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业园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为空间载体,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政策措施,努力营造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区域环境,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城市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升级,依托产业集群加快城乡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经济效益和产业竞争力,真正实现丁业强省目标。优先发展中心城市、陇海兰新经济带、重要的分支经济带等重点区域及产业集群。在省域中心城市兰州通过发展西固石化工业集群区、红古有色一黑色冶金工业集群区、安宁一七里河一城关机械电子集群区、黄河北医药产业集群区四大集群区,并强化四大集群区之间的跨产业、跨区域关联,增强兰州市区的整体集群功能,推动全市向大规模、多行业交叉融合、高新技术产业快速成长的集群区升级;天水市重点发展机械电子产业集群和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白银市依托中科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以及白银公司、甘肃稀土公司等大企业的龙头作用,重点增强铜、铝、铅锌冶炼加工产业集群和能源一化学工业产业集群优势;金昌市以金川公司为龙头,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发展有色金属、无机化学、能源一建材、农产品加工四大行业上、下游企业紧密配套的产业集群;嘉峪关市以酒钢集团公司为核心,增强招商引资力度,发展以嘉东工业园区为主要形式的产业集群;敦煌市重点发展旅游业产业集群;平凉市重点发展煤炭一电力一煤化工产业集群和食品、皮革等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庆阳市重点发展石油天然气化工产业集群和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临夏市重点发展商贸一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并促使这些资源导向型产业集群逐步由低成本型的低端道路走上创新型的高端道路。
(六)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比重
甘肃要适应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要求,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旅游业,不断提高服务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按照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方向,着力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逐步消除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提高第三产业市场化程度。在此基础上,第一,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第二,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社区服务等需求潜力大的产业,重点是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尽快把旅游产业培养成甘肃新兴支柱产业;第三,加快发展金融、保险、咨询、物流等知识型服务业或”生产型”服务业,致力于服务业的结构升级和增强服务业的竞争力,逐步引导城市将战略重点逐渐转向现代服务业,通过辐射带动,推进城镇化建设和城乡经济的发展。
课题组成员:王丹宇郝希亮 林华
执笔人:刘伯霞 苏永文
甘肃省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2006年第四季度至2007年9月,甘肃工业经济总体上再次进入持续高涨阶段,出现了经济效益再创历史新高的良好局面:2007年—9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690.65亿元,同比增长17.27%,1—8月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60.2亿元,同比增长1.48倍。但是影响甘肃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也已凸现。
一、工业经济运行态势及特征
(一)工业经济总体上再次进入高速增长区间,但第三季度增速有所回落
2007年1—9月,甘肃工业生产继2004年、2005年的高速增长区间回落到2006~F平稳适度增长区间之后再次高涨,1—9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690.65亿元,同比增长17.27%,比2006年同期净增长138.34亿元。自3月份起规模以上T业企业增加值累计增长率均在17.17%以上,全省工业经济再次进入了高速发展期(见图1),与全国工业经济高速运行趋势基本一致。1—9月全省工业生产总值达到799.34亿元,工业在全省生产总值构成中所占份额达到44.63%。但是8—9月全省工业生产增速没能保持自4月份以来增幅持续攀升的态势,8月份增速回落0.75个百分点,9月份增速又回落0.71个百分点。9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仅增长12.87%,增幅比7月回落9.03个百分点。
(二)传统优势产业增势强劲,龙头企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大
有色、冶金、石化等传统优势产业在近几年快速平稳发展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着高速发展的势头。2007年1—8月,有色、电力、冶金、食品四大支柱产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426.69亿元,占全省工业生产总值的53.38%,平均增长21.73%,高出全省平均增速7.57个百分点,拉动全省工业增长10.85个百分点。1—6月甘肃省产值过亿元的工业企业125户,实现工业总产值125 1.09亿元,占甘肃省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82.92%,增长36.66%,比甘肃省工业总产值平均增幅高出2.62个百分点。其中,产值超过50亿元的有6户,超过10亿元的有18户。这18户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972.96亿元,占甘肃省工业经济总量的64.49%,比上年同期增加288.78亿元,占甘肃省净增量(383.19)的75.36%。其中中石油兰州分公司、金川集团公司产值已超过200亿。金川集团公司已经成为甘肃省有色行业最具影响力和发展潜力的公司,其镍和铂族金属产量均占国内总产量的90%以上,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居有色行业及甘肃省前列,成为甘肃省的骨干企业和利税大户。
(三)装备制造业整体发展势头良好,主要产品销售旺盛
随着甘肃省振兴装备制造业计划的启动和实施,装备制造企业在近几年的恢复性增长的基础上,2007年整体上实现了速度和效益的较快增长。1—5月,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3.06亿元,同比增长17.65%,超过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同期增长水平(17.44%);实现利润1.6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7.7%。重点企业的主要产品产销两旺,生产任务饱和。兰州电机厂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热销;兰州瑞德集团电子研磨抛光设备的订单已达13亿元;兰石集团1—5月累计完成订货34.91亿元,同比增长69.64%;天水华天微电子集团实现销售收入和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6%、55%;天水星火机床公司实现销售收入和利润同比分别增长53%、185%。
(四)轻工业增速加快,与重工业同步发展
轻工业一改往年长期发展缓慢的步伐,出现了增速加快的可喜局面。2007年1—9月,轻工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87.36亿元,同比增长16.21%,增速较2006年同期提高5.7个百分点。重工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603.29亿元,同比增长17.43%。其中,兰州卷烟厂1—6月完成工业增加值15.30亿元,占轻工业增加值的27%,增长56.44%。由于轻工业的较快发展,轻重工业增幅差距由2006年同期的6.12个百分点缩小为1.22个百分点。
(五)经济效益全面提升,利润总额大幅提高
2007年1—8月,甘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整体效益状况运行良好,工业企业实现利润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增加值的增长速度。1—8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指数为205%,比上年同期提高52.49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大幅度增长,1—8月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60.2亿元,已超出2006年全年利润总额(106.7亿元)53.5亿元,同比增长1.48倍。盈利企业仍主要集中在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电力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四大行业,1—7月这四大行业共实现利润116.01亿元,占甘肃省利润总额的88.07%,平均增长60.52%。增幅较高的行业还有:有色矿采选业实现6.44亿元,增长78.89%;烟草制品业为2.2亿元,增长4.23倍。亏损企业亏损额大幅下降,全省亏损企业亏损额为12.86亿元,比20069F同期减亏38.14,企业亏损面为26.67%,同比下降1.32个百分点。
(六)节能减排初见成效,节能项目大量增加
甘肃工业经济在实现速度效益高速增长的同时,能源消耗水平开始下降。2006年甘肃省能源消费量4743.05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8.59%,能源消费弹性系数0.75,这是自2003年以来,能源消费增长速度首次回落为一位数的增长速度,并低于cDP增速,GDP能耗下降2.61%,实现全社会节能量127万吨标准煤;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3 236.63万吨标准煤,增加值能耗4.59吨标准煤/万元,同比能耗下降3.03%,实现节能量101万吨标准煤;GDP电耗2 487千瓦时/万元,电力消费弹性系数0.83,GDP电耗下降1.74%。能耗三项指标都有所下降,cDP能耗的降低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据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2007年8月公布的上半年各省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指标公布显示,我省污染减排两个刚性指标——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2006年同期下降2.2%和1.27%,下降幅度分别居全国第3位和第12位,标志我省污染减排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07年省政府决定对节能减排、防止污染、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的46个重点项目投资108亿元,切实促进全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影响工业经济运行的因素分析
和对未来走势的基本判断
(一)甘肃省工业经济速度和效益保持快速增长的因素分析
1.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重化工业仍然是甘肃经济发展的一大优势。 “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仍然处于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阶段,经济对能源原材料产品的需求持续旺盛,这就使得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的甘肃工业具有增长速度快、经济效益高的相对优势,这是甘肃工业经济这些年能够平稳快速发展的良好历史机遇。
2.全国经济走势”偏快趋热”,直接带动甘肃工业经济的再次高涨。2007年1—9月,世界经济平稳发展,中国工业经济持续高速增长(1—9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值率达到18.4%),为甘肃主要工业产品创造了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直接带动甘肃工业经济的再次高涨。
3.重点支柱工业产品价格稳定上涨,为甘肃工业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高创造了良好机遇。2006年以来,国际国内能源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扬,使甘肃工业企业继续保持了高出厂、低购进的价格运行态势。2007年1—8月,受国内外市场需求回升等因素影响,黑色金属加工业价格上涨3.4%;有色金属加工品价格高位运行,有色金属加工业上涨31.9%,涨幅同比提高12.3个百分点,这对全省工业经济高速增长以及工业经济效益再创历史新高起了关键作用。
4.”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和国企改革改组目标的顺利实现是甘肃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内部因素。 “十五”以来,全省各地纷纷实施”工业强市(县)”战略,工业投资热情高涨,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力度加大,项目带动作用显著,工业已经成为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行业;多年来的企业改制_T作,为各类企业创新机制、增强活力,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制度条件;近几年全省围绕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加大重点行业、优势产业的改建扩建和项目建设,有力提高了甘肃支柱产业的发展后劲和实力;利用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有利时机,兰州、天水等地区的老工业企业重新焕发生机,企业发展迅速进入快车道,2006年271家装备制造企业共创造工业增加值54.52亿元,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实现利润由2000年净亏2.8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4.21亿元。
(二)甘肃省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问题分析
尽管2007年全省工业经济运行态势良好,但是影响甘肃省工业经济运行速度和效益的一些潜在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1.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对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2007年国家相继采取一系列调整我国产业结构的措施:4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取消83个税号的钢材出口退税,5月份开始实行出口许可制度,6月份又将2006年已征收的钢坯、板材、生铁等产品的税率由10%提高到15%,并对普碳钢线材、板材、型材等80多种钢材产品加征50k,~10%的出口关税。这些调控政策的相继出台,使钢材、铁合金及锌等冶金、有色行业大部分产品价格从六月份开始下跌,出口交货值大幅下降。6月份当月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74.21%,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同比下降39.47%。导致上半年甘肃省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速较一季度末下降43.7个百分点。今后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新的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冶金、有色、化工等产品的国内市场竞争势必加剧,甘肃省冶金、有色、化工等优势行业将会面临更大的运行压力。
2.受价格波动影响,有色、石化等主要支柱产业的支撑力减弱。镍价下跌,有色行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8月份,国际市场镍价下跌,镍价由7月份32.19万元/吨下降到8月份的22.02万元/吨,直接影响金川公司8月份产值比7月份下降18.36亿元,有色加工业增加值增速比7月份回落15.13个百分点,全省工业经济增速回落3.68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丁业出口交货值下降78.59%。有色行业是全省重要支柱产业,镍又是主要有色工业产品,镍价下跌对全省经济产生了较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