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大力培养软件人才的号召,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积极探索与企业联合办学的途径。2001年6月,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学院筹备组成立并开始工作,7月16日,电子科技大学与成都“国腾”通信有限公司签订“电子科技大学国腾软件学院”联合办学协议,9月,“国腾”软件学院首届新生(425名)入学。在此基础上,2002年,电子科技大学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成立,成为全国35所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
软件学院依托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优质学科及教学资源办学,充分利用电子科技大学在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优势,本着“立足成都、辐射西南、面向行业、办出特色”的宗旨,提出了培养“具有电子信息技术背景的软件人才”和“具有软件技术基础的专业性人才”的教学培养模式。2002年,软件学院在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和国家外国专家局的支持下,建立了“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成都)基地。与Intel公司合作,建立了“电子科大-英特尔软件技术(数码娱乐)联合实验室”。并于2003年9月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的中期检查评估。2005年,软件学院建立了本科“数码艺术(娱乐)综合实验室”,与IBM公司合作,建立了“IBM主机系统教育中心”,并于2006年6月通过教育部专家组对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验收评估。
软件学院在全国较早探索软件人才新的培养模式,学院与地方和行业广泛合作,建立了21个软件工程硕士异地培养基地和企业实训基地,做到学生“进校不离岗”,为地方和行业定向培养高级软件技术人才。特别是与日本爱特公司在日本建立了学生工程实践基地,为学生掌握国际化软件能力、获得国际技术资质提供了支撑,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5年来,软件学院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至今,学院已招收1552名硕士生和1745名本科生,建立了7个硕士和3个本科培养方向,组建了58人的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了5个专用实验室,出版了8本专业教材。成功探索了与企业合作办学,开展了国际合作与交流,完善了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加强了教学“硬条件”和“软环境”建设,健全了学院运行管理机制。5年来,学院已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一批高质量软件产业人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学院逐步发展成高层次、多类型和实用型软件人才培养基地。2005年,软件学院的“软件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软件学院从另一个方面支持了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形成了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沧桑历历、风采卓然。计算机专业随着电子科技大学的发展也走过了50年的道路。继往开来,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将努力建设成为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基地,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撰稿:刘乃琦)
1956年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建校时,由交通大学(上海)、华南工学院、南京工学院与大连工学院等校调入的部分数学教师以及四川大学1956届部分毕业生组建了数学教研室,隶属于基础部(后改为六系),l984年成立应用数学系,2001年成立应用数学学院,下设应用数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工科数学部与计算科学研究所。
一、一、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
1990年获应用数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开始招收研究生,后相继获得计算数学专业和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的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应用数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与数学一级学科(含基础数学、计算数学、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9人。在校博士研究生20余人、硕士研究生120余人。
经过长期的学科建设,已形成以下主要学科研究领域及研究方向:数值代数与矩阵分析计算、微分与积分方程数值解、动力系统及应用、拓扑学与泛函分析、信息科学中的数学基础、模糊数学及应用、图像分析及其数学理论、应用概率与金融数学、图论及应用、计算机科学与应用等。
二、科学研究
学院(系)领导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支持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如举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会议;到国内外知名大学做访问学者;申请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与校内外合作开展纵向及横向课题研究;邀请国内外专家作学术报告;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者给予奖励;每年召开学院科研论文报告会;组织科研团队;举办专题讨论班;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提供必要的科研设备等等,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
1997年至2003年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共300多篇,平均每年40多篇;近两年在论文数量上大幅度增长,2004年与2005年共发表论文330篇;在论文质量上也大幅度提高,1997年至2003年SCI论文数只有30多篇,平均每年4篇,而2004年与2005年两年SCI论文数达到44篇。
2002年以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霍英东青年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基金以及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等共39项;获科技成果奖13项,其中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四川省青年科技奖1项,四川省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
三、专业设置与本科生教育
1958年学校设立无线电数学专业,学制五年。1977年改为应用数学专业,学制四年。1987年根据社会需要及我校特点,调整了专业培养方向,改为应用数学(含计算机应用)专业。1992年设立现代会计与统计专业,学制三年,1993年开始招生,1996年停止招生。1998年应用数学(含计算机应用)专业改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1999年设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制四年)并开始招生。现学院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两个本科专业,每年招生120人左右。
学院办学指导思想是以学校电子信息学科优势为依托,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构建数学专业教学平台,培养在“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领域具有扎实数学理论基础与较强的数学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学生的培养质量与综合素质较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987级本科学生陈邦清舍己救人受到国家教委和团中央表彰,并被四川省委追认为“革命烈士”和“优秀共产党员”;13名学生获省、部级优秀学生称号;在全校示范性毕业答辩中,连续4年名列前茅;30%的本科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本科生在国外刊物《Linear Algebra Society》(SCI 收录)及《工程数学学报》、《数学的实践与认识》、《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等国内刊物上发表论文7篇;48名学生参加历年美国及国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取得优秀成绩,其中1人获美国ICM竞赛特等奖(Outstanding );1999年2人获“华为杯”科技作品大赛二等奖;2004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1人获特等奖;2004年“美达杯”四川省创业计划大赛2个队获银奖;2005年1人获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预赛铜奖;为数不少的毕业生考上或保送到全国名牌大学攻读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认同度高,科研院所、政府部门、高新技术企业等主动招聘毕业生,历年本科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毕业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强,后劲足,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四、工科数学教学
学院承担了全校各专业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与大专生的数学课程。学院(系)领导十分重视工科大面积数学教学工作,认为工科学生是否具有扎实的数学功底,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学院担任工科数学教学的教师一贯具有爱岗敬业的传统,使工科数学教学质量能一直持续、稳定地保持较高水平。1991—1993年“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先后被评为校级优秀课程,1993年“在改革与创新中加强高等数学课程建设”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994年全校93级1500名学生参加省教委主持的高等数学统测考试成绩居全省工科高校首位,1995年我校成为国家教委“面向21世纪工科数学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的主持单位之一,1996年底我校又被国家教委批准为“国家工科数学课程教学基地”之一。
在“国家教学基地”建设过程中,学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如:坚持学院领导、教授上教学第一线;大力培养青年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的研讨;优化课程体系,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改革教学内容,加强精品教材建设;将“数学实验”课程率先纳入工科各专业教学计划必修课;研制多媒体教学系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教学水平;开设数学H班与双语教学,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流培养;开设讨论课,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举办数学系列专题讲座、校内高等数学竞赛与数学建模竞赛,参加全国和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997年“加强数学建模课程建设,深化工科数学教学改革”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0年编写出版了教学改革研究专著《新世纪工科数学教育探索》,获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2001年《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教材被评为“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编写出版了全国“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实用数值计算方法》;2001年项目编号“数学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与外校联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项目“建设一流国家教学基地,深化工科数学教学改革”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项目“在大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创新意识与应用能力的研究与实践”(与外校联合)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项目“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创新人才”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三等奖;2003年出版了《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数学教学改革研究论文专辑》;2003—2005年“微积分”、“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数学建模”、“软件工程”先后被评为“四川省精品课程”,2004年“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2004年“国家工科数学课程教学基地”通过教育部专家组验收,2005年教育部公布电子科技大学被评为优秀“基地”;2005年项目“全方位构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工科数学教学平台”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6年《微积分》、《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数学建模》教材被评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1年以来正式编写出版教材18部(含工科研究生教材《矩阵理论》、《随机过程及应用》、《数值分析》);发表教学改革研究论文120多篇;开发与研制多媒体教学课件与软件21项(其中线性代数课件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组织培训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取得优秀成绩,2002—2005年有10个队获全国一等奖、11个队获全国二等奖,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取得突出成绩,2004年有一个队获杰出奖(Outstanding),其论文在美国杂志《UMAP Journal》上发表,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五、师资队伍
经过多年师资队伍建设,应用数学学院现已具有一支学术与教学水平较高、结构合理、富有活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员82人,其中教师71人、干部11人。教授16人、副教授与高级工程师23人、讲师29人。具有博士学位和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40人。
在教师队伍中,有长江特聘教授1人,四川省学术带头人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四川省跨世纪杰出青年科技带头人1人,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人;教育部全国数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学研究会数学学科委员会委员2人;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人,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人;获全国教学名师奖1人,全国优秀教师奖1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奖1人,全国电子工业系统先进工作者奖1人,四川省师德标兵奖1人;获校教学名师奖1人、校优秀教师奖3人、校优秀青年教师奖3人;经学校专家评定校级“优秀主讲教师”18人;获得“校最受欢迎的基础课教师”奖15人。
六、实验室与资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