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正统以来明廷与各少数民族特别是北方瓦刺、鞑靼等部落的冲突频繁,而明廷的军事力量逐渐削弱,马文升在兵部任上时,极力主张整肃军旅,并采取了很多措施。他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军中将校进行了严格的挑选,凡不合要求的,一律予以汰除。他冒着种种压力毅然罢黜了一批贪懦将校。马文升主持兵部13年,不但在严明军纪、选用将士、组织操练、普及兵法和改良武器诸方面有所建树,而且在屯田、马政、储备等方面多次上奏,献计献策,他自己还亲自制定了五花营八阵法教授给将士。
第二,辅君恤民。
马文升从他的亲身经历中领悟到,民心的得失是直接关系到明廷统治能否巩固的首要因素,他认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心之向背,天命之去留,宗社之安危系焉”,“自古人君之有天下,未尝不以爱养斯民为首务也”。马文升还把节俭同爱民联系起来,多次上疏提出“爱民者必先于节用”,他提醒皇帝要“视民如己之子,节财如己之肉”,“存一分,国有一分之益。宽一分,民受—分之赐”。他主张在漕运、赈济、赋税、徭役等方面减轻百姓的一些负担和痛苦,他在职权范围和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心推行“爱民”的政治主张。
弘治初年,马文升综合当时社会各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向孝宗上《陈治道疏》,提出了“选贤能以任风宪;禁摭拾以戒赃官;择人才以典刑狱;责成效以革奸弊;申命令以修庶务;逐术土以防煽惑;择守令以固邦本;严考核以示惩敬;禁公罚以励士风;广储积以足国用;恤土人以防后患;清僧道以杜游食;敦怀柔以安四夷;节财用以苏民困;足兵戎以御外侮”等十五条时政主张。
第三,整顿吏治。
马文升针对当时吏治混乱,贪官污吏肆行无惮的腐败现象,极力主张通过整顿吏治以振作朝纲,他提出必须“申明律意”,即要重视《大明律》的作用,以法治国。他要求天下大小衙门并两京都属官吏,都必须备置《大明律》—部,“朝夕熟读,用心讲解,务晓其意”。并通过各处巡按、御史、按察司、分巡官,遵照《大明律》的规定,对官吏进行考察,凡不称职者,谊降该罚,依律施行。
马文升整顿吏治的又一措施是裁汰冗官,选任贤能。弘治初年,他协助当时的吏部尚书王恕考察五品以下官员,裁汰冗职二千余人。弘治十四年(1501年),年近八旬的马文升被破例升为吏部尚书,不久,他即上言三事:一曰裁冗官,二曰杜奔竞,三曰革滥进。三件事都获孝宗采纳。弘治十七年(1504年)八月,孝宗嘱托马文升对天下诸司百官“用心访察,以求择黜至当”。次年五月,孝宗死,马文升以承遗诏的名义毅然裁掉传奉官763人。表现了他整顿吏治的决心和魄力。
马文升84岁时去世,谥“端肃”。
马文升还是一位学识博深、著述颇丰的政论家和诗人,史籍载他“好学读书,春秋虽高,手不释卷,凡子史及性理诸书皆能熟记,为文尚理趣,诗亦典重,有《约斋集》及《奏议》、《三事记》若干卷行于世”。(马增奎)
海瑞——刚直不阿,著名清官
海瑞(1514~1587年),字汝贤,祖籍广东番禺,1514年出生在广东琼山(今海南海口)。为官于明代中后期,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清官”之一,他自奉“生平为学,以刚为主”,自称刚峰,民间百姓拥戴他,尊称他为“海青天”。
海瑞4岁丧父,独依寡母,刻苦读书。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考中举人,次年进京,向朝廷上《平黎疏》,建议开道立县,以安定乡土,此策被广泛传诵。不久,他被任命为福建南平县教谕,之后,他相继出任淳安(今浙江淳安县)知县、兴国州判官、户部主事、应天巡抚、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等职。
海瑞所处的时代,明王朝已是由盛转衰,腐朽溃烂,千疮百孔,社会动荡,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海瑞自为官起,用他刚毅廉正的行动力矫时弊,不畏死,不媚上,不贪利,一生实践了自己“以刚为主”的誓言。
海瑞在任南平教谕(县学校长)时,执教严格,把学校办得井井有条。那时,常有上司和御史来学校视察,一些学官为讨好上司,见到长官就趴在地上磕头,而诲瑞不管谁来,都是挺立而只行长揖礼。他是教谕,站立在中间,两边的俯首趴在地上,看起来像个山字,又像个笔架。一次,某上司看到海瑞这种不恭顺的样子,非常生气,嘲讽说:“哪里来了个笔架?”海瑞从容答道:“参拜上司应当注意礼节。这里是学宫明伦堂,是师长教授学生的地方,不应当屈身下跪。”在那溜须拍马盛行的社会,那位上司虽对他不瞒,却又没有办法。从此,海瑞得了个“笔架先生”的雅号。
淳安是个贫瘠的山区,国家赋税徭役繁重,地方贪官污吏疯狂搜刮民财,广大人民贫困不堪,海瑞任淳安知县时,目睹现状,十分痛心。经过调查研究,首先整顿一县的吏治,定了许多条规。县丞、主簿、教谕、胥吏都要守职尽责,不许私营舞弊,如有一分一文贪污,便严加惩办。其次,紧缩县里一切开支,尽量减少对百姓的征派,取消一切不合理的需索,即使是来自上司的额外摊派,海瑞也顶着不办。他一面千方百计减轻农民负担,一面又督促鼓励老百姓发展生产,深受人民爱戴。
他在淳安时办了两件大得人心的事。
一件是怒责胡大公子。胡大公子是浙江总督胡宗宪的儿子,胡宗宪是权相严嵩手下的大红人,骄横跋扈,无所不为。他的儿子仗势为非作歹,—次路过淳安,嫌驿站的官招待不周,喝令随从把驿吏倒挂起来。海瑞闻讯,带着衙役赶到驿站,抓了几个打人的狗腿子,将胡大公子痛斥一顿,还将他所带的几千两金子收缴,全数纳入公库。然后,海瑞利用胡宗宪过去说过的—句空话,写信给胡宗宪说:“大人曾经视察地方,命令所过州县一定要节俭,不许迎送,不许铺张浪费。近日淳安来了个姓胡的人,自称是您的儿子,竟毒打驿吏,指责招待不周,这和大人的明令不符,这人一定是假冒的。因此,我已经惩治了他,请大人放心。”胡宗宪见信又气又恼,却又不好声张出去,只好吃了个哑巴亏。
另一件是挡了都御史鄢懋卿的大驾。鄢不仅是朝廷大员,而且是权相严嵩的干儿子,贪污受贿,穷奢极欲,非常骄横。一次,总理八省盐政的巡盐都御史鄢懋卿带着妻妾和很多奴仆家丁途经浙江一带,以钦差的名义前去上任。一路上,浩浩荡荡,威风凛凛,所经之地,地方官员为了不得罪这位权贵,尽力招待,驿站布置讲究,宴席上摆满山珍海味,临走时还要奉送大量钱财礼品,而这些都要向地方上的百姓摊派,一迎一送,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海瑞不做任何迎送准备,只给鄢懋卿写了一封禀帖,说:“卑职见到大人宪牌,规定迎送从简。但是听别人说您所过之处供应十分奢华。淳安县又小又穷,想要按传闻办事,不仅劳民伤财,还怕违反了大人的宪令;想要按宪牌规定办事,又怕得罪大人,担待不起。卑职左右为难,务请大人明确指示。”鄢懋卿看后十分恼火,但是又不能说违反自己宪令的话,况且抓不到海瑞的把柄,只好暗怀恼怒,避开淳安,绕道而去。后来,鄢懋卿唆使爪牙袁淳罗织罪名弹劾海瑞,把他降职调为江西兴国州判官。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十月,海瑞调任户部主事。当时明世宗在位已久,深居西苑,崇信道教,炼制丹药,专求长生,多年不上朝理政。为讨好皇帝,总督巡抚们争相禀报吉祥的征兆,掌管礼仪的官员随即上表祝贺。朝廷大臣杨最、杨爵抗疏直谏,竟获治罪,此后,没有人敢于议论朝中大事,政事更加混乱。对此,海瑞又难过又气愤,不顾自己官卑职小,决定给皇帝上奏折,规劝世宗改过自新,好好治理国家。
海瑞以忧国忧民的激情写出奏折,许多朋友都劝他不可呈递,以免招惹灾祸,但海瑞义无反顾,决心冒死直谏。他委托朋人为他安排死后之事,毅然把奏折递交给通政司长官,独自回到朝房,坐等皇帝降旨治罪。
世宗接过海瑞的奏折,一看内容,通篇都是指责自己过错的话。疏中直接责备世宗听信小人谗言,沉迷道教,搜刮民脂民膏,滥兴土木,又“以猜疑诽谤,戮辱臣下”,致使“天下吏贪将弱,民不聊生,水旱扉时,盗贼滋炽”。最让世宗生气的是疏中竟敢引用民谣说:“嘉者,家也;靖者,净也。‘嘉靖’就是‘家家都净’,穷到什么都没有的地步。……皇上的错误实在太多了,请陛下翻然悔悟,改弦更张……”
奏疏内容如此尖锐,错词如此激烈,立刻触怒了世宗,他狠狠地把奏疏摔在地下,拍着龙案喊叫:“快把海瑞给我抓起来,别让这家伙跑了!”宦官黄锦在—旁奏道:“海瑞根本不想跑悼,听说他上疏前就把家属和随从都遣散了,连自己死后殡葬都安排妥了,现在他本人正在朝房等待治罪呢。”世宗听后一愣,顿时无话可说,仔细一考虑,认为海瑞说得有道理,冒死进谏是出于对他的“忠心”,但他终不能容忍臣下的批评,下令将海瑞逮捕押进死牢。海瑞早有准备,从容入狱。直至世宗死去,穆宗(年号“隆庆”)即位,海瑞才被释放复官。
海瑞刚直不阿,严以执法,不畏权势的精神为百姓所深深敬仰,也极大地震慑了不法官吏。隆庆三年(1569年)海瑞调升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钦差总督粮道,兼巡抚应天等十府,治所在苏州。任命刚刚发布,应天十府的官员听说连皇帝都敢得罪的海瑞要来,都感到心惊胆,罪大恶极者连忙自动请求解职,有些横行乡里的豪绅巨富匆匆搬迁到应天十府以外的地方,以避惩罚;有的权贵刚把府第的大门漆起大红色,闻讯海瑞要来,赶紧连夜将门改漆黑色,以免显眼;一贯飞扬跋扈的监江南织造太监,也连忙将自己乘坐的八抬大轿改成四抬小轿。
明初,便出现了土地兼并,朱元璋曾再三诏令,加以禁止,但收效不大,嘉靖、隆庆两朝,官僚地主兼并之风更盛,无法遏制。土地问题是封建社会的根本问题,广大农民失去土地无法生存,怨声四起,社会矛盾尖锐激烈。海瑞巡抚应天时,到松江查勘,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接到上万份控告官僚地主霸占民田的状纸,海瑞十分愤慨,决心按照法令的明文规定,强迫一些官僚地主退田。
在南直隶境内,最令小户百姓痛恨的是前内阁首辅徐阶—家,徐阶及其兄弟子侄大放高利贷,巧取豪夺,侵占民田,勒索钱财,受到华亭县农民的控告。徐阶不仅官大、势大,并且于海瑞有救命之恩,嘉靖年间,海瑞上疏劝谏皇上,被打入死牢,多亏徐阶从中斡旋,才免去死罪。嘉靖帝驾崩时,也是徐阶草拟遗诏,使海瑞得以出狱。在此情况下,海瑞毅然把有关徐家的诉讼封送徐阶,责成他设法解决,强调最低限度要退田一半。徐阶见海瑞不肯徇私,被迫接受了带强迫性的要求,忍痛退田—半。在大量调查核实的基础上,海瑞认定农民所控徐氏子弟放债盘剥,家人横暴等事均为属实,便采取断然措施,逮捕徐阶之弟徐陟,遣散徐府数千名家奴中的十之八九,又将徐阶的长子徐璠、次子徐琨以及十多个豪奴充军边远之地,将徐阶的三儿子徐瑛革职为民。再一次证明他秉公断案、执法如山,也体现了他无私无畏的勇气。
海瑞大刀阔斧抑制兼并,惩罚豪强,触动了众多官僚地主的根本利益,他们群起攻击诋毁海瑞。海瑞身单势孤,反击乏力,最终被革职。应天十府的百姓听说海瑞丢官离任,哭声载道,有的人家绘制了海瑞像,虔诚祭祀。海瑞家居十几年后,神宗推重海瑞名望,安排海瑞复出为官。万历十三年(1585年)正月,召海瑞为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在就职道上又改为南京吏部右侍郎,当时海瑞年纪已经72岁了。
年迈的海瑞壮心末已,不改初衷,坚持以峻法治吏,他上疏给神宗,尖锐地指出:“陛下励精图治,而治理国事、教化百姓有不能达到的,就是因为对贪官污吏刑罚轻了。”同时,他举出明太祖朱元璋对贪官剥皮囊草以及洪武三十年(1397年)定律,贪赃枉法八十贯论绞的法规律条,他认为,今天还应当用这一法律严惩贪官污史。
海瑞最后任职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
海瑞一生自奉俭约,反对腐化,为世人所称道。
他在南京时,制订《教约》,禁止学生送礼;在淳安任县令时,他穿的是布袍,吃的是糙米饭,与家人种菜自给。一次给他母亲祝寿,也只买了2斤肉,被传为佳话。革职在家闲居时,遇清丈土地,地方官员给他少算了一亩八分田,他知道后立即声明,予以纠正。他病危时,衙门发柴薪时多给了七钱银子,他叫人立即退还。
万历十五年(1587年),海瑞病逝于南京职守,消息传出后,百姓奔走相告,痛苦异常,如失亲人。海瑞丧期,南京市民罢市数日,当护送海瑞遗体归葬的船出现在江面时,穿白戴孝、酹酒祭奠的人百里不绝。
海瑞故后,明神宗赐衔“太子太保”,谥称“忠介”。
海瑞还是一位学者,生平著有《备忘集》、《元祐党人考》、《海刚峰先生集》。(马增奎)
马邻翼——终身为学,教育救国
马邻翼(1864~1938年),字振吾,湖南邵阳人,是中国伊斯兰教著名学者和教育家。
马邻翼爱国爱教,胸怀大志。1902年,他在当地参加过武装反帝斗争,遭到失败,同年,他参加乡试考中举人。当时,反帝斗争失败的教训,教育救国思潮的影响,使马邻翼产生了以兴办学校、启发民智而振兴国家和民族为己任的思想。第二年,他放弃通过科举求取功名为己有成就,东渡日本留学,入弘文学院,专攻师范教育,努力了解新时代的教育理论和新的办学模式,以便将来兴办学校。
在日期间,马邻翼结识了孙中山,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并于1905年加入同盟会。从封建科举制度中举到成为民主革命团体成员,是马邻翼思想上的飞跃,他站在新的高度来认识教育问题,懂得了只有革命才能图存,教育可以兴邦的道理。
1905年,马邻翼回到国内,被任命为湖南省视学员,兼全省师范传习所监督,他与石蕴山等进步人士组织“湘学会”,宣传反封建的思想,同时,致力于发展教育尤其是回民教育。省会长沙原来有个“邵阳试馆”,是邵阳人在省城参加乡试居住的地方,由于此时已废除科举而闲置起来,马邻翼便在馆址办起了邵阳中学。此举曾引起邵阳旅居省城的守旧派的极力反对,甚至怂恿邵阳人纵火焚烧他的住宅,幸亏家人提前躲避,只烧坏了一小部分房舍,未酿成大祸。马邻翼并未因此退缩,而是更坚定了他冲破旧势力创办新型学校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