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万博帕尔居民被紧急疏散。简直难以想象那时的情景,火车站从没有如此大规模地向外运送乘客。站台人头攒动,拥挤不堪,男人、女人、老人、孩子……成百上千的人在无助地挣扎,到处都是痛苦和不幸。
第二天,博帕尔成了一个巨大的墓地。当时有4000人死于非命,此后一年,又有成千上万的中毒者身亡。此外,另有25万人重伤。同时,这场灾难也结束了无数动物的生命。
事后的调查表明,造成事故的原因是一位雇员为了发泄不满,蓄意破坏阀门,造成了泄漏。但这其实并非导致惨剧的关键性因素,随着新闻界的进一步披露,卡比德公司对于安全问题的疏忽被暴露出来。当时一些工厂设备已经很老旧了,甚至就连最起码的维护也停止了,更谈不上足够的预防措施。一些必要的隔绝措施甚至从设计上就被丢弃了,而用于预防不测和减小损失的安全设置更是形同虚设。“这一切都是由操作、管理失误和系统存在的缺陷造成的,如果你要问化工厂最危险的因素是什么,我会说那就是对人的忽视。”有正义感的记者当时这样写道。
这场灾难引起了博帕尔人的公愤,这是工业文明诞生以来最大的灾难事故。许多人在1个小时之内失去了生命,还有许多人要么肢体残缺,要么双目失明,完全丧失了自理和谋生的能力,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
1989年,灾难发生4年之后,卡比德公司向印度政府赔偿了2.8亿英镑,作为一次性损失的补偿。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受害者并没有得到相应的赔偿。一些政府官员指出,很难确定谁该得到赔偿。有些申报材料含有水分,而且无法确定死亡的赔偿标准,也无法确定究竟哪些家庭应该得到救助。博帕尔人仍然非常气愤。
更加可怕的是,近年来,博帕尔的新一代仍然生活在这场灾难的阴影中。1990年,在联合碳业公司的资助下,卫生部开始测试工厂及其附近的土壤和地下水,他们发现有毒的污染物质仍然在继续污染周边地区的水源和土壤。
“核泄密者”瓦努努
一直以来,以色列都在不断地否认自己拥有核武器。1986年,以色列原子能专家莫迪凯·瓦努努曝出了以色列的武器库里拥有相当数量的核弹头的新闻。
面对国际新闻界纷纷扰扰的猜测和争论,以色列政府表面上一直保持沉默,暗中却指派以色列的情报机构“摩萨德”尽一切可能抓获这个“叛国者”。
1986年9月30日,隐居于伦敦的瓦努努脱离了英国《星期日时报》的监护,神秘失踪。40天后的10月9日,以色列内阁秘书埃利亚金·鲁宾斯坦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经过召开有律师参加的听证会,法庭传令在以色列正式逮捕了莫迪凯·瓦努努。”
以色列依法逮捕瓦努努的消息传出后,以色列官方舆论开始发布显然经过加工的消息。有的称,瓦努努是在法国南部同一位摩萨德女特工一起登上游艇驶入公海后被捕的;也有的说,他是“兴高采烈”地在巴黎接受麻醉后,被送上由法国飞往以色列的航班的。其实所有的说法都不过是障眼法而已,只有一件事是真的,那就是以色列用金发碧眼的美女引诱瓦努努,使其被以色列情报部门的武装人员劫持。以色列散布以上那些消息的目的只是为了掩盖摩萨德在英国秘密行动的痕迹,避免同英国交恶而已。以色列政府希望世人相信瓦努努是被依法拘留的。
但是,瓦努努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失去了话语权的瓦努努在囚车上意外地突破了严密的防范,将手掌贴在车窗上,他的手上写道:“瓦努努在罗马遭绑架”。这一幕被蜂拥而上的记者真实地记录了下来。
瓦努努的被捕经过和以色列的核武器秘密一样,引起了各报记者们的追逐。新闻界似乎又找到了一个兴奋点,对此进行大肆渲染,把一件原本扑朔迷离的事件炒得更加沸沸扬扬。真相反而在各种传闻中越藏越深。
幸运的是,因为没有违背自己的良心,瓦努努得到了人权运动的支持。他最终只被判入狱18年。这对于“叛国罪”的指控来说,算是从轻量刑了。
拉夫运河小区的化学污染
纽约的拉夫运河小区是典型的美国城市郊区,是蓝领集中的社区。这里靠近尼亚加拉大瀑布,环境宜人。工薪一族在这里拥有自己的住房,他们生儿育女,生活美满。然而,1987年春,一桩丑闻从这里传播开来,并很快震惊全国。
洛伊斯·吉布斯是一名家庭主妇,有两个孩子,5岁大的儿子麦克患有肝病、癫痫、哮喘和免疫系统紊乱症。5年来,她绝大多数时间是在医院儿科病房度过的。她不明白为什么儿子小小年纪竟会患上这么多奇怪的病症。有一天,她偶然从报纸上得知,拉夫运河小区曾经是一个堆满化学废料的大垃圾场,于是她开始怀疑儿子的病是不是由这些化学废料导致的。
当她把自己的怀疑说给邻居们听的时候,许多人也产生了同样的怀疑。随后吉布斯联络了一些姐妹开始进行调查,看是否还有类似遭遇的家庭。结果她们吃惊地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家庭都曾出现流产、死胎和新生儿畸形、缺陷等经历。此外,许多成年人体内也长出了各种肿瘤。随即,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被曝光:从1942~1953年,胡克化学公司在运河边倾倒了2万多吨化学物质。
1954年,胡克公司将垃圾埋藏封存在那里之后,以1美元的价格将土地卖给了当地的教育委员会,并附关于有毒物质的警告。令人气愤的是,政府明知土地已被污染,但仍然在那里建立了一所小学。不久之后,小学周边的地区开始繁盛起来,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拉夫运河小区。然而,新来的居民哪里知道有毒物质正在渗入他们的社区。那些化学废料逐渐渗出地面,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这一事实的揭露令小区居民震惊不已。人们感到彷徨失措、惊恐不已。他们走上大街游行示威,要求政府进行更加详细的调查,并做出合理的解释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1978年4月,当时的纽约卫生局局长罗伯特·万雷亲自前往视察,他亲眼见到以前埋在地下的金属容器已经露出了地面,流出黏糊糊的液体,像是重油一样,又黑又稠。
整个春天与夏天,市政府官员都在与当地居民探讨这起影响身心健康的灾难。居民的呼声令人揪心:“我想知道我的孩子是否能够正常地长大成人?”“我们家的小珍妮是死胎。我请求你们查明原因,千万不要让悲剧再次发生。”“我们要搬出去!离开这里!”
4个月后,纽约卫生局宣布小区处于紧急状态。但是政府仍然拒绝对小区居民进行疏散,因为政府担心这样会引起恐慌,会让纽约西部所有的人都以为自己的居住地被污染了,那样的结果是政府承担不起的。
拉夫运河小区的居民们意识到必须团结起来,给州政府施加压力,让他们有所行动。义愤填膺的居民们扣留了美国环保署代表作为人质,要求白宫答应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疏散居民,并宣布这里是重灾区。
此事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各路媒体也表现出了惊人的一致,纷纷发表文章谴责政府,宣称支持居民的行动,呼吁政府就这一丑闻尽快做出解释,并妥善解决。
几天后,居民们终于得到了回应。卡特总统颁布了紧急令,允许联邦政府和纽约州政府为尼亚加拉瀑布区的拉夫运河小区近700户人家实行暂时性的搬迁。7个月后,卡特颁布了划时代的法令,创立了“超级备用金”。这是有史以来联邦资金第一次被用于清理泄漏的化学物质和有毒垃圾场。
拉夫运河事件唤醒了世界对化学废弃物的认识,同时也曝出了一桩能让媒体大肆炒作的丑闻。
泥石流下的冤魂
在英国威尔士矿谷的一个山坡上,坐落着一片特殊的墓地。在那一座座完全相同的墓葬里,埋藏着100多名儿童。如今,它们已成为30多年前发生在阿贝凡村的那场灾难的唯一见证了。
那是1966年的一个冬日,突然一声巨响,60多米高的矿山山顶顷刻间坍塌下来,十几万吨的泥石流从山坡滑落下来,滑落速度如此之快,瞬间淹没了沿途的一切。泥石流所到之处势不可挡,把农场、铁路路堤全部掩埋,接着迅速地涌向了学校……整条街道和阿贝凡村初级中学完全被乌黑的泥浆吞没了,情景令人触目惊心。
总共有2 000多人参加了阿贝凡村的救援工作。但只有29名儿童安全获救,而其他学生却在他们身旁悄然死去。这次事件共有116名儿童丧生,他们的年龄大部分在7到10岁之间。和他们一同丧命的还有5位教师。最后统计死亡人数达到了144人。
开始的时候,没有人确切知道到底出了什么事,好像是有东西爆炸似的。但随着调查的深入,这一事件的真相被一点点揭露出来。原来事情并不完全是由天灾造成的,起决定因素的是人祸。
惨剧的发生完全是由于矿山的经营者无止境地倾倒废渣所引起的。他们把废渣车开到山顶,然后把废渣顺着山体边缘倒下去。他们倒掉这些东西后,再也不去关心其他的问题。事实上,正是他们的做法导致了山体内部的松散。
像阿贝凡那样的矿山在这个国家到处都是,每个矿山也几乎都是那么做的,村民们也不十分在意。事实上,山顶早在3年前就发生过滑坡,那次泥石流在到达阿贝凡村前停了下来。村民虽然十分担心,但那次泥石流却并没有造成多大损害。然而,3年来,山泉浸透了山体,侵蚀着它的内部,但每次坍塌过后,塌陷之处都会重新被干燥的废渣填满。因此,危险也一次次地被掩盖了,直到发生了不可阻挡的灾难。
有关部门无疑有责任找出灾难的原因,但他们迟迟没有做出解释。媒体也并没有把这一事件的真相告诉公众。一场人为的灾难被“天灾”的借口掩盖。矿山经营者缺乏良知的做法和政府监管不力的事实始终没能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这本身就是一件丑闻。
伦敦建筑史上最大的一场噩梦
灾难发生在1968年5月16日。伦敦的一个偏僻街区屹立着9座高层塔楼, 建在混凝土底座上的22层塔楼——罗得点大楼刚刚完成施工, 许多家庭正在忙着搬进新家时, 大楼倒塌了。伴随着一声轰然巨响, 全欧洲无家可归者的希望也同时被埋进了废墟里。
5月16日早晨, 住在罗得点大楼18层的艾维·霍芝小姐起床准备上班。她进厨房冲茶的时候, 不小心把壶里的水弄洒了。之后的事她回忆不起来了。当她醒过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地板上, 厨房里一片狼藉。走出房间后,她发现原先的卧室消失了。一些人被挂在建筑物的断壁残垣上,而这里原本是一间距地面60米高的卧室。她后来这样形容当时的情景:“我什么也没看见,我只听到了爆炸声。我跳下床,向窗外看了看,发现房间外侧正一层层地剥落, 就好像是一叠纸牌……”
一次单纯的煤气爆炸是这场灾难发生的直接原因。艾维·霍芝十分幸运,她的烧伤在愈合后没有留下伤疤,而她的4个邻居却在事故中全部遇难。几个小时后,人们发现更多的人都死在了废墟里。这次爆炸暴露出了罗得点大楼最致命的弱点。
在当时,一种主张修建镶嵌结构高层建筑物的思想占据了政府官员和大部分建筑师的大脑,这种思想源自20年代关于“高塔城市”的构想。当时的人们以为, 未来的住宅是一座座四周环绕着草坪的闪闪发光的高塔。然而,灾难发生了,这起事故改变了人们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