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电子学院于2001年11月由原高能电子学研究所、应用物理系、应用物理研究所合并组建而成(校党组[2001]58号文)。系、所合并培育了一方优势互补的热土,短短5年时间里,物理电子学院就像成电园里挺拔俊逸的银杏林,茁壮成长,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一、艰苦创业夯基础(1956—2001年)
学院的创业历史与学校同步。1956年,列别捷夫教授等前苏联专家帮助我校筹建了五系“超高频器件教研室”。1964年,以刘盛纲为首的科研人员组建了五系“微波电子学研究室(530研究室)”。1979年2月,在原“微波电子学研究室”的基础上成立了“高能电子学研究所”(以下简称高能所)。
应用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应用所)主要力量最初是由本校原二系微波理论与技术教研室人员加上原物理教研组从事低温超导的人员组成。1979年2月正式组建了应用所。
应用物理系(以下简称物理系)的前身是建于1956年的物理教研室,从1958年起,即开设了“无线电物理”专业,专业方向为毫米波与电磁场理论。1984年9月,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组建了应用物理系。
1.科研工作成绩突出
高能所、应用所是我校科研的两支重要生力军,在刘盛纲院士和林为干院士的率领下,通过20多年的奋斗,在国内外的IT行业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高能所拥有大功率微波电真空器件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863计划”高技术强辐射重点实验室等9个实验室。仅“八五”和“九五”期间,高能所共完成科研项目273项,总经费达1.437亿元。20多年来共发表论文900多篇,出版教材与专著9部,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3项,省、部、国家教委科技成果奖50多项。
应用所则被国家教委、国家科委评为“高等学校科技工作先进集体”;1992年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总公司评为“七五预研工作先进集体”。至2000年,共完成了367项科研任务,获国家奖共8项,省、部级奖60余项,出版著作26部,发表论文800余篇。
物理系虽然是以教学为主的单位,却也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工作,2001年以前,全系共承担基础性科研和开发项目42项,通过省级鉴定19项,其中获部、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8项,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优秀软件二、三等奖各一项,同时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
2.教学工作成果丰硕
三个单位成立后,招生规模和专业设置都有了不小的变化。高能所与应用所都于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并于1981年开始招收首批博士研究生。1987年经国家教委批准,高能所正式招收“检测技术及仪器仪表”专业(1999年更名为“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生。1996年,应用所正式招收“电子学与信息系统”专业(1999年更名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物理系负责了全校的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工作,建系前就招收“无线电物理”专业本科生,1984年8月设“应用物理”专业;1988年4月和1992年12月,又分别建立了学制为三年的制冷设备与低温、家用电器两个专科专业。物理系也是学校光学硕士点、博士点以及无线电物理硕士点的组成单位之一,已连续招收20余届光学研究生。
教学改革和建设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刘盛纲院士编著的《微波电子学导论》(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获电子工业部优秀教材特等奖和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应用所获得了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物理系先后70余人次获得部、省、市、校级的各种奖励,大学物理课曾被评为学校首批4门优秀课程之一,并被列为省重点建设课程;在实验教学方面,物理实验教研室已发展成为我校物理实验中心;出版了系列物理教材和专业教材共20余种。
3.学科建设快速发展
1988年,高能所“物理电子与光电子学”被评为重点学科,所在的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首批被批准建立博士后流动站,是我校当时两个博士后流动站之一。至2001年10月,已有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学科:“物理电子与光电子”、“物理电子学”、“光学工程”、“光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另有“等离子体物理”、“生物物理”和“检测技术及自动化装置”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
1979年,应用所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获得硕士点,1981年获得国家首批博士点,1985年建成首批博士后流动站,1987年成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1993年,光学博士点和无线电物理、保密学硕士点获得批准。1999年,无线电物理博士点获得批准。从1978-2000年间,形成了包括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保密学、光学、无线电物理在内的6个学科点,除保密学外,均是硕、博士招收单位。
物理系也是学校光学硕士点、博士点以及无线电物理硕士点的组成单位之一。
2000年,学校集中3个单位的师资优势,申报成功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
4.对外交流影响扩大
改革开放为学术交流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先后有耶鲁大学的赫希菲尔德教授、俄罗斯的列别捷夫教授等专家学者来访高能所;刘盛纲院士被聘为国内外10所知名大学的客座教授;俄罗斯、美国等13个国家和地区与高能所进行了合作交流。从1981年开始,应用所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派出人员到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进行对外交流,并先后邀请了俄罗斯、美国等国家的专家学者来所讲学,这样不仅加强了学术交流,而且扩大了学校的国际影响。
二、深化改革促发展(2001年至今)
最近5年是物理电子学院改革发展的5年。学院党政领导组织全院师生,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改革,推动了学院学科建设、师资、教学、科研以及其他各项工作的快速发展。
1.学科建设创一流
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大力加强学科建设。2003年9月,经过国务院学位办公室批准,新增设等离子体物理博士点和凝聚态物理硕士点,2005年又申报成功获得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现在,学院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和物理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二级学科博士授予权点,6个学科点招收硕士研究生,而且理学、工学兼有,理工结合,特色明显。2002—2005年间,学院“985工程”、“211工程”学科建设得到学校支持经费2400万元,为学院学科建设提供了重要保证。
学院学术活动频繁,邀请了国内外知名学者上百人次来院讲学,多次主持召开国内学术会议,并成功举办了4次大型国际学术会议,这既提高了教师的学术水平,又有力地促进了学院学科建设的快速发展。2001—2005年学术交流统计:举办学校交流会议9次,参加会议2次,举办物理电子论坛97期,硕士生做报告23人次,博士生做报告14人次,在校专家做报告99人次,国内外专家做报告48人次,院士级专家做报告14人次。
2.教书育人创优秀
2005年学院新增真空电子技术本科专业。全院本科生每年招生人数,从2001年的90人增加到2005年的197人,增加了119%;研究生招生规模每年也大幅增加,到200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增加了220%,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翻了一番。目前,学院有研究生500余人,普通本科生700余人,成人教育本、专科学生近1000人。
本科教学方面,“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以及数学物理方法3门课程先后成功申报四川省精品课程。出版教材6本、专著一本。有两位教师被评为学校“教书育人”优秀个人,有3位教师被评为学校“优秀青年主讲教师”。
学院学生工作成绩突出,在学生中初步形成了“志存高远,勤奋学习,追求卓越”的良好学风,使得人才培养质量有了显著提高。被公认为在本科生中实现了各科成绩合格率高、英语四级通过率高、授位率高、读研率高、就业率高,违纪率低,即“五高一低”的目标。学生在参加各种竞赛中,也成绩突出,获省、部级以上奖项12个。
3.科研成果显实力
学院一直以来都是学校的重点科研单位,现拥有“大功率微波电真空器件技术”国防重点实验室和“国家863计划强辐射”重点实验室,另外,学院还拥有一些高水平的研究室。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基金、国家“863”高新技术在内的大量研究项目,一些研究项目已取得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科技成果。
军事电子的科学研究是我院的特色,特别是在军口“863”、军事电子预研等领域更是我院科研工作的优势所在。充分利用“校青年基金”,扶持青年教师的科研起步,鼓励他们的创新思想,发现和培养年轻的学术带头人。初步形成了以各类基金和国家“863”计划项目为主体的、定位于应用基础研究、有一定特色的较稳定的研究队伍。不断加强科研基地建设,建成国内高校中唯一能进行大功率微波、毫米波器件的理论研究、计算机模拟、制管工艺研究到冷、热测试的完整研究基地。
2001年到2005年间,学院科研经费近7500万元,2005年当年经费达2100余万元,比2001年翻了一番;获省、部级奖项17项,刘盛纲院士还荣获国际红外与毫米波领域的学术大奖K.J.BUTON奖;申请和授权专利42项,发表科研论文1100余篇,其中被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329篇,显示出较强的科研实力。
学院还鼓励教师转变观念,到市场中寻找课题。与知名企业——美的集团成功组建“电子科技大学-美的”联合实验室,让科学研究走向市场,让科学技术直接为企业服务,成效明显。
4.队伍建设夯基础
学院自成立以来,先后有40余位青年教师考取了在职博士研究生,学院引进和选留各种层次的青年教师60余名,另外还选留硕博连读师资12名。现在学院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数已占教师总人数的40%以上,比2001年增长了两倍;青年教授的人数也占学院教授总人数的一半以上,比2001年学院成立时在岗青年教授人数翻了两番,师资队伍状况得到很大改善,合理结构基本形成。
现在学院拥有一支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刘盛纲教授为带头人、以1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7位博士生导师、27位教授、26位副教授为核心的、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教学科研队伍,另外还有一批有较强理论基础、有丰富经验和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十一五”末期,学院的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数将达60%以上。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成效,使学院进一步强基固本,推动了学院各方面工作的快速发展,也为学院今后的快速和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增加了活力和动力。
5.加强党建作保障
学院党总支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以及新组建学院的实际情况,紧紧抓住“发展”这条主线,在规划“发展”中构思党建工作,带领基层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围绕学院中心工作,立足本职,服务全局,在推进“发展”中开展并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保证了党的方针政策和学校和各项决策在学院得到很好的实施。
党总支十分重视学院班子建设,把“团结、奋进,勤政、廉政”作为学院班子成员的工作准则,使学院领导班子形成了党政团结和谐、齐抓共管学院工作的良好工作状态,为学院稳定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学院的发展实践证明,新组建的学院成功地走过了团结融合、稳定发展的4年,学院班子的团结协调、决策得当、奋进廉政是极为重要的因素。
学院党总支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基层支部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成效显著。基层党支部的组织能力和工作推进力得到较大的增强,广大党员在教学科研和学习中较好地发挥了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风带学风,以党风促教风,为学院稳定发展起到了带头和推动作用。学校自2003年起实施“目标责任制管理”三年来,学院两年被评为优秀、一年为良,名列各学院前茅。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物理电子学院将发扬50年成功创业的“成电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开拓,锐意进取,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培养创新人才和加强科学研究为核心,突出重点,全面发展。在今后的5~10年内,学院将努力保持国家重点学科“物理电子学”的国内领先水平,争取将无线电物理学科、光学学科和凝聚态物理学科建成国家重点学科;科技创新坚持不懈,要在保持科研经费稳定增长的态势下,做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加快教学改革与创新,使人才培养具有明显特色,努力将学院建成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研究型学院,为创建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做出新贡献。
(撰稿:物理电子学院校庆工作组)
一、学院发展历程回顾
(一)1.系名的变更