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本科学生拓宽知识面,培养通专结合的人才;而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则必须在学好专业课程的同时,按照全国共同教学大纲的要求,接受“读、写、听、说、译”的英语交际能力训练,使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和交流专业所需的信息。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校的大学英语公共课程已发展成为一门具有特色的本科各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基础课,90%以上的学生毕业时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国家四级考试,40%以上的学生通过六级统考,达到较高要求;还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完成了英语口语证书班课程的学习并获得口语证书,成为掌握英语“读、写、听、说、译五会”技能的电子科技人才,受到用人单位欢迎。“大学英语课程的系统工程建设”和“大面积提高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实践与探索”也先后在1997年和2001年分别获得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3.迈上发展新台阶,强化学科建设,培养跨世纪复合型人才
外语系在建设自己的本科专业和加强大学英语、研究生英语公共课教学的同时,从来没有放松外语专业学科建设,并一直朝着建设重点学科方向不断努力。自1977年起,外语教研室日语教授就开始招收日本语言文学研究生,先后四届培养了8名研究生,外语系一直把青年教师的培养摆在突出位置,采取了多种培养措施:一是出国进修,二是国内培养,三是政策倾斜,鼓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1984—1996年间,外语系相继有20位教师出国进修或攻读学位,并有10余名归国学者在外语系任教、担任学科带头人,使外语系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趋于合理,正、副教授达20余人,其中中青年教师占80%。1998—2000年间,先后有多部专著、译著和教材出版,数十篇论文和两项课程建设获部、省级奖励;两项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管理的研究成果先后通过部、省级鉴定,达到国内同行领先水平。
当外语学科的建设已拥有自己的学术梯队和成熟的研究方向及成果的时候,培养跨学科、跨世纪的高层次外语人才,就成了学院追求的新目标。从1990年开始,外语系就向电子工业部和国家教委申请外国语言文学的硕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4月,硕士点申报成功。1997年9月开始连续招收培养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外语学科申报硕士点获得成功,使外语学科建设跃上了新台阶,为了更好地发展壮大外语学科,更好地为培养外语人才提供优良的环境,2001年11月学校将外语系扩建为如今的外国语学院。
4.驶入快车道,各项事业全面蓬勃发展
2001年外国语学院正式成立以来,学院在教学改革、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办学条件、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开创了各项事业健康蓬勃发展的崭新局面。
(1)教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学院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多技能”的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外语人才为核心,以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能力为目标,制定科学的、系统的、个性化的教学大纲和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与手段,形成了本科“3+1”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课程的重组和整合;合理调整课程体系以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内教学与课外辅导的相互关系;允许学生跨专业、跨学院选修选读课程。近5年来,学院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省级精品课程1项、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7项、校级电子课件开发奖5项;校优秀教学名师奖1人、三育人奖3人次、教学优秀奖9人次、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7人次、教学管理优秀奖8人次。已编写出版教材6本,申报“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5本。2002—2005年组织学生获省以上英语竞赛等奖励112人次。
(2)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迈出新步伐
学科建设积极、稳妥、健康发展。学院重新调整了各学科发展布局,建成了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大力推进学科建设。2006年1月,外语学院申请增设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获得批准,并将于2007年开始招生。学院注重学术交流和合作,科研层次和水平连上新台阶,近5年来我院教师编写出版专著、辞书、译著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
(3)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学院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通过外引内培等举措,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学院现有博士4名,在读博士13人,硕士73人,教授7人、副教授30人,硕士生导师12人。学院教师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院近3年连续派出近40名教师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法国等国家高等院校访问交流或进修学习。目前,学院教师65%以上曾留学英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有较深的学术造诣。
(4)基本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学院办公、教学条件也逐年改善,现代办公、教学设备配备齐全,已拥有价值500多万元的教学仪器设备。电教室、多媒体计算机机房、语言实验室建设初见规模,已建成专用多媒体语言实验室12个,网络外语教室和外语自主学习中心配有150台电脑及数码广播系统、音视频信息处理系统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学院图书室配有图书资料近万册,逐步实现了网络化办公和多媒体教学,基本办学条件有了显著改善。
(5)人才培养跃上新台阶
学生工作以“引导思想、规范行为”为核心,认真抓好入学教育、就业指导、日常管理、学生党建等环节,在学生教育管理、学风建设、校园外语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均取得较大突破。有一个班获得“四川省先进班集体”称号;学院学生在“CCTV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校运动会、青春风采大赛、辩论赛等各种竞赛活动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学院分团委多次被评为校“红旗分团委”,院学生会多次被评为“优秀学生会”。
目前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点招收现代英语及语言学理论研究、应用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外语教育技术学等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点招收英美文学、现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研究、翻译理论与文学翻译等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研究生就业率100%。学位点还办有研究生硕士学位课程进修班。
英语、日语本科专业培养的外语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综合素质强、有一定创新能力,具备科技、外贸、管理等方面相关知识,能熟练运用外语进行交际、有较强择业竞争能力和从业适应能力的高级复合型外语人才。本科毕业生就业前景好,一次性签约率达98%以上。学院还开设了英语、日语双学位班。
为了充分利用学院优秀师资,满足更多的学生接受重点大学的教育,学院特开设了继续教育类专业。目前在读学生达500余人,学生培养质量好,就业率高,有的学生还考上了研究生。
二、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目前,全院师生员工正以不懈的努力,为培育新世纪外语创新人才而努力奋斗。学院坚持走内涵发展、重点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式发展之路,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创建博士点为目标,以师资队伍建设和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为保障,围绕“育人为本、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的主线,全面实施以教学质量立院、以师资人才兴院、以学科建设强院的战略。努力实现教学质量的新突破、师资水平的新突破、学科建设的新突破、人才培养的新突破。
未来几年内,学院将重点建设3个硕士点并力争博士点申报成功;引进或培养杰出人才1~2名,教授12~14人;副教授25~30人;适度扩大本科和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在“十一五”期间将外国语学院办成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有特色的高级外语人才基地。
外国语学院与电子科技大学同龄,始终与学校的发展同步,也必将与学校的未来同行。我们坚信,伴随着学校的飞速发展,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必将从师资、办学条件、教学管理水平、学术科研实力、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全院师生员工也将齐心协力,锐意进取,乘风破浪,扬帆远航,携手走向新的辉煌,共同谱写外国语学院各项事业发展的新篇章,为成电学子插上腾飞世界之翼做出更大贡献!
(撰稿:文学李功林)
50年来,我校继续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在培养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以及自身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从最初的夜校部到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三院一体,从单纯的职工教育到拥有面向社会的成人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网络教育等多种教育模式,较好地满足了在职人员和社会青年希望接受高等教育和进一步进修提高的愿望,50年来,累计培养了6万多名各类中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截止到2005年底,我校继续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总人数已达21000多人,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样化、有特色的继续教育办学体系。学院办学规模稳步发展,办学收益大幅度提高,特色培养成效明显,教学质量保持较高水平,基于公共教学管理平台的立体交叉办学体系正在形成,学生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就业指导体系逐步完善。
一、继续教育发展历程回顾
1.继续教育的开端与初期发展(1956—1988年)
继续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不仅包括学历高等教育的本、专科教育,而且包括非学历教育的在职培训、岗位培训等,还曾经承担了本校的职工教育等任务。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二五”期间,我国普通高等教育迅猛发展,成人高等教育也开始受到重视。经教育部批准,我校从1958年起开始举办成人高等教育,创办夜大学。1958—1963年,主要面向在职人员,招收我校实验工作人员和东郊几个无线电厂的在职职工进行业余授课,学制五年,本科学历。先后共招收5届(1961年未招)6个班,累计培养学员500余人,本校职工约占30%。1964年,国家四机部决定以东郊的几个工厂为主,成立“业余职大”,学校职工参加业余职大学习,夜大停止招生。“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的继续教育被迫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