,是一个人高远的精神境界,是一种甘于奉献的灵魂陈述。
盲目追功逐利,惹来烦恼无数
每个人都有利欲心,在利欲面前,如果我们能够顺其自然,而不是刻意的追求,回归一种简朴的生活,我们将会发现生活中的烦恼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
人想要的东西越多,自己就越觉得匮乏;越是为自己着想,越觉得孤单;思索太多未来的事,反而忽略了现在。而当自己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平静下来时,可以更加清楚地看清自己,看清生活,从而更接近自己,聆听自己的心灵,去思考人生的一些根本问题。在这纷扰的尘世中发现自己和生活,找到自己的方向。
人生匆匆数载,功名利禄只是身外之物,只要我们努力前行,真实地面对我们所拥有或将要拥有的一切,你会发现,能满足一个人的可以很多也可以很少。人生天地之间,转瞬来去,就像是偶然登台、仓促下台的过客一样。人生既然如此短暂,活在世上就要珍惜人生,不要贪图权势,自酿苦酒。荣誉与权势,都是身外之物,也是水流花谢之物,万万不可一味去追求它们。如果为了争名夺利不择手段,那就无异于害人害己了。这样的人生有何乐趣?何况,争名夺利不但不会使你流芳千古,甚至会让你身败名裂呢!
每个人都与名利结下不解之缘,有的人一味地追名逐利,有的人则善待名利。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也失掉了。的确,许多人在名利场上失掉了理智的指南针,陷入了名利的漩涡,结果越陷越深,难以自拔。
欧阳修和苏东坡是历代推崇的名士,但他们仕途不顺之后写下的名篇,不也是在为自己的怀才不遇而愤懑,为名利上的郁郁不得志而寄情山水吗?今天,当运动员在刷新一项项世界纪录,科学家在攻克一道道世界难题时,他们难道没有丝毫受到金牌、荣誉和金钱的诱惑吗?不可否认,荣誉与金钱当然有激励作用。正因为在名利的驱动下,人类才会不断追求,在追求名利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与创新。我们生活在名利之中,名利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没有名利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不图名利的生活是不可想象的。老子所倡导的那种“小国寡民”、没有名利、远离名利的构想是不现实的。世上没有不为名利的超人,只有善待名利的智者。
名利绝不是万恶之源,关键在于你如何面对。如果你把名利看成一切,那么你将迷失自我,名利会成为切断你幸福的利刃;如果你善待名利,将名利作为奋勇进取的动力,那么名利将成为你的风帆,伴你渡过征程,送你走向成功。每一杯过量的酒都是魔鬼酿成的毒汁,多一点的贪婪都是幸福的刽子手。善待名利,你将获得彩虹般绮丽的人生。
三百年前,被康熙誉为“天下第一廉吏”的两江总督于成龙,为官二十载每次升迁离任时,只用坛子装些当地的泥土留作纪念,每日粗米旧衣,形如樵夫,不贪不占不巧取,戒奢戒骄戒招摇。这与“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那种腐败的封建社会官场,形成了鲜明对照。他的品德为人所称颂,使当时江宁一带一改奢靡之风,以至在其病逝二十年后,康熙再下江南时,当地百姓仍念念不忘他的清廉之名。
与此相反的是西方有一个寓言故事:
一天,一个拥有无数钱财的吝啬鬼去牧师那儿乞求祝福。牧师让他站在窗前,让他看外面的街上问他看到了什么 他说:“人们。”
牧师又把一面镜子放在他面前,问他看到了什么,他说:“我自己。”
窗户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但镜子上镀了一层银子。单纯的玻璃让我们能看到别人,而镀上银子的玻璃都只能让我们看到自己。
我们的眼睛常常被金钱所蒙蔽,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这样的人能够拥有真正的幸福吗?
简朴不同于吝啬,正是由于简朴和节俭,才能使一个人慷慨大方地面对社会,面对他人,简朴就是美。生活也是这样,面对喧嚣的、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有时也会向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但是,能够不断得到的人虽然不多,而舍得放弃的人更少,那种淡泊恬然的生活,能够说到又做得到的人毕竟不多。
在一般人的眼里,总认为金钱越多的人越幸福金钱越少的人越悲哀。 诚然,幸福需要物质保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精神支柱;精神支柱是人整个生命的“心脏”,倘若没有它来支撑,再多的金钱也只不过是一堆纸罢了。金钱并不是幸福的源泉,幸福也不会是金钱的产物。只有以崇高的精神和勤劳的双手为基础,才能建造起人生真正的幸福大厦。
大文豪托尔斯泰所写的《追求幸福的伊利亚斯》中,就讲述了简朴精神的源泉:
伊利亚斯夫妇出身贫寒,他们立志要追求幸福,因此胼手胝足,努力营生,后来拥有了大量的财富。然而好景不长,由于种种原因家道衰落。富甲天下的伊利亚斯夫妇很快就没落了。到了老年,他们一贫如洗只得去帮佣。好在他们能乐天知命,在雇主家里,反而过着安全幸福的生活。他们曾说过:“当我们富有时,有许多事让我们操心,所有没有时间交谈,没有时间想到灵魂,向上苍祷告。我们忙碌又忙心,也常因浮躁而吵架。现在,我们清晨起来,会彼此说几句恩爱的话,生活平静不争吵。我们只需要服侍主人,尽心为主人工作。我们工作回来,有晚餐可吃,有乳酒可喝,天冷有燃料可烧。我们有时间闲谈,有时间思考灵魂,也有时间祷告。50年来我们追求幸福,直到现在才找到。”
我们要重视生活中单纯简朴的态度,因为这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处世心态,我们应满怀质朴的心对待生活,认真活在当下。
简朴生活,让自己更能贴近生活,可以让自己用另外的眼光去打量生活和发现生活中其他的乐趣,少了物质的隔阂,人与人之间,心与心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沟通交流就更多了,更能感受自然生活的快乐,心不再向外追逐,而是回归自然,回归自己。
花花世界名利场,万万不可贪过度
欲望无边,人心有度,一切都要适可而止,让欲望与能力达到某种平衡。当欲望和能力之间发生严重不协调时,或者抵制欲望的膨胀,或者增加自己的能力。美好的东西实在数不胜数,我们总是希望得到尽可能多的东西,其实欲望太多,反而会成为负担,凡事淡泊名志,宁静致远,人才活着不累。
一个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欲望也是一样。在声色名利上,理智的人往往适可而止,贪的“度”掌握的恰到好处。
大名鼎鼎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有一句这样的名言:当玫瑰含苞欲放时,须剪掉它周围的花骨朵。这个道理是非常简单的,一枝花才能独秀,富有经验的园丁们都深谙此道,他们很清楚地知道,为了让树木更加茁壮地成长,为了让以后的果实结得更饱满,就必须要忍痛将这些旁枝剪去。否则,如果保留这些枝条,肯定会极大地影响将来的总收成。
做人其实就像养花一样,我们与其把所有的精力都消耗在许多没有意义的事情上,还不如看准一项适合自己的事业,然后集中所有的精力,埋下头来好好干,全力以赴,这样才会取得杰出的成绩。
名利心与生俱来。人一生下来就面对一个灯红酒绿、五彩缤纷的世界。如贪得无厌,人们会在“人比人气死人”的心理下产生嫉妒;在蝇头微利面前言不由衷;在逢迎拍马中殚精竭虑;为一得而忘乎所以,为一失而灰心丧气……有了这种名利物欲之心,你富了,还会“得一千,想一万”;你名利双收了,还会“昨怜薄袄寒,今嫌紫蟒长”;黄道无缘,你会诅咒命途多舛,宏图受阻,你会哀叹力不从心……从而使你陷入心力交瘁的泥潭而郁郁寡欢。
贪婪指一种攫取远超过自身需求的金钱、物质财富或肉体满足的欲望。贪婪的个体往往被视为对社会有害的,因为他们的动机常忽视其他人的福利(经济学的解释,假定市场经济是零和博弈)。然而,贪婪渐渐为西方文化所接受,因为获取财富的欲望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贪婪之人永远不知足,他们的欲望永远是个无底洞。具有贪婪性格的人,无休止的在索取,到头来,过去得到的也都将失去。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要得到他想要的东西,有时会费尽心机、不择手段,甚至走向极端。物极必反,能不付出代价吗?
有一个富翁背着许多金银财宝,到处去寻找快乐,可是找了很久都未能找到他想要的,于是他沮丧地坐在山道旁。
一农夫背着一大捆柴草从山上走下来,富翁拦住农夫问:“我家财万贯,衣食无忧,请问,为何我没有快乐呢?”农夫放下沉甸甸的柴草说:“你想要快乐?很简单,放下!”
富翁茅塞顿开:自己背负那么多的珠宝,老怕自己被人暗害,珠宝被别人抢,整日忧心忡忡,快乐从何而来?于是富翁将珠宝、钱财救济穷人,在他看到那些穷人欣喜若狂时,他从中尝到了快乐的味道。
世界上第一个不使用氧气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人,当他下山后别人问他成功的秘密时,他郑重其事地说:“这没什么秘密,我知道大脑是一个重要的氧气源,科学家告诉我们,各种思想在大脑中相互撞击时竟要消耗我们吸入全部氧气的40%,所以,为了减少对氧气的消耗,我只有向前这个念头,至于其它的任何想法我都把它们从脑子里抛掉。没有任何的杂念,我就等于放下了一个背在身上的巨大的包袱,轻松地向前。这就是我成功的全部秘密。”
很多人利欲熏心,陷入你争我夺的境地,快乐从何而来?他们往往心事重重,做梦都半夜惊醒,老疑神疑鬼,阴翳不开,快乐又怎么会与你有缘?放下就是快乐,拨开云雾,卸下心灵的枷锁,在平平凡凡的生活故事中,你将体会一种轻松如风、畅快淋漓的感动。
在面对名利时,如果只想贪图,欲望的沟壑永远也填不满。贪心的人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忽略了自己的弱点,不顾一切地去满足自己的欲望。这时,即使危险摆在他的面前也无动于衷,无法看到危险所在。
古时候有一个国王非常富有,但他还是不满足,希望自己更富有。他希望有一天,只要他摸过的东西都能变成金子。结果,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天神给了他一份大礼,只要他伸手摸任何物品,那个物品就会变成金子。他伸手触摸家中的每样家具,顿时就变成黄澄澄的金子了。此时,国王心爱的小女儿跑了过来,国王无意间伸手拥抱了她,他的女儿立刻变成了一尊冰冷的金人了。
贪欲就像一条锁链,一个牵着一个,永不能满足。贪欲又如同一把干草,点火之后,拿着这支火把逆风而行,火就会愈烧愈大,很快就会烧带手心,若不能防守便会烧到手腕,再不放开就会祸及自身。所以人要学会看淡,舍弃,保持一份淡泊。淡泊,就是要人们超脱红尘的诱惑,世俗的困扰,平淡的看待世间一人一事,豁达地面对人们的一得一失。如果说贪欲是抓住别人的手,那么淡泊则是守住自己的心。淡泊使人心平如镜,纵使万物入镜,心依然不染尘埃。
在生活中,是什么让我们不能心胸开阔,整日被忧郁,烦恼,焦躁,痛苦所占据?是贪欲。贪欲不仅会为我们带来许多的痛苦及失望,而且它们本身含有极大的危险性。所以我们要放下贪欲心,只有放下贪欲,才会远离痛苦。
学会放下贪欲,首先,要做到信仰至上。人生总会有所追求,一个人如果心中没有远大的目标,势必就会看重眼前的名利。要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总要有肯于为之奉献、为之牺牲的东西。近年来,有的人之所以看重名利,计较得失,并不是因为物质生活上更需要,或者因为荣誉感一下变强了,而恰恰在于理想淡漠了。失去了远大的目标,自然就会看重眼前的名利。
其次,要做到控制物欲。名利本身并不是人生追求的最终目的,追求名利主要还是为了满足欲望。因此,要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必须从根本入手,控制住自己的物欲。俗话说,“世上莫如人欲险”。如果抵御不了这种诱惑,总想高消费,过上等人的生活,而靠现有条件又满足不了,那就必然会去争,甚至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一个人的物欲越强,他的名利思想也就越强。反则比较容易淡泊功名,达到“人到无求品自高”的境界。
再者,要做到不攀比。不少人向组织张口的真实心态,有时并不是计较一职半级,也不是缺钱,而是出于同他人比较后产生的挫折感、失落感、不公平感。因此,要想淡泊名利,就必须学会正确比较。
人活在世上,无论贫富贵贱,穷达逆顺,都免不了要和名利打交道。名可以带来利,利可以带来烦恼,过重的名利思想更会给人带来无穷的烦恼。因此,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
山穷水尽之时不妨随遇而安
人生有所求,求而得之,我之所喜;求而不得,我亦无忧。若如此,人生哪里还会有什么烦恼可言?苦乐随遇而安,随遇而安,以“人世”的去耕耘,以“出世”的态度去收获,这就是随遇而安人生的最高境界。
逆境中,“随缘自适,烦恼即去”。随遇而安是一种进取,是智者的行为,愚者的借口。何为随?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不怨恨,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缘,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随是一种达观,是一种洒脱,是的,一份人情的练达;“随遇”者,顺随境遇也,“安”者,一可理解为听天由命,安于现状;二可理解为心灵不为不如意之境遇所扰,无论于何种处境,均能保持一种平和安然的心态,并继续坚持自己的追求。前者之“安”,或许可以称之为“消极处世”,而后者之“安”,则需要一种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甚至需要一种超脱、豁达的胸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乐”,它,他们似乎不把事情做到完美就不肯过了哪个关口。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句饱含智慧的经典之言其实也道出了一个生活智慧——随遇而安。日常生活中,不少人爱用“随遇而安”这词来批评他人或自嘲,以至使其成了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同义词。
很多人执著在付出与回报的平衡关系上,付出就要有所回报,如果没有回报,那就不值得付出。这种态度正是强求心态的思想基础。“不值得”态度很容易使人们变得急功近利,从而扰乱了心灵的平静。
真正的随遇而安,不是一种消极的态度,而是一种理智的清醒。它所提倡的不是得过且过,而是尽人事听天命,生活中很多东西,不是以人力就可以得到,就可以改变的,比如容貌,比如机遇,比如感情。一个真正积极的人,不会执著于那些自己不能把握的东西,只要自己能够做到的做得尽善尽美,就是一种胜利了,至于能不能最终获得回报,则不要放在心上。
有这样一个仙人球。它曾待在一个漂亮的屋子里。然而,它又被主人送给了一个朋友。
到了新环境的仙人球待在电脑旁边。但仙人球长得很慢,三四年过去了,仍然只有苹果大小,甚至还有些未老先衰的模样。
一天,主人买来一盆红、黄、绿搭配的植物,将仙人球置换下来,放在阳台不显眼的角落里。转眼间,又是一两年过去,这家主人似乎忘了仙人球的存在。
有一天,当他在阳台晾衣服时无意中低头瞥了一下,主人看到了阳台角落里伸出一支长喇叭状的花朵,花形优美高雅,色泽纯白亮丽。
主人探下身去才发现,这朵美丽的花竟然是从仙人球上开出的。他立即把花盆洗干净,将仙人球放到窗台上。面对这株花,主人心生愧意,仙人球从落户他家到开花,整整默默无闻了六年,但六年的默默无闻换来一朝的绚烂绽放。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能读出一份坚持,无论环境怎么变化,都能生存,不因他人的冷漠而封闭自己。仙人球无论遭遇怎样的环境,都能开出漂亮的花,而我们要做的也是以一种随遇而安的心态去看待环境,坚守自己,自己也能在内心里开出一朵花。
“随遇而安”不是随便行事、因循苟且,而是随顺当前环境因缘,从善如流;“不变”不是墨守成规、冥顽不化,而是要择善固守。随遇而安不变,则是不模糊立场,不丧失原则。就在世间上,要通情达理、圆融做事,这样才能够达到事理相融。
随遇而安是一种智慧的生活态度,它可以使人保持一颗平静的新,使人能够理性的去看待生活和工作中的得与失,随遇而安的人不从众,他们独立、自我,不会为迎合别人而委屈自己。他们乐观、自信,并且不急功近利。他们思维不偏激,行事不过头,即不致别人于死地,也不对自己苛求。他们全力投入生活,但并不渴望生活回报自己更多,他们更多的是在做事情的过程中享受生活的充实和愉快,而不是在意生活会回报自己什么。
随遇而安的人不强迫自己。不强迫自己不是不思进取,不是止步不前进,更不是拒绝接受挑战,而是有所选择,抛弃那些异想天开和不切实际,客观准确地衡量自己的能力,对于能做到的事情尽全力去完成,对于自己认为正确的意见认真接受,该放弃的就要放弃,该争取的就要去争取。
随遇而安,是对正确、清醒的认识,是对人生彻悟之后的精神,是“聚散离合本是缘”的达观,“得即高歌失即休”的超然,更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从容。拥有一份随遇而安之心,你就会发现,天空中无论是阴云密布,还是阳光灿烂;生活的道路上无论是坎坷还是畅达,心中总是会拥有一份平静和恬淡。
随遇而安离不开一个宽容的心。要想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和谐,使朋友之间的友情更加牢固,人们要学会宽容别人,接受别人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观念,即使这些思想和观念确实存在着错误,只要不影响大局,就不要强迫对方改变,要学会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就是,对任何事情、任何人都不要勉强。
随遇而安,是一种胸怀,是一种成熟,是对自我的一种和把握。凡事顺应境遇,不去强求,才能过上自由安乐的生活。这是一种顺应命运、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无论顺境还是逆境,人都应该保持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这样便能在风云变幻、艰难坎坷的生活中,收放自如、游刃有余,在逆境中找寻到前行的方向。
翻翻自己的背囊,不妨丢掉那些繁重的役心之物
人生在世,总是带着行囊前进,感情,事业,以及名利等。在追求的过程中往往承受种种外部的压力,更要面对自己内心的困惑。要想轻松前行,不妨时时检视自己的行囊,丢掉那些役心之物。
当我们毫不犹豫地将交通工具异化为身价砝码,当我们推波助澜地助长“房子崇拜”,当我们变本加厉地加码孩子教育,是否想过,这当中也折射了我们内心隐秘的欲望:房子成为房奴“征服”城市的象征,孩子承载了“孩奴”对成功的渴求。物质的洪流漫过心灵的堤防,使得我们忘记了仰望星空,忘记了默观内心,忘记了幸福感真正的来源。
物质成了幸福的唯一来源,也成了衡量幸福的唯一标准。物质财富代表一切,甚至是社会地位的象征、精神生活的依托,科学被工具化、艺术被商业化、情感被功利化。
很久以前看过一则故事,讲的是圣诞节之际,一户穷人没有什么钱过节,于是夫妇俩就教孩子们唱歌。住在楼上的富翁听到他们快乐的歌声,孤单的自己却不快乐,所以就拎了一袋子钱给穷人,条件是他们不许再唱歌。
穷人答应了富翁,接过钱却总担心会丢掉,东藏西藏也找不到好的地方放。孩子们不能再唱歌,一个个面面相觑,家庭里的气氛顿时变得冷清寂寥,穷人家也变得不快乐了。
不久富翁听到外面有人敲门,打开门一看却是穷人。穷人把钱袋递给富翁:“先生,我们不能答应您的要求。”于是,穷人的家里重新响起了孩子们欢快的歌声。
亚里士多德说:“幸福还是不幸福,取决于人的自我灵魂。”这是对渴望幸福的人们一种有益的提醒。人的幸福感,既要靠社会创造的各种“发生条件”,也有赖个人内心的积极营造。其实,让我们心灵受累的,何止物质?一些消极的情绪,错误的观念,解不开的情结,总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学会面对,学会丢掉,才能收获一份幸福和轻松。
1.丢掉压力
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蒙尘的心,会变得灰色和迷茫。我们每天都要经历很多事情,心里的事情一多,就会变得杂乱无序,然后心也跟着乱起来。所以,扫地除尘,能够使黯然的心变得亮堂;把事情理清楚,才能告别烦乱;把一些无谓的痛苦扔掉,快乐就有了更多更大的空间。
2、丢掉自卑
把“自卑”二字从你的字典里删去吧。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伟人,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内心强大的人。内心的强大,能够稀释一切痛苦和哀愁;能够有效弥补你外在的不足;能够让你无所畏惧地走在大路上,相信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你同样可以拥有一个有价值的人生。
3、丢掉烦恼
所谓练习微笑,不是机械地挪动你的面部表情,而是努力地改变你的心态,调节你的心情。学会平静地接受现实,学会坦然地面对厄运,学会积极地看待人生,学会凡事都往好处想。这样,阳光就会流进心里来,驱走恐惧,驱走黑暗,驱走所有的阴霾。
4、丢掉消极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人,那么,请为“最好的自己”加油吧,让积极打败消极,只要你愿意,你完全可以一辈子都做最好的自己。自己的战争,你就是运筹帷幄的将军!不是所有的梦想都能成为美好的现实,但美丽的梦想同样可以装点出生活的美丽。
5、丢掉懒惰
不要一味地羡慕人家的绝活与绝招,通过恒久的努力,你也完全可以拥有。因为,把一个简单的动作练到出神入化,就是绝招;把一件平凡的小事做到炉火纯青,就是绝活。
6、丢掉抱怨
所有的失败都是为成功做准备。抱怨和泄气,只能阻碍成功向自己走来的步伐。放下抱怨,心平气和地接受失败,无疑是智者的姿态。
抱怨无法改变现状,拼搏才能带来希望。不要总是烦恼生活。不要总以为生活辜负了你什么,其实,你跟别人拥有的一样多。
7、丢掉犹豫
认准了的事情,不要优柔寡断;选准了方向,就只管上路,不要回头。机遇就像闪电,只有快速果断才能将它捕获。立即行动是所有成功人士共同的特质。如果你有什么好的想法,那就立即行动吧;如果你遇到了一个好的机遇,那就立即抓住吧。立即行动,成功无限!
8、丢掉狭隘
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别人,其实也是给自己的心灵让路。要想没有偏见,就要创造一个宽容的社会。要想根除偏见,就要首先根除狭隘的思想。只有远离偏见,才有人与内心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
这样,一旦丢掉了那些繁杂的役心之物,我们便能获得快乐,并且还要把自己的快乐分享给朋友、家人甚至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因为分享快乐本身就是一种快乐,一种更高境界的快乐。
旷世巨作《飘》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契尔说过:“一直要到你失去了名誉以后,你才会知道这玩意儿有多累赘,而真正的自由又是什么。”盛名之下,是一颗活得很累的心,因为它只是在为别人而活着。我们常羡慕那些名人的风光,可我们是否了解他们的苦衷?其实大家都一样,希望能为自己活着,为自己活着的生活才更有意义。
世间有许多诱惑:桂冠、权贵,但那都是身外之物,只有生命最美,快乐最贵。我们想要活得潇洒自在,想要过得幸福快乐,就必须做到:学会淡泊名利享受、割断权与利的联系,无官不去争,有官不去斗;位高不自傲,位低不自卑,欣然享受清心自在的美好时光,这样就会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和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