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合理确定企业的商品流通费
商品流通费的内容。
1,商品流通费的概念。
商品流通费是指商品流通企业在组织商品购销过程中耗费的各项物质和劳动的货币表现,即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与经营活动有关的货币支出。商品流通企业在商品购销调存各环节发生的商品运输、保管、养护以及资金的筹措、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支出和资产性的消耗等均属于商品流通费用。
商品流通费用支出的水平高低,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好坏,是衡量企业经营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加强费用审核、控制,正确的组织费用核算,严格费用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不断降低费用水平,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之一。
2,商品流通费用的内容。
按现行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商品流通费用包括三类。其具体内容如下:
(1)经营费用。
经营费用是指在购、销、调、存等各个环节发生的各项费用。它包括应由企业负担的运输费、装卸费、整理费、包装费、保险费、差旅费、展览费、仓储费、保管费、检验费、广告费、中转费、劳务手续费、商品损耗、进出口商品累计佣金、经营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等。
(2)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商品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它包括由企业统一负担的管理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职工待业保险费、业务招待费、技术开发费、董事会会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险费、涉外费、租赁费、咨询费、诉讼费、商标注册费、技术转让费、低值易耗品摊销、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修理费、开办费摊销、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车船使用税、审计费、坏账准备金等。
(3)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措资金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它包括利息净支出、支付金融机构手续费、外汇调剂手续费、加息及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等。
费用开支范围和分类。
1,费用开支的范围。
为了正确地组织费用核算,加强费用管理,严格控制费用支出,必须明确划分费用开支范围;分清哪些费用可以开支,那些费用不准许开支,以防止乱摊、乱占费用侵害国家和投资人利益现象的发生。属于开支范围的费用如下:
(1)支付给企业职工的劳动报酬,如工资、工资性津贴和福利费等;
(2)在商品的购、销、调、存环节发生的支付给其他部门或个人的服务费用,加运输、保管、养护、检验、包装、广告等费用;
(3)经营商品在运输、保管过程中的自然损耗和经批准的超定额损耗;
(4)流通领域里的物质消耗和管理费用,如包装物、低值易耗品、材料物资的消耗和摊销、固定资产的折旧等;
(5)支付给金融机构和债权人的借款利息、金融机构手续费、商业汇票贴现利息等。
(6)按规定从费用中列支的税金。如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等;
(7)经财政部审查批准列入费用的其他费用。
为了保证费用的核算质量,必须正确划分费用的核算范围,严禁把不属于费用范围的支出挤入费用。下列各项不属于费用的范围:
(8)为购置、研制、建造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支出;
(9)对外的投资、赞助和捐赠支出;
(10)支付的赔偿金、违约金、滞纳金和罚款;
(11)被依法没收的财产;
(12)国家财政部规定不得列入费用的其他支出。
商品流通企业的费用是为了保证商品流通正常进行的必须支出。因此合理的开支必须满足其需要,不降低服务质量,有利于促进流通为前提。同时,费用的支出又是企业收入的一项主要扣除,要以商品销售的实现为补偿。
费用的节约和浪费,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不断降低费用水平,节约费用开支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2,费用的分类。
(1)按费用的经济内容分。
现行《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把商品流通费划分为经营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①经营费用是指企业在组织商品流通活动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进口商品的经营费用是指进口商品到达目的地的港口以后直到商品销售之前所发生的费用。经营费用是商品流通费的主要组成部分。
②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企业的商品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③财务费用是指企业筹集业务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费用。
(2)按费用与商品流转额的关系分。
按费用与商品流转额的关系可以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①直接费用又称为可变费用,是指费用的绝对数额随着商品流转额的变动而相应变动的费用。如运杂费、保管费、商品损耗、利息等。
②间接费用又称为相对不变费用,是指在一定的相关范围内,其绝对额不随着商品流转额的变动而变动,相对的保持不变的费用。如工资、福利费、折旧费、低值易耗品摊销等。
对直接费用的管理应以考核费用率为主,对间接费用的管理应以考核“定额”为主。
商品流通费用账户的设置。
按《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核算商品流通费用,须设置“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三个账户。并分述如下:
1,“经营费用”账户。
“经营费用”属于损益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在商品购、调、存等各环节发生的各项费用。
企业发生经营费用时借记本账户,贷记“现金”、“银行存款”、“应付工资”等账户;期末将本账户的借方发生额或余额,从其贷方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借方。转账后本账户无余额。
“经营费用账户技费用项目,即经营费用内容设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2,“管理费用”账户。
“管理费用”账户,也属于损益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在组织管理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企业发生各项管理费用时,记入本账户的借方和“现金”、“银行存款”、“待摊费用”、“预提费用”、以及“累计折旧”、“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坏账准备”等账户的贷方,期末需将本账户借方发生额或余额,从其贷方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借方,转账后无余额。
“管理费用”账户,应按费用项目,即管理费用内容设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3,“财务费用”账户。
“财务费用”账户仍属于损益类账户,它用来核算企业筹集经营资金而发生的费用。
企业发生财务费用时,借记本账户,贷记“预提费用”、“银行存款”、“长期借款”等账户;发生应冲减的财务费用(利息收入)时,借记“银行存款”、“长期借款”等账户,贷记本账户。期末需将本账户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借方,同时记入本账户的贷方,转账后本账户无余额。
“财务费用”账户须按费用项目,即财务费用内容设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商品流通费用支出的核算。
费用的发生与支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发生是指在商品经营的各环节和管理中发生资产耗资的时间;支付是指企业以货币资金实际支付的时间。由于费用发生和支付的时间往往不一致,在会计处理上也有不同,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对费用的发生与支付分为四种形式。即直接支付、转账摊销、预提待付和已付待摊。
1,直接支付费用的核算。
直接支付是指本期支付应由本期负担的费用,如直接支付当月发生的运输费、工资、保管费、修理费等。直接支付的费用,有由财会部门直接支付和以备用金支付两种形式:
(1)由财会部门直接支付费用的核算。
由财会部门直接支付各项费用时,应认真审核专用单据,检查费用支出是否符合制度规定,凭证内容是否填写完整、正确,有无经办人员和负责人签章等。
(2)用备用金支付费用的核算。
用备用金支付费用应先由会计部门向使用单位核拨一定数额的业务周转金,使用部门支付后,定期凭费用单据向财会部门报账,财会部门需补足其备用金数额。
2,转账摊销费用的核算。
转账推销是指对通过货币结算支付,将当期应负担的(发生的)费用以转账的方式从其他有关账户中转入有关费用账户,如包装物折损费摊销、低值易耗品摊销、固定资产折旧费、材料物资消耗等。
3,预提待付费用的核算。
预提待付费用是企业按规定预先提取应由本期负担,但尚未支付的费用,如借款利息、保险费、预提租金、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核算预提费用应设置“预提费用”账户。本账户属于负债类,提取时记入“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账户的借方和本账户的贷方,实际支出时记入本账户的借方和“银行存款”、“材料物资”等账户的贷方。实际支出数大于提取数额时应视为待摊费用分期摊入各项营业费用中,期末如反映出贷方余额表示尚未支付的费用。
银行借款利息和银行存款利息如果实行当月发生和当月结算的办法,对借款利息就不需要采取预提的办法,在月末支付利息时,直接借记“财务费用--利息支出”。银行存款利息在月末结息时,直接冲减“财务费用”账户,贷记“财务费用--利息支出”。
4,已付持摊的费用核算。
已付待摊费用是指本期已经支付但应由以后各期负担的费用,如预付保险费、预付租金、企业开办费等。
对于已付待摊的费用在“待摊费用”账户核算。该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已经支付,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分担的,分摊期在一年以内的各项费用。该账户借方登记实际支付的数额、贷方登记分期摊入各项费用的数额,期末借方余额表示已经支付尚待摊销的费用额。企业开办费等摊销期在一年以上的费用不包括在本账户,应在“递延资产”账户核算。
(第二节) 重视利润与现金的差异
巨人集团的覆灭令人惋惜,而谁能想到对巨人的最后一击竟然是区区1000万现金。
1992年是巨人集团的事业鼎盛时期。巨人的辉煌一时吸引了八方人士前来观摩取经。在几位中央领导所谓善意的建议下,史玉柱决定斥资12亿人民币建造高达70层的巨人大厦。工程浩大,未来无法预测,面对资金缺口,史玉柱信心百倍。因为他认为巨人的6403汉卡当时卖得非常火爆,年回报3000多万元,如果长此以往,盖楼的资金应该不成问题。
1993年对于巨人来说,是很晦涩的一年。这一年,许多国际著名电脑公司大举进入中国,被称为中国硅谷的北京中关村风声鹤唳,巨人岌岌可危。为走出困境,挽救巨人,史玉柱决定“二次创业”,几乎投入所有的现金走多元化扩张道路,试图通过扩张来快速攫取超额利润,并以此来缓解主导产业(电脑业)受阻及管理机制上的矛盾。可巨人的全线出击不但没有迎来朝阳,而且离黎明越来越远。就在几乎所有的市场都停滞不前的时候,巨人大厦却仍然像个永远张着的大口,不断吞噬着有限的现金流。
从1996年10月开始,一些买了巨人大厦楼花的债权人开始依照当初的合同来向巨人集团要房子,可是他们看到的却是一片刚刚露出地表的工程而且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巨人集团可能已经失去了继续建设大厦的能力。这样的可怕消息一传十、十传百,那些用辛苦赚来的血汗钱买了大厦楼花、原来梦想着赚上一票的中小债主再也耐不住了,一拨一拨的人群拥进了巨人集团。
其实,当时巨人集团所面临的危机并没有到绝杀的地步。尽管巨人的保健品推广大战宣告失败,可是在市场上并没有完全丧失品牌信誉。实际上,巨人大厦已经完成地下工程只需1000万元资金就可动起来,按当时的房地产建筑进度,五天可以盖起一层,一层一层往上盖,兵临城下的债权人自可安心不少,诸多突发矛盾也可以化解。
史玉柱知道缺少的仅仅是1000万元而已。可是,恰恰就在危难时期,他没有能力筹措到这笔钱。而在此前,1000万元对巨人集团还只是“九牛一毛”。史玉柱仰天悲鸣:“什么叫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这就是。巨人集团发展到现在,资产规模滚到5个亿,区区1000万元的小数目根本不算什么,可眼下这一关就是过不去。”这是一个内心曾充满激情的创业者无奈的叹息。
以上所述是一个轻视现金及现金流,过度依赖利润的失败案例,其根源在于无视利润与现金之间具有的普遍差异性。而是否能够掌握这种差异却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
巨人衰败的最后重击在于缺少1000万元的现金。这是其过度攫取利润,忽视现金流的经营思维所造成的。
史玉柱好赌的个性使他在1993年决定“二次创业”时,几乎投入企业所有的现金走多元化扩张道路。在多线进攻战中,他设想要亲自挂帅,成立三大战役总指挥部,投资金额高达数亿元,直接和间接参加的人数有几十万,战役的直接目的要达到每月利润以亿元为单位。这是多么令人热血沸腾的美好蓝图啊!但就是因为他的这种史无前例的夸张手笔耗干了巨人的最后一滴血--现金。
史玉柱当初也许认为有了利润自然就有了现金。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销售产品或服务获得利润。但是利润并不等于现金流量。现金--以及从现金到存货、应收账款和回复到现金的及时转换--是任何企业的血脉。如果这种及时转换不能顺利完成,即便企业的账面利润或者预计利润足够可观,现金流量形势也会大受影响而变得严峻起来,可能发生偿付危机,持续经营也因此会受到严重威胁。比如,假设某企业不断延长顾客的付款期限,以至于对应收账款失去控制,或者该企业持续让产量远大于其销售量,那么,即使从会计报表来看企业出售的产品有盈利,其销售的现金流入并不足以抵补生产和投资所需的现金流出。
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其根源还在于无视利润与现金之间具有的普遍差异性。理解利润与现金的差异并对其进行有效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差异性带来的经济后果。
巨人集团轻视现金流的根源是无视利润与现金之间具有的普遍差异性。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陈述呢?我们可以从对利润与现金的差异性所造成的三方面经济后果中得到一些启示。
1,在权责发生制下,企业赊销也作为销售成立,那么,应收款项的确认,自然增大了账面利润。
在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的信用状况都很差,导致赊销企业应收账款转化为现金十分困难,同时,不赊销经营,市场开拓又处处受阻,无法立足于当前买方市场。“两害相权取其轻”,企业在这种两难的博弈中,屈从于赊账经营,最终使得大量的赊销款项不能顺利转化为现金收回,相当于账面利润根本没有实现。
无法实现的账面利润的存在促使一系列的现金流出接踵而来。比如企业所得税的增加;投资者要求增加股利分配;职工要求增发的奖金和其他支出等等。这样,企业的现金流入与支出将发生严重的不平衡,为堵住缺口,企业会选择从经营资本中强行扣除用以补偿。这必将导致企业资产萎缩,不能保证简单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2,如果企业的利润不能顺利转化为现金,就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的经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