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动乱开始后,马辅臣被扣上“反动资本家”、“历史反革命分子”等帽子。1968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日,马辅臣因病逝世。
粉碎“四人帮”后,中共青海省委、省人民政府为马辅臣同志平反,恢复了名誉,马辅臣同志的爱国进步事迹和他的生平事迹才得以彰明于世。(董凤鼎)
米恩华——新疆华凌,强势企业
米恩华(1958年~),出生于山东泰安,现任新疆华凌工贸(集团)有限公司总裁。1958年4月,4岁时随家人从山东老家到新疆。因家庭生活困难,他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早早就步入社会,开始想方设法挣钱贴补家用。米恩华上山采石、到建筑工地搬砖运砂,到餐馆当伙计,为了多挣钱,曾经一个人干过3份工作。8年之后的1979年9月,米恩华终于找到了他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在乌鲁木齐市原“三整顿办公室”当市场检查员。期间,他既学到了市场管理经验,也揣摩了个体业主和客户的心理。8年之后,他几经考虑,决定“下海”,摆摊卖服装、杂货。同年,东拼西凑借了3万元钱,创办了属于自己的公司。
1989年,他以每年8万人民币的租金,租下闲置的“红山露天电影院”,把它改建成有200个摊位的“红十月市场”。由于米恩华抓住西部和中亚地区建筑业发展的契机,利用了乌鲁木齐与中亚国家相邻的区位优势,经营大获成功。
随后的两年中,米恩华滚雪球似的开展了早期的市场开拓战:红十月超级市场、华凌餐厅、五金汽车修理厂等5个企业全面开张,在乌鲁木齐市场经济并不发达的时期,米恩华以其独到的商业头脑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1992年与1994年,他的市场经历过两次搬迁,米恩华经受住了考验,化险为夷,并使企业获得快速发展。华凌集团从经营百货为主的小市场演变为拥有三大市场和多个中小规模的市场,仅乌鲁木齐华凌市场就是一个以经营建筑装饰材为主,占地面积1500亩,投入营运的建筑面积100多万平方米、综合性的大市场;从简易的露天市场变成现代化的商业城。
米恩华的生意经是“赔本赚吆喝,大打新疆牌”,事实上,尽管10多年来,米恩华的企业在当地名气很大,但是,他本人并不被外人所熟悉,在华凌市场认识他的商户也没几个。后来,真正让米恩华名声大振的是华凌集团以民营企业身份运作的“中国西部(新疆·华凌)国际建材博览会”。
在市场经营逐渐稳定之后,如何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是米恩华一直思考的问题。几经调研,米恩华大胆涉猎了一个当时国内民营企业很少参与的领域来延伸他的商贸产业:办展会做文章,以会促商。自1998年至今,华凌集团连续举办了十届“中国西部(新疆·华凌)国际建材博览会”。
展览会没赚多少钱,但华凌的品牌叫响了,华凌的建材博览会已经成为新疆的国际性经贸盛会,吸引了中外3000多家企业参展,总成交额396.45亿元。
逐渐地,米恩华用四个字概括自己的思路:“以会促商”,又一鼓作气举办了“房交会”、“国际工程苗木博览会”、汽车展、各省名优产品展、私营企业展示会等。仅“房交会”一项就举办过17届,总成交额50多亿元。1998年,华凌国家二类口岸正式批准开关运行,更促进了米恩华“以会促商”的发展,华凌市场辐射中西亚各国市场大流通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自2003年开始,米恩华专注于两个大项目:用25亿元拓展并升级华凌的市场建设并积极拓展市场产业链,针对国内外对牛羊肉需求的大量增长,投资13亿元建设现代化肉类联合加工项目。截至2007年10月,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的华凌国际商贸广场和7.6万多平方米的汽车用品市场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的陶瓷洁具城主体框架也已经完成——华凌集团的主体产业进一步壮大和稳固。现代化肉类联合加工项目项目中的传统屠宰项目和肉类批发市场也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现代化屠宰项目正在进行设备的安装调试,预计2008年上半年投入试生产——米恩华希望这能成为华凌未来新的支柱产业。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米恩华亲手创办的华凌集团已经形成以商品批发市场为龙头,集对外贸易、畜牧开发、工业生产、酒店旅游等产业为一体,拥有三十多个经济实体,2006年末审计资产总额46亿元,员工5500多人的民营企业集团。米恩华的个人资产达到25亿多元,他成为福布斯2002中国百富排行榜的第37号人物,福布斯2004中国富豪榜的第63号人物;位居2003年度胡润中国内地百富榜第38位,2004年胡润百富榜第39位,2005年胡润百富榜第60位;2006新财富“500富人榜”第105名。米恩华所创办的华凌集团也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授予“先进非公有制企业”、“模范纳税企业”,连续七年被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授予“纳税功勋企业”、“十佳明星企业”等荣誉。
米恩华也十分关注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他自己也说:“我的资产,几辈子也吃不完。可我根本谈不上享受,因为不继续发展,心里有罪恶感。我打小吃过不少苦,现在有能力了,应该为社会多做些事。”1998年,他一次性捐款80万元,在南疆和田地区国家级贫困县——洛浦县拜什托格克乡修建了“华凌希望小学”。1999年,又一次性为南疆教育事业捐款100万元。2003年,为南疆地震灾区一次性捐款50万元。从1992年至今他捐资助学、扶贫救灾,为支持社会公益事业捐款捐物累计3000多万元,受到了社会的普遍赞誉。
200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将和田地区于田县确定为华凌集团对口扶贫单位后,华凌集团在对于田县进行财力、物力支持的同时,建设了一个福利学校,目前,已在全疆收养13个民族的孤儿503名。在大规模收养孤儿前,逢年过节,米恩华都会去孤儿院捐款捐物,并在家里收养了十几个孩子。由于贡献突出,米恩华被民政部、中华慈善总会等评为“中华慈善人物”、“爱心中国”百名慈善人物之一,2006中国慈善家排行榜第12位。他还先后被评为“西北企业界十大新闻人物”,成为全国“光彩事业奖章”获得者,“全国非公有制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
米恩华尽管取得如此成就,却是一个极为低调的人,他现在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常委、乌鲁木齐市政协副主席、自治区工商联副会长、自治区慈善总会副会长、乌鲁木齐市工商联会长。在新疆,知道米恩华的人很多,但认识他的人不多。他的衣着朴素,衬衫长裤,不时髦不花俏,也不在乎什么名牌不名牌,没有老板的派头,不会跳舞、不会唱歌、不会打牌、不会打麻将,他喜欢被人称作“老米”。(金贵)
赡思——理冤泽物,公正执法
赡思(1277~1351年),又名沙克什,字得之。是元朝后期一位既能认真执法又能体恤百姓的监察官。
赡思的先辈是大食国人,大食国被蒙古军队征服以后,赡思的祖父鲁坤率领家人东迁来华,在窝阔台汗时代,鲁坤因为有才干被授予官职,在真定、济南任盐课税使,便在真定安了家。赡思的父亲叫斡直,从小就跟着老师学习儒家经典,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重义轻财,不求做官。
青少年时代的赡思,在乡里就很有名气,他聪敏好学,对五经四书钻研颇深,刚进入青年时期,便投师正任翰林学士承旨的王思廉门下。在王思廉的指导下,他博览群籍,深钻细研,学业大进。在深刻领会儒家经典著作的基础上,还学习研究了天文、地理、音律、数学、水利等方面的知识,并且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当时,他的家境比较贫寒,有时甚至无米下锅,但他不以此为苦,而以研究学问、著书立说为乐,曾先后写出了大量著作,如:《四书阙疑》、《五经思问》,《奇偶阴阳消息图》则写出了对易经的研究成果。此外,有许多史学方面的著作,如:《镇阳风土记》、《续东阳志》、《西周图经》、《西域异人传》、《金哀宗记》、《正大诸臣列传》以及水利方面的《重订河防通议》等,足见其学识之广博。
赡思虽博学多才,但他不像一般读书人那样通过读书来谋求官职,也不同于另一种读书人那样独自清高不问国事。在他30多岁的时候,元仁宗曾下诏实行荒废多年的科举考试,有人劝赡思前去应试,他只是一笑了之,不予答应,使人莫测高深,而此时,他已是声名远扬了,侍御史郭思贞、参知政事王士熙、翰林学士刘赓等高级官员纷纷向皇帝举荐赡思。泰定皇帝把赡思召至上都,接见于龙虎台,对他很亲切,给他很好的待遇。当时,回回人倒剌沙把持朝政,权势很大,很多回回人都去依附他,赡思则例外。倒剌沙多次派人去招引,赡思干脆以奉养亲长为由,辞别皇帝回家了。元文宗时,赡思应招到京,任应举翰林文字。文宗曾在奎章阁与他谈话,问他有何著述,他把自己写的《帝王心法》呈上,文宗看了后连加称赞。文宗为了借鉴前辈治国经验,令由奎章阁侍书学士虞集、中书省平章政事赵世延负责,将本朝前代一些事例典故编选为《经世大典》,并要赡思参与。赡思因为有些观点和见解与赵世延不一致,又不愿意苟同,就要求辞官回家。文宗派虞集前去转告挽留之意,赡思以母亲年老为由坚持辞归。文宗知道留不住他,再通过虞集传话给他说:“爱卿可以暂时还家,不久我还要召卿来京。”
从赡思这段经历可以看出,他个人不主动谋求做官,不肯依附权势做官,不愿意违背心愿凑凑合合做官,可是做官的机会总是找上门来。1336年,在他已经60多岁的时候,出任陕西行台监察御史,后又到浙江布政廉访司任职,这一回出山,他切切实实地做了两年多的官。
赡思刚开始做官,就向元顺帝陈述了十条建议,即“法祖宗,揽权纲,敦宗室,礼勋旧,惜名器,开言路,复科举,罢卫军,一刑章,宽禁网”。这十条可以说都是切中时弊,很有针对性的。比如,第一条的“法祖宗”,是希望元朝的末代皇帝像开国的几代先王那样,具有雄才大略和创业精神,而不是只贪图享乐;第二条“揽权纲”,是要皇帝牢牢掌握国家权力,扭转一个时期以来接连出现的倒剌沙、燕铁木儿和伯颜等权臣把持朝政的局面;第三条“敦宗室”,是建议皇帝应该处理好皇族内部的关系,再不能为取得皇位激烈争斗,甚至互相残杀了。这些都是群臣想说又怕惹怒皇帝而不敢说的话,像针灸那样针针刺中处于衰败之中的元王朝的要害穴位上,因此深受别人的赞扬。
赡思到陕西任上开始正式执行监察职务时,正遇上他的乡亲在陕西行省当官而依仗权势胡作非为,已经触犯了法律。赡思不徇私情,坚持查清其犯罪事实,准备绳之以法,吓得这位乡亲趁黑夜弃职逃跑了,赡思以杖刑处置了他的私党。赡思受命巡查云南时,发现数名省级官员滥用职权,便依照法律追究责任,使很多不规官员受到震慑,不得不谨慎一些。
赡思做官,不求名利,而是以“理冤泽物”为己任。
“理冤”,即让受害者的冤屈得到昭雪,从而打击犯罪。他数次深入核查已定案的案件,为一些被误判死刑的人平了反,得到活命的人想报答他的救命之恩,都被他谢绝了。咸宁地方有个妇女名叫宋娥,与一位邻居男子私通。这个男子为了双方来往更方便,对宋娥说:“我打算把你丈夫杀了。”宋娥回答说:“你不必动手,张子文就要杀他了。”第二天,宋娥的丈夫果然被害。官府追查了十来天,未查明凶手,这时宋娥把真相告诉别人,案情始暴露出来。赡思参与了对张宋二犯的审理,有的官员认为不是合谋,主张释放宋娥。赡思说:“张犯杀人,宋娥事前是知道的,张自然认为宋是允许的。而且宋娥在他丈夫死后十来天说出真情,是知道再不能隐瞒下去才说的,岂不是合谋。”旁边的枢密判官说:“为案犯平反,使其免于一死,是积阴德,请御史灵活一点。”赡思说:“把有罪的硬说成无罪,这不叫平反。考虑在活人身上积阴德,又如何向被害的死者交待?”赡思就自己把案情上报刑部,最后还是按刑律治了宋娥的罪。
“泽物”,就是造福于百姓。赡思在浙江任职时,发现当地有些奸猾之徒在寺院里挂上名号,逃避徭役,而把负担转嫁到一般百姓身上。赡思在嘉兴就查处2700多人,经朝廷同意后,进行了清理,从而为一般百姓减轻了负担。
赡思一共做了两年多监察官,便因病去职回家,后来朝廷曾两次征召他出来做官,他都以病为由拒绝了。他做官时间虽然很短暂,但能把权力用来“理冤泽民”,秉公执法,在封建时代,这是难能可贵的,值得后人学习。他74岁去世,被追封为“恒山郡侯”。(史作杰)
韩幽桐——法学女将,捍卫法制
韩幽桐(1908~1985年),女,原名韩桂琴,出生在吉林省宁古塔(解放后为黑龙江省宁安县)一户贫苦的回族家庭。她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我国著名的法学家。
韩幽桐因为家里穷,从小就愤恨社会上的贫富不均。当时天津的学生运动领袖马骏跟韩幽桐家是亲戚,马骏向她讲述革命道理,使她深受启发。后来,她到吉林省立师范学校读书,在这里又受到进步思想的熏陶,便开始了早期革命活动。1925年,她又转到吉林省立女中学习,并作为女中的学生代表,参加了全省各校学生代表组织的学联会,领导全省学生罢课、示威游行。在斗争中,她得到了锻炼。1926年5月,韩幽桐从女中毕业,马骏从苏联写信给她,鼓励她到北京去,并把她介绍给北京的五四运动领导人之一郭隆真。韩幽桐在北京经郭隆真介绍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8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秋,她入北京大学法商学院学习。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韩幽桐在革命斗争中变得更加成熟,成为北平学联负责人之一。为组织学生到南京请愿,韩幽桐和另外两个学生代表领着学生队伍,高呼着“去南京要求政府出兵抗日”等口号,浩浩荡荡地直奔前门东火车站。韩幽桐和各校代表在车站召开会议,选出代表找站长要求用火车送学生去南京。站长答复说:“奉张学良和铁道部的命令,不能开车!”韩幽桐等各校代表又召开紧急会议,决定进行卧轨斗争,以示学生南下的决心。于是,几分钟后,车站各条铁轨上,黑压压的躺满了人。整个车站都被学生占领,北平铁路交通陷于瘫痪状态。韩幽桐和其他代表率领一千多名学生到顺承王府,冲进张学良官邸的大门。韩幽桐当面质问张学良说:“我们到南京要求政府出兵抗日,你作为东北军的军事长官,为什么不予支持?你这样做对得起东北父老和全国同胞吗?”张学良说,他是奉中央政府的命令暂不出兵东北的,也不能开车送学生南下。在学生的质问下,他答应立即发电向南京政府请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