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在建工程15400。
贷:库存商品12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00。
企业将自产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视同销售,按计税价格计算应交增值税的销项税额,与产品成本一并转入“在建工程”科目。
(7)分配工程人员工资10b00元,并计提福利费。会计分录如下:
借:在建工程11400。
贷:应付工资10000。
应付福利费1400。
(8)计提工程应负担的长期借款利息5000元。会计分录如下:
借:在建工程5000。
贷:长期借款5000。
企业为建造固定资产发生的借款利息,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应计入所购建的固定资产成本,其后发生的应计入期间费用。
(9)工程完工、已办理竣工决算手续并交付使用,工程成本为177500元(64000+70000+11700+15400十11400+5000)。会计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177500。
贷:在建工程177500。
企业对于盘盈、盘亏的工程物资,在工程尚未完工时,应计入或冲减在建工程成本,对工程已经完工的,计入当期营业外收支。工程完工后剩余的工程物资,应根据具体情况尽快予以处理。
3.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
企业收到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应按双方协商确认的价值作为固定资产原值入账,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实收资本”或“股本”科目。
例:企业收到A公司投入的汽车一辆,原值150000元,A公司已提折旧20000元,双方经协商同意按100000元作为入账价值。会计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100000。
贷:实收资本100000。
4.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
企业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应根据接受捐赠时,捐赠者提供的有关凭证或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作为入账价值,如果接受捐赠时,企业还支付了相关费用,也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借记“固定资产”科目,按未来应交的所得税,贷记“递延税款”科目,按捐赠价值减去未来应交所得税后的余额,贷记“资本公积”科目,按接受捐赠时实际支付的相关税费,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例:企业收到B公司捐赠的不需要安装的设备一台,根据该设备的发票等单据确定的价值为250000元,企业用银行存款支付运费,包装费等3000元,该企业适用所得税税率33%。会计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253000。
贷:资本公积167500。
递延税款82500(250000x33%)
银行存款3000。
二、固定资产清理的核算。
企业的固定资产除了不断的增加,以适应经营的需要以外,还要将那些已不适应本企业经营所需的固定资产售出,同时对自然灾害或责任事故毁损,因已到使用年限或技术进步原因报废的固定资产也要及时处理。
企业为核算出售,报废、毁损等原因减少的固定资产,应设置“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该科目借方登记转入清理固定资产的净值,清理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贷方登记清理过程中取得的各项清理收入,包括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应由保险公司或责任人赔偿的损失及变价收入。正常经营期间固定资产清理后的净收益或净损失转作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1.出售固定资产。
例:某企业将一台不需要的设备出售,原值50000元,已提折旧20000元,售价24000元存入银行,清理费用1000元,用银行存款支付。会计分录如下:
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30000。
累计折旧20000。
贷:固定资产50000。
支付清理费用:
借:固定资产清理1000。
贷:银行存款1000。
取得清理收入:
借:银行存款24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24000。
结转清理净损益:
借:营业外支出7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7000。
如果企业出售的是不动产,还应按规定的税率交纳营业税。
例:某企业出售办公楼一幢,原值为300万元,已提折旧100万元,售价280万元存入银行,营业税率为5%(不考虑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会计分录如下:
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2000000。
累计折旧1000000。
贷:固定资产3000000。
取得清理收入:
借:银行存款。280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2800000。
计算应交营业税:2800000×5%=140000。
借:固定资产清14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140000。
结转清理净损益:
借:固定资产清理660000。
贷:营业外收入660000。
2.报废固定资产。
例:企业生产车间一台设备,已到使用年限,经批准后报废,该设备原值为50000元,已提折旧48000元,清理过程中,支付清理费用2000元,残料作价3000元入材料库。会计分录如下:
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2000。
累计折旧48000。
贷:固定资产50000。
支付清理费用:
借:固定资产清理2000。
贷:银行存款2000。
残料入库:
借:原材料3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3000。
结转清理净损益:
借:营业外支出1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1000。
固定资产的毁损,包括自然灾害和责任事故,其核算与固定资产报废基本相同,只是毁损的固定资产,在清理过程中可能会有保险公司或责任人的赔款,会计分录为:
借:其他应收款--保险公司。
--责任人。
贷:固定资产清理。
5.库存材料的核算。
无论是生产加工企业还是流通业,商品是靠着物品的买进卖出而产生的金钱。
将卖出物品所获得的金钱,减去买进物品的成本,剩下的便是所谓的利润。再将利润投入买卖中形成的一个循环关系,就是经营运作。
在经营运作中,企业有时要先替顾客保存商品。比如在超市里销售着许多商品,但是生鲜类商品如牛奶、蔬菜、鱼、肉制品等,不只在卖场里才有,冷藏室里也有许多存货。这种保存状就称为“库存”。
库存充足的企业能够能客户提供出色的服务,比如商品的出货速度快,比如不会因为“缺货”而影响销量等等。可是这并不代表企业的库存越多越好。因为,堆积大量库存既能带来利润也要增大开支,可怕的是这些开支的真正性质往往并不能被人们充分了解。
一、按实际成本计价的库存材料核算。
1.库存材料收入的核算。
库存材料的收入业务有外购入库,自制入库和委托加工收回验收入库以及接受捐赠的材料物资等项。
自制材料制成验收入库时,按其制造成本计价做为实际成本,具体包括制造过程中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其他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自制材料验收入库的会计分录为:
借:原材料--××材料。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材料生产。
2.库存材料发出的核算。
(1)库存材料发出的计价问题。
在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的情况下,库存的材料物资由于来源不同,同一品种、规格的材料物资的单位成本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种来源的材料物资,由于进货批次、时间、付款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其成本亦不同。因此,存货发出时需要计价,以便确定发出材料物资的实际成本以及期末库存材料物资的实际成本。常用的计价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假定先收到的材料物资先发出,并根据这种假定的顺序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进行计价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在计价时假定先购进的材料物资先发出,至于实际的材料物资在发出时是否以先购进的货物先发出,并不予考虑。
具体做法是:收入材料物资,逐笔在库存材料明细分类账上登记每一批材料物资的数量、单价和金额。发出材料物资时,根据被确定的发出数量,按前述先进先出假定对这些发出材料物资进行计价。
在永续盘存制下,每一笔材料物资发出都需要即时进行计价并登记库存材料明细账。
在实地盘存制下,每一笔材料物资发出不必即时登记材料明细账,须在月末实地盘点后,确定出本月累计发出的材料物资数量后,再统一计价登记材料明细账。
②后进先出法。
后进先出法是以后购进的材料物资先发出为假定,对发出材料物资按后购进的单价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③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也叫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本月收入的材料物资的数量和月初库存材料物资的数量为权数,去除本月收入材料物资实际成本与月初库存材料物资实际成本之和,算出确定这种材料物资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这个单位成本去计算确定发出材料物资的实际成本和月末库存材料物资的实际成本。具体描述如下:
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实际成本月初结存材料数量+本月收入材料数量。
本月发出材料实际成本=本月发出材料数量×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月末结存材料实际成本=月末库存材料数量×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或者,月末结存材料实际成本=月初结存材料实际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实际成本-本月发出材料实际成本。
采用这种计价方法,全面考虑了不同批次进货的数量及其单价,计算结果比较合理: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于月末一次计算完成,平时只记发出材料数量,不记发出存货成本,可以减少日常的工作量,但平时无法从账面上得到发出和结存材料的单位成本和实际成本,这对于材料物资的日常管理是一个不利影响。由于是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所以无论是永续盘存制下还是实地盘存制下,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的程序和结果都是相同的,因而计算的发出材料实际成本与月末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也是相同的。这里有一个问题要说明:计算出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经常是一个近似数,因此,用这个加权平均单位成本计算出的本月发出材料实际成本与月末库存材料实际成本之和与月初结存材料实际成本加上本月购入库存实际成本之和有一些误差。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防止误差的积累,我们应该按照这个近似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先计算确定发出月末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然后再用下列公式确定本月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
本月发出材料实际成本=月初结存材料实际成本+本月验收入库材料实际成本-月末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
④移动平均法。
即指每次材料物资验收入库,都要以本次验收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加上原有库存材料的数量之和,计算加权平均单价,并据以对发出材料实际成本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原理与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原理基本相同,而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加权平均法指一个月只在月末计算一次加权平均单位成本,而移动平均法每一次材料物资入库就要计算一次加权平均单价。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平均单价=本次入库前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本次入库的材料实际成本本次入库前结存材料数量+本次入库的材料数量。
某批材料发出存货实际成本=发出存货数量×当前移动平均单价。需要注意:每当一批材料物资入库,一般来说会改变该材料的平均单价;而一批材料发出后,库存材料的平均单价并不改变,在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取近似值的情况下,为了不使误差形成积累,应该先以近似的加权平均单价确定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再按倒挤的方法确定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
⑤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又称个别认定法,是通过逐一辨认各批发出材料和期末库存材料所属的购进批次,分别按购入时的实际单位成本确认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和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
(2)库存材料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的组织。
在生产加工企业内,如何组织库存材料物资的账簿,历来是一个很受关注的问题。考虑这个问题的出发点是既要满足企业对材料物资管理控制的要求,又尽量避免账簿设置上的重复。常见的设置方式两种,一是设置库存材料的总分类账和二级分类账,分类核算库存材料的金额,再根据库存材料的明细分类账核算库存材料的金额与数量,只含有金额的账簿设置在财会部门,含有金额和数量的账簿设置在库存材料的仓库保管部门。在这种方式下,材料物资验收入库的记账凭证资料和发出材料物资的计价资料都是由仓库保管部门的核算人员编制并据以登记材料物资的明细分类账,然后传递到企业财会部门,或者经过汇总分类之后传递到企业财会部门,由财会部门据以进行总分类核算和二级分类核算。
另一种常见的记账方式是在财会部门设置库存材料的总分类账和二级分类账,只核算库存材料的金额,不核算数量。而收入发出材料的成本及计价工作均由财会部门完成。这种设置账簿的方式强调简化核算。
上述两种设置账簿的方式,第-种是合理的。既完整地记录了库存材料的数量变化,又以金额作为统一标准,控制了库存材料数量的变化。有一种意见认为,明细分类。账设在材料仓库,财会部门使用起来不方便,在控制上也不符合账物分管的原则。于是主张在财会部门另设一套与仓库平行的材料明细分类账,以实现对材料实物数量的控制。但这样-来,就形成丁平行的两套明细账,这种设账方式造成了重复和浪费。在电子计算机用于企业管理的条件下,上述重复设账的弊端可以消除。只须设置一套库存材料明细账,其信息由仓库保管部门与财会部门共享。这套材料明细账纳入财会部门的会计账簿系统之中,被总分类账及二级分类账所控制。
另一种由仓库部门设置,只含数量不含金额的材料明细分类账的作法,使库存材料的实物量与价值量(金额)脱节。不能实现用会计账簿资料对库存材料物资实现有效的控制。因而这种核算方式存在着明显不足。
(3)库存材料发出的总分类核算。
在生产加工企业中,由于发出材料业务频繁,发料凭证数量极大,为了简化核算,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平时一般只根据发料凭证登记各种原材料明细分类账,而不直接根据发料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对于已完成签收计价手续的大量的发料凭证,平时对其进行汇集,陆续将其进行分类整理。当月末结账后,根据分类汇总的发料凭证编制“发料凭证汇总表”,据以进行材料发出的总分类核算。
分类整理发出材料凭证,要首先明确如何进行分类。每一张发出材料凭证中记录着两个方面的信息,一是所发的是哪一种类的材料,二是这笔发出材料的具体用途。归类的目的是既要便于库存材料的总分类核算,又要满足产品成本计算的记账要求。因此,要按这些要求设计“发料凭证汇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