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淑萍在《电视采访与写作》一书中归纳了8种采访提问技巧:
(一)充当对手,展开讨论:此种对策适用于观点、思想采访。
(二)抛砖引玉,唤起回忆:此种对策适用于人物专访。
(三)探索寻问,留有余地:此种对策适用于比较敏感性的采访和关于个人生活的采访。
(四)声东击西,旁敲侧击:此种对策适用于批评性报道采访或揭示问题报道采访。
(五)恰当肯定,给予理解:此种对策适用于成就、经验报道。
(六)提出疑问,澄清事实:此种对策适用于有争论的事件、人物采访。
(七)接住话茬,深入追问:此种对策适用于了解细节、顺藤摸瓜的深入采访。
(八)分门别类,主次分明:此种对策适用于复杂事件、调查报道的采访。
四、问题客观事实说话
主持人采访与记者采访的最大不同点是主持人可以用第一人称“我”进行提问,或发表评述的观点。在此,主持人一定要明白、清晰地认识到,虽以“我”的身份提问,但问题要客观,要用事实说话。需掌握以下技巧:
(一)问题要有特点。也就是说所提的问题要有个性,要提出能突显被采访对象特点的问题,能提出直指矛盾焦点的问题,以引起受众的关注。
(二)不要提笼统和不着边际的问题。主持人在采访中所提的问题一般小一些较好回答,因为问题小就更具体,针对性强,回答就更易准确。应以提小问题为主,大小结合。
有时提的问题太大,就太笼统,采访对象一时根本就无法回答。比如,“你对我国加入WTO印象如何”,这样的问题让对方不知从何答起,可适当的化小,更好回答。
(三)要问实质性的内容。实质性的内容,也就是受众最关心的、最想知道的东西。采访时间一般都较短,应迅速抓住关键问题。
(四)要问易打动人心的问题。一般来说,采访对象和受众对最关心的、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都很关注。主持人如果有针对性地准确提出问题,很容易引起情感的共鸣,易产生更好的效果。
(五)寓问于谈。主持人要善于把问题融入到交谈之中,让采访对象在不知不觉中谈出问题的实质。
五、正确引导 思维宽泛
我们说正确引导,给被采访者以思维空间,包含两层意思:
其一,在采访中,有时被采访者常常会用“是”不是”、“好”不好”等简单的话来回答问题,这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被采访对象“不善言谈”,而是采访者没能抓住“噱头”,没有触动被采访者的内心感受和感兴趣的内容。如果你不管什么样的对象、什么样的场合,总是那几句“你有什么感想”、“你有什么打算”、“你说是这样吗?”等等,被采访者的思维就不可能宽泛、就不可能被调动起来。
在引导时,要利用采访前的策划准备,用自己的真诚和信任找对方熟知的话题,选对方感兴趣的话题,激发对方的兴奋点,通过真挚的情感交流,拨响对方情感的琴弦。
有一位主持人在一档医药节目中请一位老中医做嘉宾,可老中医进入直播室后却不善言谈,问一句,答一句。主持人试图通过拉家常来调动老中医仍然没有成功,采访几乎无法进行。后来主持人灵机一动,从老中医的行当切入,利用采访策划时掌握的老中医年轻时曾在山里挖到过一棵“人形参”来作话题,这时,老人的话闸终于打开了。
主持人事后总结这次采访时说:“这时我才知道,他古板的面孔和略显呆滞的目光后掩藏着令人不可思议的热情和简直可以说是澎湃无尽的话题,并且他说起来极其生动,语言也很丰富,充满乡土味。他被自己的回忆所唤起,被久远的记忆里的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所陶醉。”
其二,主持人要善于提出独特的、尖锐的、使被采访者有兴趣回答的问题。主持人的问题要使被采访者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状态,而不是被动应付。这样往往能使被采访者得以充分发挥,使采访出彩。不过在一次采访中所提出的尖锐问题不宜过多,要张弛有度,否则就会使采访没有层次、缺乏节奏、淹没主题。
1994年5月,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来华访问,答应只给五分钟的时间接受采访。《焦点访谈》的同志们在谈话的话题上做了精心的策划准备,主持人水均益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
水均益:“基辛格博士,在冷战前以及冷战后,国际关系显然发生很多变化,你认为冷战结束以后中美两国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是朋友还是敌人?”
基辛格:“应该这么说,即使是在冷战时期,中国也处在一个很特殊的地位,美国在那个时候同共产主义是对立的,但是从政治上讲我们同中国是友好的。
现在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上和政治制度上都有很大不同,但是我们在政治上的友谊仍然是有基础的。我相信在冷战之后中美关系仍然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合作。”
水均益:“既然你认为我们两国在冷战前后都是政治上的朋友,那么,你认为我们两个大国应该怎样协调关系呢?”
基辛格:“首先我认为两国高层领导人之间对话应该经常进行。去年江泽民主席对美国的访问是十分重要的,同时我也希望克林顿总统在不久的将来来中国访问。中美两国在维护亚洲和平方面有着共同利益,同时有助于防止该地区任何一个国家成为军事强权。”
水均益:“23年前您第一次来中国访问,您还记得那次访问吗?您这次来中国,看到中国发生了很大变化,请您做个对比。”
……
水均益:“我们注意到美国国会经常对中国国内的一些事情通过议案,您能否告诉我们这是美国国会的一种习惯吗?”
基辛格:“美国国会不仅对中国这么做,他们对许多其他的国家也是这样做的。”
水均益:“您作为一个著名的国际关系方面的专家,您赞成这种做法吗?”
基辛格:“我认为从原则上讲,我们同中国的关系应该依据中国在外交上的所作所为,而不应该依据中国的内政情况。当然美国有自己的价值观,美国要维护它的这些价值观。但是我认为在处理同中国的关系问题上,美国不应该向中国随意地指手划脚,而正确的方法应该是进行协商。”
水均益:“基辛格博士,既然您认为冷战前后中美两国都是政治上的朋友,为什么这么多年以来,我们两国一直存在着一些分歧和争论,特别是像在最惠国待遇问题上?”
基辛格:“许多美国人认为,美国应该在全世界范围内促进人权状况的改善,他们有时不一定理解在其他一些国家,当然不仅仅是中国了,这是一个内政问题,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中美两国有很大分歧。然而我相信在未来的几周里,最惠国待遇会得到解决的。”
水均益:“在当今世界上许多人觉得美国在国际事物上一直充当世界警察的角色,您认为美国是否应该扮演这个角色呢?”
……
水均益:“中国人从电视上见过的您都比较严肃,现在您笑容可掬。我知道再过10天是您的生日,我们代表中国几亿观众祝您生日快乐!请您对观众说几句,我们一起向观众说声再见。”
可以看出,以上整个采访张弛有度,既有深度又有力度,所提的问题也很尖锐,但又充满了人情味儿。
值得一提的是,水均益考虑到基辛格是世界上很有影响的政治家,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在中美外交关系上起过重大作用,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因此,提问虽然尖锐,但并不咄咄逼人。这一点也是主持人采访中要注意的,既要提尖锐、独特的问题,又切忌提有伤被采访者自尊和隐私范围的问题。
六、语言锤炼 “精”“泛”得当
我们有时会发现,个别主持人在采访时,不是通过内在的魅力和所具有的素养去展现自己,而是故作高深地去绕圈子,好像自己很有学问,其实反而会适得其反。主持人采访之前策划时,完全可以设计一些必要的、巧妙的“铺垫”,通过精妙的语言达到所要求的采访目的。
“精”是指主持人采访时要抓住问题的实质,语言要精练,要让被采访对象和受众一听就明白,不口罗嗦。
“泛”是指主持人采访时为了使被采访对象紧紧围绕主持人采访目的回答问题,巧妙地利用场景、人物、事件和背景等所作出的恰如其分的铺垫。
例如,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奇采访邓小平时是这样开始的:
法拉奇:“明天是你的生日!”
邓小平:“我的生日,我的生日是明天吗?”
法拉奇:“不错,邓小平先生,我从你的传记中知道。”
邓小平:“既然你这样说,就算是吧!我从来不记得什么时候是我的生日。就算明天是我的生日,你也不应该祝贺我啊!我已经76岁了,76岁是衰退的年龄啦!”
法拉奇:“邓小平先生,我父亲也76岁了,如果我对他说那是一个衰退的年龄,他会给我一记耳光呢!”
邓小平:(笑)“他做得对。你也不会这样对你父亲说话的,对吗?”
……
以上法拉奇对邓小平的采访可以说是充满机趣,活泼生动。其“精”“泛”得当的语言运用,立即打破了采访领导人时的那种“特殊气氛”,调动起了采访对象的谈话兴趣。
七、声画并茂 切忌重复
电视以其声画并茂而独具优势。电视节目主持人应尽量利用画面效果作报道,再通过语言进行深入补充说明,尽可能地扩大信息量。主持人的采访要利用画面、挖掘画面,但决不能重复画面。视角要拓展到画面以外,力求通过对方的回答展示画面以外的东西,如内心活动、思想、观念、经历等等,或是补充画面没有拍到的东西。
八、把握主动 善控时间
主持人在采访前要进行详细地策划,否则在实际采访时就会不着要领,不明目的,加长采访的时间,使整个采访过程中的有效信息量大打折扣,甚至会造成所采访的内容偏离主题,根本无法使用。
主持人在采访中,一定要时刻不忘“主动”。为了更好地利用采访时间,实现采访目的,主持人要主动地提出问题,让对方明了应该说什么。当被采访对象离题时,不能被对方牵着走,要适时地巧地妙予以中止,主动地进行引导。当现场氛围不适合采访时,要把握主动,及时地调适。主持人要具备能在有限的时间里采访到最重要内容的能力。
面对采访时采访对象的滔滔不绝,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调控:
(一)顺势而为
例如,有一次一位主持人采访一位市民。这位市民对街道卫生脏乱差提意见。从楼上扔垃圾,到门前乱倒垃圾;从下水道不通,到乱搭乱建……越说越激动,大有一发而不可收之势。面对这一情况主持人不是硬性地打断这位市民的“话兴”,而是积极地加入讨论,并指出这种现象对两个文明建设的影响,随后顺势说,环境卫生要靠我们每一位市民都来关心,主持人一边拿起一把铁锨,一边挥手对被采访对象说,让我们都从自己做起,投身到爱国卫生活动中去吧!主持人既顺势巧妙地控制了采访时的局面,又赋予了采访深刻的意义。
(二)借势而为
在采访中,面对被采访者过多的而又对表现采访主题没有太大意义的话语,主持人可以通过巧妙地借势发问、请教或总结等来实现掌控。
例如,一次主持人采访“帮扶工作”表彰大会的一位先进个人。大会还有10来分钟就要开始了,可采访对象却一、二、三、四地说起了帮扶的意义。主持人灵机一动,借势问起一位老大娘在欢送他时拎着一篮鸡蛋非要他收下不可的事情,被采访对象立即讲起了他在农村时的可歌可泣的感人经历,而这才正是主持人所需要的。不是生硬地打断被采访对象,而是巧妙地借势转移话题,使得采访有机流畅,并且更能体现主持人的采访艺术性。
九、形体语言 落落大方
主持人形体语言无疑在采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持人在与被采访者的交流中除了有声语言外,如举止、态度、服饰等也传达着一定的信息。
主持人得体的服饰、自信大方的风度、饱满的精神、诚恳的态度等是接近并赢得采访对象继而赢得受众信任的保证。
特别是电视节目主持人进行采访时,如果不加注意就会起到副作用,比如飘忽不定的视线,就会给人以心不在焉、不尊重对方的印象。主持人在采访时一定要关注被采访对象,并对其要有所回应。如被采访对象不止一人时,要多方关照,不可有冷有热。
主持人采访时的整体形象应是大方、和谐、端庄、自然,应给人以可信、可亲、可近、可谈的良好印象。
采访一直以来都是被作为新闻工作者的看家本领来对待的,其对新闻性质的影响至关重要。不仅如此,采访还具有很高的艺术性,而主持人采访因主持人节目的特殊性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果想获得主持人节目的成功,如果想使自己成为名主持就必须加强主持人采访能力的锻炼和修养,同时也使自己主持人节目的采访策划能力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