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的负面导向为社会暴力事件推波助澜,媒体的舆论导向和宣传内容,是社会上的人们接受“教育”的又一主渠道,而网络游戏正成为一些网络人重要的娱乐形式。影视节目中暴力内容过多,某些影视片过度渲染武力、打斗和凶杀,甚至不厌其烦地展开犯罪详细过程。而这些内容所包含、透露出来的若干信息,对社会上的人们或多或少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
(2)家庭教育的错位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家庭的教化功能对人的成长是有决定作用的。统计分析,暴力倾向严重的人大部分都在家庭受过棍棒式教育或强制管理。日积月累,耳濡目染,攻击性人格逐渐养成。一旦个人欲望膨胀,便顺理成章地对他人施暴以求自我心理的平衡。
(3)学校教育的扭曲
在以升学这指挥棒的应试模式中,生命价值教育在整个教育结构中缺乏应有的地位。教育是培养社会人的重要途径,而对生命价值的尊重是作为社会人的最基本素质。不论是吸毒、滥交等严重的自残行为,还是抗拒社会的暴力行动,其中体现出来的都是处在社会当中一些人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漠视。因此,教育应从人最本质、最朴素的感情出发,教孩子懂得要遵从基本的道德底线。这种教育对正处于危险年龄段的青少年尤为重要。
社会上人们的暴力行为广泛存在,冲突升级,而且不再是“后进生”特有的。因此,我们不能把社会很余人之间的暴力行为仅仅看成是“不遵守纪律”,而应该深入分析其心理成因,根据暴力行为发生的心理根源,综合社会、家庭的力量,有的放矢地加以解决。
二、暴力行为的表现
根据研究显示,暴力行为者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1.个性上较冲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2.自卑、消极,缺乏挫折忍受力。
3.缺乏合群性与自主性。
4.过于敏感且主观性较强,自我中心的行为,罪恶感淡薄。
5.低学业成就。
6.常有反抗权威、逃学及奇装异服之行为。
7.人际关系较差。
三、暴力情绪的调适
学会使用五种方法去反应自己受到诱发的愤怒情绪,其顺序依序如下:
1.确认内在与外在的导火线;
2.确认自己身体会显示愤怒的线索;
3.以能对抗引起愤怒的导火线的自我语言来降低愤怒的强度;
4.采用各种方式以进一步减少愤怒,例如深呼吸、想象平静的景象、以及去专注因愤怒所引起的行为长期后果;
5.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估,若有好的学习则予以奖励。
§§§第四节 改变不良倾向塑造完美自我
一、不良倾向的表现
社会上一些人的不良心理倾向主要表现为四种类型:
1.现实不适应型倾向
一个人能和环境保持和谐的关系,这就是适应。一些人见人腼腆,遇上司或生人就局促不安;平时性格内向、孤独,也知道必须适应社会,现在招聘面试需要表现突出,口齿伶俐,而自己却感到什么也没学好,信心不足,因此心烦意乱,消沉苦闷,经常失眠,这是典型的社会适应障碍。失眠、抑郁、学习和工作效率下降等社会环境适应不良症状,加之性格内向孤僻,不愿与人诉诸心声,新生入学,到了新的环境,遇到新的人际关系,加上言语不通,因而产生人际交往困难,确实存在诸多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容易造成不良心理倾向。还有进入社会后会过分敏感于自己在上司和同事心目中的地位,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不愿与异性同事打交道,否则手足无措、言语不清、面红心跳。有的人嫌形体偏胖而长期减食,造成严重的心理和生理负担。如一个女学员工作业绩优秀却嫌自己容貌丑,经常苦闷,认为做人没有意思,而产生告别人生,求得解脱的念头。这类人过分看重自己的弱点,容易产生心理失衡。加之与社会上接触的人员较多,常因琐事而产生隔阂、争吵、歧视、侮辱、压抑等事件。这种心理对尚未完全成熟的中专生很容易产生自卑、怨恨、不满;重者,会变得思维迟钝,记忆衰退,对任何事不感兴趣,甚至丧失理智,做出意外的出格行为,长此以往势必产生抑郁症。如一个学生因不能化解与同学间的矛盾纠纷而带了一元钱留下一张纸条出走,说游遍名山大川后,一死了之。还有个别同学带了学费不上交,私自外出打工。
2.纪律涣散型倾向
有这种倾向的人,纪律观念淡薄,不愿受正常规范制度的约束,自由散漫,行为随便。如无故旷工、任务不按时完成、迟到早退、工作不认真,甚至过度抽烟喝酒,对同事和上司多次批评教育产生免疫力,记过处分无所谓,形成“刀枪不入”,教育无效。
3.攻击型不良心理倾向
有这种倾向的人固执己见,性格暴躁,遇事爱冲动,自我约束能力差,在社会上遇事打架斗殴,无缘由欺侮别人,故意损坏公共财物,对公司和社会正常发展影响很大。
4.贪图享受型倾向
这类人自私自利,贪图享受,是非不分。如向同事或好友借钱物不还、偷窃、勒索、工作或考试作弊、早恋、打游戏、上网吧、看不健康的音像读物、涉足不宜的场所、夜不归宿。一月花费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元,给自己的生活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
二、不良倾向产生的原因
社会上一些人的不良心理倾向的产生原因大量事实表明,这些人不良心理倾向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但从社会、家庭、公司、主体本身分析,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
1.社会影响学生,与学校、家庭教育唱反调
社会大环境对社会人自我发展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扩大和大众传播媒介的网络化、现代化,人们所接受的信息增大,负面影响大幅增加,难怪许多老人感叹“学坏容易,学好难”了。社会不正之风对处在社会当中的人们心理产生冲击;不健康文化腐蚀了道德判断力不强的一些人的心灵;尤其是音像传播中的暴力、迷信、色情制品,表现手法逼真,其危害性较大。更有一些所谓“书屋”、录像厅、电子游戏室、网吧等,在社会上开业,瞄准这些人作为赚钱对象,常常使社会学家与执法人员束手无策,个别人甚至深陷于此不能自拔,家长只好带回去教育、看医生,更有网上交友而离家出走致使学业和事业荒废。
2.家庭与学校教育不协调
家庭是人们在社会上立足的基础,父母亲是子女成长的启蒙老师,家长与子女朝夕相处,其言行处世都对子女产生直接的影响。溺爱娇惯的家庭使子女不讲文明、自私任性、贪图享受;粗暴专制的家庭教育使子女暴躁冷酷,缺乏同情心;修养低下的家庭教育使子女语言粗俗,精神空虚;结构缺陷的家庭使子女缺乏温暖,形成孤僻冷漠的性格。
3.学校教育方法简单,心理教育跟不上
学校教育大多采用多年一贯制,有的教师不主动了解当代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方法简单偏激,高压政策,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学生感到不被理解和关怀,心理疙瘩解不开。另外个别同学不参加班级、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不能用丰富多彩的活动调节单调乏味的生活。
4.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有不良心理倾向的社会群体中,一些人由于理想水平、道德水准的不高,信念不坚定,判断能力不强,有可能被学习或工作动机不强烈、兴趣爱好低层次、是非观念不清的有心理不良倾向的社会上的人所同化。
三、不良心理倾向的矫正
有人说,比陆地更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心灵。帮助有不良心理倾向的青少年树立坚强、广博、健康的心灵有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一些人的不良心理倾向将阻碍其健康人格形成,影响人际关系从而影响将来的学习,重者成了违法犯罪的渊源,因此一些现代人不良心理倾向的矫正绝不能等闲视之。
矫正现代人不良心理倾向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具体细微的工作,从学校这一角度讲,可以从塑造基础上加强三方面的工作:
1.重视班级建设,发挥课堂主战场的作用
学校尽管不能完全对社会消极因素进行全面的控制,但学校可以利用具有教育场所、时间、空间优势,有组织地培养指导学生交流、辩论、分析,增强学生的分辨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
学校还可以组织健康高雅的音像书刊,为学生提供精神食粮,有助于预防不良心理倾向的产生。
另外,学生大部分在校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发挥课堂主战场的作用,让学生主体意识发挥出来,参与到教学中来,把学习真正变成趣事和乐事,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专业知识,同时走出“陪读生”的阴影,发现点滴进步及时予以表扬,此举会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有不良心理倾向的学生经过引导,精心准备,尝到成功的喜悦,再加上现实用人单位的要求,在老师的教导下培养积极进取、办事认真细致的品行,精力集中到学习上,这些对有不良心理倾向的学生无疑是有效的方法。
2.在相互理解和尊重中加以引导
中专学生正处于半成熟时期,智力水平不高,社会生活经验不足,看问题不全面。“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老师要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他们的心灵对话,纠正他们的心灵航向,对有不良心理倾向的学生,不过分纠缠他们的一般错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耐心激励他们追求真知,追求完美的人格。
3.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交谈,从他们的倾诉中,了解学生的困惑和需要,发现矛盾,以朋友加师长的身份提出参考建议,帮助他们判断选择理想目标,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通过聊天化解冰冻的心灵,让他们露出久违的微笑,从而培养良好的心理倾向。
四、塑造完美自我
不良倾向行为与自我塑造有着密切的关系,情绪状态如果成为经常影响人的活动或受人控制的稳定的特点,就可被视为自我塑造的一部分。人们情绪反应的强度、快慢起伏的速度,持续时间的长短和个人情感、集体荣誉感、劳动义务感、责任感以及友爱感等社会道德感,都与这类情绪、情感的行为和发生、表露的方式联系在一起。正是由于带有情感色彩,因此培养美的情感、陶冶高尚情操,也是塑造完美自我的一个重要途径。
你为什么非得事事都要求完美呢?谁又在给你评分呢?尽善尽美,真会有吗?只有上帝才十全十美,这个参照物,是信仰者的偶像。温斯顿·丘吉尔曾就完美讲过一句著名的话:“唯尽善尽美者为上帝。”这句格言的潜台词是——追求完美,会使你病倒。是的,事事追求完美,都要拼命干好,且不说别人能干什么,隔行如隔山,不仅会累死你,还会是你陷入病入膏肓的误区。因此,不要让完美妨碍你现实的愉快生活,而仅仅成为被人夸奖的”完美”二字的约承。仿佛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给别人看的,生活中并无自己的个性所言。
你不妨试着将完美改成努力去做,尽可能的做好。因为十全十美这一词汇并不适用于人,它也许是上帝御用的专有名词。你,做为一个凡人,无权在现实中享有它。遇到困难矛盾,要在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它。所谓藐视,就是心理上要放松压力;所谓重视,就是具体的对策要认真,重视。只要努力去做,以图改变它,而不管成败与否。因为这是一种规律,客观事物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能主观云云,就会怎样。只要你尽了心,认认真真地去处理困难矛盾了,从这种角度来看,你就达到了所谓的”完美”,你就是一个智者。你做为一个普通人,由于环境条件的制约,不可能事事都处在一种超人的位置上,因此,不必事事都用成败来衡量要求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期望值,理想与现实的搭配要合理,切乎客观实际,这需要你自己动态调整。特别是在受到意外情况的冲击时,更需要动态调整平衡自己的心态,你可以将完美二字改为尽量去做好,去追求,但要把握住有效时间内做功的效率这个度,不能选择过于高大超出自己水准的参照物,否则,你将一事无成,永远也不会相对完美。因为,你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凡人,你的智商、能力、受教育程度、身体健康状况、环境、条件、关系、机遇和命运等诸因素受客观条件的制约,使你对最高参照物,可望而不可及,它就像一个数学的极限,趋近于无穷大,使你的病态心理永远得不到满足和平衡,而陷入到自卑、惶恐和绝望的惰性情感中去了。别人的成功是一分努力一分心血换来的,干什么吆喝什么,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而不是上帝赐给的,现成的,尽管人与人的天赋和情况不同,外在条件千差万别,做人并无什么基本不同,除了聪明的大脑,就是去努力拼搏。
要在现实生活中培养自尊、自爱、自豪、自信的心理状态和情趣,不受外界的影响和控制。学会赛马的典故,以己之长克彼之短,而不是事事盲目出击,当着众人夸海口,事后又觉得面子过不去,较劲认真。有了科学健康的思维方法后,还要学会科学的行为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来。遇到危险和挫折,有些人心理就会自卑失衡,希望通过寻求别人的赞许,来达到心理的慰藉,像一个可怜的乞丐。或者心理自责内疚,由自我摒弃的心理而产生所有的个性误区。如果你的期望值过高,不切合实际,并为自己全力制订尽善尽美的计划、目标和标准,意志突然增强,一旦遇到挫折,就像在滚热的烫油中浇了一瓢凉水,会使你当头重重地挨上一棒,因外界的激励而引起一连串的思维、情感上的响应,使你的行为退缩什么都不愿去做,不敢去尝试新的事物,即所谓血的教训,而使你陷入到另外一种误区中去,由盲动变为像小脚老太太,畏手畏脚,而后甘败下风,自我淘汰。
处理问题应本着虚心和实事求是的原则,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而不应事事都争强好胜,打肿脸充胖子,盲目攀比,活要面子死受罪。要尽力做好自己的行为准则,建立自信心,而不是我不行,我害怕,我不敢……不会可以学,掌握任何知识都是从不会到会的这么一个学习过程。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思维走向另外一个极端:这有什么难的?连狗都会。不就是怎么怎么吗?夸夸其谈,到处吹牛:“×××都怎么怎么,他是领袖,也是人,我也是人……”是的,做人并无什么基本不同,但却存在着个异上的本质差别。你要想一想,你拿什么去和他们相比?你有他们非凡的气质、胆量、勇气、毅力和智慧吗?如果你将自己的存在与事事成功等同起来,在挫折面前,必然感到自己活得没劲,毫无价值。人不可能事事都成功,成功除了命运极好的个别巧合外,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如果大发明家爱迪生,在他第一次试验失败之后就悬崖勒马,那么就不可能会有他后来的一系列的成功,人类也许会晚几个世纪才用上电灯照亮世界。然而,在困难面前,他并没有认输,首先是想如何克服它,根据自己的经验去科学的判断,推理症结所在,用实际行动一点点,一步步去克服它,解决它,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