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心有四种:为善不执是平常心;老死不惧是平常心;吃亏不计是平常心;逆境不烦是平常心。说到底,平常心不过是“无为、无争、不贪、知足”观念的汇合而已。作为一种处世态度,亦可理解为:淡泊之心、忍辱之心和仁爱之心。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无争也不是不同恶势力抗争,而是一种心境,一种境界。不管什么样的平常心,都是一种生活的馈赠。持平常心处世,平和面对每一天,你将立于不败之地。顺其自然,即可得静,宁静而致远。
平常心是医治失意的良药
平常心是一种心境,不仅是对待周围的环境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对周围的人事更是“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有一份平静和谐,而不是焦虑失意。
从生活到生产,从宏观到微观,从伟人到平民,无不需要一颗平常心。人,的确是贵在有一种平常心,它可以使人超脱,使人向善,使人知可为而为,不可为而不为;知其该为而为,不该为而不为。充满平常心的心境,是一种和畅、协调、美好的境界。
把心态放平稳,不要被外界的动乱干扰,就是拥有一颗真正的平常心平常心虽是简单的三个字,但在生活中,却是人人都难超越的一道坎,因为我们并不懂得何为真正的平常心,也不懂得怎样来保持自己的平常心,更不懂得怎样来利用平常心。
平常心不是要求人没有贪、嗔、痴,而是调节自己的心,去制约贪、嗔、痴,以此得到平常心。平常心主要是指两方面,一是高估或低估自己的自己做任何事的成功和失败的概率有准确的预测。二是既积极主动,要尽力而为,又顺其自然不苛求。
人的精神生活中有很多方面的内容,它们是互相制约的,失去制约就失去了平衡,失去了平衡就容易走极端。
有人问智者:“您可有与众不同之处?”
智者答:“有。”
“是什么不同呢?”
智者答:“我感觉饿的时候就吃饭,感觉疲倦的时候就睡觉。”
“这算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每个人都是这样的啊!”智者答:“当然是不一样的!他们吃饭时总想别的事,不专心吃饭;睡觉时总做梦睡不安稳。而我吃饭就是吃饭,什么也不想;我睡觉也不做梦,所以睡得安稳。这就是我与众不同的地方。世人大都在利害得失中穿梭,囿于浮华宠辱,做不到一心专用,丧失了‘平常心’。”
保持一颗好的平常心可以有以下几种好处:拥有一颗平常心的人往往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对待别人的错误或者是误解往往都是淡然一笑,不予理睬,他们并不是看轻对方,而是一种无声的谅解,他们在无形中对自己形象的维护达到了一箭双雕的目的,因此这类人的形象魅力也在这种无声的淡然一笑中散播开去。
没有平常心的人往往是一个爱慕虚荣的人,每天为了张扬自己而说各种冠冕堂皇的话,做各种各样违心的举动,久而久之就给周围人一种不诚实的印象,特别是在名和利的诱惑下,他们更是把持不住自己,不顾信誉做一些鸡鸣狗盗之事。而拥有平常心的人则完全相反,他们做人光明磊落,做事坦坦荡荡,不虚假也不掩饰。
有一个年轻人跟智者学道,一日他向智者问道:“老师!我常常思考,早起早睡、心无杂念,自忖在您的教导下,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用功了,为什么就是无法进步?”
智者拿了一个葫芦、一把粗盐,交给年轻人说道:“你去将葫芦装满水,再把盐倒进去,使它立刻溶化,你就会进步了!”
年轻人依样葫芦,遵示照办,过不多久,跑回来说道:“葫芦口太小,我把盐块装进去,它不化;伸进筷子,又搅不动,我还是无法领悟奥妙。”
智者拿起葫芦倒掉了一些水,只摇几下,盐块就溶化了,智者慈祥地说道:“一天到晚用功,不留一些平常心,就如同装满水的葫芦,摇不动,搅不得,如何化盐,又如何领悟进步?”
年轻人:“难道不用功可以进步吗?”
智者:“修行如弹琴,弦太紧会断,弦太松弹不出声音,中道平常心才是领悟奥妙的根本。”
年轻人终于领悟。
平常心是一种境界,有位这人曾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他的这种超脱物外、超越自我的境界正是平常心最好的解释。他们不是“看破红尘”,更不是消极遁世,相反他们所要表现的却是一种积极的心态,以平常心观不平常事,则事事平常,无时不乐也无时无忧。其实真正的平常心就是享受生活中的平凡和简单,只要能把心态放平稳,不要被外界的动乱干扰,就是拥有一颗真正的平常心。
传说有一位得道哲人,在一个乌风陡暗、山雨欲来的傍晚经过一片坟地,看见一位大汉瑟缩在一颗大树下虚汗淋漓。哲人问他何以至此,惊恐万分的大汉说不成句。只是结结巴巴地说了一句“怪……怪……怪蛇”就软瘫下去了。
哲人一看,原来草丛里有一条大蛇正在吞食一条与自己不相上下的大蛇。而前者也即将胀死,在艰难地摇动着尾巴;后者也即将憋死,也在艰难地摇动着尾巴。这里是坟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大汉在这阴森的环境里突见此两头“怪蛇”,便惊慌失措,疑是死路一条了。哲人向大汉说明实情后,大汉立即恢复常态,并拾起“双尾蛇”带回家去了。这里,平常心救了一位将被吓死的生命。
拥有平常心,可以让我们减少忧虑。现代人的疾病不仅仅是生理上的疾病,更严重的还是心理上的疾病,而心理上的疾病大多数由忧虑所引起,或者因忧虑而加重了病情。事后我们会发现其实是在杞人忧天。
平常心,是一种不为感情所左右,不为名利所牵引,洞悉事物本质,完全实事求是的心理状态。它不是仰视,不是俯视,而是平视——平淡、平等、平凡、平静地看问题。平常心要以知识为底蕴,无知是不能拥有平常心的;平常心要以勇气为后盾,懦弱是不敢拥有平常心的。平常心不是墨守成规、不牵强附会、不察言观色、不患得患失、不人云亦云、不借梯上屋的,只有完全抛开了得失、荣辱以至生死的人才能做到。在平常心态下,生命便具有了最高意义,行为便有了广阔空间——很多的时候就有了高招、绝招,就能走出了困境、险境。
平常心是化解人生烦恼、医治失意的一剂良药。以平常心去看待发生于周围的一切,以平常心对待别人和自己,会给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许多开心和乐趣。
你决定心态,心态决定你的人生
改变人生要从改变心态开始。心态是我们真正的主人,心态控制了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心态决定了我们的视野、事业和成就。只要心态是正确的,世界也会变光明。用什么眼光看世界,世界便是什么样子,一旦你改变了观点,世界也因此而转变。
?? 决定了我们的视野、事业和成就。如果我们想改变自己的世界,“就算是到了最艰难的环境里,人也还有一种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心态。”纳粹德国集中营的一位幸存者维无托·富兰克尔说。心态是横在人生之路上的双向门,人们可以把它转到一边,进入成功;也可以把它转到另一边,进入失败。你不能改变天气,但你可以左右自己的心情,你不能控制环境,但你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面对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我们无计可施的时候,唯一能调整的就是自己的心态。
哲学家斯宾诺莎在《情绪的界说》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快乐和痛苦是完全可以相互转换的。积极的心态支配着成功人士的人生,使他们在做人的时候,不拘泥于成规,而是积极地思考,保持乐观的情绪;而失败者则被过去的失败和忧虑所支配,他们做人保守而呆滞,心态消极、空虚、悲观。当然,积极的心态不能保证你的人生一帆风顺,事事成功,但是,它一定会改善你做事的方式,进而改善你的人生。
世间万事万物,有两种观念来看待,一个是正的、积极的,另一个是负的、消极的,这就像钱币,一正一反。怎么看完全决定于你自己的想法。好的心态可使人快乐,进取,有朝气,有精神,消极的心态则使人沮丧,难过,没有主动性。积极的心态,会让你有健康的心理,积极的行动,快乐的情绪,有助于发挥你的潜能;负面的心态,只会带给你负面的心理,负面的情绪,阻碍你能力的发挥。
么看 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人生也有正面和背面。光明、希望、愉快、幸福……这是人生的正面;黑暗、绝望、忧愁、不幸……这是人生的背面。那么,你会选择哪一面呢?
心理学家认为:以为自己处于某种状态并相应地为之,这种状态就会越发明显。也就是说,你想要什么状态,就装出你已经有了那种状态,并在言行中表现出来,你就会真的处在那种状态之中。真正决定事物结果的根源并非该事物的本身,而是我们自己对事物的信念、评价与解释。即:一切的根源不是事物的本身,而是有权对该事物做出不同评价的我们自己。心态决定一切。我们无法改变这个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对这个世界的想法,我们无法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但我们可以改变对一个人的态度。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来……
第一个人看到了,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于是,他日渐消沉。
第二个人看到了,他说: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我以后可不能像它那样愚蠢。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
第三个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了。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
不同心态的人看待同一件事物有不同的角度,有成功心态者处处都能发觉成功的力量。做人做事,必须要有好的心态。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首先要以自己的心,来改变自己的行为态度。能改变结果吗?恐怕未必;能改变外在的环境吗?实在很困难;能改变他人吗?并没有把握;唯一能改变的,全在自己心态的合理调整。
积极的心态会带给你积极的人生。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生活现实。只要你心态良好,坚信自己能很圆满地完成工作,你就会自信,而你经常这样想,并有意识地去做到最好的话,你的人生就会成功。所以当一个人越懂得如何做人的时候,他就会越觉得,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成功人生,除了自己,没有人能打败你。一个人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自己一定要做什么样的人;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命运,取决于自己一定要选择什么样的命运。不要轻易说该想的办法自己全想了,不要轻易说自己已经用尽全力了,不要轻易认为某一件事根本不可能做成。相信自己能行,就一定行。
乱花渐欲迷人眼,回归平淡才是真
平平淡淡的生活才是真实的生活,要想生活得更真实,更恬淡,不妨以一颗平常的心过一种平淡的生活。在当真的现实生活,人们都追求真真实实地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平平淡淡生活境界中,回归平淡,也成了一种时尚。
平淡是人生中最好的活伴,平淡对人而言,凭借自己的理性,在生命的长河里,可以自由的的生活。面对任何事情可以安心的去看待和思考,这是一种机智和韧性的表现,那就是我们内心的平淡,耐人寻味的平淡。每个人都想平淡生活,拥有平淡就有从容,就会珍惜自己的那份坦然,宁静的心静,拥有从容,那是一种超脱和大度。
人的一生是崎岖不平的,总会遇到高山险川,那是你施展才华,铲除障碍的时刻。但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度过的。在这平淡中有着深情,有着实实在在的幸福。在平淡的生活中提高自身的修养和质量,懂得生活并学会保鲜;懂得浇灌和品味柴米油盐的平淡日子,每天享受阳光的照射,雨水的滋润,给平淡的生活增添一份恬静并诗情画意的温馨与浪漫。
我们只有拥有平淡的真实,才真正懂得品位人生,舒张人生。拥有自我,心存淡泊,拥有平淡,那才是今天的精神,就是你坦坦荡荡,自自然然的快乐,生活中的点滴愉悦,也是生活中的原滋原味,平淡是清雅的人生,平淡是人生中的飘逸,平淡也是人生中幽远的路。平淡是自然的路,犹如那花开花落,如四季的更换,也如我们宁静的生活,生命中会充满生机,是一幅人生最有价值的风景。
白岩松曾说,在人的一生中,幸福和痛苦都只占5%,余下的就是平淡的生活。他的平淡生活中包含着三大要素:
一是音乐。白岩松迷恋摇滚乐,喜欢“清醒”乐队,因为他们“找回了旋律”。他也爱听马勒的交响作品,那乐声让他觉得“老马”还在继续痛苦,而他过得挺好。
二是足球。白岩松戏称自己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足球专业”,把足球比喻成摆在桌上的米饭,当然,现在这碗饭嚼起来没有过去“香”了。
三是心理调节。“特好的时候要有危机感,特差的时候也要能够平静下来,想想,前面还有好事等着我呢。” 白岩松曾这样说。
的确,白岩松就是这样做的。1993年,白岩松在第一次出镜时,给人的印象很紧张,尤其是他那张消瘦的脸,毫无表情,发型更是夸张得有些不自然,与常在屏幕上露脸的俊男靓女相比,白岩松无疑是一个普通人。可是,几年过去后,白岩松却能不断努力,不断自我调节,让自己变成了当红的新闻评论主持人。
成名之后,白岩松仍然过着平淡的生活。一次,有人问白岩松:“你是名人吗?”听罢,白岩松笑着回到说:“不管什么人,只要在中央电视台的主持台前坐一个月,就能成为名人。”听起来,白岩松的话似乎是一句玩笑,但却是他的肺腑之言,因为他从来也没有以名人自居,始终憧憬平淡的生活。
平淡是一种生活的状态。大多数人在大多数的时间里都是处在这种状态下的。工人去车间里干活,农民去田地里干活,老师在课堂上教书,职员在电脑前工作,这就是生活的常态。坦诚接受平淡的现实,尽情地享受这份难得的平淡时光,将是人生一大幸事,如果能抓住这个机会,充分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会为你的成功创造更多的机会。如果你不想因为聪明而太劳累,那么做个简单、平和的人也是一种幸福。
比尔·盖茨这位世界首富没有自己的私人司机,公务旅行不坐飞机头等舱只坐经济舱,衣着也不讲究什么名牌;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还对打折商品感兴趣,不愿为泊车多花几美元……为这点“小钱”,如此斤斤计较,他是不是个“吝啬鬼”呢?
比尔确实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单从他对待金钱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得出来。对他而言,创业是他人生的旅途,财富是他价值量化的标尺,他曾经说过:“我不是在为钱而工作,钱让我感到很累。”
“我只是这笔财富的看管人,我需要找到最合适的方式来使用它。”这就是比尔对金钱最真实的看法。
事实上,钱既不会改变他的生活,也不会使他从工作上分心。他经常告诉那些向他求经的朋友:“当你有了1亿美元的时候,你就会明白钱只不过是一种符号而已。”
比尔非常讨厌那些喜欢用钱摆阔气的人。他在杂志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果你已经习惯了过分享受,你将不能再像普通人那样生活,而我希望过普通人的生活。”
在生活中,比尔也从不用钱来摆阔。一次,他与一位朋友前往希尔顿饭店开会,那次他们迟到了几分钟,所以没有停车位可以容纳他们的汽车。于是他的朋友建议将车停放在饭店的贵客车位。比尔不同意,他的朋友说:“钱可以由我来付。”
比尔还是不同意,原因非常简单,贵客车位需要多付12美元,比尔认为那是超值收费。比尔在生活中遵循他的那句话:“花钱如炒菜一样,要恰到好处。盐少了,菜就会淡而无味,盐多了,苦咸难咽。”
一次比尔应邀参加由世界32位顶级企业家举办的“夏日派对”,那次他穿了一身套装,这还是美琳达先前在泰国普吉岛给他买来拍照时穿的衣服,样子还不错,只是价格还不到歌星、影星一次洗衣服的钱。但比尔不在乎这些,很高兴地穿着这套衣服参加了这次会议,他生活的信条就是:“一个人只要用好了他的每一分钱,他才能做到事业有成、生活幸福。”
平日里,如果没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会议,比尔会选择便裤、开领衫,以及他喜欢的运动鞋,但是这其中没有一件是名牌。
在与员工平时相处中,比尔从不像是个有钱人,他常对人说,与其说他有钱,还不如说他是“软件产业的卓越开拓者与领导者”更让他感到兴奋。他不喜欢什么事都与钱挂在一起,把金钱看成万能。一次,他在出席会议的时候,主持人给他租了一辆高级轿车,他硬是拒绝了,然后租了一辆很普通的汽车前往会常在微软,比尔已经成为员工,尤其是一些新员工的榜样,他的作风感染了许多人。所以微软员工的朴素也是很出名的。这并不是说比尔吝啬,或是小气,他是在锻炼自己的意志力,也是在培养员工的艰苦创业精神,无疑这是一种非常可贵的精神。
很多人都知道功名利禄会给人带来幸福,殊不知功名利禄也会给人带来痛苦。为了功名利禄,我们劳心、劳神、劳力。为了功名利禄,我们计划、忙碌、奔波。为了功名利禄,我们怀疑、欺诈、争斗。为了功名利禄,我们玩阴险,耍诡计,溜须拍马。
当人们的眼里只有金钱、名誉和地位,忙得连认识自己的时间都没有,忙得连修心开智的时间都没有,忙得一辈子都不知道为什么活着,忙得连关照自己的身体都没有,忙得连关爱家人的时间都没有。这样的钱赚来何用?这样的人其实很可怜,他们根本不知道生活本身其实就是最大的财富,唯有生活才是真正的主体。我们不能没有财富,但不能反过来被财富所奴役。人生的意义和终极追求应该是:回归平淡才是真,要追求的是身体的健康、家庭的幸福、内心的安宁,而不是为权利、财富、名誉、金钱和地位。
做人切忌浮躁,江河湍急岸常静
在一些人的心灵深处,总有那么一种力量使他们茫然不安,让他们无法宁静,这种力量就是浮躁。浮躁是一种情绪,一种并不可取的生活态度。浮躁者做事无恒心、见异思迁、不安分守己、脾气急躁、总想投机取巧、对现有目标的专注度不够、耐心度不足。浮躁不仅是人生最大的敌人,而且还是各种心理疾病的根源。
在生活中,人们热情饱满,凡事跃跃欲试,自然不是什么坏事,生活本来就需要这样一种劲头。如果每天生活得懒散不羁,对人对事毫无热情,那么生活往往会成为一潭死水,毫无生命气息可言。但是热情也要讲究方式,热情用在积极的心态上,是一种动力。而人们所表现出的浮躁,则是一种对热情的错误运用。
《论语》说,“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但是,当今社会,经济正在高速发展,物质水平不断提高,不少人似乎少了耐心,多了急躁;少了冷静,多了盲目;少了脚踏实地,多了急于求成……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很少人能按捺住自己驿动的心,守住自己可贵的孤独与寂寞,而是变得越发浮躁和一定程度的急功近利。
浮躁的人虽然并不缺乏生活热情,但是却缺少合理分配和利用热情的能力。这类人在处事上常常缺乏理智、容易半途而废、浅尝辄止,宜将热情消极化。如梁实秋所说,为迫切完成某事而心浮气躁,就容易导致言行过分,这不仅有碍于人际关系,容易语出伤人,更容易分散心智,影响做事的效率或是错过眼前的良机。
古时候有这样俩兄弟,他们俩都很有孝心,他们每日上山砍柴换钱为老母亲治病。
一位神仙为他们的孝心所感动,决定帮助他们。于是告诉他们两个人说,用四月的小麦、八月的高粱、九月的稻、十月的豆、腊月的雪放在千年泥做成的大缸内密封七七四十九天,待鸡叫三遍后取出,汁水可卖上大价钱。
兄弟两人各按神仙教的办法做了一缸。待到四十九天鸡叫两遍时,老大耐不住性子打开缸,一看里面是又臭又酸的水,便生气地洒在地上。老二则坚持到了鸡叫三遍后才揭开缸盖,发现里边是又香又醇的酒。
这就是“酒”和“洒”字的来历。只是差了那么一小横,只是早了那么一小会儿,但却造成了巨大的差距。在有些时候,我们需要在心中添把火,以燃起某些希望:而在有些时候,我们需要在心中洒点水,习惯等待,以浇灭某些急于求成的欲望……只要我们能够真正地静下心来,认真地去学习、工作,我们做的会比现在好得多。
浮躁与对问题的认识有关,当认识到问题很紧迫、很重要时,往往会产生浮躁心理。浮躁会使人心神不安,甚至会出现情绪上的紊乱状态。浮躁的人容易灰心。一个人在急于求成的情绪支配下,往往操之过急,不等深思熟虑,也不等准备工作做完后便马上开始工作,这样当然很难取得圆满的结果。当事情遭到挫折时,往往不能冷静地分析原因,而是带着更加浮躁的情绪,不冷静地进行下一步的活动,结果仍然没有满意的结果,时间长了,就会使人丧失对自己的信心。浮躁的人易怒。生活中,爱发脾气的人往往都是性子很急的人。愤怒容易使人失去控制,在盛怒下失去理智,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浮躁情绪的推波助澜所致。
浮躁的人常有如下表现:不论干什么工作,兴头来了马上动手,既没认真准备,又无周密计划,而且一开始就急于见成效,遇到困难时更是烦躁不安;在等候消息时,心情格外急切,坐立不安;处理矛盾和问题时,易鲁莽和冲动;盲目行动,往往事与愿违。在学习上则表现为好高骛远,急于求成,有时很想把成绩搞好,但又缺乏扎实的努力,一段时间后成绩没上去,急得不知从何干起;特别是经过努力以后成效不大,就耐不住性子,结果成绩还是上不去,形成越上不去越急、越急越上不去的恶性循环。
其实,成功与失败,平凡与伟大,往往就在等待的一念之间。许多成功人士的重要秘诀也就在于他们将全部的精力、心力放在一个目标之上,而且善于等待。而另外还有一些人,他们虽然很聪明,但心存浮躁,做事不专一,缺乏意志和恒心,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
对许多人来讲,幸福好像是一种奢侈。生存的压力往往将人们美好的憧憬和梦想碾得支离破碎。我们似乎有很多理由放弃,并抱怨社会的阴暗与不公。我们常常因羡慕他人的财富而焦虑,又在焦虑中埋怨自己的生活。失去了内心的平静,人性的弱点随着日益浮躁的心态而放大,害怕寂寞和孤独,害怕坚持下去得不到结果。功利的幸福标准,患得患失的心态,浮躁的性格让我们难以感受到幸福。
《法句经》上说:“深渊水清,如静。”有智慧的人,不会为了小事情慌乱,面临重大问题时也能果断地作出判断,轻易地渡过难关。相反,浮躁的人往往只顾眼前,一旦面临抉择,就不知所措起来。要想改变浮躁性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在实践中锻炼耐心。耐心都是锻炼出来的,缺乏耐心也就等于自动丢掉了成功的机会。在生活中多多锻炼自己的耐心,做每一件事时都要学会安下心来,不要总是想着结果如何,要把精力放在如何做好这件事上。
遇到急事先冷静。焦急的情绪并不能帮你解决任何问题,只有思考才行,思考一下如何做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怎么样处理才能较合理地解燃眉之急,然后马上去行动。
学会循序渐进地做事。凡事不可贪大,成功要一步一步来,做事前首先要安下心来,为自己树立起框架,然后从最微小的部分做起,循序渐进,逐渐完成。
多看有积极意义的电影或书籍。这既能让你放松心情,调节生活节奏,同时也能为你带来更强大的生命动力,让你拥有更多的生活热情。
浮躁这种情绪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人浮躁了,就会终日处在又忙又烦的应急状态中,脾气会变得暴躁,神经会越绷越紧,长久下来,会被生活的急流所挟裹。这种情绪在人的内心里积存下来,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了某些人固有的性格,使他们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中,都不能平静下来,因而不自觉地,在盲目和冲动的情况下,做出错误的决定,给自己造成更大的精神压力,让自己越来越急躁,终究形成恶性循环,一发不可收拾。因此,想成就大事者,要心存高远,更要脚踏实地。
淡泊识真味,宁静方澄明
诸葛亮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只有不被世间的金钱、名利捆束,不因人生一时一事的得失烦恼顿足、颓废失常,不因世俗的浮华、浮躁所困惑,才能真正平心静气的找出自己活着的目的,找到自己奋斗的方向。淡泊宁静是人的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人生苦短,岁月易老。一个人如果欲望太多,金钱、权力、美色、什么都想得到,什么都不肯释怀的话,那么生命该如何承受重负,人生又怎能获得快乐呢?在社会这个大舞台,每天都在上演着不同的悲剧。为了生存,为了责任,为了事业,为了理想,每个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然而更多的时候,人们为了不同的利益,受制于名缰利锁的束缚,屈从世俗,俯仰权势。丧失了本真的自我,成为了一个戏中的角色,在自愿或不自愿,自觉或不自觉的表演着。很多时候,如木偶一般,笑语喧哗,人影晃动,但却身不由己。看似热闹,实则与人生追求快乐幸福的目标背道而驰。
因此,在人生的旅途,追求一种淡泊,坦然面对生活对你的赐予,包括所有的磨难和不公。用平和淡定的心态去看待社会现实中的一切。不惊荣辱,不计较得失,也许我们就会活得轻松,活得精彩,活得有滋有味。“万绿丛中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需多。”生活中,懂得了一个“淡”字,人生得无限风光就尽在其中了。
人性太软弱了,经不起功名利禄的折磨,如果你贪恋富贵,就会被富贵搅的寝食不安;如果你沉迷酒色,就会跌进酒色的陷阱;如果你追逐金钱,就会被金钱牵着鼻子走;如果你热衷名利,那就会被套上名缰利锁,只会依附权贵,看脸色行事......
在人生舞台上,还原真我,尽量剔除演戏的成分,需要人生的智慧,更需要一种淡泊宁静的心态。与淡泊相反的是人类的欲望。要扼制住人的过度欲望,不使其成为脱缰的野马,既要靠一个人的思想修养,又要靠勇气和信心。人只要具有了淡泊之心,才不会为尘俗所迷,为物欲所困,为诱惑所动。也才会心境明净,不容尘埃。
不论你看到哪一个真正伟大的、有深度的人物的时候,你都会发现他们在生活上似乎都统一一致的谦卑、低调、不是张扬,心境平和,但并没有因此而妨碍他们有超人的敏感力、观察力和果断力。人是一种有思想、有思考的生物,这也就决定了他会比生物界其他任何的动物都有更超常的自控能力。
诸葛亮早年不得志,不为志向所屈,故结庐于襄阳城西隆中山中隐居待时。诸葛亮在隆中潜心耕读,精研时势,结交名流,并自比春秋时期卓越的政治家管仲和杰出的军事家乐毅,被世人誉为“卧龙”。
公元207年,思贤若渴的刘备三顾茅庐,请计于诸葛亮。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这是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也是诸葛亮一生的行动纲领。从此,刘备的事业才出现了转机。
公元208年,曹操率30万大军南下荆州,诸葛亮以其大智大勇出使东吴,说服东吴联合抗击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为刘备取得了立足之地。诸葛亮在著名的《诫子书》中说,君子的品行,以安静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以节俭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淡寡欲就不能显现出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安稳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从此,“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成了君子修身养性的准则。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孔明是何等的人物,竟说出了如此美妙动听的话语?想一想,在兵车辚辚、军旗猎猎的戎马倥偬中,在白骨蔽野、血流漂橹的征战杀伐中,尚存以宁静求致远的深思,真是难得。生活在现代的人们,有没有在氤氲着宁静的氛围中放飞自己的心灵?
当然,淡泊不是安贫乐道,更不是甘于平庸,不思进取。淡泊是为人处世的人生情怀,更是一种令人向往的人生境界。古人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贤的智慧,穿越悠久的时光隧道,至今仍然在指导着我们生活的方向,温暖着被尘埃蒙蔽的人心。淡泊一种人生的潇洒。面对红尘喧嚣,面对繁华诱惑,保持一种神定气闲,留一份淡泊给自己,生命自然就会月白风清,天高云淡。
淡泊人生,并非消极逃避,也非看破红尘,甘于沉沦。淡泊是一种对待生活的心态,一种修身养性境界,一种待人接物的智慧。人生也需要激情,平淡的日子叫生存,激情的岁月才叫生活。无论是你的生存,还是你的工作、生活、情感,都应该去创造激情。人生需要激情,激情是动力,激情是创造力,要敢于捕捉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激情,只有激情飞扬,人生才更精彩 。
拥有平常心的人才能体会到淡泊是一种享受。淡泊不是看破红尘,不是对人间一切事物的否定,更不是思想麻木、无所作为的得过且过。学会淡泊将会使心灵净化成晶莹剔透毫无杂质的宝玉;学会淡泊才能如鱼得水,自由自在地欣赏不可多得的美妙世界;学会淡泊才能得意时而不张扬,失意时而不消沉。学会淡泊才能得到实实在在心安理得的享受。
当代大学者钱钟书,终生淡泊名利,甘于寂寞。他谢绝所有新闻媒体的采访,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的记者,曾千方百计想冲破钱钟书的防线,最后还是不无遗憾地对全国观众宣告:钱钟书先生坚决不接受采访,我们只能尊重他的意见。
80年代,美国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特邀钱钟书去讲学,每周只需钱钟书讲40分钟课,一共只讲12次,酬金16万美元。食宿全包,可带夫人同往。待遇如此丰厚,可是钱钟书却拒绝了。
他的著名小说《围城》发表以后,不仅在国内引起轰动,而且在国外反响也很大。新闻和文学界有很多人想见见他,一睹他的风采,都遭他的婉拒。有一位外国女士打电话,说她读了《围城》急切的想见他。钱钟书再三婉拒,她仍然执意要见。钱钟书幽默地对她说:“如果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一定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
1991年报11月钱钟书法家80华诞的前夕,家中电话不断,亲朋好友、学者名人、机关团体纷纷要给他祝寿,中国社会科学院要为他开祝寿会、学术讨论会,钱钟书一概坚辞。
此,若想拥有幸福,必须拥有这种平愈是艰辛。没有平是平在其中了!淡泊,是一种内在的深度修养。身居陋室而有自己的生存乐趣,在心灵的桃花源里,寻觅着他人看不到的幽静。让宁静的内心世界,蕴藏着风格的高尚,把红梅与松柏作为自己的良师益友,用完美来点缀自己的人生。理智地将七情六欲看轻,将自身的疾苦与失落看淡。在自然中淡泊宁静的心情,让自己在淡泊的熏陶中,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心理上健康、人格上健全的、有修养的、能宽容他人的人。让自己在淡泊的田园里,畅游自己的人生。
好的生活是内心平静的生活,高层次生活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宁静。如果我们想要过一种高层次的好的生活,首先要做的是保持内心的清明,使自己的内心时刻保持一份宁静。
内心宁静的人,个性中往往透出一股坚韧的力量。生活的安逸或艰辛,时代的辉煌或苦难,折射到平静的内心,就能褪去历史的烟云、命运的无奈,融入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彰显内心的执著与从容,幸福的花香伴随生命活力的迸发,洋溢在人生的大河里。
内心的宁静,本是人的本性。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饱满活泼的精神世界有助于抑制物欲和浮躁。幸福只能在内心找到。自由是生命中唯一值得追求的目标。对那些我们无法控制的事情不予理睬,才能获得自由。如果我们的头脑充满了可悲的恐惧与野心,就不可能拥有一颗轻松自在的心。
保持一颗宁静的内心,就能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性格、爱好和处境,进而选择合适目标和道路,而不会被虚妄的念头或潮流所挟裹。理想和目标愈是远大,需要付出的努力愈是艰辛。没有宁静的内心,缺乏源自内心的力量,梦想永远只能是梦想。
学会“淡泊”、“宁静”,修炼自己的精神品格,才会不断从烦躁、冲动的怪圈中把自己解脱出来。顺境的时候学会珍惜人生,逆境的时候学会坚强挺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关键在于你自己如何理会,如何把握这个度了。太过了,会失去信心和动力,丧失对所有目标的追求;太亏了,又会患得患失和短浅,失去前进的方向。历览古今,抱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样一种生活信念的人,最终都实现了人生的突围和超越。
在生活的磨难中,你能取得令你欣喜的成就,相反也会令你走入人生的低谷,一蹶不振。如果能飞黄腾达、高官厚禄,你能在这种诱惑中把握住自己,泰然若之,用一颗平常心淡然的看待这一些,你就能在淡泊喧嚣的同时,给自己找到一份心的超然,一份宁静。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庄重的人生态度。丢下超重的负荷,打开心灵的窗户,抛弃失意的包围,歇息在淡泊这块没有杂质的芳草地上,寻找心灵上的那份宁静。人生百态,五味俱全。或无声无息、或轰轰烈烈、或清风和煦、或暴雨瓢泼……不论是激昂的人生,还是散淡的人世,无论是失败者的东山难再起,还是成功者的硕果难久存,在轰轰烈烈中保持一颗平常的心境,在平平淡淡中享受着淡泊的快乐;不倾慕声威,不沮丧卑微。成败兴衰且不论,退一步海阔天空,一切都会变得坦然。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种宽宏的气度。这种气度不是小肚鸡肠,而是宽厚、仁慈的大度。能做到不争名利,不争宠于阿谀奉承之中,不心存嫉妒,让平静的心中有一股自然的荡气与豪气,在生活的平淡中,淡然的看待一切。让自己的超然与洒脱、从容与镇定来为自己找一个淡泊的心境,让自己在平衡的心态里,品味出宽阔心中的内敛韵味。
战国时代,在长城外住了一位老翁。有一天,老翁家里养的一匹马无缘无故走失了。在塞外,马是负重的主要工具,所以,邻居都来安慰他,这位老翁却很不在乎地说:“这件事未必不是福气!”过了几个月,走失的那匹马居然带了一匹胡人的骏马回家,这真正是赚了,邻居都来庆贺。这位老翁却说:“这未必不是祸!”几个月后,老翁的儿子骑这匹胡马摔断了大腿骨,邻居们佩服老翁的料事如神之余也赶来慰问,而这位老翁却毫不在意地说:“这倒未必不是福!”事隔半年,胡人入侵,壮丁统统被征调当兵,战死沙场者十之八九,而老翁的儿子却因为摔断了一条腿免役而保住一命。塞上老翁这种透过长远时空、利弊并重的思考问题的方式,自然产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常心,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睿智的典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潜藏着一种向上的力量和敏锐的智慧。成功者不矜夸,智慧者不浮躁,求索者不患得患失,不计较是否有颇丰的收获,也不计较失大于得的比例失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并不是给自己的碌碌无为找借口,也不是自认为是抛弃自我的理由,更不是万念俱灰的沮丧。而是一种自我的回归,是一种人生的体验,是一种平衡心态的洒脱。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说起来很动听,也很诱人,但做起来绝非这么简单。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过不了的河。遇到过不了的河,遇到走不完的路就掉头而回。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更是一份淡泊。保持一份平常心,遇事沉着冷静,对待成功和失败一笑而之。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领略平淡其义,你的心里才能永远拥有阳光。
南方楚国有一个人叫支离疏,他的形体是造物主的一个杰作,或者说是造物主在心情愉快时开的玩笑:脖子像丝瓜,脑袋形似葫芦,头垂到肚子上而双肩高耸超过头顶,颈后的发髻蓬蓬松松似雀巢,背驼得两肋几乎同大腿并列,好一个支支离离、疏疏散散的“美人”坯子!支离疏却暗自庆幸,感谢上苍独钟于他。平日里,支离疏乐天知命,舒心顺意,日高尚卧,无拘无束,替人缝衣洗服、簸米筛糠,足以糊口度日。
当君王准备打仗,在国内强行征兵时,青壮汉子如惊弓之鸟,四散逃入山中。而支离疏呢,偏偏耸肩晃脑去看热闹,他这副尊容谁要呢,所以他才那样大胆放肆。当楚王大兴土木,准备建造皇宫而摊派差役时,庶民万姓不堪骚扰,而支离疏却因形体不全而免去了劳役。每逢寒冬腊月官府开仓赈贫时,支离疏却欣然前去领到三盅小米和十捆粗柴,仍然不愁吃不愁穿。
一个在形体上支支离离、疏疏散散的人,尚能乐天知命,以淡然的心性,安享天年。那么,把这支支离离、疏疏散散从而遗形忘智、大智若愚的精髓运用到立身处世的方法中去,就可以逢凶化吉、远离灾难。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这是世之常理。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因此,大可不必盛喜衰悲,得喜失悲。
生活不是简单地为生而活,也许有着更广阔的内容,即使生活再忙碌,也要留点宁静的时间给自己,梳理一下自己的思绪,放缓生活的脚步,享受片刻诗意般地生活。生活的空间,须借清理删减而留出;心灵的空间,则经思考感悟而扩展。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事,而是我们处理它的方法和态度。假如我们转身面向阳光,就不可能陷身在阴影里。
不为物所役,不为役所累。在东奔西跑,手忙脚乱之中,忘记了对生活本质的思考,甚至忘记了生活本身,于是,烦闷、苦恼、失望、焦躁、嫉妒、愤怒等等不良情绪便不请自到,如影随形。如果总是用功名利碌的鞭子驱使着自己一路狂奔,无暇顾及四季的变化,不给自己喘息的机会,那就可能背离生命的真谛,也很难实现真正的成功。
人,平平淡淡而来,也应平平淡淡而去。人生如一条淙淙流淌的长河,既有平静也有波澜壮阔的时候,既有峰峦叠嶂时一泻千里的壮丽之美,也有走过一马平川时迂回柔情的安详。拥有一颗平常的心是正常生活的人的平常之举,拥有一颗平常的心才能学会满足,才能理解别人,善待自己,享受生活。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看庭前花谢花落,看天空云卷云舒。
人生需要云淡风轻,因为平平淡淡才是真。生活中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令我们无法预料无从强求,但顺境中宠辱不惊、怡然自得,逆境里不大悲大愁不弃不馁,笑看云卷云舒,静观花开花落,才解世间浮沉,更见人生真谛。淡看人生荣辱得失,一切均如过眼烟云,怡淡寡欲,去留无痕,真正的永恒只有心胸的豁达,应该是淡泊人生的最高境界。
人生心境就像浩瀚的大海,时有惊涛骇浪骤起,时有狂风暴雨的洗礼,也不乏宁静的港湾供你停泊心灵的小舟。在人生之海驾驭生活之舟时,既需要有迎风战浪的勇气,也需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境!
孤独也是一种美,学会享受孤独
爱因斯坦曾说“我是孤独的旅客”。思想家柏兰特·罗素在《社会改造精神》一书中肯定“社会主义也是起源于极少数孤独的理论家”。倘若,你正在享受孤独,大可不必怕,那可能是世俗正在推选他们的又一座高峰。
按照传统观念,一提及孤独,人们往往觉得可怜可悲,“形影相吊”、“孑然一身”等。这其实是浅层次的感受。真正深层次的孤独,则是一种高尚的修养,是心灵的宁静,是灵魂的洒脱。孔子说:德不孤,必有邻。一个人默默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认真工作的时候,是不孤独的,这个时候孤独也是一种美丽。
有的人即使长期孤灯独处,却很充实;有的人即使夜夜狂欢,心里却有无边的寂寞。关键在于你的精神世界是否充盈。你看那遨游长空的雄鹰它是孤独的,但它拥有蓝天。雨果说:“孤独是一笔财富”。从另一意义上讲,学会孤独、拥有孤独也是一种福气。面对窗前明月,清茶一杯,好书一卷,听一曲清幽古乐,任情骜神游,让人生少些浮躁和媚俗,多些平静和安详,不亦乐乎?
赫胥黎说:“越伟大、越有独创精神的人越喜欢孤独。”有人因美丽而孤独,有人因智慧而孤独,有时孤独并非由于内向,而往往是由于卓绝、太美丽的人生。有人因处处受挫,丧失自己朝夕相处的朋友、伴侣、宠物而孤独,理想追求遭到挫折也是一种孤独。
每一个站在最高处的英才,都是在人生的漩涡中耐得住孤独的人。刘勰就是一个终生与大自然为伴的人,并在这种孤独中成就了开中国文艺理论先河的《文心雕龙》。大画家齐白石说:“画者,寂寞之道。”他十载关门,研究画法。声言“饿死京华,公等勿怜。”成为中国画之巨擘。23岁就获得哲学硕士学位的黑格尔,躲在偏僻的伯尔尼当了6年家庭教师,在孤独中摘抄了大量卡片,写了大量笔记,终于成为德国古典哲学大成的伟大理想家和美学家。
孤独对凡人而言,往往是一种难以忍受的情感,是一种感到自己情感无法沟通,孤立无援的心理感受。一个独居深山老林的人并不都是孤独,而一个身居闹市的人也并不是不孤独,人数的多少并不决定是否孤独。孤独其实是一个人的上进心问题,一个上进心强,在生活中努力拼搏的人,忙得不亦乐乎,哪有孤独可言;而一个碌碌无为,不求上进的人,孤独便成了他打发时间的唯一途径。许多行将就木的老头总爱在繁华的十字街头,望着熙熙攘攘的人群,追忆往昔的繁荣。少女由于青春的骚动没得到满足,便产生了孤独,而让那形象和灵魂都十分蹩脚的“爱之神”乘空而入,制造出一起又一起破绽百出或染满不幸的情事,从而失去终生愉悦的爱的明媚,是受不了孤独的最惨下场。世间最大的孤独是空守闺房,此时心灵的欲求和现实的反差最强烈。狄德罗说:“忍受孤独或者比忍受贫困需要更大的毅力,贫困不过是降低人的身价,但是孤独就会败坏人的性格”。
但孤独是文学家难得的财富,孤独催生创作,文学和艺术便是人类在孤独中的自慰。孤独也是对人类作出伟大贡献的哲人圣者的宝贵财富,他们总是在淡泊中反省,在深思中明志。于是在孤独中走出了康德,走出了黑格尔,走出了一个哲学的古典时代。孤独有时也是一种无奈,一种不被接受的放逐,可倘若自己不被理解,不如扭过头去,一个人流浪。庸俗总是排斥独特,渺小总是毁谤伟大,一座山峰的封顶总是高于基坐,所以注定孤独。
思想是抗拒孤独的最后也是最恒久的武器,善于孤独者可以保持独创精神及与众不同的思维,因为孤独的人不为别人的意见、习惯、判断所左右,从而在自己的事业上有所建树。
因此,看你如何对待孤独。当你把孤独当作尊贵的天使加以迎接时,它便成为宁静,你可在宁静中重忆回时路,唤起记忆的甜蜜;或在独处中得以超脱,让孤独滋生哲理的花朵,激发出诗人的火花;或用它来梳理纷乱的情感,重新步入正常的轨迹。正如科学家巴斯德说:“告诉你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坚持孤独精神”。而你把孤独当作无聊的乞丐加以打发时,你便更感寂寞。这时,炙热的内心在故装冷漠的外表之下煎灼着你,使你坐立不安,正如诗人所言“自卑的孤独者是世界上最可怜的人”。为此,意志薄弱者,为了摆脱孤独,寻找安慰和刺激而沉沦;意志坚强者,在孤独中,因追寻充实和超脱而升华。南森说:“人生的第一件大事是发现自己,因此人们需要不时孤独和沉思。”
走出孤独,你可以去从事自己最擅长能激发所有兴趣的活动,如交友、探亲、旅游、聚餐、打球、唱歌、上网、聊天,全身心忘我地投入到工作或活动中,便可忘记孤独;走出孤独,你可以读一本好书,当茫茫人海中找不到一张亲切的脸,便在书中寻找,找来一个人与之对话;走出孤独,你可以找个属于自我的空间、时间,想一想,我今天干了些什么?哪些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哪些可以发扬?哪些可以改正?梳理自己纷乱的情绪;走出孤独,要学会静心,此时的表现往往容易草率行事,谋定而后动才是一种成熟的表现。
与其无法回避,不如干脆享受一番。人生在世,谁也难免孤独,与其在孤独中无趣地打发时光,不如在孤独中把生活调节得有滋有味,躺在孤独的海洋里,品味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思索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