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哈默捕捉机遇成巨子
很多人总是抱怨说:“我之所以一事无成,只是因为一直没能找到机会。”事实上,“见缝插针”便是你抓住那转瞬即逝的机会的重要办法。
如果把“缝”视作是一种难得的机遇的话,“见缝”就是要善于发现机遇,捕捉机遇,然后不失时机地“插针”,充分利用机遇,去实现自己的宏伟蓝图。
在商业领域里,“见缝插针”一直是那些精明的生意人所信奉的成功之道。
阿曼德?哈默博士生于美国纽约的布朗克斯,他的祖上是俄国犹太人,曾经以造船为生,后因经济拮据,移居到美国。
尽管这样,哈默仍然抓住机遇不放,还是向在农药店售货的哥哥哈里借款,买下了一辆车,并用它替一家商店运送糖果。
两周之后,哈默不仅按时如数还清了哥哥的钱,自己还拥有了一辆车。
哈默的第一笔交易与后来相比根本不算什么,但在当时,对他来说却属“巨额交易”。正是在这笔交易中,哈默发现了自己的竞争能力与独自开创赚钱途径的本领。后来,阿曼德?哈默在经过了漫长旅途之后,风尘仆仆地抵达了莫斯科。
哈默在苏联的考察中发现,这个国家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而人们却饿着肚子。
为什么不出口各种矿产品去换回需要的粮食呢?哈默直接向列宁提出建议,并很快得到了列宁肯定的回答。
于是,哈默取得了在苏联西伯利亚地区开采石棉矿的许可证,从而成为十月革命以后在前苏联第一个取得矿山开采权的外国人。美国和苏联之间的易货贸易也由此而开始。
后来,哈默博士通过他在莫斯科建立的美国联合公司沟通,从而使30多家美国公司同苏联做生意。
在一个偶然的发现中,又使哈默产生了在苏联办铅笔厂的念头。
有一天,他随便走进一家文具店想买一支铅笔,但商店里只有每支铅笔售价高达26美分的德国货,并存货有限。他清楚地知道同样的铅笔在美国只要3美分。
于是,哈默拿着铅笔去见当时苏联政府主管工业的人民委员克拉辛,说:“您的政府既然已经制订了政策,要求每个公民都得到读书与写字的机会,没有铅笔怎么行呢?我想获得生产铅笔的执照。”
克拉辛于是答应了他的要求。
之后,哈默以高薪从德国聘来技术人员,并从荷兰引进机器设备,在莫斯科办起了铅笔厂。哈默的工厂所生产的铅笔不仅满足了苏联全国的需要,还出口到土耳其、英国、中国等十几个国家。哈默从中得到了百万美元以上的利润。
再后来,哈默从苏联返回美国时,美国正处在一个经济萧条时期,所有企业家都在为保存自己而努力,而哈默却从中找到了新的机会和市场。
当时,富兰克林?罗斯福正在竞选当总统。在竞选中,罗斯福提出了一整套振兴美国经济的计划。
为此,哈默判断,只需罗斯福登上总统宝座,禁酒令一定会被废除,从而既可缓解全国对啤酒和威士忌的渴望,又能刺激美国经济的发展。因而,随着产酒高潮的到来,酒桶的需求量将会空前增涨,而市场却没有太多的酒桶。
于是,哈默不失时机地从苏联订购了几船制造酒桶所用的木材,在新泽西州建了一座现代化的酒桶厂。
当禁酒令废除之时,哈默的酒桶正从生产线上滚滚而出,并迅速地被各酒厂高价抢购一空。
继而他又开办了酿酒厂,生产的丹特牌威士忌酒,因其物美价廉而享誉美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想吃牛肉的人越来越多,但优质牛肉在市场上却很难见到,哈默再一次“捕获机遇”,迅速筹资在自己的庄园“幻影岛”上办起了一个养牛场。
他不惜用10万美元的高价买下了20世纪最好的一头公牛“埃里克王子”。
“埃里克王子”如同棵摇钱树,为哈默赚了几百万美元,而哈默也从此由门外汉一举成为了美国畜牧业公认的领袖人物。
自接管了经营不善、当时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的加利福尼亚的西方石油公司之后,哈默开始热衷于石油开采事业。哈默的诀窍与常人并不相同,甚至有些怪僻,他专门在别人认为找不到油的地方去找油。
当时,有一家叫德士古的石油公司,曾于旧金山以东的河谷里寻找过天然气,钻头一直钻到5600英尺,仍然还见不到天然气的踪影。
德士古石油公司的决策者认为耗资过多,再深钻下去也可能还是徒劳无功,难以自拔,便匆匆鸣金收兵,并宣判了此井的“死刑”。哈默得知这一消息后,不禁欣喜若狂,立即派有关专家到此地进行实地考察。
经过大量的数据分析之后,哈默以30%的风险系数,70%的成功概率,带着妻子和公司的董事们来到了这里,在那些被判“死刑”的枯井上又架起了钻机,结果在原有基础上,又向下钻进3000英尺时,天然气终于喷薄而出。
后来,哈默又听说,举世闻名的埃索石油公司与壳牌石油公司,在非洲的利比亚由于探油未成功而留下大量废井。
他便又带领大队人马前往非洲,并以“愿意从利润中抽出5%供利比亚发展农业和在国王的家乡(沙漠地带)寻找水源”的投资条件,租借了两块由别人所抛弃的土地。
很快地,他又找出了9口自喷油井。
西方石油公司在哈默的领导下,经过二十几年的努力,已经成为了一个业务遍及世界各大洲的多种经营的跨国公司,而哈默本人也成为享誉全球的企业巨子。
从上面哈默屡试不爽的成功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一切其实都是“捕获机遇”所带来的成功效应。机遇是一个美丽而性情古怪的天使,她来到你身边的时候总是悄然来临,以致你有时可能并未觉察到她的降临。所以,你若稍不留心她就将翩然离去,无论你怎样地扼腕叹息,她却从此杳无音讯,一去不再复返。有些人认为,一些人之所以不能成功,并非因为没有机遇,并不是幸运之神从不惠顾他们,而是因为他们太大意了,他们的大意使他们的眼睛浑浊而呆板,因此,让机遇一次次地从眼前溜走却浑然不觉。对于这些人来说,要想捕捉到成功的机遇就必须擦亮自己的双眼,使自己的双眼不要蒙上任何灰尘。而那些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的人并不是幸运之神偏爱他们,幸运之神对谁都一视同仁,幸运之神不会偏爱任何一个人。成功的人每每能抓住成功的机遇,完全是由于他们在生活中处处留心,具有一双捕捉机遇的慧眼,当机遇来临的时候,他们就能迅速做出反应,从而把机遇牢牢地抓在自己的手中。
NO2看准了就不要怕冒险
做任何事情都是有成功的机遇与失败的风险的。某种事业的价值越大,困难越多,风险往往也就越大。
风险往往意味着你有很多的失败可能,这些失败又可能意味着你的一切努力与付出都将付之东流。这就如同是一场赌博,你把自己全部的砝码都押了上去,要么大获全胜,要么就是一败涂地。
许多名人的成功经历启示着我们,只要你选定了一个认为极有价值的目标,那你就应全力以赴,要敢于承受最大的风险。
“海王”牌胶体蓄电池的发明人王莲香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王莲香曾是某军工厂的一名普通职工,多年来一直在与蓄电池打交道。她看到,铅酸蓄电池是一种对环境有着极大危害的产品,不仅会污染环境,而且有害人的健康。于是,她便萌发了改造蓄电池,从而消除铅酸污染的想法。
然而要解决世界化学界全力攻关都未见成效的难题,对于既没有资金,又没有场地,还缺乏专业知识的王莲香来说,谈何容易。
然而,生性刚毅的王莲香一旦认定自己的设想具有重要价值,她就要毫不犹豫地投身其中,虽然她也很清楚,这其中的风险是何其的大。
没有场地,她家那间13平方米的小屋便成了实验室,桌上、地下到处摆满了这些瓶瓶罐罐。
没有经费,她便变卖家产以换取现金。王莲香的丈夫在远洋轮上工作,家底还算丰厚,但不到几年时间便被她折腾一光了。她不仅耗尽了家中的全部积蓄,还卖掉了丈夫从国外买来的高级摩托车、彩电、冰箱、收录机,甚至是心爱的衣物。当家里再也找不出一件比较值钱的东西时,她只好冒险向人借钱来搞试验。
缺乏专业知识,她就不分昼夜地加强自己的化学知识,查阅凡能搞到手的专业资料。本可在艺术上颇有造诣的大儿子被说服改学了化学,对蓄电池颇为精通的丈夫也成了她的技术顾问。
为了攻克一个个的技术难关,王莲香常忘了洗脸,忘了吃饭,也几乎忘了做母亲的责任。两个儿子也常跟着她一起饿肚子。1986年的阴历大年三十,家家欢聚,丈夫从国外返家,满心欢喜地推开房门,却为眼前的景象惊呆了:王莲香正蓬头垢面地做着试验,大儿子在替母亲解化学方程,小儿子正在啃一块干面包。
为了解决胶体电解质的稳定性的问题,王莲香不顾身体有病,四处奔波求教。国内哪儿有类似产品,她就跑到那里进行考察。几年内,她跑遍了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
为了检测高能胶体电解质的耐低温性能,她在寒冬腊月前往内蒙古通辽去做试验。晚上住的是没有取暖设备的房间,白天做耐寒检测,将王莲香冻得手脚生疮。
为了寻找蓄电池的最佳配方,她同大家一起共测试了整整40个月,每天要不间断地测试24次。仅记录就写满了上百本。
王莲香最终获得了成功。一种高能、无污染、无腐蚀性且耐低温的胶体蓄电池问世了,该产品不仅能满足各种设备的大功率启动的需要,且寿命是铅酸蓄电池的3倍还要多。
当“海王”取得成功的消息传到国外,德国一家驰名大公司大吃一惊,断言这不可能是中国人干的。当他们知道了这一切是真的的时候,马上就邀请王莲香访德,并急切要求订货。
科学研究,是世界上所有投资中风险最大的领域,通常都由政府或实力雄厚的大公司来承担,因为其失败的可能性太大了。但王莲香却敢于向这一领域的尖端难题发出挑战,并自费承担了全部的商业风险,这不能不说是一项壮举。在科研的过程中,她所表现出的高度的敬业精神,也可谓是世人的楷模。
王莲香的成功告诉我们:如果你认定某一目标是有意义有价值的,那它就是一项值得冒险的事业,为了抓住成功的机遇,你应当做出最大的投入。
NO3抓住信息马上行动
市场信息的价值同场合效应的联系是相当密切的。场合越大,影响也越广,宣传效果便越佳,市场信息的效能便越高。相反地,场合越小,场合的效应便越差,因为它的影响越小,宣传效果越差,信息的功效越小。
因而,把握关键信息,捕捉市场机遇,一定要胸怀宽广,站得高,看得远,唯有如此,才能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来。
李经纬就是一位尤其善于利用重大场合来做文章的人。
李经纬还在担任广东三水县酒厂厂长的时候,就从他表弟那儿得知了一条消息: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受国家体委之托,试制了一种含碱性电解质的保健饮料,并且已经得出了配方。只是由于风险太高了,还没有任何一家工厂愿意生产这种饮料。
真是良机天赐!
敏感的李经纬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机遇,而且它的市场价值将是无限巨大的。
于是,他马上带领科研人员日夜攻关,奋战了10个月之后,经过了120多次反复试验,终于开发出了一种有着中国特色的饮料:健力宝。这种保健饮料具有补充体能、迅速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作用,当时在国内国外都是填补空白的高科技产品。
然而,怎样才能将这种保健饮料迅速推向市场呢?李经纬费尽心思,也没找出一条万全之策。
不久之后,李经纬从体育界朋友那儿得知了一条重要信息:中国参加第23届奥运会体育代表团,决定自带国产饮料赴洛杉矶参赛。这是一个十分重大的场合!如果能在这种场合亮亮相,无疑是一个绝佳的宣传自己的时机。
于是,李经纬马上开始行动。
1983年8月,李经纬把精制的橙蜜香型健力宝送往北京,参加首批国产运动饮料评选。经鉴定,健力宝凭借其鲜明的特色和神奇的功效,被指定为参加奥运会的首选饮料。如此一来,300箱健力宝随着中国体育健儿漂洋过海,飞达了洛杉矶,第一次在世界级重大体育赛事中亮相。
这次奥运会,中国体育健儿十分争气,捷报频传,全世界均为之震动。人们都急切地想了解中国运动员为什么这么厉害。
当中国女排以3:0直落三局击败美国队获得第14枚金牌时,敏锐的日本记者终于注意到了中国队致胜的秘方:中国运动员自始至终饮用的都是自制的健力宝,而并非美国的可口可乐。于是,《东京新闻》发表了一条爆炸性的消息:“中国队靠魔水快速出击,在开发运动饮料方面可能发生一场革命!”健力宝自此名扬天下。
无独有偶,武国维也同样是一位十分善于利用重大场合效应来创造经济效益的人。
因世乒赛的参赛队伍和人数越来越多,两年一届的赛事给国际乒联和主办单位都带来不少的经济负担。为此,当有人提议将世乒赛冠以企业名称时,立即得到了国际乒联的大力支持。
1998年春天,天津大维集团的武国维从国际乒联器材委员会委员于斌那儿得知了这一个重要消息。于是,武国维迅速做出决定:斥资50万美元买断了45届世乒赛冠名权。
这一赞助的意义非同小可:这次世乒赛的正式名称被冠名为“大维第4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这是世乒赛自1926年开始举办以来的首次冠名,同时也开创了中国企业冠名世界性大型体育比赛的先河。而这笔赞助,是乒乓球界获得的最大一笔赞助。中国一家民营企业为在国外举行的世界性锦标赛冠名,在世界体育史上还属首创!
这样重大的场合会产生怎样的市场效益呢?
首先,极大地提升了大维集团的知名度。观看第4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电视直播的国内外观众,透过电视屏幕可以清楚地看见,荷兰艾恩德霍芬室内体育中心赛场四周挡板上,“大维”两个醒目的汉字;而来现场观看比赛的许多荷兰少年儿童,身上均穿着带有大维独特方形标记的圆领衫和运动衫。这次50万美元的投入大大超出武国维的预期。
世乒赛期间,大维的名声大振,产品广受欢迎,许多观众直接来到展销厅购买大维的产品,大维集团运去的几千件服装被销售一空,还有不少当地的企业家前来同武国维进行洽谈,要求代理大维产品在荷兰的销售权。这就为大维公司拓展欧洲市场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不仅如此,武国维的这次赞助还为他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