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道路上,选择要比努力重要得多。如果我们在选择上出现了错误,那么所付出的努力就会付之东流,所取得的效果也会是事与愿违、南辕北辙。所以我们在做事之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用理智的心态去分析和辨别,作出有利于人生大格局的选择;不能被一些事物的表面现象或者是主观的情绪所迷惑,因作出错误的选择而抱憾终生。
■ 明天的人生取决于今天的选择 ■
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美好的明天,每个人也都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憧憬。但是,我们应该知道,美好的明天绝不是通过幻想就能得到的,它取决于我们今天的选择。只有有了正确的选择,才能够描绘出美好的未来蓝图,才能够让明天变得更加辉煌。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三个人被同时关进了监狱。在进监狱之前,监狱长答应他们可以满足每个人一个要求。甲喜欢抽雪茄,于是就要了三箱雪茄。他认为这下子监狱生活就不会太枯燥了。乙喜欢玩浪漫,他就要了一个美丽的女人。他觉得,只要有了美女的陪伴,监狱生活也会变得多姿多彩。丙却向监狱长要了一部可以与外界交流的电话。
几年之后,他们出狱了。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甲,他的嘴巴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他走出门口,就气急败坏地大声喊:“给我火!给我火!”狱警们看了,忍俊不禁,纷纷嘲笑他考虑不周,只知道要雪茄却忘了要火。接着出来的是乙,只见他愁眉苦脸地一手牵着一个小孩,跟随在他身后的那个女人挺着个大肚子,同样也是愁眉苦脸的,早已没有了当初的万种风情。狱警们看到之后,又是一番大笑:等他们出狱之后,恐怕要为养活这几个孩子而辛苦操劳了。最后出来的是丙,他满面春风地走出狱门,见到监狱长之后就紧紧地握住他的手说:“感谢你对我的照顾。尽管这几年我一直呆在监狱里,但是我却用电话和外界一直保持着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止,反而又有了很大的发展。为了报答你,我决定送给你一辆宝马车和一栋别墅!”狱警们看到之后,顿时对他充满了崇敬之情,感觉这个人实在是太伟大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明天的生活是由我们自己选择决定的。当我们选择了一时的轻松与惬意,那么明天等待我们的必定是痛苦不堪和疲惫不堪的生活;当我们选择了一个正确的目标之后,我们的人生才不会虚度,才可能拥有明天灿烂的阳光。
影响明天生活的,并不是物质的丰裕与否,而是我们今天的选择。生命中虽然有一些不确定的东西,但是我们却能够把它确定在一个大体的范围之内。如果我们对明天没有一个正确的规划,在今天作出了错误的决定,那么,将来就一定会让痛苦占据整个心灵。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也许就要在无限的遗憾之中度过。
李小龙1940年11月27日出生于美国三藩市,他的父母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布鲁斯·李。他的童年是在香港度过的。在他18岁那年,李小龙的父母决定将他送到美国留学。他进入大学之后,除了努力地学习之外,把精力都放在了练习武术上。
有一天,他在和一位朋友谈到梦想的时候,就随手在一张便笺上写下了这样的几句话:“我,布鲁斯·李,将会成为全美国最高薪酬的超级巨星。作为回报,我将奉献出最激动人心、最具震撼力的演出。从1970年开始,我将会赢得世界性声誉,到1980年,我将会拥有1000万美元的财富。那时候,我与家人将会过上愉快、幸福的生活。”
当时的李小龙生活非常贫困,但是他却并没有因为贫困而放弃对明天的规划。为实现梦想,他以惊人的毅力克服了无数次让人难以想象的困难。1971年,他终于获得了命运女神的垂青。他主演的电影《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一次次打破了香港的票房记录。1973年,在香港嘉禾公司和美国华纳公司的邀请下,他又主演了《龙争虎斗》,这部电影让他成为一名国际巨星,人们都称他为“功夫之王”。
后来,李小龙被称为“最被欧洲人认识的亚洲人”。迄今为止,他仍然是世界上享誉度最高的华人明星。
李小龙去世后,在美国加州举行的“李小龙遗物拍卖会”上,李小龙写的那张便笺被一位收藏家用2.9万美元的高价买走。同时,这张便笺的2000份复印件也被抢购一空。人们购买这些东西的原因,并不只是因为对李小龙的热爱,而是深深地被他的精神所感染。
李小龙成为了全球著名的功夫巨星,《大英词典》将他的“功夫”一词收入其中。这一切,都是李小龙在当初作出了正确选择的结果。在贫困潦倒的情况下,李小龙没有自甘堕落,未放弃对明天的追求,而是发誓要通过努力来赢得明天,最终,他取得了成功。如果当时他选择了别的道路,恐怕就不会有后来的成就了。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就像一个梦游者一样,在漫无目的地游荡着。他们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更不会想一下明天会是什么样子。这样的人生活在社会上,就像是一只随风飘曳的树叶,缺乏方向,最终只能无声无息地落在地上。这样的人是可怜的,也是可悲的,但是他们的可怜与可悲难道不是自己昨天种下的苦果吗?
我们每一个人想拥有美好的未来,就应该把握现在、珍惜今天、选择正确的道路走下去!
■ 站在一定的高度上看得失 ■
亚洲首富、香港著名商人李嘉诚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件看起来是吃亏的事,往往会变成非常有利。”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告诉人们,当自己受到了一些损失的时候,千万不要耿耿于怀,闷闷不乐,而是应该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去看待眼下的得失。在很多情况下,暂时的“失”却是长远的“得”。
一个聪明的人从来不会因为眼下的失去而坏了心情,他们能够从大局上去把握。他们认为,天下没有白吃的亏,只要掌握得当,就一定能够将失转化为“得”,将来也一定能够得到比较丰厚的回报。因此,他们在生活中不但不去计较眼下的损失,还经常主动地去“吃亏”去“失去”。
大仓喜八郎是日本19世纪著名的商人。他曾经开了一个小商店,专门经营海产品。有一年,日本发生了大饥荒,很多人沦落街头,乞讨度日。日本政府为了赈灾,就在大仓所住的地方设了一个救济站。但是由于僧多粥少,很多市民排了很长时间的队也没能领到一碗大米。
看着面黄肌瘦的灾民们,大仓的心情十分沉重。他在和灾民的交谈中了解到,政府虽然救济给了他们一些大米,但是他们却没有钱买菜,吃饭的问题也就无法解决。
大仓看着长长的灾民队伍,终于作出了一个决定。他来到灾民的队伍前,大声地对他们说:“我店里的货物,全部送给你们了,你们请随便拿吧,能拿多少拿多少!”他的话刚落音,许多人都用不解的眼光看着他。按照常理来说,大灾之年正是商人们乘机抬高物价巧取豪夺的好机会,而他却慷慨地把店里的商品全部赠给那些灾民,难道是吃错药了?大仓看着发怔的人们,就抬高声音又重复了一遍刚才说的话。灾民们终于相信了,于是就蜂拥着来到大仓的商店里,毫不客气地去拿那些货物。
有个好心人对他说:“小伙子,你不抬高物价就算不错了,但把商品免费送给他们,是不是发疯了?”大仓笑着解释说:“我并没有发疯。您想想,这些灾民穷得连饭都吃不上了,哪里还有钱去买我的货呀?如果我一直把他们放在货架上,早晚都要发霉变质,我也挣不到钱。但是,灾民们却需要这些东西,我能够尽自己最大的能量去帮助他们,难道这不是一件好事吗?”别人听了这番话之后,都非常感动。灾民们拿到东西之后,都不忘向别人打听他的名字,向他深深地鞠躬表示感谢。
灾荒过去之后,大仓喜八郎对商店经过了一番整顿,又重新开始了他的事业。由于他在灾荒时对大家的照顾,很多人都记住了他的名字,也非常愿意光顾他的店铺。他的生意因为有着大量的顾客光临,就越做越好,店铺也越来越大。很快,大仓喜八郎成为了当地有名的富商。后来,他又成为了明治时期最有名的商人。
大仓喜八郎不仅没有在大饥荒时抬高物价,反而主动地把店铺里的商品无偿地送给饥民们。在一些精明者的眼里,这无疑是愚蠢之举。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大仓喜八郎虽然失去了暂时的发财机会,但是却赢得了好的名声,最终他依靠着良好的声望成为了富翁。那些鼠目寸光斤斤计较的人,最后却成了默默无闻的平庸之辈。
每个人都不愿意让自己吃亏,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为了一些蝇头小利而输掉大局的话,就会得不偿失。我们要想成就大业,就应该从大处入手,在取舍之间掌握好分寸和火候。
有一次,王有龄被委任为某地知府。王有龄接到任命之后,就准备起身赴任,争取在端午节前达到那里。他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想尽早上任,早一日得到当地商人的端午“节敬”。
晚清时期,清朝的吏治已经到了非常腐败的境地,贪污受贿、红包回扣在各个衙门之间已经蔚然成风。官员们冬天有“炭敬”,夏天有“冰敬”,在新年、端午、中秋节的时候还有 “节敬”。浙江省是江南比较富裕的省份,而某地又是浙江比较富裕的地区,在这里为官,各种孝敬自然要比别的地方多一些。王有龄接到朝廷任命的时候,正是端午节快到的日子,因此,他就想赶快上路,争取在节日到来之前和前任知府完成交接。
不过,王有龄身边有不少幕僚认为这种做法并不可取,纷纷劝他等到端午节过后再去赴任。他们的理由是,如果王有龄在端午节之前赶到的话,前任知府就不得不把这笔节敬转让给他,这样一来,就会和前任知府结下梁子。目前来说虽然不会有什么事,但是说不定以后就会给他穿小鞋、使绊子。假如将来王有龄在官场上有什么不测的话,前任知府难免会做出落井下石、趁机报复的事情,如果那样的话,就真的划不来了。
王有龄听到幕僚的劝说,感到非常有道理,就取消了端午之前赴任的计划。后来,王有龄一直将主动吃亏当成自己的行事准则,最后终于成为了浙江巡抚。
从道理上来讲,这笔“节敬”该是属于王有龄的,但是王有龄却并没有这样做,他不愿意因为一笔银子在官场上给自己带来潜在的敌人。尽管这笔银子对于王有龄来说不是小数,但是和他的仕途前程比起来,真的算不了什么。王有龄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没有急急忙忙去赴任。
狄更斯曾经说过:“我所收获的,正是我所种植的。”如果在蝇头小利上过于计较,你就会失去更多。只有从长远出发,乐于吃亏,善于吃亏,你才能收获更多。
■ 让20%的付出得到80%的收益 ■
19世纪,意大利一个叫帕列托的经济学家对付出与收益的关系提出了一个“二八法则”。他这样说:“你所完成的工作里,80%的成果来自你所付出的20%。”也就是说,努力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做事的方法。如果方法不对头的话,哪怕你付出百倍的努力,也将难有一点收获。
在做事的时候,我们需要执著的态度,但是更需要正确的方法。在态度和方法中,后者要比前者重要得多。因此,我们应该学会调整自己的思维,把用在盲目努力上的时间转移到寻找方法上来,尽可能地用最简单快捷的方式来达到追求的目标。成功就像是大门,而正确的方法就是打开那扇大门的钥匙。
曾经有这样的一个故事,用夸张的方法折射出了一些人真实的生活状态。
在很久以前,有这样一个人,他非常勤劳,也很能吃苦,但是却始终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日子。
有一天,这个人来到了一个财主家里做工。由于他干活十分踏实,财主非常喜欢他。于是,财主就非常高兴地送给了他一只死骆驼,让他带回去改善一下生活。这个人把死骆驼拉回家里之后,就开始给骆驼剥皮。但是,骆驼非常大,皮也非常厚。他第一次做这样的事,感到很生疏。他拿着小刀一点一点地剥,没有多长时间,小刀就钝了不少。他只好拿起小刀跑到阁楼上找到一个磨刀石,等磨完刀子之后,就继续跑到楼下去剥皮。但是,刀子一会儿又不快了,他只好再次跑到楼上去磨刀。就这样,他几次三番地来回跑着,最终累得气喘吁吁也没有把骆驼皮剥完。于是,他就开始想办法了。
过了好大一会儿,他终于想到了一个自以为比较好的方法:他把骆驼拉到阁楼上,就着磨刀石剥皮。但是,他拉着骆驼上楼的时候却发现楼梯太窄,根本就无法通过。于是,他就用绳索捆绑骆驼,然后再把骆驼从窗户吊上去。忙完这些之后,他高兴地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欣慰地笑了:这下就不用再跑上跑下瞎耽误时间了,磨刀也就方便多了。
在所有的方法中,这个人用的办法是最笨最没有效率的一种。等到把骆驼皮剥完之后,恐怕他就已经瘫倒在地了。这个人自以为聪明,却没有想一下,直接把磨刀石拿到楼下去不是更方便吗?他的这种所作所为,就好比走路一样,明明可以抄近路达到目的地,他却站在原地转圈子,最后累得七死八活也没有达到目的。
我们每个人的脑海里都有这样一个认识:“不劳动者不得食”。这句话并没有什么不对之处,毕竟,劳动创造了人类,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在劳动中我们能够创造财富,也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但是,如果你把这句话理解成了“付出就一定有回报”、“吃得苦中苦,能为人上人”就未必正确了。在做事的时候,如果不得其法,即使用上了吃奶的力气,恐怕也会没有什么收获。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一天天累得疲劳不堪,却仅仅能够让自己糊口,这并不是因为命运的捉弄,而是他们不懂得选择好的方法。
美国统计学家爱德华兹·戴明博士,根据多年的数据分析证明,在所有的失败中,有94%的人是因为方法出现了问题。在错误方法的影响之下,很多人走上了劳而无功的怪圈。
在大学的课堂上,教授在一张桌子上放了一块蓝绒珠宝衬垫。然后,他又在中间放了一个珠宝商常用的放大镜、一把特殊的镊子和50颗晶莹闪亮的钻石。
他对听课的学生们说:“这50颗石头里面并不都是钻石。这里面仅有一颗是真的,其他的49颗全是人工钻石。如果现在有人能够找到这一颗真钻石的话,我就把这颗真钻石送给他。怎么样,有人愿意上来试试吗?”
学生们都轰动了,纷纷举起了手,跃跃欲试。教授示意他们安静下来,对他们说:“好吧,你们每个人都有一次机会,不过只能试一次,每次只有60秒的时间。”
学生们轮流走上讲台,都瞪大眼睛寻找那颗真钻石,然而60秒钟过去了,他们又都春头丧气地回到了原来的位子上。全班几十个人没有一个能够寻找到那颗真钻石的。他们不甘心,希望教授能够把分辨出真假钻石的方法告诉他们,教授答应了。在时钟的滴答声中,教授开始将每一块石头翻过来,让琢面向上,平面向下。他用了49秒钟的时间把所有的石头都摆放成了这个姿势。然后他又用剩下的时间,从上向下看着这些石头,很快就用肉眼找到了真钻石。教授完成这些工作之后,才发现仅仅用了53秒的时间,并且过程也显得十分简单。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所有的人造钻石都是一个“模样”,完美无瑕。只有真钻石上面有一个瑕疵——有一小块叫做内含物的碳。因为这个瑕疵很显眼,所以仅仅靠肉眼就能很快地分辨出来。学生们看到之后,纷纷张大了嘴巴,同时在想:“原来这么简单!”于是,他们又骚动起来,纷纷表示再试一试找出真钻石。
教授却摇了摇头拒绝了他们的要求,他说:“机会只有一次,你们已经没有机会了。因为你们不知道这种方法,所以就一无所获,而我却知道这种方法,因此我每次都能很快地找到钻石。”
选择了正确的方法,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方法选择错误,那么就会出现事倍功半、南辕北辙的现象。
我们在追求目标的时候,需要坚持不懈的精神,但是坚持不懈并不代表着撞到南墙不回头,当我们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时,如果经过多次努力也不能解决的话,就应该冷静下来,开动脑筋,寻找一个正确的方法。只有方法对了,我们的付出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毕竟,我们追求的是让20%的付出得到80%的收益,而不是付出80%努力只得到20%的回报。
■ 抛开薪水,选择自己终生感兴趣的事业 ■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在选择工作的时候喜欢盲目跟风。他们从报纸或者是网络上看到哪个行业最热门、哪个工作工资高,就不假考虑地一头扎进去。他们认为,只有最热门的行业才是好行业,只有高薪的工作才是好工作。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却发现,这些工作并不适合自己,从而感觉到非常疲惫和苦恼。如果碰到了这种情况,就应该果断地选择退出,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究竟适合干什么,喜欢干什么。
丰厚的薪水固然能对我们产生极大的诱惑,但是,薪水并不能代表一切。如果我们对所从事的工作没有兴趣,那么,薪水再高也会让我们对工作感到索然无味。如果仅仅为薪水工作的话,恐怕,一个人就没有多大的发展空间了。
通过对大部分成功者成功经验的分析,我们很容易就能总结出这样一个现象:他们所从事的未必是最热门的行业,但是都选择了自己最感兴趣的工作,最后才获得了成功。我们可以这样说,成功者的成功是和他们的兴趣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我们在选择工作的时候,就应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工作来作为终身的追求。
多普达前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李绍唐,在高中毕业后,考上了台湾淡江大学数学系。他在数学系里的成绩非常优秀,但他觉得,数学专业不能给自己带来光明的前途。李绍唐的父亲早逝,清贫的家境让逐渐懂事的李绍唐认为,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一个热门的行业,将来才能“赚大钱”。于是,第二年,李绍唐打算转入英文系,因为他觉得自己的英文水平还可以。系主任问他转系的原因,他非常坦白地说:“我以后要赚大钱。”系主任笑着对他说:“那你应该从事自己最感兴趣的行业,去念国际贸易系。”此后,李绍唐果真转到国际贸易系,他觉得凭自己的性格,将来非常适合在商场上打拼。
大学毕业后,李绍唐把求职目标锁定在外企,因为“那里薪水高,工作也比较适合自己”。他做了20份履历表,都投向有名的美商公司。最后,他等到了IBM的录取通知书。
进入IBM后,每隔三个月,李绍唐就会主动去老板的办公室问老板:“我表现哪里不好?我怎么做才能得到甲等考绩?怎么做才能得到A+?”在李绍唐的主动沟通与交流下,老板开始留意这个土生土长在台湾的平民小伙子,渐渐地放手交给他做一些重要的工作。李绍唐没有让老板失望,凭着自己的优势不久便被升任高管。
后来,李绍唐辞掉IBM高管的资深经理人职位,又担任了甲骨文(中国)华东区及华西区董事总经理,2005年10月李绍唐加入多普达任首席运营官,2006年3月任多普达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李绍唐的成功,经过了长期的努力和不懈的坚持。但是,更重要的一点是,他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选择了一个感兴趣的工作作为事业。
苏联心理学家索尔格纳夫认为,在发挥自己的最佳才能时,不要把“想做的”和“能做的”以及“能做得最好的”混同起来。毕竟,有些事情,你能够做到,也有能力做好,但是未必就代表着你喜欢做和愿意做。如果仅仅把自己放在“能做的”位置上,那么,无论你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最多只能成为一个熟练的技术工人罢了。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说:“做自己喜欢和善于做的事,上帝也会助你走向成功。”比尔·盖茨创办微软公司,并不仅仅是因为他看到了计算机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而是源于个人的兴趣。他在年轻的时候,就十分痴迷计算机。在创业初期,除了出差、谈生意之外,他都会把自己留在办公室里充满激情地工作。正是因为他选择了终生感兴趣的事业,才有了后来的成就。
成功的诀窍很简单,那就是经营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经营感兴趣的东西才能够让自己的人生增值。
乔布斯曾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他本人对动画比较感兴趣,离开苹果公司之后,就准备从事动画事业。1986年,他以1000万美元向《星球大战》导演卢卡斯买下该电影公司的电脑动画部门,创立皮克斯动画制作室。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工作室推出了史上首部完全以3D电脑特效制作的动画片《玩具总动员》。该动画片放映之后,整个电影界都为之轰动。接下来,皮克斯公司又推出了《海底奇兵》、《超人特工队》等动画电影,获得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好评。由此皮克斯也成为动画领域的霸主,同时皮克斯制作也成为了票房的保证。
当有人问及乔布斯成功原因的时候,他这样说道:“你必须要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我确信,只要爱我所做的事情,未来就会是美好的。”
易趣网的创办人邵易波说:“一个人要成功的话,一定要找到自己最想做的事,当然这也是他最能干好的事,这样他就能够每天都很有劲儿地去工作,也容易成功……”选择自己热爱的事业,就能将自己的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就能把繁忙的工作当成快乐的享受,把遇到的困难当成前进的动力。因此,我们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除了要具备必备的努力和坚持之外,更要注意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事业作为目标。
■ 失败者的七种错误行为 ■
有些人是成功者,有些人却是失败者。造成这两种差异的原因不是命运,而是行为的差异。如果我们想竭力避免掉入失败的陷阱,就应该了解什么是失败者的行为,争取避免出现这样的行为。
1.自卑
有相当一部分的失败者存在着自卑的心理,自卑心理主要表现在做事和交际两个方面。做事上,他们缺乏应有的信心,不相信自己的能力。遇到一点困难,他们不是想办法去改变和克服,而是把困难的程度进行无限扩大。他们总是认为自己不可能把事情做好,在行动上也就失去了激情,变得非常消极;在交际上,失败者总是有恐惧的心理,尽管他们内心非常愿意和别人进行交往,但是又怕被人瞧不起。他们在交际场合从来不敢主动和人打招呼、拉家常,而是采取躲避的态度,当别人前来攀谈的时候,他们就会感到非常不自然,既不敢和别人说得过多,更不该正视对方。
2.自负
做事情有自信心是好事,但是很多失败者在做事的过程中却把自信变成了自负。因为自负,他们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自以为高人一等,做起事情来往往会一意孤行。
自负的人往往会犯眼高手低的错误。他们把事情想得过于简单,认为很容易就能解决掉。因此,他们在做事的时候,缺乏必要的准备,常常选择匆忙上阵,从而导致了失败的结果。自负的人往往还自命不凡,不愿意听从别人的劝说,更不愿意和别人进行合作。当事情出现困难的时候,他们从来不会听从别人的意见,更不会寻求别人的帮助。遇到失败之后,他们又表现得过于固执己见、不知道反思和悔改,而是选择“一头撞在南墙上”,最终把自己搞得很惨。
3.犹豫不决
犹豫不决是绝大多数失败者的习惯。他们在选择工作的时候,不知道该选择稳定的还是风险与收获同在的,也不知道该选择高薪水的还是薪水虽然低但是却有利于个人长远发展的。在机会到来的时候,他们不是抓住时机把握机遇,而是搔首踟蹰,迟疑不决。面对机会,他们既想好好把握,但是又害怕会有风险,不敢作出必要的牺牲。在他们举棋不定的时候,机会也就悄悄地从他们身边溜走了,最终他们的事业依然是在原地踏步,毫无起色。
犹豫不决的人也是喜欢幻想的人,他们身上缺少敢于担当的勇气,更缺乏必要的决心。他们想成功,又不敢承担风险,总是希望能够用最少的付出换来最大的收获。然而,现实却从来不会给他们这样的机会,他们最终也只能走进失败者的行列。
4.浮躁
在心理学上,浮躁是指因为内在的冲突而引起的焦躁不安的情绪状态。浮躁的人在做事的时候缺乏应有的沉稳和忍耐,他们总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大的收获。如果进行了一段努力之后,仍然没有结果的话,他们就会自暴自弃,放弃努力,选择别的出路。当他们选择别的道路遇到同样的遭遇之后,就会更加暴躁和不安,于是就又选择了放弃。最终,他们就会不由自主地进入到这种恶性循环中去。
浮躁的人还常常表现得心高气傲,在一些刚出校门的年轻人身上更能表现出这一点来。他们找工作的时候,认不清楚客观形式,只是盲目地追求高薪水大企业。结果呢,大企业进不去、小企业不愿意进,自己成了一名待业青年,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所学的知识。
5.推诿
推诿也是失败者的重要特征。他们不敢承担责任,把所有的问题都推给了社会或者他人。出现问题或者遇到困难之后,他们从来不考虑怎样去解决问题,只是想着怎样把责任推给外在的因素。比如说“天气不好”、“别人不合作”、“社会条件不允许”等,他们以为,这样做就能让自己得到解脱,心理上得到平衡。其实,这是典型的鸵鸟行为。在推诿之下,他们可能会暂时躲避一些问题和矛盾,但是却不能解决问题和矛盾,时间久了,问题就会越积越多,矛盾也会越积越深,他们的麻烦也会越来越多。
6.懒惰
懒惰是失败者们所共有的毛病。他们做什么事情都没有激情,不愿意下功夫,总想着不劳而获;当别人取得一定的成就之后,他们非但不会从别人的奋斗中学习必要的经验和教训,却只想着分一杯羹。一个人如果懒惰成性的话,温饱问题都可能无法解决,更遑论成功了。最终,他们也必定会遭到别人的嘲笑和唾弃。
7.嫉妒
每个人的身上都多多少少存在着一些嫉妒心理,但是失败者们表现得更为严重一些。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如果发现了别人的才华、名誉、境遇或者是地位超过了自己的话,就会产生恼怒、仇恨的心理。
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不愉快的心理是很正常的,但是失败者们不懂得将这些心理转化为动力,反而会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手段去发泄自己的不满,比如造谣中伤、挑拨离间等等。这样的行为,不仅会使人迷失本性,同时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会招来别人的不齿,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
■ 目光放长远,不做蜗角之争 ■
处在一个竞争的社会里,难免要和别人竞争一些东西。不过我们应该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不要把精力放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争夺上。如果时刻绷紧斗争的弦,在一些小事上非要和别人争个你死我活的话,不仅会招来别人的耻笑,还会给自己的将来带来隐患。
一个人是否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关键要看他的目光是否长远,心胸是否宽广。如果喜欢钻牛角尖,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也要争出个子丑寅卯来的话,就会显得心胸狭隘,也就难成大事。因此,在生活中,如果我们和别人发生了一些冲突和矛盾,如果不影响大局,就应该放弃争强好胜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两败俱伤,才能节省下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大的事业中去。
《庄子·则阳》里讲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从前,在蜗牛的角上有两个国家,左角上的国家叫做触氏国,右角上的国家叫做蛮氏国。这两个国家经常为了争夺一块土地而进行大规模的战争。每次战争都要弃尸数万、流血千里,获胜的一方还要“剩勇追穷寇”,经过半个月的时间才能够返回。
这只是一个寓言,当不得真。不过生活中却常常有人和蜗牛角上的两个国家一样,做出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来。元代的石子章在《竹坞听琴》第二折中就生动地描绘了这样一个滑稽的场面:“都为那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蚁阵蜂衙,将一片打劫的心,则与人争论高下,直等待那揭局儿死时才罢。”
白居易在《对酒诗》中写到:“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许多人却看不透这一点,他们喜欢在一些没有必要的小事上争个不亦乐乎,发誓要一比高下,这实在不是一个智者的选择,也不是一个成大事者的作为。有很多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并不是因为他们有着多么超强的竞争技能,而是因为他们能够把目光放得比较长远,从来不屑于做那些“蜗牛之争”的蠢事。
李兆基是香港著名的富豪。他在做生意的时候十分注重人情味,从来不会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和别人起争端,哪怕是别人做了一些伤害自己的事,也毫不在乎。
有一次,恒基建筑部的经理告诉李兆基说,有一个包工头承接了他们的工程之后,竟然不遵从协议,要求他们补发一笔钱,建筑部已经拒绝了他们的这一无理要求。
李兆基听了之后,就问道:“那个包工头并不是第一次和咱们进行合作,这次出尔反尔一定有他的原因吧?”
“是这样的,”那位建筑部经理回答说,“这个包工头在当初承接工程的时候,在成本计算上出了错误,等完工结账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做了一笔亏本的生意。 为了弥补他的损失,所以就再向我们要一笔钱。”
这桩买卖是签了合同的,有法律保障,如果拒绝那位包工头的请求的话,别人也说不出来什么,但是李兆基却不这样认为,他对建筑部经理说:“既然他在当初计算上出现了错误,那么我们就把那笔钱给他吧。尽管按照法律我们完全可以不必承担这个责任,但是那位包工头也不容易,并且也是我们长期的合作伙伴,我们没有必要在这些事上过多地计较。反正这个项目我们也有钱可赚,这次就当少赚些好了。”
后来,那位包工头每当和别人谈论起李兆基的时候,总是伸出大拇指,说他重义气,够朋友。
工程款不是一笔小数目,但是李兆基觉得,如果因为这点小事而和包工头产生矛盾的话,非常不值得。尽管从法律上来讲,他完全可以据理力争,拒绝那个包工头的“无理要求”。但是,他并没有这样做,既没有和包工头理论,也没有选择对簿公堂,而是爽快地补上了那笔费用。他这样做,既为公司带来了好的名声,又维持了和这个包工头的合作关系。
有句话说道“愚者赚今天,智者赚明天”,一个人的未来是由他的眼光来决定的。同样是在这个社会中打拼的人,着眼点不同,结果自然也就不会相同。精明的人从来不会把事情做绝,在一些利益的争执上,往往能够采取豁达从容的态度,不会因为无关紧要的小利而丧失理智,做出让别人痛恨的事情来。正是因为他们能够把眼光放得长远,才使得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游刃有余、收放自如,立于不败之地。
“为善之端无尽,只讲一让字,便人人可行”,古贤之语道出了为人处世的真谛。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懂得谦让,不是退缩的表现,而是一种道德修养,是一种心怀大格局的从容淡定和超然自信。有句老话叫做“争是不争不争是争”,如果我们在一些小事上挖空心思的话,就会输掉人品;如果采取一种超然大度的态度,就能够为自己迎来好的名声和美好的明天,最终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这才是人生中的大智慧。
■ 在无关大局的事情上,不与人较真儿 ■
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世上有很多事情没有必要非得去弄个一清二楚,争个是非曲直。如果我们在这些无关大局的小事上太过于较真儿的话,不仅会让别人觉得我们过于死板,不可理喻,还会浪费我们的精力、伤害我们的感情,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因此,我们在一些小事情上最好还是保持宽容的态度,对于那些无关紧要的小事,该看开的就要看开。
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人太过于较真儿的话,就会容易认死理,在行事上也比较容易喜欢钻牛角尖,更会对很多事情看不顺眼。在较真儿的心态之下,就会产生愤怒和悲观的情绪,还有可能丧失理智,做出一些愚蠢的举动来。这样做,将会影响到人生的大格局。故而,我们在一些无关大局的事情上,还是不要与人较真儿的好。
有一天晚上,戴尔·卡耐基参加了一个宴会。在宴席中,一位坐在他身边的先生讲了一个笑话,在这段笑话中,他还引用了一句话,这句话的大致意思就是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为了显示自己的博学,那位先生还特地强调说这句话出自《圣经》。然而他却错了,实际上这句话却出自莎士比亚写的《哈姆雷特》。于是,戴尔·卡耐基就用一种嘲笑的口吻告诉他说:“尊敬的先生,您的记忆出现了问题,那句话并不是出自《圣经》,而是著名的文学家莎士比亚先生说的。”那位先生听了之后,涨红了脸,提高声音分辨道:“什么?出自莎士比亚?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那句话出自《圣经》。”
坐在戴尔·卡耐基另一边的老朋友弗兰克·格蒙看到之后,就踢了一下卡耐基的腿。但是卡耐基却没有明白的意思,反而向他求助说:“亲爱的弗兰克,您研究莎士比亚已经很多年了,在这方面您是权威,请您告诉那位先生,那句话究竟出自什么地方?”格蒙听了,就说:“戴尔,这位先生没说错,《圣经》里有这句话。”
从宴会上回来,卡耐基仍有些愤愤不平,他向格蒙抱怨说:“弗兰克,你明明知道那句话是莎士比亚说的,为什么偏偏说是出自《圣经》呢?”
“是的,当然,”他回答,“《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场。可是亲爱的戴尔,我们是宴会上的客人,为什么要证明他错了?那样会使他喜欢你吗?为什么不给他留点面子?他并没问你的意见啊!他不需要你的意见,你为什么要跟他抬杠?你和他抬杠只能让你们两个人都感到不愉快,你觉得有这个必要吗?”
有很多时候,一件事情的是非曲直并没有多么重要。只要是对我们没有什么危害,最好不要和别人较真。比如,两个人在一块聊天谈论天气的时候,说天气晴朗与否只是一些打发无聊的话罢了,如果对方说的观点和你相反,你没有必要兴师问罪般的去纠正什么。如果你那样做了,不仅不会得到什么好处,甚至还会和别人反目为仇。仔细想想,这又是何苦呢?有人说,我就要争这个理儿。实际上,除了永恒的真理之外,其他的一些“理”,都是没有必要去争的。
一个真正的智者,都能有一个大的人生格局,也有一份宽广的心胸。在一些小事上,他们从来不会去和别人辩论什么,更不会为了一点小事就大动肝火。他们知道,是非成败不是体现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而是表现在大的人生事业当中。
冯玉祥当旅长时,有一次驻防四川顺庆,与一支“友军”发生矛盾。这支“友军”将骄兵惰,为了挑起与冯玉祥部的冲突,以达到将冯部赶出驻地的目的,想出了一个花招:长官穿黑花缎马褂,蓝花缎袍子,在街上摇摇摆摆,像当地的富家公子模样。
有一天,冯玉祥的卫兵来报:“我们的士兵在街上买东西,他们看我们穿得不好,骂我们是孙子兵。”冯玉祥看看自己穿的灰布袄,便说:“由他们骂去,有什么可气的。这正是他们堕落腐化,恬不知耻的表现。”为了避免引起乱子,冯玉祥立即集合全体官兵,进行训话:“刚才有人来报,说有些‘友军’的兵骂我们是‘孙子兵’,听说大家都很生气,可是我倒觉得他们骂得很对。按历史的关系说,他的旅长曾做过20镇的协统,我是20镇里出来的,你们又是我的学生,算起来你们不正是矮两辈吗?他们说你们是孙子兵,不是说对了吗?再拿衣服说,绸子的儿子是缎子,缎子的儿子是布,现在他们穿绸子,我们穿布,因此他们说我们是孙子兵,不也是应当的吗?不过话虽这么说,若是有朝一日开上战场,那时就能看出谁是爷爷,谁是真的孙子来了!”
冯玉祥并不是要做孙子,而是觉得,在口舌之利上和别人整个你死我活是比较愚蠢的选择。仅仅为了一句话就大动肝火,会影响到长远的利益,因此,他就选择了退让;在他退让的时候,也就避免了一些没有必要的战争伤亡。
不与人较真儿,并不仅仅是心胸宽广的表现,也是做事上的明智选择。毕竟,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如果在一些小事上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就势必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整体格局,阻碍一个人的发展和成功。无论从哪一方面讲,太过于较真儿都是得不偿失的。无论从自己的角度还是从别人的角度来看,我们都应该看开一些,少一些计较,多几分宽容。
下 篇
实现大格局的途径
格局不是先天性的东西,和你目前的人生环境也没有必然的联系,格局是一个人对自己人生坐标的定位,只要我们能够调整心态,就一定能够为自己建立一个大的格局。知识和技能是内力,合适的平台和丰厚的人脉是羽翼,如果你能够充分利用这一切资源,让自己的每一天都处于一个上升的阶梯上,那么,未来的大格局与大发展将不仅仅只是一个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