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价格高位运行,严重影响石化行业的平稳发展。石油化工是甘肃第一大支柱产业,全省经济运行状况与之高度相关,随着本省石油资源的逐步萎缩,开采难度的加大,生产成本的不断提高,甘肃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经济效益已经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石油加工业在甘肃工业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而近年来,原油价格持续攀升,由此产生了的成品油价格与原油价格”倒挂”现象更加严重,甘肃石油加工业企业亏损额不断上升。2007年一季度,甘肃省石油加_T、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自2005年以来首次出现盈利,但自4月份以来,受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的影响,各炼化企业运营成本快速上升。仅中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5月份吨油毛利润已变为负17元,4、5两个月炼油亏损达4.27亿元,累计亏损2.62亿元。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庆阳分公司、兰州润滑油厂、中石油兰州石油化工分公司等企业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亏损,从而导致甘肃省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T业南4月份的盈利1.38亿元转为到5月底亏损1.13亿元。
3.有色、冶金行业原料供应仍将趋紧,产品结构面临升级压力。除价格下降因素外甘肃有色、冶金行业还面临着三重压力:一是矿产资源储量日益减少,原料供应主要依靠外购,产品成本面临上涨压力。目前白银的铜资源已接近枯竭,在铜价持续攀升的大好机遇到来之际,其年产量只有1万吨左右,而且开采年限也就三五年时间,80%以上的原材料需要外购。金川镍矿虽然是世界著名的多金属共生特大型硫化铜镍矿床,有价元素种类多,经济价值高。但从目前的开采情况看,金川镍矿无法保证50年的开采期。同时,由于资源基础条件异常复杂,经过40多年的开采,主体矿山已进入深部开采阶段,地质条件越发复杂,导致开采难度进一步增大,开采成本逐渐上升。我省钢铁行业的所需铁矿石主要依靠外购,而世界铁矿石资源的供应主要被国外三大巨头操控。中国钢铁行业的产业集中度低,铁矿石进口市场无序化,甚至国内各进口方之间的相互竞价,导致国际铁矿石价格持续上涨,国内现货矿石价格攀升。原材料供应趋紧,已经成为制约甘肃省有色、冶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二是有色、冶金行业市场需求日新月异,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已成定论,产品向高档优质多功能、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转变成为应对需求结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必要手段。而甘肃省有色、冶金产品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少,产品结构面临调整、升级压力。三是国家有关部门相继调高了贷款利率、成品油价格,这些涨价因素更多地会在生产成本中体现出来,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压力加大。目前有色冶金生产成本中偏低的工资成本、能源成本、水资源成本、物流成本和环保成本,今后可能将逐步提高,也会增加有色、冶金企业的生产成本。
4.装备制造业规模偏小,协作配套体系缺乏。全省装备制造业凭借老工业基地特有的技术、人才、产品和政策优势,由近几年的恢复性增长开始步入发展快车道,但是总体来说,甘肃装备制造业普遍存在规模小、协作配套难度大、设备更新慢、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弱、流动资金短缺等问题。这些问题对全省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提高和持续发展了造成严重制约,要使装备制造业真正成为我省未来的支柱产业,首先需要破解这些难题。
5.节能减排指标约束力强,企业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压力增大。进入”十一五”期间,国家将节能减排指标作为考核各地区经济运行质量的硬性指标,确保节能减排指标任务的完成成为各级政府和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虽然随着甘肃省节能减排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从4月份开始甘肃省高耗能行业生产发展速度逐步回落,全社会用电量也呈逐月下降的态势,但是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仅降低1.05%,14户列入全国千家节能企业行动的企业能源消费量呈较快增长趋势,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仍然高于GDP增速,重工业用电增速高于轻工业5.71个百分点,石化、冶金、建材等高耗能行业用电增速继续保持在20%以上,特别是铁合金生产用电增速始终在28%以上。要达到三项节能减排目标,甘肃相当一部分企业面临更大压力。
(三)对未来工业经济走势的基本判断
针对2007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偏快趋热”的基本运行特点,国家已经开始采取新一轮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适当调整经济运行速度,第三季度经济增长速度已经开始回落,预计第四季度和2008年全国经济增长速度会适当放缓,2008年全国工业增速将会低于2007年水平。受此影响,甘肃工业增长速度也将相应降低,预计2007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仍将保持在17%左右,2008年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可能会小幅降低。
三、继续保持甘肃省工业经济平稳
快速发展的对策建议
我国总体上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期阶段,这一发展阶段也是对能源原材料的需求最旺盛的一个阶段。甘肃已经形成的以石油化工、黑色和有色冶金开采和初加工为主的工业结构和发展体系,在一个大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具有天然的比较优势。但是这种工业结构固有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以及产业结构的低度化等不合理性和劣势也是显而易见,为人所熟知的,而且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进入高级阶段,其优势减弱、劣势增强也将是必然的结果。认清这一基本发展趋势,是理清和把握甘肃工业经济发展思路和方向的重要前提。根据甘肃省工业经济发展的相对优势和存在问题,唯有扩大优势产业范围,延长优势产业发展时期,极力克服优势产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尽力培植和发展新兴优势产业,才能将甘肃工业持续平稳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继续保持下去。为此,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长期不懈的努力。
1.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走新型工业化的步伐。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是甘肃最重要的优势支柱产业,在资源日益紧缺、生产成本逐渐上升的新条件下,坚定不移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持续不断地进行产业技术和产品结构的升级换代是保持这些优势产业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的最好方式。因此,要大力提倡和鼓励相关企业利用近些年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条件,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传统工艺技术改造、科技成果转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上持续不断地下硬功夫、花大力气,大幅度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降低物耗、能耗,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从而提高我省优势资源的利用效率,延长优势产业的发展时期。
2.坚持不懈地实施振兴装备制造业行动计划。装备制造业是甘肃未来的支柱产业,近几年正直我国装备制造业振兴的大好时机,只要为企业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就有可能做大做强甘肃装备制造业。针对装备制造业目前发展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需要政府尽快从政策、资金、土地、税收、招商引资等方面,加大对发展势头良好的装备制造企业的支持力度,尽快弥补装备制造业多年来投资欠账过多的问题;金融企业也应积极深入了解装备制造企业的发展经营状况,及时为企业提供流动资金和技术改造贷款,大力缓解严重影响企业良性发展的资金瓶颈;装备制造企业自身要加大对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适当扩散一般加工技术和产品,积极为协作配套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3.加大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全面提高甘肃工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中小企业发展缓慢、规模偏小是甘肃工业经济总量扩张缓慢、专业化协作配套体系缺乏的一个重要原因。独木难成林,要使甘肃工业经济发展形成大气候、大环境,除了着力培植大型重点企业外,积极促进数目庞大、发展潜力巨大的中小企业迅速壮大也是关键举措。成长缓慢是甘肃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长期以来许多企业成为长不大的”小老头”。这也就是说,如果采取适当措施改善企业成长环境,就会为甘肃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创造有利条件。因此,认真研究甘肃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发展问题,积极改善和创造适宜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成长的环境,加大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千方百计缓解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应该是全面提高甘肃工业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当务之急。
4.继续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努力实现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双重目标。由于传统重化工业特有的高污染、高消耗特征,节能减排将是我省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要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度持续下降的双重目标一,其首要举措在于通过培育和发展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来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省统计局根据2006年相关数据测算,如果甘肃省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而第二产业比重相应降低1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可相应降低约1.4%;如果石化、冶金、有色、建材、电力五个行业比重下降1个百分点,而其他行业比重相应上升1个百分点,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可相应降低1%。因此,应严格按照”管住增量、调控存量、上大压小、扶优汰劣”的思路,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第二,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通过先进适用技术实现节能减排。甘肃高耗能产业的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蕴藏的节能潜力较大,大多落后的生产工艺亟待改造、提升,只有依靠技术进步,才能降低单位产品的能耗,才能充分挖掘各行业蕴藏的节能潜力。第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鼓励我省重点骨干企业利用近几年形成的良好发展条件,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实行清洁生产。也可利用各种优惠条件吸引民营企业投资于废渣废料和边角料的回收、加工制造。第四,坚决关停并转高耗能、高污染的小矿场和小冶炼厂。
课题组成员:魏晓蓉蒋钦张永刚
执笔人:魏晓蓉
甘肃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2007年,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全面落实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两大任务,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有所改善,农民增收渠道逐步拓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
一、甘肃省农业与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一)2007年上半年农业与农村经济运行相对平稳
2007年上半年,甘肃省累计完成现价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1.6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31%;累计完成现价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9.72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为近七年来最低。
1.夏收粮油减产,经济作物面积增加。
2007年上半年,甘肃省共完成播种面积4 843.79万亩,比上年减少105.09万亩,同比下降2.1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 453.91万亩,比上年减少90.48万亩,同比下降2.55%。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 245.12万亩,比上年增加7.22万亩,同比增长0.6%。
受严重旱灾影响,夏粮减产。夏粮实测结束,2007年,甘肃省夏粮播种面积达1729.03万亩,夏粮产量316.75万吨,比2006年减少22.37万吨,下降6.60%。秋粮播种面积达2 301万亩,比2006年增加166万亩。2007年,甘肃省夏收油菜面积128.84万亩,比上年增加5.79万亩,增长4.71%;产量13.83万吨,比上年减少0.43万吨,下降3%。
2007年上半年水果产量将达8.12万吨,比2006年同期增加0.6万吨,增幅达8%。蔬菜产量275.62万吨,比2006年同期增加13.57万吨,增长5.18%。
2007年棉花播种面积为118.6万亩,同比增长5.42%,再创历史新高。甜菜播种面积为8.71万亩,蔬菜播种面积为338.8万亩,药材播种面积为207.31万亩,瓜类播种面积为61.43万亩,同比分别增长20.97%、7.36%、4.08%和20.69%,。烤烟面积由于国家计划调控力度加大而大幅下降,甘肃省烤烟面积为5.84万亩,比上年减少16.64万亩,下降74.02%。
2.林业生产呈下降态势。
2007年上半年共完成造林面积198.46万亩,同比减少25.67万亩,下降11.45%,其中,退耕造林34.84万亩,同比减少15.69万亩,下降31.05%。完成育苗面积10.77万亩,减少2.3万亩,同比下降17.6%。
3.草食畜牧业生产稳健增长,生猪生产下降。
2007年上半年大牲畜存栏643.49万头,同比增长1.48%;猪存栏657.86万头,减少14.8万头,同比下降2.2%;羊存栏1 645.78万只,同比增长1%。上半年肉类总产量达43.47万吨,净增0.63万吨,增长1.47%;禽蛋产量6.69万吨,牛奶产量12.36万吨,绵羊毛产量1.3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34%、8%和3.84%。
4.渔业生产继续保持稳步增长。
2007年上半年水产品产量达7395吨,同比增长3.01%。
5.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
2007年上半年甘肃省农产品价格总体继续呈现上涨态势,农产品生产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了6.14%。
(1)主要农作物价格普遍上涨。
2007年上半年小麦、玉米、薯类等粮食作物价格普遍上涨。其中,玉米和豆类价格涨幅较大,分别比2006年同期上涨7.3%和6.12%。小麦、薯类和杂粮价格分别同比上涨1.41%、1.5%和5.13%。上半年油料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9.31%,蔬菜价格上涨1.98%。
(2)大部分畜牧业产品价格上涨。
2007年上半年,畜牧业产品价格同比上涨8.2%。主要畜禽产品除牛奶价格下跌外,其他品种价格均呈上涨之势。主要品种猪、牛、羊、鸡和禽蛋价格上半年分别上涨9.26%、6.24%、6.56%、6.04%和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